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718-2021 冶金起重机安全检验规程
DB34/T 1718-2021 Metallurgical crane safety inspection procedur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11月
-
202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宣城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六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53.020.20
CCSJ0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718—2021
代替DB34/T1718—2012
冶金起重机安全检验规程
Cocleofpracticeformetallurgycranesafetyinspection
2021-09-03发布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1718—202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资料...........................................................................1
4.1制造或改造许可证...............................................................2
4.2起重机械产品质量证明书.........................................................2
4.3零部件合格证书(改造的起重机仅适用于更换的零部件).............................2
4.4材质保证书.....................................................................3
4.5探伤报告.......................................................................3
4.6超速保护限速器合格证...........................................................3
4.7起重机总图、主受力结构图.......................................................3
4.8电器原理图、电器接线图.........................................................3
4.9自检报告.......................................................................3
5作业环境...........................................................................4
6金属结构...........................................................................4
7主要零部件.........................................................................4
7.1吊具...........................................................................4
7.2钢丝绳.........................................................................4
7.3滑轮...........................................................................5
7.4卷筒...........................................................................5
8机构...............................................................................5
8.3制动器.........................................................................5
9电气...............................................................................6
10安全保护装置......................................................................6
10.1上升限位装置..................................................................6
10.2起重量限制器..................................................................6
10.3超速保护......................................................................6
11试验..............................................................................6
11.1整机静刚度试验................................................................6
11.2单制动力试验..................................................................6
11.3超速保护试验..................................................................7
11.4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保护试验....................................................7
12安全监控管理系统..................................................................7
附录A(规范性)冶金及冶金用起重机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8
I
DB34/T1718—2021
附录B(规范性)钢丝绳自重影响修正值................................................23
附录C(规范性)钢卷尺修正值........................................................24
附录D(规范性)绳卡连接的安全要求..................................................25
附录E(规范性)卷筒、滑轮直径DOmin(DOmin=h.d)的选取.................................26
II
DB34/T171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4/T1718—2012《冶金起重机检验规程》,与DB34/T1718—2012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总则”(见2012版的第3章);
——更改了术语“冶金起重机”的定义(见3.1,2012版的4.1);
——更改了术语“冶金用起重机”的定义(见3.2,2012版的4.2);
——删除了“制造监检合格证书”(见2012版的5.2);
——更改了“探伤报告”的内容(见4.5,2012版的5.5);
——更改了自检记录中制动性能调试记录(见4.9,2012版的5.10);
——更改了主起升机构钢丝绳缠绕系统要求(见7.2.3,2012版的8.2.3);
——更改了整机静刚度试验要求(见11.1,2012版的12.1);
——增加了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保护试验(见11.4);
——增加了冶金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相关内容与检验方法(见第12章);
——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见附录A,2012版的附录A);
——更改了附录D的内容(见附录D,2012版的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宣城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六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
验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国意、徐君龙、王俊龙、周强、陈卫国、侯智鹏、房天舒、李剑、储海燕、
徐航、殷磊、陈宇峰、张伟、姚强、惠鹏飞、李芳龙、邹发宝、张亚军、朱丹、许路夷、汪秋怡、王西
平、徐敬茹、陈玄、陈先庆。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I
DB34/T1718—2021
冶金起重机安全检验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冶金及冶金用起重机的技术资料、作业环境、金属结构、主要零部件、机构、电气、
安全保护装置及试验的检验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冶金及冶金用起重机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
本文件不适用电动葫芦作起升机构的冶金用起重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23.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5226.32-2017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
GB/T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GB/T10051.2起重吊钩第2部分:锻造吊钩技术条件
GB/T28264-2017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GB/T37910.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验收等级第1部分:钢、镍、钛及其合金
JB/T7688.1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7688.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JB/T10559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
TSGGQ0002-2008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冶金起重机metallurgycrane
符合JB/T7688.1、JB/T7688.5的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专用起重机。
注:冶金起重机一般适用于-10℃到+50℃的环境温度,在40℃的温度下相对湿度不超过50%,所吊运的熔融金属对
锻钩、板钩的辐射温度不超过300℃。工作级别:A7、A8用于相对繁忙的冶金铸造车间。
3.2
冶金用起重机metallurgicalcrane
满足通用桥式起重机的法规规范和标准,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桥式起重机。
注:2020年3月1日后安装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纳入冶金桥式起重机管理。
4技术资料
1
DB34/T1718—2021
4.1制造或改造许可证
4.1.1制造或改造合格证上注明为冶金起重机或冶金用起重机,制造或改造单位应应提供相应的起重机
制造或改造资质。
4.1.2改造的起重机,改造单位应提供相应的改造资质,以及改造的设备合格证;改造后的工作级别
应达到A6级(含A6)以上。
4.2起重机械产品质量证明书
4.2.1冶金起重机应有符合TSGQ0002-2008附件A、附件Aa、附件Ab要求的《起起重机械产品质量证
明书》。
4.2.2改造后的起重机械,由改造单位提供《起重机械产品改造合格质量证明书》,《起重机械产品
改造合格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符合TSGQ0002-2008附件A、附件Aa、附件Ab的要求。对改造过程
中不易做到的,如焊缝探伤报告、主要受力结构件材料、未更换的零部件等不作要求。
4.3零部件合格证书(改造的起重机仅适用于更换的零部件)
4.3.1电动机合格证
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应为H级,包含起升及大小车运行电机。
4.3.2电器柜合格证书
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外购的有由生产单位出具的合格证书,自制的应应有自制企业自检合
格证明(仅限于起重机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件的合格证明。
4.3.3减速机合格证书
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应选用中硬齿面减速机,应提供型号、符合性说说明。对于改造时减
速机未更换的不做要求。
4.3.4吊钩合格证书
4.3.4.1查验合格证上使用条件是否符合冶金环境的使用要求、应符合JB/T76888.1的要求。
4.3.4.2直接吊钢包的主钩吊具应使用板钩,如板钩与滑轮组成为一体的,由起重重机械制造单位提供
板钩制造合格证明,并对板钩的质量负责。
4.3.5钢丝绳合格证书
应当采用石棉绳芯或者金属股芯等耐高温的钢丝绳,钢丝绳单股丝数宜选用不少于25丝的钢丝绳,
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
4.3.6滑轮质保书
查验合格证上使用条件是否符合冶金环境的使用要求、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
4.3.7卷筒质保书
查验合格证上使用条件是否符合冶金环境的使用要求、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
4.3.8使用的电线电缆合格证书
2
DB34/T1718—2021
查验合格证上使用条件是否符合冶金环境的使用要求、应符合JB/T7688..1的要求。
4.4材质保证书
4.4.1查验实物与质保书相关内容的符合性,改造设备未进行结构变动的不需要查验。
4.4.2当主要受力结构板厚δ≤20mm时,应选用不低于Q235-B的材料。
4.4.3当主要受力结构板厚δ>20mm时,应选用Q235-C、Q345以上的材料。
4.5探伤报告
新增的起重机械应查验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对接焊缝探伤报告,射线检测按照GB/T3323.1的要求,
透照技术不低于A级,验收按照GB/T37910.1的要求,应达到2级。超声检测按按照JB/T10559的要求,
按照1级焊缝合格要求评定。
对改造的设备未进行主要受力结构件受拉对接焊缝处理的不需要提供。
4.6超速保护限速器合格证
查验起升机构超速保护限速器合格证及安装调试说明书;应对照电动机上铭牌所标示的额定转速确
定其符合性,查验其调整范围是否符合,超速保护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应限制在超过额定速度10%~15%
以内。
4.7起重机总图、主受力结构图
应能反映完整构架,完整反映主梁的截面尺寸和连接要求,必要时能进行实物测量并与图纸核对。
4.8电器原理图、电器接线图
通过原理图确认所检起重机的控制方法及运行原理,通过原理查验其运行的符合性。重点检查制动
器的控制及工作原理,确认是否符合实际使用条件和用户的要求,从原理上确定是否符合“两套独立作
用的制动器”的要求。
4.9自检报告
自检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整机安装完毕后的相关自检验情况和调试记录;记录应包含测试步骤、测试手段、仪器、实
际测试数据;
b)电器测试记录:电器的拖动及控制型式是否符合要求、电器及线路绝缘、整机接地、电机发
热、启动电流、过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及有效性等测试记录;
c)载荷调试试验记录: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各种限位及保护装置的调试记录、空载实验记录、
动载实验记录及额载实验记录应完整反映出具体实施过程等信息;
d)起重量限制器调试记录:应反映出设定重量、报警重量、动作重量及精度;
e)制动性能调试记录:应能反映出起升机构单套制动器的制动能力试验,反映出单套制动器的
制动力的调试方法,动、静载制停时间及起升机构调整后总的在下降最低档制停距离,最低
档制停距离不大于1min内稳定起升距离的1/65;
f)大小车制动距离调试纪录:应反映出在各档位的制停距离和制停时间,小车一般制停时间3s~
5s,大车制停时间4s~6s;
3
DB34/T1718—2021
g)超速保护限速器的调试记录:查验电电机转速记录及超速保护器动作时实际际动作的速度,以及
与超速保护器动作调定速度的差值,应反映出调试步骤,以及各步骤需要测试的内容和得到
的相关数据记录,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应限制在超过额定速度10%~15%以内动作。
5作业环境
5.1吊运的熔融金属的运行范围内应为无人员工作的场所。
5.2吊运熔融金属的运行范围附近有人员工作场所时,当发生吊运的熔融金属意外外溢时,必须有防
止熔融金属淌入工作场所的措施,工作场所应有背离熔融金属的逃离通道。
5.3吊运熔融金属运行时,运行方向所覆盖的范围内应避开人员聚集场所或人行通通道。吊运熔融金属
的运行通道应有明显警示标识,且熔融金属的吊运过程中,要有有效的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措施。
5.4检验工作开始前要了解所检设备的管理现状、所检设备接受监督检验情况和该该设备操作人员持证
上岗情况,在确定检验不会造成人员和设备危害的情况下,在有用户陪同并采取了相相应的监护措施后方
可进行检验。
6金属结构
6.1主要受力结构的材料厚度及材质符合规范设计及下列要求:
a)主要受力结构材料的板厚δ≤20mm时选用不低于Q235-B的材料,改造的设备不要求;
b)主要受力结构材料的板厚δ>20mm时选用Q235-C或Q345以上的材料。
6.2主要受力结构的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值。
6.3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受拉对接焊缝应当进行100%射线或者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测按照GB/T3323.1
的要求,透照照技术不低于A级,验收按照GB/T37910.1的要求,应达到2级。超声检测按照JB/T10559
的要求,按照1级焊缝合格要求评定。
6.4司机室内安装电器设备的,司机室必须密封防尘。如室内环境温度超过电器设设备使用要求的,应
有保证密封前提下的降温措施。
6.5司机室的玻璃窗应是可开启的,以保证玻璃外侧可有效清洁,保证操作人员的视线不被遮挡。
6.6直接受熔融金属热辐射的主要受力结构应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7主要零部件
7.1吊具
7.1.1直接吊钢包的板钩吊具如与滑轮组成为一体的,由起重机制造单位提供合格格证明,属于检验时
检查的范围,门型板钩的横梁下翼缘应有隔离熔融金属直接热辐射的措施。
7.1.2当吊具是通过与滑轮组连接的锻钩吊挂板钩吊具吊运熔融金属的,板钩吊具本身不与滑轮组成
为一体的,吊具由企业自行检查。
7.1.3不得使用铸造吊钩,吊钩必须有质量保证书。锻造吊钩如受熔融金属的直接接辐射时必须采取防
止直接受热辐射的措施。吊运的熔融金属对锻钩的辐射温度不得超过300℃。
7.2钢丝绳
7.2.1应选用石棉绳芯或者金属股芯等耐高温的重要用途钢丝绳,宜选用钢丝绳单股丝数不少于25
4
DB34/T1718—2021
丝的钢丝绳。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n≥7。
7.2.2当起升机构的工作级别为M7时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n≥7,M8时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n≥9。
7.2.3检查主起升机构钢丝绳缠绕系统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a)双吊点应当采用4根钢丝绳缠绕系统;
b)单吊点至少采用2根钢丝绳缠绕系统。
7.2.4通用桥式起重机改造为冶金用起重机,可以按原有的缠绕方式。
7.3滑轮
7.3.1不允许使用铸铁滑轮。
7.3.2检查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应不小于25,当起升机构的工作级别为MM8时,滑轮直径与钢丝
绳直径比应为28(见附录E)。
注:改造前已使用非铸铁滑轮的,并且改造时时滑轮未更换的,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比可以保持原通用桥式起重机
的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
7.4卷筒
7.4.1不允许采用铸铁卷筒。
7.4.2检查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应不小于25。
注:改造前已使用非铸铁卷简的,并且改造过过程卷筒未更换的,卷简直径与钢丝绳直径径比可以保持原通用桥式起重
机的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
8机构
8.1冶金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工作级别应为M7或M8;应对钢丝绳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校验。
8.2改造后整机工作级别为A6或A6以上的,也应对钢丝绳的安全系数进行计计算校验,确认其符合性。
8.3制动器
8.3.1检查制动器控制回路,应有单制动试验的转换试验操作开关,以实现单制动力的试验要求,检验
过程中应可直接测试。
注:GB/T5226.32-2017中9.1.1条规定:为进行试验和/或维护,带有一台以上电气驱动装装置的起重机械应配置不给
其动力力电路供电而能给驱动装置控制电路供电的装置。
8.3.2两套制动器的电器回路,应具有在不接通电动机电源的情况下,有一套独立的操作装置能分别接
通单套制动器,该装置应由一个转换开关控制,转换开关应切断起升机构的运行控制或与一个警示信号
连接报警,防止调试状态时其它人员的误动作而引发意外。还应与起升机构以外的机构进行电气互锁,
防止试验开关不回位而造成的单制动使用情况的出现。并且单制动能力操作试验应以点动的方式实现,
检验要有安装或维修人员配合。
8.3.3起升机构制动器检验时,应确认每套独立的驱动装置应装有两个制动器,,每个的制动器的制动安
全系数不低于1.25;对于两套彼此有刚性联系的驱动装置,每套驱动装置应装有两个制动器,每个的制
动器的制动安全系数不低于1.10;对于采用行星差动减速器传动,每套驱动装置也应装有两个制动器,
每个制动器的制动安全系数不低于1.75。
8.3.4制动器应尽可能设置在减速器输入轴位置。
8.3.5安全制动器应设置在卷筒上。
5
DB34/T1718—2021
9电气
9.1按照电气原理图检查符合性和实际功能的完整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2选用的电气元器件及电线电缆应符合下列使用环境的要求:
a)小车馈电装置应采用电缆导电,有特殊要求时可以采用铜线、型钢或其他新新型馈电装置刚性滑
触线滑线;
b)大车馈电装置一股采用型钢作滑线,也可采用电缆、铜线或其他新型馈电装置刚性滑触线滑
线。
9.3冶金起重机的电气元器件,应在隔热防尘的密封环境内,均应有防止直接受热辐辐射的隔离措施且电
线电缆不与受高温热辐射的金属直接接触,一般穿线管应从起重机上部过且与走台架架空。
9.4应选用冶金起重机专业电机,环境温度超过40℃的场合,应当选用H级绝缘的电动机。
9.5制动器控制回路应能保证在起升电动机接触器突然失电的情况下,制动器线路能在短时间内失电。
9.6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应当具有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功能,
防止电动机失电而制动器仍然在通电,导致电动机失速造成重物坠落。
9.7当错相和缺相会引起危险时,应设错相和缺相保护。
10安全保护装置
10.1上升限位装置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当设置不同形式的上升极限位置的双重限位器,并且能够控制不同的断路
装置;当起升高度大于20m时,还应当设置下降极限位置限位器。当下降限位动作时,能断开下降接触
工作回路。
10.2起重量限制器
对照相关使用调试说明书,当实际起重量超过95%额定起重量时,起重量限制器宜发出报警信号
(机械式除外)。当实际起重量在100%~110%的额定起重量之间时,起重量限制器起作用,此时应自动切
断起升动力源,但应允许机构作下降运动。
10.3超速保护
10.3.1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调速以及其他由于调
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升机构和20t及以上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通用桥式起重机必须须具有超速保护。
10.3.2应检查超速保护装置使用说明书,并在安装人员的配合下检查其符合性和可靠性,同时超速保
护装置必须具备可调性、可测性和准确性要求。
11试验
11.1整机静刚度试验
应满足GB/T3811-2008中5.5.2.1.1.2条规定:需要高定位精度特征的起重机不大于S/1000,S-
跨度。
11.2单制动力试验
6
DB34/T1718—2021
每个制动器单独试验,将起重小车开到靠近端梁的位置;将额定起重量的1.25倍载荷吊起离地面50
mm~100mm位置停住;通过试验开关分别接通单个制动器,试验每个制动器的制动能力,试验时在单套
制动器制动的情况下,不应出现下滑现象。
11.3超速保护试验
11.3.1首先起升机构空负荷上下运转,运转时用转速表测定实际转速,当起升高度大于12m时,超
速保护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一般限制在超过额定速度15%以内,当起升高度小于12m时,超速保护限
速器的动作速度一般限制在超过额定速度110%以内,确定超速保护限速器的调定动作速度是否符合要
求。
11.3.2在保证起升电机不通电的情况下,在起升机构起升额定起重量的5%~10%重量,并处于上升限
位位置时,通过单制动器控制电动试验按钮,同时打开两个起升机构制动器让重物自由落体,在下落的过
程中,用转速表同步测定转速,并有专人监护物体下落的位置,如接近地面仍未动作时要及时停止试验,
防止重物直接坠地。
11.4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保护试验
11.4.1对于吊运熔融金属或者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或者损失的冶金起重机起升机构,检查电
动机是否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者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是
否能够立即上闸。
11.4.2当起重机正常向下运行时,断开下行方向接触器的一根线,制动器由于自锁不动作,电动机失
电也不工作。
12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大于10t的冶金起重机和冶金用起重机需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检验的内容要求与方
法见附录A中第8项内容。
7
DB34/T1718—2021
A
A
附录A
(规范性)
冶金及冶金用起重机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冶金及冶金用起重机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见表A.1。
表A.1冶金及冶金用起重机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方法
项目编号
制造单位应提供有效的资格证明、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
1.1查阅资料
护说明书等随机文件;必要时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
安装单位应提供:
a.施工情况记录和自检报告
1.2查阅资料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1c.安装过程中经制造单位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技术改造(大修)单位除提供1.2项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提供改造(大
资料1.3修)部分的清单、主要部件合格证、改造部分经改造单位批准并查阅资料
签章的图样和计算资料
使用单位应提供注册登记和运行管理制度资料以及设备技术档案
(内容包括1.1、1.2和1.3项要求的资料,维修保养、常规检查和
1.4查阅资料
故障与事故的记录等)。新增设备的验收检验此项仅核查运行管
理制度资料
2.1应有保护司机安全与健康必要的防护措施现场检查
外观检查,定期检验和改造(大修)
2.2起重机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的额定起重量标志和特种设备使用标志
后验收检验时查特种设备使用标志
大车滑线、扫轨板、电缆卷简应涂红色安全色、吊具、台车,有
2.3人行通道的桥式起重机端梁外侧、夹轨器、大车滑线防护板应有外观检查
2黄黑相间的安全色
作业
起重机上和其运行能达到的部位周围的人行通道和人需要到达维
环境
护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5m,无
及外2.4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
人行通道和不需要到达维护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
观
安全距离不小于0.1m。如安全距离不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5起重机上应有安全方便的检修作业空间或提供辅助的检修平台外观及作业现场检查
通向起重机及起重机上的通道应保证人员安全、方便地到达,任
2.6何地点的净空高度应不低于1.8m,梯子、栏杆和走台应符合GB/T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
6067.1的有关规定
8
DB34/T1718—2021
表A.1(续)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方法
项目编号
主要受力构件不应整体失稳、严重塑性变形和产生裂纹。整体
失稳时不得修复,应报废:产生严重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测厚仪
正常运行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在额定载荷下,主梁跨中等工具或仪器测量;计算承载能力。
3.1
下挠值达到水平线下S/700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发生主梁下挠的测量方法同3.4上拱度的
锈蚀或腐蚀超过原厚度的10%时应报废:产生裂纹应修复或测量方法
采取措施防止裂纹扩展,否则应报废
主梁下翼缘是否长期受熔融金属的热辐射影响,其表面温度如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判断,对可能出现
3.2
达到150℃时,要采取有效的隔热防护措施长时间烘烤的用测温仪进行实测
1、外观检查,必要时可用探伤仪检
查焊缝质量或用力矩扳手检查高强
金属结构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螺栓或铆钉联接度螺栓的联接状况
不得松动,不应有缺件、损坏等缺陷。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有足2、检查报告记录。射线检测按照
3.3
够的预紧力矩。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受拉对接焊缝应当进行100%GB/T3323的要求,透照技术不低于A
射线或者超声检测级,合格级别为11级,超声检测按照
JB/T10559的要求,按照1级焊缝合
格要求评定
箱型梁起重机检测主梁上翼缘板,桁
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1074-2023 电除尘用工频恒流高压直流电源 2023-05-22
- JB/T 10862-2023 电除尘器用低压控制装置 2023-05-22
- JB/T 11266-2023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可靠性评价规程 2023-05-22
- JB/T 14212-2023 锻模 两辊式楔横轧模 技术规范 2023-05-22
- JB/T 14213-2023 汽车保险杠塑料注射模 技术规范 2023-05-22
- JB/T 14211-2023 冲模 导向装置 级进模滚动导向件 2023-05-22
- JB/T 8699-2023 袋式除尘机组 2023-05-22
- JB/T 10919-2023 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2023-05-22
- JB/T 14214-2023 汽车门板塑料注射模 技术规范 2023-05-22
- JB/T 11261-2023 燃煤电厂锅炉尾气治理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