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344-2019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技术 规范

DB34/T 3344-2019 DB34/T 3344-2019 Standard for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of forest land us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344-2019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7-01
实施日期
2019-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总则、资料准备、范围确认、现状调查、森林植被恢复费 测算、成果编制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及成果编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林业局。
起草人:
冯伟、郝焰平、王小东、李拥军、袁西进、何少伟、徐六一、王龙袍。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344—2019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queRegulationsonthesurveyofforestlandusedforconstructionprojects

文稿版次选择

2019-07-01发布2019-08-0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34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冯伟、郝焰平、王小东、李拥军、袁西进、何少伟、徐六一、王龙袍。

I

DB34/T3344—2019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总则、资料准备、范围确认、现状调查、森林植被恢复费

测算、成果编制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及成果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1820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LY/T1955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ForestLandUsingforConstructionProjects

在林地上建造永久性、临时性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改变林地用途的建设行为。

3.2

自然保护地NatureReserves

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产等生

态区域。

3.3

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Map

在现有林地“一张图”及年度更新的基础上,完善森林资源各类属性因子、公益林、天然林等信息,

整合形成为森林资源管理服务的矢量图形及属性数据库。

3.4

森林资源管理属性因子ManagementAttributiveFactorsofForestResources

1

DB34/T3344—2019

土地用途、林地权属、林木权属、林地保护等级、森林类别、使用林地类型、林种、生态公益林保

护等级和工程类别等描述森林资源管理特征的因子。

3.5

森林资源自然属性因子NaturalAttributiveFactorsofForestResources

地类、起源、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龄组、平均胸径、蓄积等描述森林资源面貌特

征的因子。

3.6

森林植被恢复费ForestRecoveryFee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应当依法缴纳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及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的费用。

4总则

4.1目的

执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等规定,为全省各级林业主

管部门审核审批和监督管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提供依据。

4.2任务

查清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现状,分析其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测算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额。

4.3原则

4.3.1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4.3.2调查方法科学,内容全面,数据真实、准确。

4.3.3表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详细说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

4.4程序

资料准备、范围确认、现状调查、森林植被恢复费测算、成果编制等。

4.5成果

4.5.1拟使用林地面积≧2公顷的,应编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4.5.2拟使用林地面积﹤2公顷的一般性建设项目编制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但涉及以下情形之一的

建设项目应编制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a)林道、公路、铁路、油气管线、输变电线路等线性工程;

b)采石采矿、取土弃土、风电、光伏类;

c)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域;

d)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区;

e)古树名木;

f)分期实施;

g)先行使用林地;

h)存在违法使用林地行为。

2

DB34/T3344—2019

5资料准备

如下:

a)国家和地方颁布、出台的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b)最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

c)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

d)林地权属证书或其它林地权属证明材料;

e)各类自然保护地资料;

f)可体现项目拟使用土地范围红线的项目有关批准文件等资料,包括项目立项批复、项目初步设

计批复、项目备案文件(表)、采矿许可证、项目施工设计及相关评审或审查意见等;

g)各类林业重点工程、生态保护红线、城市总体规划等其他资料。

6范围确认

6.1使用林地范围确认

其中:

a)确定项目主体工程以及与主体工程相关的进场公路、施工便道、取弃土场、办公区等附属设施

工程拟使用的林地范围;

b)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使用土地范围红线图等矢量数据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进行叠加,

叠加结果对照林地权属证书或者其它林地权属证明材料,确定实际需要使用的林地范围;

c)不得拆分项目、化整为零确定用地范围。

7现状调查

7.1使用林地小班区划

采用空间叠加分析的林地区划方法,将建设项目使用土地范围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资料

叠加,形成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小班外业调查现状图。

7.2使用林地调查

7.2.1总体要求

现状调查工作依据GB/T26424、LY/T1955和TD/T1055的规定开展。

7.2.2森林资源管理属性因子调查

直接依据最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成果资料确定,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实际情况不一

致时,应单独予以说明。

7.2.3森林资源自然属性因子调查

通过现地调查结果确定。

7.3使用林地调查结果统计

7.3.1统计单位

3

DB34/T3344—2019

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林地的,以林场或其他国有森林经营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使用集体林地的,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

7.3.2计量单位

其中:

a)面积单位为hm2,保留4位小数;

b)蓄积单位为m3,保留整数;

c)平均胸径单位为cm,保留整数;

d)平均树高单位为m,保留整数;

e)林木(竹)株数(经济林、竹林及幼龄林填写),单位为株,保留整数;

f)费用单位为万元,保留4位小数。

7.4专项调查

7.4.1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查清项目建设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地、城市规划区、生态保护红线等,

如果涉及,则须说明使用林地面积等情况,同时说明是否有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行政许可、意见材料或

符合相关规划的证明材料。

7.4.2古树名木、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

采用野外调查与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记载项目区内古树名木、国家和省级重点

保护野生植物的名称(学名)、位置、胸径、树高、树龄、保护等级、生境、挂牌号等,每株古树名木

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拍摄影像资料,并记录拟采取的处置措施。古树名木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参照LY/T1820的规定执行。根据《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提出古树名木保

护方案。

7.4.3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

采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和专家咨询的方法,进行项目区及周边野生动物生境情况调查,提出拟采

取的保护措施。

7.5其他调查

7.5.1违法使用林地情况调查

调查是否存在违法使用林地行为及查处情况等。按实际使用林地年度确认违法使用林地的范围、未

批先占面积及相关属性因子等,并在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中单独说明。

7.5.2先行使用林地调查

如建设项目存在先行使用林地情况,需在调查报告中进行相关说明。

7.5.3使用林地空间关系与视域调查

通过空间位置分析,确定采石采矿类项目是否符合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否位于铁路、高

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两旁直观可视范围内;是否位于市县人民政府驻地城镇和居民密集区

周围可视范围内;是否位于大江大河两侧及大型湖泊和水库周边可视范围内。

4

DB34/T3344—2019

8森林植被恢复费测算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林业厅转发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

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财综〔2015〕2241号)规定的征收标准,测算森林植被恢复费。

9成果编制与要求

9.1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包括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附录A)和附表(附录B)。

9.2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9.2.1内容

包括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和附件等。

9.2.2正文

其中:

a)包括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区概况、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专项调查情况、森林植被恢复费测

算等内容。

b)报告应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编写提纲》(附录C)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制。

c)项目基本概况、使用林地现状情况、使用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

析是报告表述的重点。

9.2.3附表

附表种类及编制要求见附录B。

9.2.4附图

附图种类及编制要求见附录D。

9.2.5其他附件

项目批准文件、专家评审意见、小班影像资料等。

9.3提交成果要求

9.3.1排版要求

如下:

a)正文

——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标题及正文均在段首空两格;

1)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2)二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3)三级标题:宋体,小三号,加粗;

4)四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5)行间距:25磅。

5

DB34/T3344—2019

b)标题序号

1)一级标题:一、二、三、……;

2)二级标题:(一)(二)(三)……;

3)三级标题:1.2.3.……;

4)四级标题:(1)(2)(3)……。

9.3.2成果签章要求

编制单位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表)签章,并加盖骑缝章;在图件扉页或图面盖章,对于装订成册

的图件加盖骑缝章。

9.3.3成果形式

林地现状调查报告(表)包含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电子版文档或表格为PDF格式,图件为TIF

或JPG或PDF格式。

9.3.4成果时效

现状调查报告自现场调查完成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现状调查表自现场调查完成之日起6个月

内有效,期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使用林地的标准、条件发生变化的,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现状调

查报告(表)有效期终止,应当重新编制。

9.3.5保密要求

涉密材料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使用和管理。

6

DB34/T3344—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表A.1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林权单位县乡(镇、场)行政村

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

应缴森林植被

使用林地单位使用林地性质

恢复费(万元)

按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类型按现状地类

防特用

经薪其

林地权属护用材苗竹特殊一般疏未成苗宜

拟总济炭他乔木迹其他

林林林圃林灌木灌木林林造圃林

使计林林林林地地林地

林林林地地林地林地地林地地地

用地地地

林地地地

地合计

面积

现国有

(hm2)

状集体

合计

蓄积

国有

(m3)

集体

分林地保护等级面积情况:是否存在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Ι级公顷,Ⅱ级公顷,Ⅲ级公顷,Ⅳ级公顷

是否涉及古树名木:

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重点区域情况:

是否涉及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点和重项目类型及是否符合使用林地条件:

点野生动物栖息地:

编制单位意见(单位印章):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审查人:审查日期:年月日

注:建设项目变更使用林地的,应分别说明新增、减少使用林地情况。

7

DB34/T3344—2019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附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