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59-2018 两系杂交水稻E两优476制种操作技术规程

DB4201/T 559-2018 Hybrid rice E two-line crossbreeding op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 two-line hybrid rice 476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559-2018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28
实施日期
2018-09-28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4201/T 559-2018 两系杂交水稻E两优476制种操作技术规程-第1页
DB4201/T 559-2018 两系杂交水稻E两优476制种操作技术规程-第2页
DB4201/T 559-2018 两系杂交水稻E两优476制种操作技术规程-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1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59—2018

两系杂交水稻E两优476制种操作技术规程

2018-08-28发布2018-09-28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5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隗平华、徐姮、昌华敏、许树文、熊恒多、李晏斌、刘万里、万元香

本标准首次发布。

I

DB4201/T559-2018

两系杂交水稻E两优476制种操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两系杂交稻E两优476的杂交制种技术及全过程的田间调查记载内容与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市企业在适宜区域进行E两优476的杂交种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371.4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4部分两系杂交稻大田用种繁殖技术规范

3生产环境要求

3.1气候要求

3.1.1不育性敏感安全期气候

根据生产者对育性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育性安全系数0.95~1的育性安全期,育性安全期应≥20d。

3.1.2制种安全抽穗开花期的气候要求

从始穗到授粉结束抽穗开花期出现连续≥3d整天降雨天气的机率≤5%,日平均气温24℃~28℃,日

最高气温≤33℃,日最低气温≥21℃,相对湿度75%~90%。

3.2种植生产田要求

要求集中连片,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水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避开山荫田和冷浸田;无国内同科

植物检疫对象。平原地区间距≥100m(籼稻)或≥500m(粳稻),或隔离区内种植的非父本水稻与制种母

本的始穗期相差≥25d,或有自然屏障隔离,或在隔离区内种植父本。

4制种季别与花期安排

宜在海拔300m~450m的单季稻区或单双季稻混栽区采用夏制。福建、湖南和江西抽穗开花期宜安

排在7月25日至8月10日,湖北、江苏、安徽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抽穗开花期宜安排在8月10日至

8月20日。

5父母本穗粒结构

父本每667m²有效穗4.0万穗~5.0万穗,总颖花数6.0×106~7.0×106。母本制种每667m²有效

穗18万穗~22万穗,每穗颖花100~150,每667m²总颖花2.0×107~2.4×107。

1

DB4201/T559-2018

6播种期与播差期

父本分两期播种,两期相隔10天~13天。江苏、湖北等长江流域父本第一期播种在4月25日至4月

30日,播始历期为101d~103d;母本应在5月28日至6月2日播种,播始历期为70d左右。播差期为32d

左右,叶龄差6.3叶左右。福建、湖南等地,父本第一期播种时间在4月30日左右,播始历期在99d左

右,母本播种时间在5月22日左右,播始历期69d左右,播差期22d~23d,叶差5.8叶左右。

7育秧

7.1大田用种

父本用种量为0.35kg/667m²~0.5kg/667m²,两个播期按1︰1分配。母本用种

2.0kg/667m²~2.5kg/667m²,具体可根据种子发芽率高用种量减少,反之增加。

7.2育秧方法与秧田播种量

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每667m²播种10kg~15kg。湿润育秧方式,每667m²播种10kg至15kg;

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方式,每667m²制种需561孔软盘80个至100个。

7.3浸种催芽和播种

父母本种子均用咪鲜胺等种子消毒药剂处理。父本种子在同一基地统一浸种催芽,母本种子分户浸

种催芽。种谷破胸出芽达80%,按7.2的秧田播种量要求均匀播种,播后踏谷。

7.4秧田管理

7.4.1基肥

中等肥力水平秧田,翻耕时施腐熟猪牛粪肥500kg/667m²或腐熟菜油枯饼50kg/667m²,秧田平整

时施25%的复合肥30kg/667m²~40kg/667m²,或尿素9kg/667m²~15kg/667m²、过磷酸钙

25kg/667m²~40kg/667m²、氯化钾10kg/667m²~15kg/667m²。

7.4.2追肥

父本插后4d~5d,每667m²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kg~8kg;母本秧苗3叶1心时每667m²施尿素

7kg~8kg。

7.4.3水分管理

旱育秧与塑料软盘育秧的采用喷淋方法保持土壤湿润。湿润育秧的秧苗2叶前保持厢面湿润,2叶

至移栽前坚持浅水勤灌。

EC秧苗3叶期人工除草DB,除去明显异形、异色秧苗。及时防治秧田病除草除杂及病虫防治A虫。

7.5除草除杂及病虫防治

秧苗3叶期人工除草,除去明显异形、异色秧苗。及时防治秧田病虫。

8移栽

8.1移栽叶龄

2

DB4201/T559-2018

父本6.0叶~7.5叶移栽。母本4.5叶~5.5叶移栽。父母本移栽叶龄范围内尽可能安排父母本同

期移栽或缩短父母本移栽间隔时间。

8.2父母本行比与父本栽插方式

父本单行栽植,父母本行间距26.7cm、父本株距20cm。母本株行距

13.3cm×13.3cm~13.3cm×16.7cm,667m2内父母本实插穴数分别为0.17万穴和3万穴左右,父

本基本苗1万苗,母本基本苗17万苗。根据E两优476父母本开花特性,按照1︰12的父母本行比,在父

本行内间隔栽插,一期父本︰二期父本栽插比例为1︰1或1︰3。

8.3行向

行向与当地抽穗开花期的盛行风向基本垂直。

9制种田肥水管理

9.1施肥

9.1.1施肥方法

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一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母本采用前期重、中期控、后期

补的施肥法;在父本生育中期采用单施、深施追肥。

9.1.2肥料的常规使用

N︰P2O5︰K2O=2︰1︰2,每667m²施纯N总量15kg~25kg,P2O5总量为5kg~10kg,K2O总量为

10kg~20kg。基肥占70%左右,追肥占30%左右。幼穗分化第V期每667m²施钾肥5kg~10kg,根据

叶色变化,氮肥不足时适当补施尿素5kg~8kg。

9.1.3父本单独施用肥料

每667m²父本单独施尿素3kg~6kg。氯化钾2.5kg~3kg,在父本移栽后7d~10d深施于父本

株(行)间,父本单独施用肥料时注意排干厢面水分。

9.2水分管理

母本移栽后深水返青,返青后排水露田,其后湿润灌溉。幼穗分化始期前后开始晒田或露田。孕穗

期至抽穗开花期5cm~10cm深水灌溉,授粉结束至种子成熟期坚持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5d~7d排

干水。

10花期预测与调节

10.1父母本花期相遇及预测标准

花期相遇标准为母本比父本早0.5d~1d。幼穗分化期Ⅳ期前父本比母本早0.7期~1.3期,幼穗

分化在Ⅳ期~Ⅶ期时,父本与母本同期。

10.2花期预测方法

10.2.1花期预测方法主要有幼穗剥检法、叶龄余数法。

3

DB4201/T559-2018

10.2.2幼穗剥检法

从计划始穗期前30d左右或叶龄余数3.5叶~3.0叶时开始,每2d~3d,在代表性田块定点连续

取代表性父母本样株各10穴的主茎苗,用解剖镜观察检查穗分化动态、判断幼穗发育进程,推算父母

本的始穗期,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

10.2.3叶龄余数法

根据定点观察记载的叶龄和父母本的主茎总叶片数推断幼穗分化时期,在代表性田块定点连续取代

表性父母本样株各10穴,根据出叶数推算叶龄余数、预测穗分化时期、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

10.3花期调节

10.3.1调节原则

前期(幼穗分化Ⅲ期前)调节为主、后期调节为辅,推迟和延长花期为主、提早和缩短花期为辅,调

节父本为主、调节母本为辅。

10.3.2调节措施

10.3.2.1推迟抽穗期和延长花期的措施和标准

10.3.2.1.1移栽后控肥控水,分蘖中后期重施氮肥,母本每667m²施尿素7kg~15kg,父本每

667m²施尿素5kg~10kg,可推迟抽穗和延长花期2d~5d。

10.3.2.1.2幼穗分化前期重施氮肥,可推迟抽穗1d~2d,适用于父本,母本慎用。

10.3.2.1.3幼穗分化Ⅳ期重晒田,可推迟父本抽穗1d~3d。

10.3.2.1.4幼穗分化Ⅲ期前喷施多效唑结合重施氮肥可推迟抽穗和延长花期2d~3d。

10.3.2.2提早抽穗期和缩短花期的措施和标准

10.3.2.2.1幼穗分化期灌深水(10cm以上),能加快父本发育进度,可提早抽穗1d~3d。

10.3.2.2.2幼穗分化中期施钾肥(每667m²对父本施氯化钾3kg~5kg.对母本施氯化10kg~12kg),

可提早花期ld~2d。

10.3.2.2.3幼穗分化Ⅶ期,喷施赤霉素(每667m²父本每次0.2g,母本0.8g,施用3次,每次间

隔1d~2d),可提早1d~2d抽穗和缩短花期2d~3d。

10.3.2.3调节措施的确定

具体调措施可根据禾苗长势长相、生长发育进程、土壤肥力水平、病虫发生状况和应调节的天数等

综合确定。

11父母本异交态势标准及改良技术

11.1异交标准(高异交结实率的形态标准)

父本比母本高5cm~20cm,母本剑叶长15cm~20cm,穗层高于叶层,穗颈抽出长度0~5cm。

11.2异交结实率提高技术

11.2.1赤霉素施用技术

4

DB4201/T559-2018

11.2.1.1用量与首次使用时间

赤霉素用量及始喷抽穗指标见表1

表1赤霉素用量及始喷抽穗指标

E农1S总用量(g/667m²)首次使用时间/抽穗率/%

中度敏感型20~3010~15

注1:赤霉素有效成分达到8.5×105单位/g以上。

注2:花期相遇好的制种田,父母本同时喷施。花期相遇差的制种田,父母本应该分开喷施。

注3:根据父母本的苗穗数量和喷施时天气调整赤霉素的总用量(群体生物量大和气温偏低时需要增加用量)。

注4:根据母本苗穗发育的整齐度调整始喷时间(发育不整齐的田块,适当推迟始喷时间,加大喷施间隔时间)。

11.2.1.2喷施次数

分2次~3次喷施,分两次喷施的各次用量比为2︰8或3︰7,分三次喷施的各次用量比为2:5:3。

11.2.1.3喷施时间

每天7︰00~10︰00或17︰00~19︰00,用普通背包式喷雾器喷施,用水量为

15kg/667m²~20kg/667m²。

11.2.1.4特殊条件下的使用调整

遇连续阴雨低温天气,赤霉素用量增加50%~100%,在停雨时或小雨时喷施。遇高温干热风天气,

始喷期提早1d~2d,在早晚无风或微风时喷施。

11.2.2赤霉素养花

母本盛花期,每天对母本用赤霉素1g/667m²~2g/667m²,兑水20kg左右喷施,连续喷施3d~4d,

母本抽穗比父本早3d以上的制种田尤为重要。

11.3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时间从父本始花期至终花期,约8d~12d。每天在父本开花高峰时开始人工辅助授粉,

授粉3次~4次,每次间隔20min~30min。可用绳索拉粉法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12病虫害防治

参照水稻大田栽培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要重视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防治。在幼穗分化8期及破口期

施用艾苗、灭黑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13母本育性监控与种子纯度估算

13.1母本育性检测

13.1.1母本育性敏感期温度观察与分析

5

DB4201/T559-2018

在母本幼穗分化Ⅲ期至Ⅶ期观测制种基地的气温和灌溉水温变化,分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

灌溉水温,对比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值,初步判断制种母本育性安全程度。

13.1.2母本育性敏感期遇异常低温后的预警措施

如母本在抽穗前5d~15d范围内遇日平均气温24℃以下天气时,深灌15cm以上,低温过后排水。

13.1.3花粉镜检

在基地内对不同小气候和不同生长发育进度的制种田块抽样,从母本始穗期开始,取刚完成抽穗的

主穗或分蘖穗,分别取上、中下部颖花进行花粉镜检,每2d~3d镜检1次。发现有染色花粉时需每天

连续镜检至无染色花粉止,同时观察田间母本花药是否裂药散粉。

13.1.4母本隔离栽培自交结实率考察检验

母本见穗3d前,在不同小气候和不同生长发育进度制种田块,喷施赤霉素,防治病虫,齐穗20d

后考察自交结实率。如母本育性敏感期遇低气温天气时(低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0.5℃),每个类型可

隔离栽培50株~100株。

13.1.5田间检验和母本结实率考察

在齐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两次田间检验,考察父母本的杂株率和隔离状况,结果记录参见附录E、附

录F。种子成熟期,在隔离栽培取样的各类型田块中,取样考察母本结实率,结果记录参见附录A。

13.2种子纯度估算

引用GB/T29371.4纯度估算公式。

14除杂

14.1除杂时间及标准

在苗期、幼穗分化期、始穗期、收割前期进行田间除杂。前三期田间杂株率≤0.2%,收割前期田

间杂株率≤0.1%。

14.2杂株类型

父本杂株主要是机械混杂株和变异株,根据株型、叶色、叶型、粒型、顶芒、生育期等特征判断。

母本杂株分二类:

a)异品种,根据株型、叶色、叶型、粒型、顶芒、生育期等特征判断;

b)同形可育株,植株形态与不育系基本一致,但花药黄色肥大,裂药散粉,花粉正常可育,结实

率高。

15收割干燥

15.1收割方法

对父本与母本严格分别收割。采用机械收割时,应先收割父本;割后清除漏割父本和倒入母本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