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80-2022 两系杂交粳稻保两优285生产技术规程
DB5305/T 80-2022 Two-line Hybrid Japonica Rice Bao Liangyou 285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市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中心。
- 起草人:
- 钏兴宽、李国生、王锦艳、康洪灿、周兴王、尹正钦、何荣满、杨钏杰、张义、李姗姗、鲁秀丽、杨豆豆。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38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80—2022
两系杂交粳稻保两优285生产技术规程
2022-07-20发布2022-08-0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T8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市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钏兴宽、李国生、王锦艳、康洪灿、周兴王、尹正钦、何荣满、杨钏杰、张义、
李姗姗、鲁秀丽、杨豆豆。
I
DB53/T80—2022
两系杂交粳稻保两优285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两系杂交粳稻保两优285的术语和定义、特征特性、产量目标、产地环境要求、大田
生产技术和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保两优285的品种鉴别、大田生产和杂交种子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543.7种子检验规程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是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杂交在F1代表现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优于双亲或对照的现
象。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就是用不育系(母本)与恢复系(父本)杂交生产杂交稻种子并应用于生产的过
程和方法。
3.2两系杂交水稻
两系杂交水稻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在短日低温条件下可育,通过自交生产不育系种子,在长日高
温条件下雄性不育,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的水稻杂种利用方式。
3.3保两优285
保两优285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运用杂种优势利用方法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品种。母本NC228S,
父本保恢5号。品种审定号:滇审稻20200031。适宜云南省海拔1450m~2000m粳稻区和周边省相似
生态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3.4安全隔离
1
DB53/T80—2022
指繁殖制种田与其他水稻种植在空间或时间上避免异品种串粉的安全间隔。通常水稻不育系种子生
产和杂交种生产的安全隔离距离要求≥500m,安全隔离时间≥25d。
3.5播始历期
水稻从播种到始穗的历时天数。
3.6播差期
为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母本播种时间的间隔天数。
3.7人工辅助授粉
在水稻制种过程中,通过人工赶(拉)或无人机等辅助措施,使父本花粉尽可能地传授到母本柱头
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
3.8分蘖期
水稻移栽大田后开始发生分蘖到分蘖结束的时期。
3.9始穗期和齐穗期
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为始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为齐穗期。
3.10成熟期
当95%实粒数黄熟的日期。
4特征特性
4.1植物学特征
株高95cm~100cm,穗长19.0cm~22.0cm;穗粒数155.0~163.0粒,穗实粒数125.0~133.0粒;
结实率80.0%~85.0%;千粒重23.5g~24.5g。每667m2有效穗25.0万~31.0万穗。株型直立,叶色淡
绿色,生长繁茂,主茎叶片数15.0~15.5叶。籽粒稍偏长,黄色,部分籽粒有短芒,中等落粒。
4.2生物学特性
全生育期170d~175d。稻瘟病综合抗病指数5.51,穗瘟最高损失率6级,抗白叶枯病和纹枯病,
感稻曲病。抗倒伏性一般。抗寒性强。稻米品质:出糙率83.9%,精米率74.9%,整精米率39.9%,粒
长5.4,长宽比2.1,垩白率10%,垩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16.9%,胶稠度60mm,碱消值7级,透
明度1级,水分10.1%。
5产量目标
5.1大田生产
每667m2产量550㎏~850㎏。每667m2有效穗22万~31万,每穗实粒数120~135粒,千粒重23.5g~
24.5g。
5.2杂交种子生产
2
DB53/T80—2022
每667m2产量150㎏~200㎏。每667m2有效穗25万~28万,每穗实粒数25~35粒,千粒重23.5g~
24.0g。
6产地环境要求
6.1土壤环境质量
符合GB15618的规定。
6.2环境空气质量
符合GB3095的规定。
6.3灌溉水质量
符合GB5084的规定。
7大田生产技术
7.1种子质量
执行GB4404.1标准。
7.2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d,用药剂浸种48h~72h,以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催芽露白后播种。浸种药剂
参照附录A执行。
7.3播种育秧
每667m2大田用种1.5kg~2.0kg,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为1:20。移栽时秧苗素质达到苗高25
cm~30cm,白根数≥20条,茎基宽≥15mm,每基本苗带1~2个分蘖的壮秧标准。
7.4播种期及秧龄
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移栽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秧龄40d~45d。随着海拔升高,
播种期适当提前。
7.5栽插密度
每667m2栽1.8万~2.2万丛,每丛栽1~2个基本苗。密度根据不同海拔、土壤肥力状况和产量
目标作适当调整。
7.6科学施肥
肥料使用符合NY/T496要求。施肥原则是采取有机无机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肥配合,根
2
据田块和产量水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每667m施有机肥500kg~1000kg,施N10kg~15kg、P2O5
5kg~6kg、K2O8kg~12kg、Zn2SO4·7H2O1kg~2kg,其中:有机肥全部、氮肥的40%~50%和磷、
钾、锌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结合化除作分蘖肥追施,氮肥的20%~30%作穗肥施用。
7.7水浆管理
3
DB53/T80—2022
做到浅水移栽,寸水活稞,薄水分蘖,栽后32d~35d达到预定有效穗80%的茎蘖数时,根据苗情
撤水晒田,过头苗重晒5d~7d,生长不足的田块轻晒3d~4d,灌浆期干湿管理。
7.8病虫草害防治
栽后4d~7d根据田间杂草情况进行化学除草。分别于秧田期、分蘖期、始穗期防治稻瘟病,同
时做好稻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的综合防治。防治方法见附录A。化学农药使用符合GB/T8321要求,
农药包装废弃物参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执行。
7.9收获与贮藏
7.9.1收获
成熟期及时收获和干燥。
7.9.2贮藏
含水量低于14%的稻谷及时精选后入仓贮藏,注意通风、防潮、防虫、防鼠。
8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8.1制种基地选择
选择光温条件确保不育系完全不育,达到安全隔离,生产条件良好的田块作制种田。
8.2播种期
8.2.1播种期
在湖北江汉平原5月上旬播种。
8.2.2播差期
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第二期父本推迟5d播种。
8.3施肥管理
底肥每667m2施复合肥(15-15-15)30kg,分蘖肥每667m2施尿素7.0kg、硫酸钾10.0kg,对
父本每667m2增施一次尿素、复合肥各5kg。
8.4花期预测与调节
采取幼穗剥检法,花期预测在幼穗分化Ⅰ~Ⅲ期进行。在幼穗分化开始后直接剥检主茎苗确定幼穗
分化时期,推断始穗期,并对父母本幼穗分化时期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父母本花期是否理想相遇,然
后根据父母本的花期差作人为调整。
8.5赤霉素(“九二〇”)施用
全田抽穗5%时割叶,抽穗10%时喷赤霉素(“九二〇”),每667m2用量1g/次,兑水45kg~
50kg,连续喷2~3次。
8.6人工辅助授粉
4
DB53/T80—2022
父本始穗就开始人工辅助授粉,每天赶(拉)粉3~4次,连续赶(拉)粉6d~8d。
8.7防治病虫害
加强以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为重点的综合防治,防治方法参照附录A执行。
8.8田间除杂
根据不同生育时期,及时去除田间杂株,防止异品种串粉。
8.9收获
成熟时及时收获,防止发生穗发芽。收获时先收父本,并将父本完全清理干净,收、晒、加工、包
装、运输过程中全程控制,严防种子混杂。
8.10种子质量与种子检测
种子质量达到GB4404.1标准;种子检测按照GB/T3543.7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T80—2022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保两优285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和方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9158.13-1999 卧式多轴自动车床辅具 方头螺钉尺寸 1999-05-20
- SHS 05031-2004 甲醇装置废热锅炉维护检修规程 2004-06-21
- JB/T 10123-1999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 活铁爪 1999-08-06
- HB 7322-1996 AG、BG过盈螺纹塞规及螺纹分组塞规应用尺寸 d=3~45 1996-09-13
- QB/T 2613.8-2005 防爆工具 防爆用活扳手 2005-07-26
- SJ/T 9503.8-1991 金属化聚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质量分等标准 1991-03-22
- JB/T 9711-200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通用技术条件 2001-04-03
- JB/T 9158.6-1999 卧式多轴自动车床辅具 内装刀横车反刀夹尺寸 1999-05-20
- JB/T 5194-1991 照相机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1992-07-10
- QJ 20040.2-2011 不锈钢螺钉垫圈组合件 第2部分:十字槽盘头螺钉和鞍形弹性垫圈 20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