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721-2017 公路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DB35/T 1721-2017 Microsurfac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Highway Pavement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721-2017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25
实施日期
2018-03-25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路面微表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或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35/T 1721-2017 公路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第1页
DB35/T 1721-2017 公路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第2页
DB35/T 1721-2017 公路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蔡清寿、张志坚、杨龙清、陈永平、钟发林、陈冬青、项龙、邱宇程、李世龙、 王雪瑞、张丽宏、魏其顺、杨成虎、卓芸。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01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21—2017

公路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micro-surfacingconstructionforhighwaypavement

2017-12-25发布2018-03-2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72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清寿、张志坚、杨龙清、陈永平、钟发林、陈冬青、项龙、邱宇程、李世龙、

王雪瑞、张丽宏、魏其顺、杨成虎、卓芸。

DB35/T1721—2017

公路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路面微表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或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

注1:微表处在国外既用于沥青路面,也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罩面。在我国,微表处目前大多用于沥青路面和水

泥混凝土桥面、隧道路面等,也有少量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使用的实例,但经验不多。在水泥路面上应用微

表处时要十分注意对原路面病害的处理,脱空、断角、断板等病害必须彻底修补,接缝必须重新灌缝,保证

水泥板坚实、稳定、平整,下卧层支撑均匀。

注2:单层微表处适用于旧路面车辙深度小于等于15mm的情况;超过15mm的必须分两层铺筑,或先用V字型车

辙摊铺箱摊铺;深度大于40mm时不适宜微表处处理。用于大纵坡路段时应适当调整配合比,谨慎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标准

JTG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与符号

下列术语、符号及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和定义

3.1.1

微表处micro-surfacing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微

表处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注: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WB-1和WB-2表示。

3.1.2

集料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机制砂、石屑等。

3.1.3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asphaltemulsion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

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1

DB35/T1721—2017

3.1.4

粗集料coarseaggregate

在微表处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

3.1.5

细集料fineaggregate

在微表处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

3.1.6

填料filler

在微表处混合料中填料主要是指矿粉、水泥、消石灰等。

3.1.7

矿料mineralaggregate

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总称。

3.1.8

添加剂additive

为了调节微表处混合料和易性、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而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材料或试剂。

注:常用的添加剂包括无机盐类添加剂、有机类添加剂等。对于阳离子乳化沥青混合料,无机盐类添加剂一般会延

长可拌和时间,延缓成型。

3.1.9

微表处混合料slurrymixture

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3.1.10

可拌和时间mixingtime

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试验时,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明显阻

力,微表处混合料基本无流动性,明显感到混合料开始凝结的时间。

3.1.11

破乳时间breaktime

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3.1.12

黏聚力cohesiontorque

用黏聚力试验仪,模拟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水平力对混合料的影响,其施力手柄上试验后扭力表的读

数,用以确定微表处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开放交通时间。

3.1.13

初凝时间settime

微表处混合料从摊铺至混合料黏聚力达到1.2N·m的时间。

3.1.14

开放交通时间traffictime

微表处混合料从摊铺至混合料黏聚力达到2.0N·m的时间。

3.1.15

湿轮磨耗试验wettrackabrasiontest

在成型后的微表处混合料上用湿轮磨耗仪磨耗一定时间后,测定试件磨耗前后单位磨耗面积的质量

差,用g/m2表示,用于确定微表处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和评价混合料配伍性以及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

2

DB35/T1721—2017

3.1.16

负荷轮黏附砂试验loadwheeltest

在成型后的微表处混合料上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件单位负

荷面积的黏附砂量,用g/m2表示,用于确定微表处混合料最大沥青用量。

3.1.17

轮辙变形试验stabilityandresistancetocompactiontest

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微表处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样的车辙

深度和宽度变化,以试样单位厚度的车辙深度和单位宽度的横向变形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3.2缩略语

BCR:拌和型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

CT:微表处混合料黏聚力。

La:微表处试件的宽度。

Lb:微表处试件碾压后的宽度。

WB-1:微表处混合料Ⅱ型。

WB-2:微表处混合料Ⅲ型。

PLD:微表处试件单位宽度的变形率。

PVD:微表处试件单位厚度的车辙深度率。

Tm: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

Tn:微表处混合料不可施工时间。

Tb:破乳时间。

Ts:微表处混合料初凝时间。

Tt:微表处混合料开放交通时间。

Va:微表处试件的厚度。

Vb:微表处试件碾压后的车辙深度。

4材料

4.1改性乳化沥青

4.1.1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型的规定。

表1微表处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要求及试验方法

试验项目

单位BCR试验方法

筛上剩余量/(1.18mm筛)%≤0.1JTGE20-2011中T0652

电荷-阳离子正电(+)JTGE20-2011中T0653

恩格拉黏度/E25-3~30JTGE20-2011中T0622

沥青标准黏度s12~60JTGE20-2011中T0621

蒸发残留物含量%≥62JTGE20-2011中T0651

蒸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JTGE20-2011中T0604

质残软化点℃≥57JTGE20-2011中T0606

物延度/(5℃)cm≥20JTGE20-2011中T0605

3

DB35/T1721—2017

表1(续)

种类

试验项目

单位BCR试验方法

溶解度(三氯乙烯)%≥97.5JTGE20-2011中T0607

贮存1d%≤1

JTGE20-2011中T0655

稳定性5d%≤5

注1:乳化沥青以恩格拉黏度为准,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采用沥青标准黏度。

注2:表1规定的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是以JTGF40-2004中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为基础并结合微表处的使用

特点稍作修正后提出的,主要存在以下的不同:国际微表处罩面协会标准中要求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的蒸

发残留物含量大于等于62%,JTGF40-2004中要求大于等于60%。考虑到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的重要性,采用

62%作为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下限;对于微表处用于南方炎热地区、重载交通道路及车辙

填充时,考虑到软化点对热稳性和抗车辙能力的重要性,规定软化点应不低于57℃。

注3:表1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化沥青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

用1d。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

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应存放在附有循环或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进行循环或搅拌,

否则不准使用。

4.1.2微表处必须选用阳离子型聚合物改性的乳化沥青,改性剂剂量占比(改性剂有效成分占纯沥青

的质量百分比)不宜小于3%。

4.2矿料

4.2.1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也可以用大粒径的块石、卵石

等经多级破碎而成,矿料应保证有大于90%的破碎面。矿料堆放应进行覆盖,避免日晒雨淋。对集料中

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

4.2.2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微表处用粗细集料质量要求

要求及试验方法

材料

项目标准试验方法备注

石料压碎值/%,≤26JTGE42-2005中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28JTGE42-2005中T0317

粗集料石料磨光值/(BPN),≥42JTGE42-2005中T0321

坚固性/%,≤12JTGE42-2005中T0314

针片状含量/%,≤12JTGE42-2005中T0312

坚固性/%,≤12JTGE42-2005中T0340>0.3mm部分

细集料

亚甲蓝/(g/kg),≤3JTGE42-2005中T0349

4

DB35/T1721—2017

表2(续)

要求及试验方法

材料

项目标准试验方法备注

合成矿料中小于

矿料砂当量/%,≥65JTGE42-2005中T0334

4.75mm部分

注1:WB-1型微表处无4.75mm以上碎石,针片状含量不予要求。

注2:微表处常用做高等级公路的路面表层,要求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且随时间衰减速度要慢,这就要求矿料特别

是其中的粗集料必须是耐磨的硬质石料。因此,参照JTGF40-2004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用粗、细

集料技术要求,提出了微表处用粗细集料的磨光值、磨耗值等指标要求。

鉴于矿料质量对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的显著影响,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配备石料破碎机,购买洁净的块石、卵石

或大粒径粗集料进行多级破碎来生产微表处用矿料。

注3:亚甲蓝值小于等于3g/kg的技术要求基于《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及福建省多年工程实践经

验而定。

注4:微表处用矿料质量要求中,4.75mm以下部分的砂当量指标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微表处混合料性能受矿料砂

当量的影响十分显著,砂当量低于55%的矿料还可能会导致改性剂无法发挥改性效果。而我国一些地方微表处

寿命过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砂当量太低。

4.2.3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表处矿料级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类型

9.54.752.361.180.60.30.150.075

WB-110090~10065~8045~6528~4518~3010~215~15

WB-210070~8545~6528~4519~3412~257~185~12

注1:填料计入矿料级配。

注2:矿料级配在JTGF40-2004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经过多年的施工实践证明,级配曲线在细于级配中值范围时,

构造深度较难满足要求,因此对级配上限进行了调整。

4.3填料

4.3.1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

JTGF40-2004中的相关要求。

4.3.2填料可分为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和不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不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一般指矿粉,

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微表处混合料拌合、

成浆状态、成型速度和后期整体强度等。

掺加具有化学性填料时应充分考虑填料与矿料、乳化沥青的反应及相容性,掺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

验确定。当选用水泥作为填料时,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剂量宜占矿料质量的0.5%~1.5%。

5

DB35/T1721—2017

4.4添加剂

4.4.1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微表处混合料和易性、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4.4.2常用的添加剂包括无机盐类添加剂、有机类添加剂等。对于阳离子乳化沥青混合料,无机盐类

添加剂一般会延长可拌和时间,延缓成型。

注:同一种添加剂对不同混合料体系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混合料体系对各种添加剂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经验,而是应针对工程实际通过试验确定某种添加剂的具体作用。此外,添加剂在影响

混合料施工性能的同时,也会影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进行科学的选择。

4.4.3添加剂种类和剂量的确定是混合料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添加剂的掺加不应对混合料路用性能

产生不利影响。

4.4.4未经试验验证的添加剂不得在施工中采用。

4.5水

4.5.1水是构成微表处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用量的大小是决定微表处稠度和密实度的主要因

素。微表处混合料的水相是由矿料中的水、乳液中的水和拌和时的外加水构成的。

4.5.2微表处用水不一定要通过试验来检验,但是了解水的pH值对保持混合料的pH值平衡是很有帮

助。微表处拌和水不得含有有害的可溶性盐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