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1951-2013 DB34/T 1951-2013 Two-line Hybrid Medium-maturity Indica Rice Deep Liangyou 5814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郎溪县农友种苗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州区农技中心、宣城市 农技中心、广德县农技中心、郎溪县农业局、郎溪县农业执法大队、绩溪县蚕业办。
- 起草人:
- 张澜、喻莉、汪昌琦、潘学明、胡在进、谭小春、牟庆顺、邓斌、徐进、许长 旺、章照停、傅世好、陈钦健、陈维青、鲍明辉、鲁新华、牟鹏、高峰、周光辉。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
MechanizationOperatingTechniacalRegulationofTwo-lineIndicaHybridRice
Shenglingyou5814
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95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宣城市郎溪县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郎溪县农友种苗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州区农技中心、宣城市
农技中心、广德县农技中心、郎溪县农业局、郎溪县农业执法大队、绩溪县蚕业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澜、喻莉、汪昌琦、潘学明、胡在进、谭小春、牟庆顺、邓斌、徐进、许长
旺、章照停、傅世好、陈钦健、陈维青、鲍明辉、鲁新华、牟鹏、高峰、周光辉。
I
DB34/T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的技术指标,包括产量指标、产量结构、育秧、大田
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中籼稻区(油菜茬、麦茬、冬闲田)深两优5814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产地环境
土地平整;独立排灌;环境质量条件符合NY5116的规定。
4品种及产量结构指标
4.1品种
4.1.1选育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4.1.2亲本来源
Y58S(♀)丙4114(♂)
4.1.3审定机关及编号
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审稻2009016
4.1.4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8天,比对照Ⅱ
优838长1.8天。株型适中,叶片挺直,谷粒有芒,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株高124.3厘米,
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171.4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7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8%,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2.0%,胶稠度74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448-2002 草席 2002-03-14
- DB32/T 452-2002 出口太仓白蒜种子 2002-03-14
- DB32/ 505-2002 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 2002-03-06
- DB32/T 447-2002 席草栽培技术规程 2002-03-14
- DB50/ 58-2002 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 2002-02-28
- DB12/T 134-2002 标准文献题录数据库著录规则 2002-01-29
- DB32/T 451-2002 紫茄嫁接技术规程 2002-03-14
- DB12/T 137-2002 天津市优质肉用绵羊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2002-02-26
- DB62/ 253004-2001 防止和减轻建筑结构裂缝技术规程 2001-11-05
- DB32/ 521-2002 高处悬挂作业安全规程 200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