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51-202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

DB32/T 4151-2021 Ecological Clean Stream Basi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4151-2021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12-09
实施日期
2022-01-09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水利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调查、总体布局、建设措施、监测、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32/T 4151-202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第1页
DB32/T 4151-202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第2页
DB32/T 4151-202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水利厅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河海大学
起草人:
叶健、郭相平、沈建强、邵光成、刘敏昊、崔金涛、杨逸辉、翟林鹏、谢毅、章坤、陈盛、房凯、宋宜峻、谈浩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5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80.01

CCSB11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151—202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theecological-cleansmall

watershed

2021-12-09实施22022-01-09实施

0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发布

1

-

DB32/T4151—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调查................................................................................3

5.1一般规定......................................................................3

5.2调查单元......................................................................3

5.3调查内容......................................................................3

6总体布局............................................................................4

6.1一般规定......................................................................4

6.2措施布局......................................................................5

7建设措施............................................................................6

7.1自然修复工程..................................................................6

7.2综合整治工程..................................................................7

7.3环境景观提升工程.............................................................10

8监测...............................................................................12

8.1污染源监测...................................................................12

8.2水土流失监测.................................................................12

8.3水体监测.....................................................................13

8.4治理效益监测.................................................................13

9评价...............................................................................13

附录A(资料性)小流域调查表.........................................................14

附录B(资料性)小流域坡面调查方法....................................................20

附录C(资料性)小流域沟道调查方法....................................................22

附录D(资料性)小流域水质水量监测方法................................................24

参考文献.............................................................................25

I

DB32/T415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厅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河海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健、郭相平、沈建强、邵光成、刘敏昊、崔金涛、杨逸辉、翟林鹏、

谢毅、章坤、陈盛、房凯、宋宜峻、谈浩。

II

DB32/T4151—202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调查、总体布局、建设措施、监测、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20465水土保持术语

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SL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SL38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653小流域划分及编码规范

DB32/939化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T3462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204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流域smallwatershed

1

DB32/T4151—2021

面积一般不超过50km2的集水区,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可划分为平原区小流域和山丘区小流

域。

3.2

平原区小流域smallwatershedinplainregion

以自然汇水为基础,综合考虑行政边界、公路、铁路、沟(河)等边界而划分出的相对独立和

封闭的区域,宜控制在30km2~50km2。

3.3

山丘区小流域smallwatershedinhillyregion

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宜控制在3km2~30km2。

3.4

小流域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等各类用

地,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3.5

生态清洁小流域ecological-cleansmallwatershed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面源污染控制、农村垃圾与污水处理、绿色产业发展、乡村环境

美化等措施相结合,具有水体清洁、防洪安全、环境优美、水土资源利用合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等特征的小流域。

4基本规定

4.1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全

面实施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协调高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小流域

名称与代码应符合SL653规定。

4.2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

制宜,注重自然恢复,显著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强化监督管理,创

新体制机制。

4.3治理区选择应依据水土保持规划,优先选择饮用水水源地、江河源头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等便于规模治理的区域。

2

DB32/T4151—2021

5调查

5.1一般规定

5.1.1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前后,均应进行调查。

5.1.2实地调查应与遥感、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相结合。

5.1.3调查宜采用资料收集、询问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相结合的方法。

5.1.4地块、沟(河)、村庄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位置信息应在野外工作底图上标出,地图比例尺应

不低于1:10000。

5.1.5调查成果宜采用信息库管理。

5.2调查单元

5.2.1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调查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开发利用情

况。

5.2.2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在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范围内划分单元,实施详细调查。农林用地

以坡面地块为单元,行洪区以沟道为单元,建设用地以村庄或企事业单位为单元。

5.3调查内容

5.3.1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

5.3.1.1自然条件调查包括小流域的面积、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

重点是地形、降雨、风、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以及温度、霜等其他气象要素。填写附录A

表A.1至表A.3。

5.3.1.2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包括小流域的人口、劳动力及其转移、土地利用、地方特色产业、农村

各业产值、粮食与年人均纯收入等情况。填写附录A表A.4。

5.3.2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状况

5.3.2.1水土流失调查包括各类水土流失类型的分布、数量(面积)、水土流失强度与程度、危害

(对当地和下游)、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等。填写附录A表A.5。

5.3.2.2水土保持状况调查应包括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

经验和教训。填写附录A表A.6。

5.3.3地块

5.3.3.1地块调查包括坡度、坡长、土壤类型及颗粒组成、土层厚度、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土壤

侵蚀强度、现有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化肥及农药施用情况等。填写附录A表A.7。

5.3.3.2地块划分、编号及坡面调查方法参见附录B。

5.3.3.3每个地块单元的土壤侵蚀强度,宜采用附录B中B.4方法计算。

5.3.4沟(河)

5.3.4.1应对流域面积大于0.05km2的主沟道、各级子沟道进行调查,包括汇流面积、长度、纵

3

DB32/T4151—2021

坡、沟宽、年平均径流量、水质、水生植物、岸坡植被等。沿海、沿河沙土区等易于发生土壤侵蚀

的地区,农沟及其以上沟道均应列入调查范围。

5.3.4.2绘制小流域沟道分布图,包括天然侵蚀沟以及人工开挖的沟(河)。

5.3.4.3沟(河)道调查包括每一个沟道的汇流面积、沟长、沟宽、比降等基本特征和沟谷形态、

岸坡构造、滩地土地利用、植被特征、沟道治理和淤积等项目,同时调查固体废弃物与垃圾堆积、

污水排放、水质水量等情况。填写附录A表A.9。

5.3.4.4沟(河)道调查方法参见附录C。

5.3.5村庄及企事业单位

5.3.5.1应以自然村、企事业单位为单元进行调查,填写附录A表A.10至表A.14。

5.3.5.2自然村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居民区面积、人口、地形和位置;

b)生活污水排放、处理和回用情况;

c)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和处置方式;

d)卫生厕所普及状况;

e)畜禽养殖和污染防治情况;

f)洪涝灾害及防护措施情况;

g)自然村范围内工业、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情况。

5.3.5.3企事业单位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企业名称、所在位置、占地规模;

b)企业主要污染物类型及数量;

c)污染物处置方式与治理情况。

5.3.6综合各项调查成果,汇总已建治理措施,填写附录A表A.15。

6总体布局

6.1一般规定

6.1.1应科学合理地布设防治措施,满足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需要,保持各项措施之间的协

调配合,实现设施配套齐全。

6.1.2坚持沟坡兼治,坡面以梯田、林草工程为主,沟道以拦沙坝、塘坝、谷坊等工程为主。

6.1.3坚持生态与经济兼顾,梯田与林草工程布置充分考虑其生产功能,加强雨水资源的合理利

用,根据农业生产等需要,配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水较大的地区配置蓄排结合的蓄水排水工

程,以提高土地生产力。

6.1.4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在江河源头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较少的远山坡地宜根

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合理布置封育保护及其配套措施。

4

DB32/T4151—2021

6.1.5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类型宜按下列情形选择:

a)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宜建设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b)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区域,宜建设生态休闲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c)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小流域,宜建设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d)在山洪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应建设防灾减灾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e)在河流源头、重要水源地,应建设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6.1.5.1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应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地块、村庄、沟(河)道及湖

(库)周边,并明确反映在措施布局图中。

6.1.5.2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应以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及防治林下水土流失为主,应重

视农林复合经营,发展节水灌溉、建设生态沟渠、植被缓冲带和人工湿地。

6.1.5.3生态休闲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应以提高自然风光旅游价值为目标,充分利用区域自然和人文

优势,注重生态与景观结合,措施配置应充分考虑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需

求。

6.1.5.4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应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

排放。

6.1.5.5防灾减灾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应以保证居民生活和生产安全,防治自然灾害为目标,合理布

设沟道治理工程和林草工程。

6.1.5.6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宜合理布置水源涵养林、调蓄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等,并配置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6.2措施布局

6.2.1以小流域为单元,按自然修复区、综合整治区、环境景观提升区布设防治措施。

6.2.2自然修复区

主要采取封育保护措施,设置封禁警示牌、护栏,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减

少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禁止人为垦荒等生产活动,保持土壤,涵养水源。

6.2.3综合整治区

6.2.3.1坡地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防治可根据地块的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现状等,进

行各个地块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配置各类地块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需要灌溉的田块应按GB/T

50363规定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6.2.3.2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坡度小于7º的坡面下部,可修建水平梯田、等高垄作、地埂植物篱等措施,并完善坡面水

系和田间道路;

b)坡度在7º~20º、土层厚度超过25cm的坡面中上部位,宜整治为农田,可修建水平梯田、

反坡梯田等;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

    关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