DB22/T 2177-2014 栎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DB22/T 2177-2014 Pest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oak moth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2177-2014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1-25
实施日期
2014-12-25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177—2014

栎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ymantriamathuraMoorecontrol

2014-11-25发布2014-12-25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17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史丽雯、金红艳。

I

DB22/T2177—2014

栎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栎毒蛾的发生程度、成灾指标、虫情调查以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栎毒蛾发生林分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栎毒蛾LymantriamathuraMoore

隶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dae、毒蛾属LymantriaHübner的一种为害多种阔叶和针叶

树的食叶性害虫。具体参见附录A、附录B。

4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

4.1发生程度指标

按卵块/株,分为低虫口、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四级:

a)0﹤低虫口﹤0.1

b)0.1≤轻度发生﹤0.3

c)0.3≤中度发生﹤0.6

d)重度发生≥0.6

4.2成灾指标

林分失叶率达到60%以上。

5虫情调查

5.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在栎毒蛾分布区域内,柞树占三成以上的林分。

5.2虫情线路踏查

1

DB22/T2177—2014

5.2.1将相邻的寄主林分合并为一个踏查块,面积不超过200hm2,进行统一编号。

5.2.2于10月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100样株,观察样株1.5m高度以下皮缝内有无卵块。

5.2.3优先调查林分内黑桦Betuladahurica,样株数不足,再补充调查柞树。

5.2.4填写《栎毒蛾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C中的表C.1。

5.3标准地调查

将踏查块有虫株率5%以上的,以小班为单位设为1块标准地,调查60样株的卵块数,将结果填入《栎

毒蛾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中的表C.2。

5.4成灾调查

5.4.1对达到发生的林分在危害末期进行成灾调查。

5.4.2在标准地中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调查样株失叶率。

5.4.3将结果填入《栎毒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中的表C.3,确定受害的寄主林

分是否成灾。

5.5失叶率计算公式

失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Xi×fi)

A=∑×100%.................................(1)

N×F

式中:

A——成灾指标(平均失叶率);

Xi——各级受害株数;

fi——各级代表值;

N——调查总株数;

F——最高级代表值。

6防治技术

6.1营林技术

营造混交林。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理,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林分抗虫性。

6.2保护天敌

栎毒蛾防治不应使用广谱性化学杀虫剂。注重保护天敌的措施。在林分抚育时,保留蜜源植物,为

天敌提供栖境和食源。

6.3物理防治

6.3.1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人工刮除卵块,集中销毁。

6.3.2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按照LY/T1915执行。

6.4化学防治

2

DB22/T2177—2014

6.4.1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在柞树展叶前,在树干1.5m~3m喷施阿维菌素等触杀剂,浓度和剂

量按药剂说明书标注施用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