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836-2013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规范
DB41/T 836-2013 Cran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36—2013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规范
CraneMaintenanceRegulation
2013-09–05发布2013-11-0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83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焦作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文涛、秦定林、李云安、杜峥、夏国英。
I
DB41/T836—2013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单位和人员以及维护保养工作等。
本标准适用于桥架型起重机、臂架型起重机、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轻小型起重设备等起重机
械的维护保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起重机械
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械和承重形式
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2.2
使用单位
具有在用起重机械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其既可以是起重机械产权所有者,
也可以是受起重机械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一年以上在用起重机械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2.3
维护保养
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清洁、整理、润滑、紧固、调整、防腐、更换失效或有缺陷的零部件等日常
维护和保养性的工作。不包括对主要受力结构件、主要配置、控制系统的拆卸与更换,维护保养不应使
起重机械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
2.4
维护保养单位
从事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的组织。
2.5
维护保养人员
持有起重机械机械安装维修、起重机械电气安装维修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从事起重机械维护保
养的人员。
1
DB41/T836—2013
2.6
起重机械事故隐患
起重机械作业场所的不安全因素、起重机械的不安全状态、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起
重机械安全管理的缺陷。
2.7
起重机械严重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产的事故隐患。
3维护保养要求
3.1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的目的是使起重机械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保持起重机械使用性能。
3.2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单位应对维护保养起重机械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负责。
3.3在用起重机械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维护保养。起重机械维
护保养的项目和要求见附录A。
3.4当起重机械遇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等)、发生事故或停用一年以上时,应有相关记录,并
在恢复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年度维护保养,必要时可请相关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4维护保养单位和人员
4.1自行维护保养的使用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a)有专职或兼职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
b)起重机械维护保养人员数量和技能,应能完成本单位所有起重机械正常维护保养工作;
c)有健全的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责任制度;
d)有开展维护保养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4.2使用单位不能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委托具有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的单位实
施,并签订工作合同,承担维护保养的单位不得将维护保养业务以任何形式转包、分包。
4.3非河南省注册的维保单位应在河南省设立固定的分支机构,在河南省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足够
的维修保养人员、技术装备。
4.4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应由维护保养人员进行。
5维护保养工作
5.1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年度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单位应按照本标准和有关安全
技术规范以及起重机械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维护保养方案;维护保养方案中维保项目
不得少于附录A的规定。
5.2实施维护保养时应具备的条件:
a)现场环境和场地条件符合实施维护保养的要求;
b)实施维护保养的仪器设备应齐全有效并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
c)现场应设置正在维护保养的警示牌;
d)实施维护保养的人员应按要求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2
DB41/T836—2013
5.3实施维护保养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a)运行式起重机械应开到指定的位置,避免对作业区内的其他起重机械造成干扰;
b)全部控制装置应置于零位或空档位置;
c)除了试验目的之外,应把主开关或紧急开关置于断路位置并锁住;
d)在同一轨道上有其他起重机械作业时,应在轨道上设置停止器或其它装置,避免对起重机械的
维修工作造成干扰;
e)当在轨道上不能设置临时的停止器时,应在有利于观察的位置上安排指挥人员,以提示司机注
意接近维修工作区的情况。
5.4对不具备维护保养条件或者继续维护保养可能造成危险的起重机械,维护保养人员应立即终止维
护保养,并书面告知使用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
5.5现场维护保养时,如果起重机械存在隐患需要通过增加维护保养项目予以解决的,应当相应增加
并及时调整维护保养项目。
5.6发现起重机械事故隐患应及时告知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对起重机械严重事故隐患,还应同时向当
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5.7起重机维护保养中更换的主要零部件应符合原制造商规定的技术要求。应经制造商同意,方可采
用代用件及代用材料。
5.8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后,全部安全装置应重新安装调整完毕并应达到其相应功能,拆除并移去维修
设备,同时完成有关规定的试验,起重机械才能投入使用。警示牌应由相关人员及时拆除。
5.9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当进行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至少保存1年,年度维
护保养记录至少保存2年。
5.10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记录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起重机械的基本情况和技术特性,包括整机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单位名称,起重机械
品种(型式),产品编号,设备代码;
b)使用单位名称、使用地点、使用单位内部编号;
c)维护保养单位名称、维护保养日期、维护保养人员(签字);
d)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的项目(内容),进行的维护保养工作,达到的要求,发生调整、更换零部
件等工作时的详细记载。
5.11维护保养记录应当经使用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5.12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单位还应履行以下职责:
a)起重机械发生故障时,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的时限要求及时派维保人员赶到现
场进行应急处理,并进行详细记录;
b)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之前进行自行检查,并向使用单位出具自行检查报告。
c)配合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做好定期检验工作;
d)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起重机械的应急演练;
e)协助使用单位制定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配合应急演练;
f)指导使用单位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g)根据维护保养情况对使用单位提出必要的使用和管理建议;
h)至少每半年对使用单位进行维护保养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参见附录B。
3
DB41/T836—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项目和要求
表A.1规定了起重机械维护保养项目内容和要求(不适用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表A.2规定了机械式停车设备维护保养项目内容和要求。
表A.1起重机械维护保养项目和要求(不适用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序号维护保养项目维护保养基本要求备注
起重机危险部位应有清晰的安全标志,起重机的合适位置或工作区域应有明显
01安全标志☆
可见的文字安全警示标志。
起重机上所有运动部分(吊具和其它取物装置除外)与周围建筑物、设施、输
02安全间距☆
电线距离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03红色障碍灯红色障碍灯设置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且功能有效。☆
排水设施有效,无积水;基础无影响正常工作的不均匀沉降;螺栓紧固,构件
04基础☆
基础无损坏。
05基础围栏基础围栏符合要求,围栏门开闭自如,无卡滞。☆
金属结构件无失稳、塑性变形、裂纹、严重锈蚀或腐蚀;主梁挠度、旁弯及变
06
金属结构形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状况
07无油漆起泡、剥落、明显锈蚀。☆
焊缝无开裂;结构联接部分联接螺栓或铆钉无缺件、损坏、松动;各部位顶丝,
08☆
金属结构开口销无缺损。
联接
09高强度螺栓预紧力矩符合要求。
金属流动式起支座盘连接牢靠,起重机支承可靠。☆
10
结构重机支腿X、H型活动支腿与固定支腿的单侧间隙、垂直平面内间隙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流动式起重机箱形起重臂伸缩时无卡滞现象。☆
11箱形臂
流动式起重机箱形起重臂侧向单面间隙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12垂直度施工升降机导轨、塔式起重机塔身垂直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平衡重、
13平衡重、压重数量、位置、固定符合设计要求。☆
压重
14附着装置螺栓紧固,构件无损坏。☆
司机室与起重机结构联接应牢固、可靠,悬挂部位无脱焊、裂纹、松动、缺件;
15司机室门、窗、玻璃、门锁良好,绝缘板、灭火器齐全有效,司机室应清洁、视线清☆
晰,总电源开关状态指示有效。
轨道无裂纹,磨损在允许范围内;轨道焊缝不得有裂纹及开焊;轨道接头间隙、
16
轨道间距、轨道高低差符合要求。
轨道应清洁;轨道紧固螺栓无松动与脱落;连接板及垫板无移位、缺陷及松动
17钢轨☆
脱落。
18枕木间距符合要求。☆
19轨道导轨应清洁、滚轮无破损、安装部分无锈蚀;与导轮架导轮的间隙符合要求。☆
导轨导轨的磨损符合要求;导轨与导轮架导轮的间隙符合要求;导轨平直无变形,
20
润滑良好。
21齿轮齿条润滑良好。☆
齿轮齿条
22齿轮齿条的啮合间隙符合要求;齿轮齿条的连接螺栓牢固可靠。
23主要底座无裂纹、松动或脱落。
零部
电动机温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电刷及导线无明显磨损、松动,压力适当,无附着碳
24件与☆
机构粉,无火花;滑环无明显变色、伤痕、破裂或松动;启动停机平顺无异常声响。
4
DB41/T836—2013
表A.1A(续)
序号维护保养项目维护保养要求备注
键和键槽无松动、出槽、裂纹及明显变形;传动轴无明显径向跳动和端面摆动;
25☆
联轴器螺栓及螺母无松动或脱落;齿形联轴器给油适当,不漏油,无异常声响。
26橡胶弹性圈不得超过报废极限。
27轴、轴承无裂纹、明显变形与磨损;无变形松动;无异常振动、发声、发热。☆
制动器与起重机联接部分联接螺栓无缺件、损坏、松动;制动器的零部件无裂
纹、过度磨损、塑性变形及缺件等缺陷;液压制动器油量适宜、无漏油;制动
28器打开时制动轮与磨擦片应无摩擦现象,制动器闭合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均☆
制动器匀,无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和油污;制动器的推动器无漏油现象;制动器调整
适宜,制动平稳可靠。
29通过吊重实验查看起升机构制动器的可靠性。
减速器与起重机联接部分联接螺栓无缺件、损坏、松动;齿轮箱体无裂纹、明
30显变形与损伤;油量适当,无污染;无漏油;齿轮无异常声响、发热、振动;☆
减速器齿轮罩壳无裂纹、明显变形与损伤,无松脱。
齿轮无明显磨损与损伤;无裂纹和变形及损伤;无松动出槽和明显变形;无裂
31
纹变形;齿面接触良好,啮合深度适度。
32卷筒无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筒壁磨损量未超过要求。
吊具在下极限位置时,有足够的安全圈;钢丝绳无断丝超标(防爆型起重机不
能有断丝)、断芯、直径减少量超标、扭结、压扁、弯折、断股、笼状畸变、
33钢丝绳☆
主要严重腐蚀、电弧或火烤造成回火色等现象;钢丝绳排列整齐,无跳槽、压绳等
零部现象;有足够的安全圈;钢丝绳端部固定牢固可靠,无裂纹。
34件与导绳器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效排绳,无卡阻、缺件,螺栓固定牢固。☆
机构
钢制圆环无裂纹、无严重锈蚀、未粘有不能除去的附着物、环间磨损量
35☆
非校准链未超过要求。
环链无裂纹、无严重的划痕和裂口、无明显的变形、无严重的腐蚀、
钢制圆环
36无不能除去的附着物、长度增加量符合要求、内环无粗糙的磨☆
校准链
损面。
滑轮转动灵活,转动时无异常声响;无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轮槽不均匀磨损、
37滑轮轮槽壁厚磨损量、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未超过允许值;防脱绳装置可靠有效;☆
外置两侧止退螺帽无松动。
38导轮转动灵活、无过度磨损;导轮与导轨的间隙符合要求;导轮固定牢固。☆
属于起重机械本体的吊钩、电磁吸盘、抓斗、横梁等吊具必须悬挂牢固可靠;
39吊具无裂纹、严重变形、严重磨损;吊具转动灵活,无卡阻;吊钩防脱钩装置☆
吊具齐全有效。
集装箱吊具转锁无裂纹,无焊补;螺栓、销无松动、脱落;液压系统工作正常,
40☆
无渗漏;安全联锁装置和信号提示无差错;限位装置有效。
41清洁无油污。☆
车轮无影响性能的表面裂纹等缺陷,轮缘磨损量、踏面磨损量、轮缘弯曲变形未超
4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5760.9-2024 出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9部分:柠檬酸杆菌 2024-12-16
- SN/T 5760.7-2024 出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7部分:白色念珠菌 2024-12-16
- SN/T 5593-2024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24-12-31
- SN/T 5639-2024 出口畜禽肉中松香酸和脱氢松香酸的测定 2024-12-16
- SN/T 5594-2024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加米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24-12-31
- SN/T 5760.10-2024 出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10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024-12-16
- SN/T 0394-2024 进出口食用淀粉检验规程 2024-12-31
- SN/T 5595-2024 出口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测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24-12-31
- SN/T 5647-2024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乙烯菌核利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2024-12-16
- SN/T 1628-2024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氯氰碘柳胺残留量的测定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