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293-2018 农田杂草反枝苋对草甘膦抗性检测技术规程

DB34/T 3293-2018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ng resistance of weedy rice to glyphosate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293-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9
实施日期
2019-01-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对除草剂草甘膦抗性检测试剂与溶 液、仪器和设备、生物试材、试验步骤、数据统计与分析与抗药性水平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反枝苋对除草剂草甘膦抗性的检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岳西县农业技术综 合服务中心、六安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宣城市种 植业管理局、黄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起草人:
李淑英、路献勇、马艳、马小艳、阚画春、程福如、陈敏、刘小玲、郑曙峰、 程森林、王维、徐道青、石扬娟、祁静星、胡俊斌、胡锋、吴明奎、胡本进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293—2018

农田杂草反枝苋对草甘膦抗性检测

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detectionofglyphosate-resistantredrootpigweed(Amaranthus

retroflexusL.)incropland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2019-01-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29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岳西县农业技术综

合服务中心、六安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宣城市种

植业管理局、黄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淑英、路献勇、马艳、马小艳、阚画春、程福如、陈敏、刘小玲、郑曙峰、

程森林、王维、徐道青、石扬娟、祁静星、胡俊斌、胡锋、吴明奎、胡本进。

I

DB34/T3293—2018

农田杂草反枝苋对草甘膦抗性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L.)对除草剂草甘膦抗性检测试剂与溶

液、仪器和设备、生物试材、试验步骤、数据统计与分析与抗药性水平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反枝苋对除草剂草甘膦抗性的检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胚根长度Lengthofradicel

从与种子连接处到胚根顶端。

2.2

胚轴长度Lengthofhypocotyl

从与种子连接处到胚轴顶端。

3试剂与溶液

3.1草甘膦原药。

3.2莽草酸(ShikimicAcid;3,4,5-三羟基-1-环己烯-1-羧酸;99%纯度)。

3.310%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3.40.1%TritonX-100。

3.50.3%高锰酸钾(KMnO4)。

3.60.25mol/L盐酸。

3.71mol/L氢氧化钠。

3.80.1mol/L甘氨酸(C2H5NO2)。

3.90.1%高碘酸(HIO4·2H2O)。

4仪器和设备

4.1培养皿(内径9cm)。

4.2盆钵。

4.3移液器(20µL、100µL、200µL、1000µL和5000µL)。

4.4可控定量喷雾设备。

1

DB34/T3293—2018

4.5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4.6离心管(1.5mL,2mL,10mL)。

4.7超高速离心机。

4.8光照培养箱。

4.9人工气候箱:可设定温度为白天30℃黑夜25℃、相对湿度(RH)60±10%、光照周期12h:12

h(L:D)。

5生物试材

5.1试验土壤

采集有机质含量≤3g/kg、pH6.0~6.5或6.5~7.0壤土粉碎风干后备用,试验前在120℃干燥

箱内烘6h(灭活土壤内杂草种子)。

5.2杂草种子

采集各试验样点成熟的反枝苋种子。种子的田间采集区域不小于100m×50m,每隔20km取样1

次,然后将每个地区或县域内所取样本混合。同时在没有施用过草甘膦地区采集反枝苋种子,作为敏感

对照。

杂草种子4℃低温冰箱中保存。

6试验步骤

6.1杂草种子处理

首先将供试反枝苋种子用质量分数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min,用无菌水清洗3

次。然后在9cm培养皿内放2层滤纸,每皿放入50粒反枝苋种子,置于光照培养箱内催芽,培养

周期和温度设为白天30℃12h、黑夜25℃12h,当种子露白时待用。

6.2反枝苋幼苗处理

试验土壤定量装至盆钵的4/5处。采用盆钵底部渗灌方式,使土壤完全湿润。将预处理的供试反

枝苋种子均匀撒播于土壤表面,覆土0.5~1.0cm左右,播种后移入人工气候箱常规培养。以盆钵底

部渗灌方式补水。杂草出苗后进行间苗,当反枝苋长至3~4叶期时定苗,每钵保留长势一致的10棵

幼苗。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