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01-2020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DB62/T 201-2020 DB62/T 201-2020 Planting Forest by Fencing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01—2020
代替DB62/T201-199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closingforafforestation
2020-09-25发布2020-11-01实施
发布
DB62/T201—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封育规划..........................................................................1
6封育分区..........................................................................2
7封育对象..........................................................................2
8封育目标确定......................................................................2
9封育方式确定......................................................................3
10封育年限确定.....................................................................3
11封育措施.........................................................................4
12封育作业设计.....................................................................5
13封育作业质量和成效评价...........................................................5
14档案管理.........................................................................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封育区域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及范围................................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封育区域范围县名单...........................................11
I
DB62/T20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是在DB62/T201-1992《封山育林技术规程》基础上,按照GB/T15163-2018《封山(沙)
育林技术规程》和有关规定,结合甘肃省封山育林实践经验修订。本标准的修订对进一步规范甘肃省封
山育林工作,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和改善甘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代替DB62/T201-1992《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62/T201-1992《封山育林技术规
程》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范围(见第一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二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三章);
——修改了总则(见第四章,1992版第一章);
——修改了规划设计(见第五章,1992版3.1~3.5);
——增加了封育分区(见第六章);
——修改了封山育林对象(见第七章,1992版第二章);
——增加了封育目标确定(见第八章);
——增加了封育方式确定(见第九章);
——增加了封育年限确定(见第十章);
——修改了封育区的人工培育(见第十一章,1992版第五章);
——修改了封育作业设计(见第十二章,1992版3.6);
——修改了检查验收(见第十三章,1992版第六章);
——修改了档案管理(见第十四章,1992版第七章);
——删除了封山育林施工(1992版第四章)。
本标准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
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希芹、胥宝苑、金敏艳、张成俊、李贵琴、赵文智、杨淇越、郭晓丽、冯炜
东、李硕军、刘兴明、邸华、廖空太、李进军、董永骏、杨阳、张兴龙、刘珮、尹姗、王晓晶、吴玉龙、
王金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2/T201-1989。
——DB62/T201-1992。
II
DB62/T201—2020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封山育林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封育规划、封育分区、封育对象、封育目标确定、封
育方式确定、封育年限确定、封育措施、封育作业设计、封育作业质量和成效评价、档案管理的原则性、
技术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封山育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3-2018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保护区林草植被恢复区
林草系统自然保护区内从事探矿采矿、水利水电、旅游、道路交通、电力工程、工厂、及其他建设
与运营,造成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受损或被破坏,需要林草植被恢复的地块。
4总则
封山育林应遵循原则:执行GB/T15163-2018的规定。甘肃省区域划分参照附录B。
5封育规划
5.1规划原则
在林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林地落界更新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依据本标准规定的封山育林对象,制定封山育林规划和年度计划。
5.2规划内容
主要包括林地利用现状、封育原则、区划、范围、方式、措施,年度计划及封育预期目标等。
5.3规划编制与使用
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或
调查资料,制定封山育林规划,形成规划文本,成果报请市州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在县区人民政府
1
DB62/T201—2020
批准后,作为向市州申报封山育林计划或县区编制作业设计的依据。市州汇总被批准的县区封山育林规
划数据,编制本级封山育林规划文本,作为市州向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封山育林计划或向县区下
达任务的依据。
6封育分区
依据显著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积温、降水、干燥度等水热条件,按照主导性、差异性和一致性的原
则,将全省划分为河西西部暖温带极干旱区、河西冷温带干旱区、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区、陇中北部冷温
带半干旱区、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甘南高寒湿润区、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区、陇南南部河谷北亚
热带湿润区8个封育区域。各封育分区自然条件和范围见附录A,各封育分区所含县级行政区划名单见
附录B。
7封育对象
7.1疏林地、迹地、造林失败地,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封育条件执行GB/T15163-2018中5.1、
5.2、5.3的规定。
7.2新造幼林地。
7.3自然保护区林草植被恢复区。
8封育目标确定
8.1乔木型
8.1.1符合GB/T15163-2018中5.1a)b)c)d)e)规定封育条件的,应优先封育为乔木林。
8.1.2符合GB/T15163-2018中5.2规定封育条件的,应优先封育为乔木林。
8.1.3符合GB/T15163-2018中5.1f)h)规定封育条件,母树下种良好,或幼苗幼树生长良好的,应优
先封育为乔木林。
8.1.4新造幼林地乔木树种占优势的,应优先封育为乔木林。
8.1.5自然保护区林草植被恢复区乔木树种占优势的,应优先封育为乔木林。
8.2乔灌型
8.2.1符合GB/T15163-2018中5.1a)b)c)d)e)规定封育条件,但母树下种不良、幼苗幼树生长发育不
良的,可封育为乔灌型。
8.2.2符合GB/T15163-2018中5.1f)h)规定的封育条件,封育时具有乔灌树种的,可封育为乔灌林。
8.2.3新造幼林地设计为混交林,但乔木树种不占优势的,可封育为乔灌林。
8.2.4自然保护区林草植被恢复区设计为混交林,但乔木树种不占优势的,可封育为乔灌型。
8.3灌木型
8.3.1达到封育条件,难以封育成乔木林、竹林、乔灌林的,封育为灌木林。
8.3.2新造幼林地造林树种设计为灌木的,封育为灌木林。
8.3.3自然保护区林草植被恢复区造林树种设计为灌木的,封育为灌木林。
8.4灌草型
2
DB62/T201—2020
河西西部暖温带极干旱区、河西冷温带干旱区、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区、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
达到封育条件,难以成为乔木林、乔灌林、灌木林的,可封育为灌草。
8.5竹林型
8.5.1符合GB/T15163-2018中5.1g)规定封育条件的,应封育为竹林。
8.5.2符合GB/T15163-2018中5.2封育条件的,应封育为竹林。
8.5.3新造幼林地造林树种设计为竹林的,封育为竹林。
8.5.4自然保护区林草植被恢复区造林树种设计为竹林的,封育为竹林。
9封育方式确定
9.1全封
自然保护区、江河上游、水库集水区、新造幼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风沙危害特别严重地区;
河西西部暖温带极干旱区、河西冷温带干旱区、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区、甘南高寒湿润区的封育区;海拔
2800m以上区域宜实行全封。
9.2半封
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区、陇南南部河谷北亚热带湿润区人畜活动对封育成效影响较小的封育区,
可采用半封。
9.3轮封
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当地群众需要在封育区内从事经营活动,对封
育成效影响较小的封育区,可采用轮封。
10封育年限确定
10.1封育年限根据封育区域、封育目标确定。
10.2封育区域参照附录A 、B规定执行。
10.3封育区内同时有几种封育类型时,封育年限以面积最大的封育类型为主确定。
10.4封育年限按表1的规定执行。
表1不同封育类型和封育区域的封育年限表
单位为年
封育区域
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陇南南部河谷北亚热
封育类型河西西部暖温河西冷温带甘南高寒
旱区、祁连山高寒半带湿润区、陇南北部暖
带极干旱区干旱区湿润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7988.3-2001 超硬磨料 标志和包装 2001-03-29
- JB/T 7991.4-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 磨头 2001-03-29
- JB/T 7991.2-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 内圆切割锯片 2001-03-29
- JB/T 10231.1-2001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部分:通则 2001-03-29
- JB/T 10231.4-2001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4部分:丝锥 2001-03-29
- JB/T 10232.2-2001 成套螺纹工具 第2部分:技术条件 2001-03-29
- JB/T 10231.3-2001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3部分:立铣刀 2001-03-29
- JB/T 7991.1-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 代号和标记 2001-03-29
- JB/T 10232.1-2001 成套螺纹工具 第1部分:型式和尺寸 2001-03-29
- JB/T 7991.3-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 什锦锉 200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