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T 16148-2009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s of intakes and internal doses of radionuclid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6年01月
-
2009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起草人:
- 刘庆芬、刘强、武权、樊体强、张良安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100
C57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148—2009
代替GB/T16148—1995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
估算规范
Specificationforassessmentsofintakesand
internaldosesofradionuclides
2009-10-15发布2009-12-01实施
发布
GB/T1614—2009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摄入途径和模式2
5摄入量的测量和估算2
6内照射剂量估算及方法3
7不确定度估算中应考虑的因素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物动力学和剂量学模型4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用直接和间接测量数据估算摄入量的方法7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要核素的剂量系数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摄入量和内照射剂量估算举例12
GB/T1614—2009
-1.Z-—1—
刖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修订中,主要参考了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的No.37安全标准《由于摄入放射性核素引
起的职业辐射剂量的估算方法M2004年)。
本标准代替GB/T16148-1995«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本标准与GB/T16148—1995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在内照射呼吸道模型上,原标准是基于ICRP30号出版物的模型,而本标准是基于ICRP66
号出版物的模型;
-在职业照射情况下,采用GBZ129—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推荐的摄入量估算方
法替代了摄入滞留函数值或摄入排泄函数值进行估算的方法;
-在用摄入量进行内照射剂量估算吋,采用了ICRP的67.69.71和72出版物推荐的待积组织
或器官剂量系数和待积有效剂量系数[e(T)]取代了原标准中的摄人量剂量转换因子
:(DCF)f„1,T,(DCF)50.E]o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E、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芬、刘强、武权、樊体强、张良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148—1995O
T
GB/T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
估算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的测量与估算、内照射剂量估算和方法以及不确定度估算中应考
虑的因素。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和公众照射的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9-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摄入量intake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的量。其进入途径有吸入、食入和通过伤口或完好皮肤。
3.2
吸收量uptake
摄入体内后进入细胞外液的放射性核素的量。
3.3
滞留量retention
摄入放射性核素后的不同吋间,滞留在器官、组织或全身内的放射性核素量。被体液摄取的核素量
称作系统滞留量。系统滞留量和在呼吸道及肠胃道内的滞留量之和称全身滞留量。
3.4
沉积deposition
摄入体内后,在摄入器官内沉积下来的放射性核素量。例如在一次急性吸入之后沉积在胃肠道内
的放射性核素量。
3.5
呼吸道模型humanrespiratorytractmodel,HRTM
用于估算通过呼吸方式摄入放射性核素的数学模式。HRTM分为鼻前部气道ET】、咽喉ET2(由
鼻后部和口气道组成)、气管和主支气管BB、细支气管bb和小泡空隙AI(气体交换)5个区。ET,和
ET2合称头部气道ET,淋巴细胞与这个区有关。BB,bb和AI是胸部的三个区。
3.6
胃肠道模型gastrointestinaltractmodel,GITM
用于估算通过食入方式摄入放射性核素的数学模式。它系指ICRP胃肠道模型,通常分为胃、小
肠、上段大肠和下段大肠四个部分。在计算有效剂量时,这四个部分按独立的器官对待。
1
GB/T16148—2009
3.7
直接测量directmeasurements
全身或器官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的直接测量技术。它是一种全身监测和局部体外监测。主要用于发
射特征X射线、Y射线、正电子和高能B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也可用于某些发射特征X射线的a辐射体。
3.8
间接测量indirectmeasurements
监测人体排泄物及其他生物样品的测量技术。对于不发射Y射线或只发射低能光子的放射性核
素、发射高能0”射线的辐射体,间接测量是合适的监测技术。在常规监测中,排泄物监测一般只包括
尿分析。
3.9
空气动力学直径活度中值activitymedianaerodynamicdiameter,AMAD
某个气溶胶粒子在空气中沉降吋的滑流速度,与一个密度为1mg/cn?的球体在相同的空气动力
学条件下沉降时的滑流速度相等,此球体的直径称为该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如果在所有的
气溶胶粒子中,直径大于和小于上述空气动力学直径的粒子各占总活度的一半,则此直径称为活度中值
空气动力学直径。
3.10
空气热动力学直径活度中值activitymedianthermodynamicdiameter,AMTD
它是一种空气动力学直径,对更小的微粒,它的沉积主要由开始的扩散产生,当微粒中空降放射性
50%来自小于AMAD的微粒,另50%来自大于AMAD的微粒。
4摄入途径和模式
采用ICRP推荐的摄入、转移和排泄路径及通用模型,胃肠道数学模型和人体呼吸道数学模型(参
见附录A),
5摄入量的测量和估算
5.1摄入量测量的主要方法
5.1.1应用直接测量(体外测量)、间接测量(生物样品检测)和空气采样测量给出的全身、器官或组织、
生物样品和工作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测量结果,估算摄入量。
5.1.2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体内某一核素(丿)是M(Bq)吋,该核素的摄入量①』(单位Bq)用式(1)
计算:
4”=(1)
式中:
——摄入1Bq某核素/天时体内或器官内核素的含量(Eq),无量纲;
M——放射性核素的测量结果,单位为贝可(Bq);
I——摄入核素到测量时的天数。
以上公式不适用于连续摄入的情况,在连续摄入(例如职业照射)的情况,此吋应用加(T/2)代替m
(/)进行计算,丁为监测周期(d)。
参数〃(/)和加(T/2)可从GBZ129—2002中查出。除了测量结果M外,用式(1)计算摄入量还必
须有摄入途径和摄入吋间的信息和数据。
5.1.3当用个人空气采样方法估算通过呼吸道的摄入量吋,用式(2)进行估算。
Aj吸=G空13空(2)
式中:
C烂——核素丿在空气中的时间积分浓度(Bq・s/mj;
2
GB/T1614—2009
A丿吸摄入量的时间积分值;
B空人员呼吸率,单位为立方米每秒(n?/s)。
本标准建议用个人空气采样的方法进行测量G空;推荐使用UNSCEAR建议的B空值,成人数据为
0.83m:7h,l岁以下、1岁、5岁、10岁和15岁的值分别取为0.13.0.23.0.37.0.60.0.77m3/ho
5.2其他情况采用的方法参见附录E中第B.2章。
6内照射剂量估算及方法
6.1待积器官剂量HT(r)和待积有效剂量EG)的估算分别采用式(3)和式(4)计算:
E(r)=Aoe(r)(3)
WT(r)=An(r)/iT(r)(4)
式中:
An——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量,单位为贝可(Bq);
AT(r)一一每单位摄入量的待积组织或器官的辐射权重剂量,单位为希每贝可(Sv/Bq);
e(T)每单位摄入量引起的待积有效剂量,单位为希每贝可(Sv/Bq)o
本标准推荐的e(r)和/?T(r)值参见附录C。
在低于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的小剂量情况吋,才可用工作场所的监测数据粗略估算内照射剂量,但
应至少要有以下信息核素、化合物的化学形态、气溶胶粒子大小(1或5Mm).摄入方式和路径等。
当待积有效剂量估计值低于1mSv吋,不必用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办法进行内剂量估算,这吋
可用场所监测数据粗略计算。
当待积有效剂量估计值高于5mSv吋,需要应用个体的特定受照吋间和途径等信息,这时可得到
更为真实的剂量估算结果。
6.2测量和估算时应对不同核素(丿)分别测量,用式(1)估算摄入量,用式(3)和式(4)进行待积器官剂
量HT(r)和待积有效剂量E(t)的估算后,按式(5)、式(6)估算总剂量。
Mt(t)=八°(z~)每,t(z~)(5)
J
E(r)=工心旳(丁)(6)
6.3内照射剂量估算的具体方法见附录D。
7不确定度估算中应考虑的因素
7.1检测结果引起的不确定度
所有量化放射性核素的操作程序都会引起随机和系统误差。体内和体外测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应包
括样品体积和重量的量化、稀释和吸移管误差、溶液存放期间的蒸发、用于校准用标准活度及其稳定性、
空白校正、本底及其涨落、电子学稳定性、谱分辨率和峰交叠;样品污染和杂质、计算时源的位置、校准模
样的形状和密度、校准中同质性假设、统计计算误差等。
7.2摄入特征引起的不确定度
吋间模式是不确定度的一个主要来源,通常假定为急性摄入、短吋间内持续摄入、长时期的延续性
摄入。在很多情况下,是既有吸入,也有食入,这吋用单一路径假设解释生物检测数据会引起很大的
误差。
7.3生物动力学和剂量学模型不确定度
此类不确定度主要由随机变异,单个化合物吸收、转移和排泄值及其分布信息缺乏引起。模型对器
官的大小、形状、质量和几何关系的简化假设也是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
生物动力学模型基于参考个体形成群体的一个平均值,这些参数的组合也是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
3
GB/T1614—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物动力学和剂量学模型
A.1摄入、转移和排泄路径(图A.1)
a)摄入、转移和排泄路径
b)描述体内不同隔室单元中放射性核素动力学行为的通用模型
图A.1摄入、转移和排泄路径
4
GB/T16148—2009
A.2用于摄入量和剂量计算的胃肠道数学模型(图A.2)
金入-小肠⑶)■JktthW(VLi>■V下段山i.n
体液Hitt
图A.2用于摄入量和剂量计算的胃肠道数学模型
A.3用于摄入量和剂量计算的人体呼吸道数学模型(图A.3)
HRTM分为鼻前部气道ET,、咽喉ET2(由鼻后部和口气道组成)、气管和主支气管BB、细支气管
和小泡空隙AI(气体交换)5个区(附录C)。ET,和ET2合称头部气道ET,淋巴细胞与这个区有
关。BB,bb和AI是胸部的三个区。
1*曲外IX
乂5
编支U竹
•BJtPTH*.
图A.3用于摄入量和剂量计算的人体呼吸道数学模型
A.3.1吸入
A.3.1.1吸入的沉积和清除分别按HRTM处理。HRTM适用于所有人群,对职业人员、公众、婴儿
5
GB/T16148—2009
及儿童都应使用各自的参考值。
A.3.1.2HRTM可用来计算肺的平均剂量和呼吸道其他组织的剂量,这时考虑了不同组织的辐射敏
感度。
A.3.1.3在职业内照射剂量估算时,吸入的气溶胶粒子的大小取为5“niAMADO
A.3.1.4在内照射剂量估算推荐的物质溶解率分为类(快)、M类(中度)和S类(慢):
a)类:几乎所有沉积在BB,bb和AI的类物质都被迅速吸收,沉积在ET2区的50%通过粒
子输运被廓清到GI道,另一半被吸收。所有物质被吸收的生物半排期为10min。典型的例
子是锂和碘的化合物;
b)M类:沉积在BB,bb和AI的10%的M类物质和沉积在ET2区的5%的M类物质被迅速吸
收,大约有70%沉积在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2568-2022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2022-11-04
- NB/T 31047.2-2022 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 第2部分:海上风电 2022-11-04
- NB/T 31003.3-2022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第3部分:分散式风电 2022-11-04
- NB/T 31003.1-2022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第1部分:陆上风电 2022-11-04
- NB/T 31003.2-2022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第2部分:海上风电 2022-11-04
- DL/T 2567-2022 火电机组除尘系统运行优化技术导则 2022-11-04
- NB/T 31046-2022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2022-11-04
- NB/T 10998-2022 小水电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 2022-11-04
- NB/T 10996-2022 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 2022-11-04
- NB/T 31047.1-2022 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 第1部分:陆上风电 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