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371-1996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1-1996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chemical skin bur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6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起草人:
- -
- 出版信息:
- 页数:7页 | 字数:1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
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s16371一1996
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
managementofchemicalskinburns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
损害,可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某些化学物可经皮肤、粘膜吸收中毒。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的诊断及处理。
2诊断原则
2,根据皮肤接触某化学物后所产生的急性皮肤损害,如红斑、水疙、焦痴,即可诊断为该化学物灼伤。
2.2某些化学物如黄磷、酚、热的抓化钡、氛化物、丙烯睛、四抓化碳、苯胺等还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合
并该化学物中毒。
3诊断及分级标准
3.1轻度灼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n度灼伤。
3.2中度灼伤总面积在11Yu-30%或II度在10%以下的灼伤。
3.3重度灼伤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灼伤:
a.总面积在310o-50%或g度在11%--20%的灼伤。
b.总面积<30%的灼伤,伴有严重的眼、食道或上呼吸道损伤。
c.头面部、颈、手、关节等特殊部位的灼伤,虽然面积较小,但造成功能障碍、毁容、残疾者。
3-4特重灼伤总面积超过50%或,度灼伤超过20,伴有严重的实质脏器损伤或下呼吸道损伤。
4治疗原则
4.1迅速移离现场,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服、手套、鞋袜等,并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
间一般要求20^-30min,碱性物质灼伤后冲洗时间应延长。应特别注意眼及其他特殊部位如头面、手、
会阴的冲洗。灼伤创面经水冲洗处理后,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的中和治疗。
4.2化学灼伤创面应彻底清创,剪去水疤,清除坏死组织,深度创面应立即或早期进行切(Ali)痴植皮或
延迟植皮。
4.3化学灼伤与热烧伤的常规处理相同。
4-4同时有眼、呼吸道损伤或化学物中毒时请专科诊治。
国家技术监怪局1996一05一23批准1996-12一01实施
GB16371一1996
5劳动能力鉴定
功能部位的灼伤,造成五官、运动系统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酌情安排工作或休息。
:一;
非功能部位的灼伤,治愈后无后遗症,可回原岗位工作。
健康检查的要求
接触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化学物的工人,应根据接触化学物的种类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
职业禁忌证
与各种化学物作业禁忌证相同。
GB16371一1996
附录A
化学性皮肤灼伤面积的计算
(补充件)
A1新九分法
头、颈面积共9%(其中颈部前后侧各占1%)。双上肢面积共180o(其中前后侧上臂各2%,前臂各
1.5%,手的掌面、背面各100)0躯干面积共2700(其中前后侧各130o、会阴1%).脊部面积共500。双
下肢面积共41%(其中前后侧大腿各5%,小腿各3.5Yo,足背、ag面各1.7500)0
表A1新九分法(成人)
面积,%
头、颈9(1x9)
双上肢18(2x9)
躯干27(3X9)包括会阴1
双下肢、件部46(5X9十1)
附录B
化学性皮肤灼伤深度的估计
(补充件)
B1三度四分法
表B1
深度分类损伤深度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ZB 3179-2023 20kV、35kV三相干式电力变压器 2023-09-01
- T/GDWCA 0042-2018 一般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GDWCA 0049-2018 其他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CEEIA 266-2017 旅行转换器 2017-07-27
- T/CEEIA 352-2019 电动助力车蓄电池用充(换)电 设备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充电桩 2019-01-29
- T/GDWCA 0041-2018 储线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GDWCA 0043-2018 计米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CEEIA 218.4-2012 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 第4部分:计算机及仪表电缆 2012-04-18
- T/QGCML 2324-2023 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箱 2023-11-23
- T/GDWCA 0046-2018 引取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