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426-2013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便携式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GB/T 30426-2013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Secondary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起草人:
- 汪艳、刘浩杰、王爱玲、汪继强、胡树清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JCS29.220.10
K04GB
圭七
中华人民
和国国家标准
GB/T30426-2013/IEC61960:2003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
蓄电池组便携式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Secondarycellsandbatteriescontainingalkalineorothernon-acid
electrolytes-Secondarylithiumcellsandbatteriesforportableapplications
CIEC61960:2003,IDT)
2014-08-15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426-2013/IEC61960:2003
目次
前言………………·…·…………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参数测量公差…………………·………··…………2
5型号命名和标志…………z
5.1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型号命名………….2
5.2蓄电池或蓄电池组极端
5.3标志……………3
6标准型号蓄电池………4
7电气试验…….4
7.1充电方法……….4
7;:;敖电性能………·”………·‘……4
7.2.l20℃放电性能…………………...….4
7.2.2-20℃放电性能….........
7.2.320℃高倍率放电性能…
7.3荷电保持能力和荷电恢复能力……5
7.4长期贮存后荷电恢复能力………….5
7.5循环寿命………………·…6
7.6蓄电池组内阻…………··················…….6
7.6.1交流内阻的测量
7.6.2直流内阻的测量
7.7静电放电CESD)
7.7.1试验方法
7.7.2接收标准………·…………·…7
8检验规则和定型的条件…………·………….7
8.1检验规则……·……..7
8.2定型的条件….………7
8.2.1外形尺寸………7
8.2.2电气试验
8.2.3有条件的定型….………7
参考文献…………·“··……·······························…·……………·……10
GB/T30426-2013/IEC61960:2003
.-..
目U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960:2003《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便携式鲤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艳、刘浩杰、王爱玲、汪继强、胡树清。
I
GB/T30426-2013/IEC61960:2003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
蓄电池组便携式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单体鲤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性能试验、命名、标志、尺寸和其他要求。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采购方和使用者提供一套理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标准,用以评价不同制造商提
供的理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最低的性能要求和标准的测试方法,以及向使用者出具的测试结果。因此,使用者能
够通过标明的技术参数确定商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性能,从而能够选择最适合其预期用途的蓄电池
和蓄电池组。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电化学体系的铿蓄电池和蓄电池组,每一个电化学对在放电过程中具有特
定的放电电压范围以及典型的标称电压和放电终止电压。钮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使用者可以向制造商
咨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41-2008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IEC60050(482):2003,IDT]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
IDT]
IEC60051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Directactingindicatinganalogueelectrical
measuringinstrumentsandtheiraccessories)
IEC60485直流数字电压表及电流模数变换器(Digitalelectroniccl.cvoltmetersandd.c
electronicanalogue-to-digitalconverters)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1-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鲤蓄电池seconda叮lithiumcell
通过程的氧化和还原产生电能的单体蓄电池,但由于未装配有最终的外壳、极端和电子控制装置,
用户仍然不能直接使用。
3.2
鲤蓄电池组secondaηlithiumbattery
由一个或多个鲤蓄电池连接而成的可直接使用的组合体。它包括外壳、极端并且可能还含有电子
控制装置。
1
GB/T30426-2013/IEC61960:2003
3.3
额定容量ratedcapacity
制造商标明的电量值CsAh(安时),即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在5h期间放出的电量值,充电、搁置和放
电按照第7章的规定进行。
3.4
标称电压nominalvoltage
用来表示蓄电池或蓄电池组电压的一个适当的近似数值。
注1:当前典型的铿蓄电池的标称电压在表1中给出。
注2:由n只铿蓄电池串联组成的蓄电池组的标称电压等于n乘以单体电池的标称电压。
3.5
放电终止电压finalvoltage/end-of-dischargevoltage
放电终止时蓄电池或蓄电池组的闭合电路电压。
3.6
荷电保持能力charge(capacity)retention
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在规定温度下贮存规定时间后,不再充电,放出的容量。
3.7
荷电恢复能力charge(capacity)recove可
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在荷电保持能力试验后再充电,放出的容量。
4参数目j量公差
相对于规定值或实际值,所有控制值或测量值的准确度应在下述公差范围内z
a)电压z土1%;
b)电流z士1%;
c)容量z士1%;
d)温度=士2℃;
e)时间=士0.1%;
f)质量z土0.1%;
g)尺寸=士0.1%。
上述公差包含了所用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所采用的测试方法以及所有其他测试过程中引人的误差。
选择模拟仪器可参见IEC60051,选择数字仪器可参见IEC60485。在任何一份记录结果的报告中
都应提供所使用的测试设备的详细资料。
5型号命名和标志
5.1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型号命名
蓄电池组按照下述形式命名:
NiAiAzA3Ni/N3/N4-Ns
蓄电池按照下述形式命名z
AiA2A3N2/N3/N4
式中z
N1一一蓄电池组中串联蓄电池的数量。
A1一一负极体系
z
GB/T30426-2013/IEC61960:2003
其中z字母I表示钮离子负极体系;
字母L表示金属鲤负极体系或钮合金负极体系。
Az正极体系
其中z字母C表示钻基正极;
字母N表示镰基正极z
字母M表示锺基正极;
字母V表示钮基正极z
字母T表示铁基正极。
A3一一蓄电池形状
其中z字母R表示圆柱形;
字母P表示方形。
Nz一一最大直径(圆柱形〉或最大厚度(方形),单位:mm,取为整数。
N3一一最大宽度(方形〉,单位:mm,取为整数(如果是圆柱形,凡不出现),
N4最大高度(方形〉,单位:mm,取为整数。
注z任何一个尺寸小于1mm时,用mm/10来表示,并在该单数前添加字母t。
Ns一一两个或两个以上蓄电池并联时,表示并联蓄电池的数量(如果值为1,凡不出现)。
示例1:ICR19/66表示最大直径值在18mm~19mm之间,最大高度值在65mm~66mm之间,钻基正极的圆柱
形铿离子蓄电池。
示例2:1CP9/35/150表示最大厚度值在8mm~9mm之间,最大宽度值在34mm~3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GDP 026-2021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 2021-04-16
- T/YLXNTCP 002-2021 地理标志产品 仪陇胭脂萝卜种植加工技术规范 2021-12-07
- T/SMSWYY 001-2024 山姜育苗技术规程 2024-03-07
- T/FSXSC 04-2019 养蚕防病技术规程 2019-11-08
- T/GXPP 002-2022 芳林马蹄生产技术规程 2022-01-18
- T/SHZSAQS 00230-2023 新疆南疆早中熟棉花苗期早发技术规程 2023-12-26
- T/SHZSAQS 00140-2022 湖羊养殖环境舒适度判定技术规程 2022-10-05
- T/NTRPTA 0016-2020 “草莓-小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2020-04-27
- T/DAJGSC 01-2023 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23-11-10
- T/SHZSAQS 00251-2024 新疆南疆密植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