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T 3-2019 永善县白魔芋生产技术规程

DB5306/T 3-2019 Yongshan County Bai Mushroom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6/T 3-2019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15
实施日期
2019-11-15
发布单位/组织
昭通市
归口单位
昭通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永善县境内白魔芋种植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永善县魔芋产业办起草
起草人:
谭安培、吴梓东、杨栩、谭庆生、夏彬、张玉林、普春、吴奎、段鸿、徐道楠、郭昌芬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01

B31

DB5306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3—2019

代替DG5306/T3—2012

永善县白魔芋生产技术规程

2019-11-15发布2019-11-15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6/T3—2019

前    言

本规程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永善县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规程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规程由永善县魔芋产业办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谭安培、吴梓东、杨栩、谭庆生、夏彬、张玉林、普春、吴奎、段鸿、徐道楠、

郭昌芬。

本规程代替了DG5306/T3—2012

I

DB5306/T3—2019

永善县白魔芋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白魔芋种植生产的部分术语、环境、栽培技术、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贮藏

等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永善县境内白魔芋种植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8406-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品安全要求

GB/T18407-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地环境要求

NY5221-2005魔芋无公害食品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白魔芋

魔芋又名蒟蒻,英文名Elephantfootyam,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的总称,多年生草本植

物,栽培学上属薯芋类作物。

白魔芋是魔芋中的一个优质栽培种,葡甘聚糖含量最高,分子量大于花魔芋,黏度也最高,褐变较

轻,加工品的色泽洁白,所做粉丝的韧性及色泽最佳。为中国特有。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沿岸,永善县属

白魔芋起源地带。

3.2魔芋软腐病

病原菌为细菌。软腐病菌寄主植物广,病菌在魔芋球茎、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中越冬,成为初发病

原,细菌多从伤口侵入。细菌生长温度8℃~40℃,最适温度25℃~30℃,发病期在6月~8月。

主要症状:魔芋植株组织腐烂,有恶臭味;初发时植株小叶呈现水浸状暗褐色病斑,逐渐黄化,以后整

个复叶枯萎,并引起倒苗,叶柄组织呈条状腐烂,球茎初起孔洞,最后全部腐烂。

3.3魔芋白绢病

病原菌为真菌。白绢病菌在魔芋球茎、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中越冬,成为初发病原,可通过灌溉水

或农事活动而传播。病菌生长温度10℃~35℃,最适温度25℃~28℃,最适pH值为6.0。主要症状:

首先发生在魔芋叶柄基部与地面接触处,呈淡桃红色湿润性小病斑,随后从此处折断倒伏,病部有辐射

状白色丝缠绕及小球状菌核,最后变茶褐色,球茎因病而腐烂。

1

DB5306/T3—2019

3.4烟熏

魔芋种芋的一种消毒技术。即在魔芋种子贮藏间,使用作物桔杆、糠壳、杂草等,点燃使之处于半

燃烧状态,利用产生长时间的大量烟雾,直接作用于魔芋种子,达到升温、灭菌的目的。

3.5催芽

魔芋播种前人为使种芋快速出芽的技术。即播种前20天左右,选用烤火间或灶房屋角,用蓄水性较

强的锯木屑,谷糠,切碎的干草等碎屑物质,平铺于地面(厚度10cm),将魔芋种子密排平铺其上,再

覆一层碎屑,按此法单位面积上可排放2层~5层魔芋种子,最后浇透水,并用薄膜覆盖,四周压实保

温。每3天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