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156-2016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

DB52/T 1156-2016 DB52/T 1156-2016 Little yellow flower tea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156-2016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1-15
实施日期
2017-05-14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6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156—2016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CamellialuteofloraY.K.Li

2016-11-15发布2017-05-14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2/T1156—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种子..............................................................................1

5育苗..............................................................................2

6栽培与管理........................................................................6

7病虫害防治........................................................................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黄花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0

I

DB52/T115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贵州科学院、贵州省植物园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科学院、贵州省植物园、贵州鸿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

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燕、邹天才、杨乃坤、周洪英、陈龙、兰永平。

II

DB52/T1156—2016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黄花茶的种子、育苗、苗木质量分级、栽培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小黄花茶的育苗和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569-200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DB33/T554.1-2005山茶花苗木第1部分:繁殖

DB33/T554.2-2005山茶花苗木第2部分:培育

DB33/T554.3-2005山茶花苗木第3部分:质量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K.Li

分布于贵州赤水的特有种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K.Li)。

3.2

苗木种类stocktype

根据不同的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为播种苗、扦插苗等。

4种子

4.1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应籽粒饱满,黄褐色或褐色,病虫率不高于20%,发芽率不低于70%,为750~900粒/kg,含

水量25%~30%,纯度和净度≥90%。

4.2种子采收

11月中下旬,果实渐变为黄褐色或褐色,并有少量果实开始自然开裂时开始采摘。将采摘的果实放

在阴凉通风处摊放。摊放厚度不超过5cm,待果实自然开裂时取出种子。

1

DB52/T1156—2016

4.3种子储藏

层积沙藏法将新鲜种子与干净、湿润的中粒河沙(沙子有湿润感即可)分层堆积贮藏,铺于通风

透气、散热良好的室内。在底部铺一层用50%多菌灵消毒的湿沙,厚约10cm,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

水为度。铺一层种子,再铺一层湿沙,如此往复,高度控制在0.7m~1.0m,最顶层用湿沙覆盖并培成

屋脊状。要适时喷水,经常保持湿度均匀。同时要避免鼠害。

5育苗

5.1苗圃地选择和整理

5.1.1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源和空气无污染、排灌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疏

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壤土,pH5.5~6.5。

5.1.2苗圃地整理

秋季翻耕,经冬季风化后,次年春季再翻耕一次,敲碎土块,清除杂草、石块。

5.2扦插育苗

5.2.1苗床的准备

5.2.1.1苗床要求

苗床宽80cm~100cm,高15cm~20cm,沟宽35cm~40cm,要求床土细碎、床面平整。

5.2.1.2土壤消毒

用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粉剂的500倍液,或克博800倍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100倍液,或

0.5%高锰酸钾等杀菌剂喷洒苗床消毒。消毒后床面上铺8cm~10cm厚的细土或其他微酸性的栽培基质。

具体操作按照DB33/T554.1-2005的规定执行。

5.2.2插穗的准备

5.2.2.1枝条采集

采集成年植株树冠中、上层外部当年生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枝条要求健壮、组织充实、叶片

完整、叶芽饱满、无病虫害。注意枝条的保湿。

5.2.2.2插穗的截制

将枝条截制成5cm~10cm长,每段插穗上部留2~3片叶子,插穗上切口要平整,下切口斜切呈马

耳形,截面要求光滑、平整。做到随截随插,有条件的可用植物生根激素处理。

5.2.3扦插要求

5.2.3.1扦插时间

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或8月下旬~9月下旬。设施栽培一年四季均可。

2

DB52/T1156—2016

5.2.3.2扦插密度

以插穗的叶子之间不重叠为宜。

5.2.3.3扦插深度

苗床在扦插前1天~2天喷水湿润,插穗的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左右插入土中,宜浅不宜深。扦插

时压紧插穗基部。

5.2.4管理

5.2.4.1遮荫和浇水

扦插后及时浇透水,并在床面上搭高度50cm~85cm左右的塑料小拱棚,要求四周密封。小拱棚上

方80cm~100cm和180cm~200cm的高度各盖一层遮阳网,遮荫度70%~80%。有温室或大棚的在棚

内搭塑料小拱棚,棚顶和四周挂上50%~60%的遮阳网即可。

5.2.4.2光照管理

扦插后约45天,插条基部开始愈合长新根时可打开小拱棚两头进行通风,随着新根的产生,需逐渐

增加光照,可通过遮阳网上午推迟盖,下午提早揭来增加光照。60天后除去薄膜和低层的遮阳网,并根

据苗床湿度适时喷水,保持苗床湿润。10月份后拆除最后一层遮阳网。

5.3播种育苗

5.3.1苗床的准备

苗床宽1.0cm~1.2cm,高20cm~25cm。床面要平整,并用杀菌剂消毒,如多菌灵或百菌清等。

用杀虫剂(如:地虫杀星等)撒入土中杀虫。

5.3.2播种

5.3.2.1播种时间

秋冬随采随播或储藏后春播。

5.3.2.2播种方法

未用杀虫剂的采用拌种杀虫。采用点播,将种子以2cm×4cm的密度一粒一粒整齐地播种在苗床上,

压实后浇透水,覆2cm左右厚的细土,再覆地膜。

5.3.3芽苗假植

4~5月份进行芽苗假植。假植时剪去过长的主根,盖遮阳网,假植密度10cm×20cm。

5.3.4苗床管理

5.3.4.1待苗木出土后揭去地膜(或破膜),苗长至2~3叶时,每周可喷一次稀薄的有机肥或叶面宝。

5.3.4.2及时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地老虎以及根腐病、炭疽病的危害,一般每2周防治一次。春

雨期间加强排水防止根腐病,用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防治炭疽病。5月中旬至9月下旬搭遮阳棚,

雨季要注意排水。

5.3.4.3苗高10c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