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31-2014 公共建筑设备运行节能监控技术规程

DB11/T 1131-2014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public building equipment operation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131-2014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1-13
实施日期
2015-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131—2014

公共建筑设备运行节能监控

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energy-savingoperationmanagementofpublic

buildingautomationsystem

2014-11-05发布2015-03-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言

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

知》(京质监标发〔2013〕136号),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和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同

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系统组成和功能;4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监控管理;

5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监控管理;6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监控管理;7电梯系统节能监控管理;8

计量装置;9运行管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其中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住房及

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归口并组织实施,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属首次编制,为了提高《公共建筑设备运行节能监控技术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

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

资料寄至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甲5号;邮编:100055;邮箱:

luliping_1@163.com;电话:63967719)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创立方能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史登峰鲁丽萍李琳单毅

张森栋尹强王鹏飞穆元吉

赵岩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智超王俊杰赵伯锐李文春

王麟琨杨健刘慧敏

I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系统组成和功能........................................................................................................................................3

4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监控管理........................................................................................................4

4.1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4

4.2燃气锅炉、电锅炉.........................................................................................................................5

4.3热力站.............................................................................................................................................6

4.4空调水系统.....................................................................................................................................7

4.5空调通风系统.................................................................................................................................8

5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监控管理..........................................................................................................10

5.1给水系统.......................................................................................................................................10

5.2排水系统.......................................................................................................................................10

5.3中水系统.......................................................................................................................................11

5.4水景和绿化喷灌水系统...............................................................................................................11

6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监控管理..............................................................................................................12

6.1配电系统.......................................................................................................................................12

6.2照明系统.......................................................................................................................................12

7电梯系统节能监控管理..........................................................................................................................13

8计量装置..................................................................................................................................................14

9运行管理..................................................................................................................................................16

9.1数据分析.......................................................................................................................................16

9.2日常运行管理...............................................................................................................................16

9.3资料管理.......................................................................................................................................17

9.4操作人员管理...............................................................................................................................18

附录A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19

附录B建筑物用能计划表.........................................................................................................................20

附录C用电设备耗电量和费用的统计表格.............................................................................................21

附录D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项目.....................................................................................22

本规程用词说明..........................................................................................................................................23

引用标准名录..............................................................................................................................................24

条文说明......................................................................................................................................................26

II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Systemcompositionandfunctions..........................................................................................................3

4Energyefficiencysupervisionfor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4

4.1Refrigeratingunitandheatpump.................................................................................................4

4.2Gasfiredboilerandelectricboiler.............................................................................................5

4.3Heatingstation..................................................................................................................................6

4.4Airconditioningwatersystem..........................................................................................................7

4.5Airconditioningventilation........................................................................................................8

5EnergyefficiencySsupervisionforwatersupplyanddrainage.............................................................10

5.1Watersupply...................................................................................................................................10

5.2drainage..........................................................................................................................................10

5.3Reclaimedwater.............................................................................................................................11

5.4Waterscapeandlandscapingirrigationsystem...............................................................................11

6Energyefficiencysupervisionforpowerdistributionandlightingsystem...............................................12

6.1Powerdistribution...........................................................................................................................12

6.2Lightingsystem..............................................................................................................................12

7Energyefficiencysupervisionforelevatorsystem....................................................................................13

8Meteringdevices........................................................................................................................................14

9Operationmanagement..........................................................................................................................16

9.1Dataanalysis...................................................................................................................................16

9.2Dailyoperationmanagement..........................................................................................................16

9.3Documentmanagement..............................................................................................................17

9.4Operatormanagement.....................................................................................................................18

AppendixABuildingenergyequipmentfilecard.....................................................................................19

AppendixBBuildingenergyplan.............................................................................................................20

AppendixCElectricalequipmentpowerconsumptionandelectricitystatistics.......................................21

AppendixDDailymaintenanceforpublicbuildingautomationsystem...................................................22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3

Bibliographyofnormativestandards............................................................................................................24

Clauseexplanation........................................................................................................................................26

III

1总则

1.0.1为规范北京市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公共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

电梯系统设备的节能运行监控。

1.0.3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publicbuildingautomationsystem

将公共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供暖通风与空调、配电、照明、给水排水及电梯等系统,以

集中管理、监视和分散控制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2.0.2传感器sensor

现场用于采集测量数据的设备,它检测被控对象的各类过程参数变量和状态信息,如温

度、湿度、压力、压差、流量、电量、气体和水质成分、水流方向、水泵状态等。

2.0.3执行器actuator

自动控制系统的终端执行部件,一般由执行机构、调节机构组成,其中执行机构是执行

器的推动部分,按照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大小产生推力、位移、扭矩或转速等,调节机构是执

行器的调节部分,如电动调节阀、变频器等。

2.0.4控制器controller

根据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按预定的控制算法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使被控

参数保持在给定值要求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调节仪表,也称现场控制器。

2.0.5程序控制programcontrol

根据被控设备或工艺过程的要求,按照预定程序自动控制执行机构的控制方式。

2.0.6均衡控制balancecontrol

当被控设备由多台机组并行组成时,控制系统确保其中累计工作时间最小的机组先投入

运行的控制方式。

2.0.7远程控制remotecontrol

由中央管理工作站发出控制指令时,通过传输网络传输对调节对象进行有线或无线的远

距离控制方式。

2.0.8中央管理工作站centralmanagementworkstation

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的中央管理监控工作站,具有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协调各现

场控制器之间控制调节的作用。中央管理工作站的功能有:显示功能、设备操作功能、数据

库功能、定时控制功能、统计分析功能、设备管理功能和故障诊断功能等。

2.0.9联锁保护interlockprotection

防止设备启停过程中由于操作次序错误造成事故而采取的保护控制。

2

3系统组成和功能

3.0.1监控系统应由现场控制站、通信网络、中央管理工作站组成。现场控制站与中央管理

工作站之间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形成分散监控、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

监控系统应采用两级式分布式系统,第一级为现场控制站,第二级为中央管理工作站。

3.0.2监控系统应按照现行相关标准,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要求、系统类型、设备运行时间

以及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素,确定现场控制站和中央管理工作站的功能。

3.0.3现场控制站宜具有下列功能:

1实时参数、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

2被控参数的自动控制(PID或开关控制)和程序控制。

3本地手动操作。

4设备的联动、联锁和自动保护功能。

5各系统水、电、燃料监测及显示。

6可通过现场控制器进行参数设定和运行模式选择。

7参数异常和设备故障的报警及显示。

8具有多种通信标准接口,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上传实时数据和报警信息,下达

各种操作指令。

9具有断电保存控制程序及历史数据存储功能,可在规定的期限内保存相关数据。

3.0.4中央管理工作站宜具有下列功能:

1轮询方式监测、显示各现场控制站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即时查询某个现场控制

站的实时数据,记录和存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运行及相关数据。

2对整个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对指定的监控系统设备做启、停的操作。

3设置、修改控制算法、群控系统、连锁保护、均衡调节系统的参数。

4参数超限报警、事故报警及掉电报警的记录和恢复功能;联动、联锁等保护功能。

5参数列表、故障列表、曲线图、运行日志及多种报表自动生成的功能。

6各系统的水、电、热、燃料的能源消耗记录、分析、管理的功能。

7采用Web服务器/浏览器的方式对外开放。

8宜设置可与其他弱电系统数据共享的集成接口功能。

3.0.5通信网络宜具有下列功能:

1根据现场控制站的规模、系统要求、生产管理体制等因素统一规划调度通信方式。

2通信应采用成熟、开放、通用的标准协议与接口。

3数据通信宜采取安全措施。

4数据通信应具备时钟同步功能。

3

4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监控管理

4.1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

4.1.1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监控的对象包括制冷机组、热泵系统及配套设备。制冷机组和热

泵系统的主要监控设备应包括:机组、冷冻水泵、补水定压设备、冷却水泵、冷却塔、电动

阀等。当有蓄冷(热)罐时,还需监控蓄热泵、放热泵、喷射泵、蒸汽发生器水泵、储水罐

和电动阀门等。

4.1.2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应监测下列参数:

1室外环境温度、湿度。

2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压力。

3冷凝器进、出口温度、压力。

4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力。

5冷却水供、回水温度。

6冷冻水供水管水流信号。

7冷却水供水管水流信号。

8机组运行状态和运行时间。

4.1.3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应包括下列报警:

1机组过载报警。

2冷冻水回水温度超限报警。

3冷却水供水温度超限报警。

4.1.3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应监测下列全部或部分参数:

1蒸发器进、出口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冷/热量、累计冷/热量。

2冷凝器进、出口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冷/热量、累计冷/热量。

3计量机组耗电量、补水量等。

4计量机组能源消耗量。

4.1.4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应实现下列控制内容:

1机组连锁启停。

2机组冷冻水供水温度控制。

3监测机组运行状态,制冷机与热泵停运时应关闭冷冻水进口电动阀。

4根据季节变化按时间程序或用户指令进行冬/夏的工况切换。

4.1.5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

1监测负荷变化,优化调控供水温度。

2冷、热负荷预测,并应优化控制机组台数。

3设定多个运行模式,并修改、控制和转换运行模式。

4.1.6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监控除应符合本规程第4.1.2条、第4.1.3条和第

4.1.4条的规定外,还应设置燃气泄露报警。

4.1.7水源热泵机组除应符合本规程第4.1.2条、第4.1.3条和第4.1.4条的规定外,还应监

测下列内容:

1监测回灌水的温度。

2监测取水量和回灌水的流量。

3监测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故障报警。

4.1.8水源热泵机组应设置温度上下限和水温报警。

4.1.9蓄冷(热)系统宜监控下列参数:

1宜对下列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测:

1)空调水系统供回水压力;

2)蓄冷(热)温度、回水温度、水位、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冷(热)量、累

积冷(热)量等;

3)蓄冷(热)装置蓄冷(热)/放冷(热)运行状态;

4)蓄冷(热)泵和放冷(热)泵吸入口压力;

4

5)电动调节阀开/关状态、阀位和手动/自动状态;

6)蓄冷(热)泵、放冷(热)泵的运行状态、频率和手动/自动状态;

7)室外空气的温度、湿度;

8)水路的水流方向。

2宜监测下列内容:

1)蓄冷(热)量和放冷(热)量;

2)用电量。

3宜实现下列控制内容:

1)载冷剂及空调供回水温度的控制;

2)负荷的预测、记忆;

3)各工况切换和设备的启停控制;

4)蓄冷(热)装置应有温度、温差、压力、水位、流量连锁保护、报警;

5)宜根据工艺要求控制管网的压差、蓄冷(热)装置温度控制蓄冷(热)或放冷(冷)

泵的启停和蓄、放冷(热)速度;

6)宜根据工艺要求对给水、补水系统进行控制;

7)宜根据负荷变化和峰谷电价优化控制;

8)冰蓄冷系统的二次冷媒侧换热器宜设防冻保护控制。

4.2燃气锅炉、电锅炉

4.2.1燃气锅炉、电锅炉监控应包括燃气锅炉、电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燃气锅炉房的主要

监控设备应包括燃气锅炉、循环泵、补水泵、电动阀、软化水箱、集汽罐等,当有蓄热装置

时,还需监控蓄热泵、放热泵、喷射泵、蒸汽发生器水泵、储水罐和电动阀门等。

4.2.2燃气锅炉、电锅炉应监测下列参数:

1锅炉工作状态。

2锅炉进、出口介质的温度、压力。

3锅炉房进、出口介质的温度、压力。

4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

5燃气热水锅炉房中循环泵和补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运行频率。

6燃气蒸汽锅炉房中给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运行频率。

7软化水箱液位。

4.2.3燃气锅炉、电锅炉应包括下列报警:

1锅炉出口热水温度过高报警。

2锅炉出口蒸汽压力过高报警。

3锅炉回水温度过低报警。

4锅炉出水压力过高报警。

5锅炉进水流量过低报警。

6软化水箱液位过低报警。

7凝结水箱水位过高/过低报警。

4.2.4燃气锅炉、电锅炉应监测下列全部或部分参数:

1燃气锅炉耗气量。

2锅炉房用电量。

3锅炉房补水量、自来水量。

4锅炉房出口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瞬时热量、累计热量。

5每台锅炉出口瞬时热量、累计热量。

6宜监测循环泵和补水泵的耗电量。

7宜监测照明用电及其它用电量。

4.2.5燃气锅炉和电锅炉应实现下列控制功能:

1循环泵的变频控制。

2补水泵的变频控制。

5

3燃气蒸汽锅炉给水泵的变频控制。

4故障紧急处理功能。

4.2.6燃气锅炉房和电锅炉房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

1负荷优化控制供热量。

2利用谷电阶段优化运行电锅炉和蓄热装置。

4.2.7燃气锅炉采用余热回收装置时,宜监控余热回收装置的运行情况:

1余热回收装置进/出水的温度。

2余热回收装置出水的流量、热量。

4.3热力站

4.3.1热力站监控应包括供暖、空调或生活热水的热交换装置及与其相关的循环泵、补水定

压设备等。热力站的主要监控设备应包括:热交换器、循环泵、补水泵、电动阀、软化水箱、

集汽罐、电磁阀等。

4.3.2热力站应监测下列参数:

1室外环境的温湿度。

2一次管网进、口介质的温度、压力。

3二次管网进、出口总管介质的温度、压力。

4一次侧电动调节阀运行状态和阀位。

5一次侧加压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运行频率。

6水过滤器前后压差。

7循环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运行频率。

8补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运行频率。

9泄压电磁阀开/关状态。

10自来水箱和软化水箱的液位。

4.3.3热力站应实现下列报警:

1二次管网供水温度过高报警。

2一次管网压力超限报警。

3二次供水压力超高报警及自动泄水。

4二次网回水压力超低报警。

5水箱液位过低报警及联锁保护。

6水过滤器压差超限报警。

4.3.4热力站应监测下列参数:

1一次管网介质的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瞬时热量和累计热量。

2凝结水累计流量。

3补水量、自来水量。

4耗电量。

5宜监测采暖系统二次供水或各分支流量、热量;

6宜监测空调系统二次供水或各分支流量、热量。

4.3.5热力站应实现下列控制功能:

1一次侧电动调节阀控制功能。

2循环水泵变频控制。

3补水泵启/停控制和变频控制。

4自动定压补水功能。

5二次网防汽化连锁。

6断电保护措施。

4.3.6热力站应采用下列节能措施:

1气候补偿自动调节供热量。

2分时分区调节模式。

3手动设定温度给定值、阀门开度给定值和频率给定值。

6

4用于采暖的水-水热力站应能限制一次侧回水温度。

5条件允许时宜采集末端用户室温。

6建立根据负荷调节水泵频率的调控曲线,并应按负荷变化修正调控曲线,变频调节

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

7应均衡控制循环泵的运行时间。

4.3.7生活热水站除应符合本规程第4.3.2条和第4.3.3条的规定,还应实现下列功能:

1应设置温度上限,实现超温报警和自动故障处理功能。

2宜根据用水量的变化变频控制给水泵。

3应计量生活用水量。

4生活热水及游泳池系统应监测需热量或时间,调整供水温度曲线。

5生活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应由生活水的温度或时间装置控制泵的启停。

4.3.8太阳能供热系统应实现下列监控内容:

1运行参数的监测,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集热系统工质出口的温度;

2)贮热装置底部的温度;

3)循环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变频频率反馈;

4)辅助热源加热设备的运行状态。

2应实现下列控制功能:

1)应采用温差循环运行控制模式;

2)变流量运行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太阳辐照条件或温差变化控制变频泵改变

系统流量;

3)优化调节辅助热源运行时间;

4)与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的相互工作转换宜采用定温控制;

5)应具有防冻保护措施;

6)应具有防过热保护措施。

4.4空调水系统

4.4.1空调水系统监控应包括空调冷热水和冷却水系统。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监控设备应包括

冷热水系统的供/回水总管、循环水泵、电动阀、补水泵和补水箱和其他定压补水设备等,

冷却水系统的监控设备应包括冷却水、冷却水泵、冷却塔和风机等。

4.4.2空调水系统应监测下列参数:

1冷热水系统供/回水的温度、压力。

2冷热水系统回水各分支温度、压力。

3冷热水系统分、集水器的温度、压力。

4冷却水系统供/回水的温度。

5循环水泵进出口压力。

6水过滤器前后压差。

7冷却塔出口除污器两侧阻力。

8软化水箱液位。

9机组、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启停状态。

10机组进水或出口的电动阀、冷却塔进水管和出水管上的电动阀、冷热水系统供回水

管之间电动调节阀的开关状态。

11冷热水系统分集水器电动压差控制阀的开关状态和阀位。

12冷却水、冷热水循环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

13冷热水系统补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频率反馈。

4.4.3空调水系统应实现下列报警:

1冷热水供回水温度超限报警。

2循环水泵、补水泵故障报警。

3风机故障报警。

7

4冷热水回水压力过低报警。

5水箱液位过低报警及联锁保护。

6水过滤器压差超限报警。

4.4.4空调水系统宜监测下列参数:

1系统总出口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瞬时冷(热)量、累计冷(热)量。

2补水量和自来水量。

3水泵的耗电量。

4.4.5空调水系统应实现下列控制功能:

1机组、机组进水或出口的电动阀和冷热水循环泵的连锁控制。

2末端装置电动两通阀的温度控制。

3冷却塔的进水和出水管的电动阀与对应冷却水泵的连锁控制。

4自动补水定压控制。

5应根据用户压差或回水温度的变化调整对应冷热水分支的电动压差控制阀。

4.4.6空调水系统应采用下列节能措施:

1负荷优化调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