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886-2010 胡麻品种观察记载规范

DB63/T 886-2010 Hemp variety observation record specification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886-2010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06-17
实施日期
2010-07-17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胡麻育种、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西宁市种子管理站。
起草人:
李毅、王莉、王慧、贺庆安、王志远、胡延萍、杨建、赵利、任刚。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886—2010

胡麻品种观察记载规范

nvestigationandrecordsofflaxcultivar

文稿版次选择

2010-06-17发布2010-07-17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886—2010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1.1-2009编写。

本规范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西宁市种子管理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毅、王莉、王慧、贺庆安、王志远、胡延萍、杨建、赵利、任刚。

I

DB63/T886—2010

胡麻品种观察记载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胡麻品种观察记载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品种名称及来源、记载项目和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胡麻育种、品种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9822粮油检验谷物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T14488.1植物油料含量测定

GB/T14489.2粮油检验植物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

GB/T17376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脂制备

GB/T17377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脂的气相色谱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播种期seedingdate

实际播种日期。

3.2

出苗期emergencedate

50%幼苗出土,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的日期。

3.3

枞形期fir-needledate

50%植株高5厘米,上部叶片聚生呈枞树状的日期。

3.4

现蕾期buddingdate

50%植株顶端出现花蕾的日期。

1

DB63/T886—2010

3.5

始花期firstfloweringdate

10%植株主茎顶端第一朵花开放的日期。

3.6

盛花期fullfloweringdate

50%植株主茎顶端第一朵花开放的日期。

3.7

成熟期maturedate

75%植株上硕果开始变色,叶片凋萎、种子呈固有色泽并与硕果隔膜分离,摇动植株沙沙作响时的

日期。

3.8

收获期harvestdate

实际收获的日期。

3.9

生育期growthperiod

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日数。

3.10

全生育期wholegrowthperiod

播种期至成熟期的总日数。

4品种名称及来源

4.1品种名称

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

4.2种、变种名

4.3品种来源

5记载项目和标准

5.1生育期

记录播种期、出苗期、枞形期、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的时间,以××月××

日表示;记载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天数(×××天)。

5.2生育天数及积温

5.2.1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2

DB63/T886—2010

5.2.2出苗期至现蕾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2.3现蕾期至始花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2.4始花期至盛花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2.5盛花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2.6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2.7播种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的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3熟性

5.3.1早熟:生育期≤90天。

5.3.2中熟:90<生育期≤105天。

5.3.3晚熟:生育期>105天。

5.4形态特征

5.4.1幼苗

5.4.1.1生长习性:分为直立(大部分幼苗植株直立)、匍匐(大部分幼苗植株匍匐地面)、半匍匐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5.4.1.2苗色:幼苗颜色分浅绿、绿、深绿等。

5.4.1.3幼茎色:出苗10天,植株茎杆表面颜色(浅绿、黄绿、绿、深绿、淡红、褐、紫)。

5.4.1.4幼苗分茎习性:分为分茎强(大部分幼苗植株在子叶痕处有分茎)、分茎弱(大部分幼苗植

株在子叶痕处不分茎)。

5.4.2叶片

5.4.2.1叶长:主茎第一分枝下10.0厘米内的叶片平均长度(厘米)。

5.4.2.2叶宽:主茎第一分枝下10.0厘米内的叶片平均宽度(厘米)。

5.4.2.3密度:主茎第一分枝下10.0厘米内着生叶片数(片)。

5.4.2.4腊质:叶片上腊质少或无。

5.4.3花

5.4.3.1花色:花瓣颜色(白、粉、红、黄、浅蓝、深蓝、紫)。

5.4.3.2形状:花冠形状(圆锥形、漏斗形、五角星形、碟形、轮形)。

5.4.3.3大小:开花期花冠直径(厘米)。

5.4.4植株

5.4.4.1株型:花序侧面的形状,以花序分枝习性为准,分为紧凑、松散、中间三种类型。

5.4.4.2株高:自子叶痕至植株顶部的长度(厘米)。矮:株高<40.0厘米;中:40.0厘米≤株高<

8.00厘米;高:株高不少于80.0厘米。

5.4.4.3工艺长度:自子叶痕至第一分枝点的长度(厘米)。长:工艺长度<25.0厘米;中:25.0

厘米≤工艺长度<45.0厘米;长:工艺长度不小于45.0厘米。

5.4.4.4茎粗:主茎第一分枝下10.0厘米处的直径(厘米)。

5.4.4.5分茎数:植株从子叶痕生长出来的分枝数(个/株)。

5.4.4.6分枝数:主茎上部分枝数(个/株)。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