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21-2021 茄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2321-2021 DB33/T 2321-2021 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ggpla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321—2021
茄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eenproductionofeggplant
2021-03-08发布2021-04-08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321—202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
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新琴、邵泱峰、周佳燕、王高林、丁检、孙军、何润云、俞慧明、徐丹、叶
伟芬、应学兵、盛凯。
I
DB33/T2321—2021
茄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茄子绿色生产的产地选择、品种选择、壮苗培育、定植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产后清园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茄子绿色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3/T873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门茄
主茎上第一朵花坐果发育形成的茄子果实。
3.2
对茄
一级侧枝上花朵发育形成的茄子果实。
3.3
四门斗
二级侧枝上花朵发育形成的茄子果实。
3.4
八面风
三级侧枝上花朵发育形成的茄子果实。
3.5
1
DB33/T2321—2021
满天星
四级及以上侧枝的花朵发育形成的茄子果实。
4产地选择
4.1产地环境
符合NY/T5010的规定。
4.2地块选择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性好、pH值近中性,2年~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
物,或经水旱轮作、短期休耕的地块。
5品种选择
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杭茄1号’‘杭茄2010’‘浙茄10号’等。嫁接
用砧木可选用根系发达、综合抗性强的野生茄,如‘托鲁巴姆’等。
6壮苗培育
6.1播种育苗
6.1.1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不同栽培茬口的气候条件、品种农艺性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采用‘托鲁巴姆’作砧木
时,砧木苗具两叶一心时,为接穗播种适期。茄子不同栽培方式具体播种时间见表1。
表1茄子不同栽培方式茬口安排
栽培方式栽培设施播种育苗期定植期采收期
越冬栽培大棚膜+(1~2)10月中旬~翌年6月
7月上旬~9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中旬
层内棚+地膜中旬
春提早栽培次年2月中旬~3月下旬~6月下旬
大棚+中棚+地膜9月下旬~11月上旬
3月初
春季露地4月上中旬5月下旬~10月中下
地膜2月上中旬
栽培旬
秋季大棚+银灰双色地6月
7月中下旬8月下旬~12月中旬
栽培膜
山地栽培(海
4月中旬~5月下旬
拔200m~地膜1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上旬~10月下旬
800m)
6.2播前准备
6.2.1育苗介质
育苗介质要求质地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全面,无病菌、虫卵、杂草种子等,pH值为6.5~7.0,EC
值≤1.5ms/cm。宜应用育苗专用基质。
2
DB33/T2321—2021
6.2.2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应符合DB33/T873的要求。
6.2.3种子处理
每亩(667m2)大田自根苗用种量10g~15g,砧木用种量3g~5g。种子处理可采用以下方法:
a)种子消毒。采用温汤浸种法的,先将种子置于55℃~60℃、5倍~6倍于种子量的温水中,
保持15分钟~20分钟,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再浸种8小时~12小时;采用药剂消毒
的,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种4小时~5小时,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
种10小时~12小时。
b)种子催芽。种子消毒完成后,捞出洗净,保湿催芽,砧木种子需用100mg/kg~200mg/kg赤
霉素浸种12小时~24小时后再催芽。催芽时温度控制在夜温20℃,昼温30℃为宜,至70%
种子露白。
6.2.4苗床准备
低温季节育苗苗床需铺设电热丝加温,每平方米100W~120W;高温季节育苗宜选配有防虫网和遮
阳网等保护地设施。穴盘采用0.1%~1.0%农用漂白粉消毒。
6.3播种
将露白的茄子或砧木种子均匀播于50孔~72孔穴盘或平盘中,育苗盘中基质含水量为30%~35%,播
后浇足底水,覆盖基质0.8cm~1.0cm。
6.4假植
当茄子或嫁接用砧木苗具三叶一心时及时假植,选择大小一致的幼苗,移入穴盘,轻起苗。假植后
浇足水分,置于拱棚中控温保湿3天~5天。假植期间注意通风,合理调节温度和湿度,保持苗床土壤湿
润。通风时应缓慢打开向阳面的裙膜,调节棚温至适宜范围后闭棚。
6.5苗期管理
6.5.1温湿度调控
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以15℃~22℃为宜;齐苗后白天25℃~30℃、夜间
10℃~15℃,最低不低于8℃,最高不超过30℃。棚内相对湿度宜保持70%~80%。
6.5.2水肥管理
保持基质湿润。冬春季浇水宜在晴天上午9时后11时前进行,夏秋高温季节清早浇水,做到不干不
浇,一次浇透,阴雨天和傍晚不浇水。视苗情必要,可采用0.1%~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
6.5.3苗期病虫害防治
应用黄板诱杀防治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应用蓝板诱杀防治蓟马等害虫。将色板悬挂于距离苗上部
10cm~15㎝处,悬挂密度规格25㎝×30㎝的诱虫板每亩(667㎡)为30片,规格25㎝×20㎝的40
片。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
6.6嫁接
6.6.1嫁接时期
3
DB33/T2321—2021
当砧木苗具有5片~6片真叶、接穗苗具有4片~6片真叶、茎粗0.2cm~0.3cm时为嫁接适期。
6.6.2嫁接前准备
嫁接场所要求遮阴,温度在25℃以下;嫁接用工具和盛放器具用75%酒精消毒。
6.6.3嫁接方法
6.6.3.1可采用贴接法或劈接法。
6.6.3.2贴接法:先在砧木5cm处留1片~2片真叶斜切去上部,切面长0.8cm~1.0cm,倾角35°~
45°;接穗苗保留2片~3片真叶,切除茎下部,削成与砧木相似的斜切面;将砧木与接穗的切面贴合后
用透明的塑料夹固定。
6.6.3.3劈接法:在距砧木基部5cm处平切去掉砧木上部,留2片真叶,从砧木茎中心用刀片垂直切入
1cm。取接穗在半木质化处留2片~3片真叶切去根部,削成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吻合,将接穗直插砧
木切口中,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
6.6.4嫁接后管理
6.6.4.1遮光
嫁接后3d内,覆盖遮阳网、薄膜、无纺布等遮光保湿。嫁接后第4天开始早晚给散弱光,中午遮光,
以后逐渐揭除覆盖物。7d后接穗在中午不再萎蔫时,揭去覆盖物。
6.6.4.2控温
嫁接后3天~5天内,白天温度保持25℃~28℃,最高不超过32℃;夜间保持16℃~18℃,不
低于14℃;4天~5天后开始通风,逐渐降低棚内温度,7天后转入正常管理。
6.6.4.3保湿
嫁接前1天浇足水分,嫁接后2天~3天内,保持棚内相对湿度90%以上;4天~5天开始棚侧通小风,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第6天后增加通风量,及时补充水分;7天后转入常规管理。
6.6.4.4抺芽
嫁接后及时抹去砧木叶节侧芽,操作时避免损伤接穗。
6.6.4.5防病
结合补水,每3天~5天喷一次杀菌剂。
6.7炼苗
移栽前5天~7天,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湿度,控制水分。
6.8壮苗标准
6.8.1春季自根苗
苗龄50天~70天,具6片~8片真叶,株高15cm~20cm,节间短,茎粗0.6cm左右,根系发达,叶
色正,无病虫害。
6.8.2秋季自根苗
4
DB33/T2321—2021
苗龄30天~40天,具6片~7片真叶,株高10cm~15cm,茎粗0.5cm左右,根系发达,叶色正,无
病虫害。
6.8.3嫁接苗
嫁接口愈合完好,砧木与接穗共生苗龄达到18天~20天,具4片~5片真叶,茎粗0.5cm左右,叶色
正,无病虫害。
7定植要求
7.1定植前准备
7.1.1整地施基肥
施肥原则应符合NY/T496的要求。定植前15天~20天耕翻土壤,细耙整平,做成畦宽130cm~180cm
(连沟)、沟深20cm~25cm、沟宽30cm~40cm的龟背型高畦。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约1000
kg或商品有机肥500kg~800kg、高氮低磷高钾复合肥35kg~40kg、钙镁磷肥35kg~40kg或高氮低
磷中钾缓(控)释肥35kg~40kg、硫酸钾镁肥25kg~30kg作基肥。
7.1.2滴灌管铺设
宜采用膜下滴灌。距定植行5cm~7cm处铺设,滴孔向上。畦长超过50m的,滴灌管宜分段设置。
7.2定植时间
春季栽培选择晴天进行,秋季栽培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定植时间见表1。
7.3定植密度
冬春大棚栽培亩栽1600株~2000株;露地栽培亩栽1200株~1600株;采用嫁接苗栽培,亩栽800株~
1200株。
7.4定植方法
按株距在地膜上依次开口挖定植孔,调整苗位至滴孔旁;按茄苗大小带药分批移栽,定植后用细土
封严定植孔,并立即浇定根水。自根苗定植深度以子叶与畦面相平为宜,嫁接苗接口应高出畦面3cm
以上。
8田间管理
8.1温光管理
缓苗前白天适温为25℃~30℃,夜间保持15℃~20℃。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温不低于15℃,适当通风增加光照。通过通风、覆盖薄膜或其它保护措施调节温度。
8.2保花保果
冬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昼温低于15℃时,采用防落素点花处理。以花蕾发紫、含苞待放时点花
为最适宜时期,用毛笔蘸药液涂花柄或浸花,防落素浓度为25mg/L~30mg/L,阴天或晴天上午9时前
或傍晚4点后处理为宜,不宜在露水未干时进行点花,避免将药液沾到茎、叶、芽等部位。
8.3株体管理
5
DB33/T2321—2021
8.3.1整枝摘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1/ 207-2023 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2023-10-10
- DB5301/T 97-2023 板栗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2023-11-01
- DB11/ 208-2023 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2023-10-10
- DB11/T 3037-2023 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规范 2023-10-14
- DB11/ 206-2023 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2023-10-10
- DB64/T 1906-2023 蒙古冰草种子扩繁及退化草原补播技术规程 2023-08-09
- DB64/T 1909-2023 欧李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2023-08-09
- DB64/T 1907-2023 卫矛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2023-08-09
- DB11/T 2155-2023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现场检查评定规程 2023-09-28
- DB11/T 3038-2023 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检测工程建设导则 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