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DB5308/T 74-2023 Jingmai Ancient Tea Fores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澜沧景迈茶祖山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起草人:
- 陶仕科、张丕生、陈正华、王庆华、刘波、罗亚昆、赵远艳、胡艳萍、郭建明、段自武、汤立新、车天海、刀永强、雷洋河、石尚、张军、杨剑波、张波、王娟、而波、南康、黄劲松、周子文、仙贡、苏爱华、钟春、玉苏。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5
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2023-12-08发布2023-12-08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8/T7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
院、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普洱澜沧古茶
股份有限公司、澜沧景迈茶祖山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陶仕科、张丕生、陈正华、王庆华、刘波、罗亚昆、赵远艳、胡艳萍、郭建
明、段自武、汤立新、车天海、刀永强、雷洋河、石尚、张军、杨剑波、张波、王娟、而波、南康、黄
劲松、周子文、仙贡、苏爱华、钟春、玉苏。
I
DB5308/T74—2023
引言
根据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八号公告《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
例》的规定,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牵头负责《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景迈山古茶林是云茶画卷上的点睛之笔,茶树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地关系和谐,堪称
传统茶树种植模式的典范。古茶林是本土林木与茶树共生的人工合理调控的森林生态系统,造就了“村
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的空间格局和整体景观,林中有茶,园中有树,和谐共生。其中的古
茶树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其生命力、抗逆性、适应性等优异,特有性、遗传稳定性和可利用性等十
分稀有而珍贵。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其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古茶树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损伤、致衰或损毁、死亡等现象时有发生,有效
保护、科学管养和合理利用已经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了。为了使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得到有效保护和科
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必须以《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和《普洱市景
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为主要法律依据,制定和发布实施《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规定古茶林的保护类别和范围,落实古茶树拥有者、管理者或责任人的管护责任,并对古茶
林地管理和树体养护等技术进行规范。虽然普洱市已经发布实施了《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规
范》地方标准,但是,景迈山古茶林与其他地方的古茶树及古茶园相比,具有传统性、唯一性和独特性,
它是传统农耕方式下的典型的林下种植模式,是世界文化遗产要素,管养方法是“自然农法”,《栽培
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规范》规定的管护方法和技术参数并不太适用于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管
理,所以,结合景迈山古茶林实际,特制定《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II
DB5308/T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保护区类别、古茶林地管理、茶树管理、
植被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525有机肥料
NY/T1119耕地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NY/T3442禽畜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DB5308/T56-2020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
DB5308/T57-2020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茶林ancientteaforest
由山地、水体、植被和人工种植古茶树等共同组成的受人工合理调控的森林生态系统,即具有良好
森林生态和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立体结构的林下茶树种植系统。
3.2
古茶树ancientteatree
植物学形态符合山茶属[GenusCamellia(L.)]茶组植物[SectionThea(L.)Dyer]的特征、
树龄≥100年的乔木、小乔木型茶树。
3.3
老茶树oldteatree
树龄≥50年、<100年的乔木、小乔木型茶树。
3.4
回缩修剪headingbackpruning
剪除树冠上多年生的徒长枝或过长的下垂状“藤条枝”,保留基部一段枝干的修剪方法。
3.5
1
DB5308/T74—2023
桥接bridgegraft
用枝条或树杆作为接穗,以搭桥方式连接伤口两端健壮部位的嫁接。
4保护区类别
4.1核心区
分布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区芒埂-勐本古茶林、景迈大寨古茶林、糯岗古茶林、芒景上下
寨-芒洪古茶林和翁基-翁洼古茶林的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和园地耕地、生态茶园、道路等组成的
区域为遗产核心区,总面积共计7167.89hm2,其中古茶林面积1180hm2,见附录A。
4.2缓冲区
分布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区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和糯福乡勐宋村辖区内除遗产核心区
以外的5个自然村寨和园地耕地、生态茶园、道路等组成的区域为遗产缓冲区,总面积共计11927.85hm2,
见附录A。
4.3分隔防护林区
分布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区景迈-糯岗分隔防护林、糯岗-芒景分隔防护林、景迈-芒景分
隔防护林为分隔防护林区,总面积617.65hm2,见附录A。
5古茶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20701.8-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简图(设备工程图)设计规定 2000-11-22
- HB 4011-1987 中型槽系组合冲模元件技术条件 1988-04-09
- QJ 2544-1993 航天用计算机软件质量度量准则 1993-03-30
- JC 600-2002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2002-06-19
- JB/T 5904-2007 低压透平膨胀机基本系列参数 2007-01-25
- JJG 733-1991 总光通量工作基准灯检定规程 1991-03-04
- HB 5145-1996 金属管材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1996-09-13
- QJ 1786-1989 24°导管连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1989-05-10
- SJ 20236-1993 GH2050/51型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校准仪检定规程 1993-02-09
- JB/T 6213.6-2006 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和软线 第6部分:连续运行导体最高温度为125℃和150℃的软电缆和软线 200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