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DB15/T 1816-2020 Techniques for surveying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orest tre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5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offorestgermplasmresources
2020-01-03发布2020-02-03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181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1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站、赤峰市林业种苗站、乌兰察布市林业种苗站、包头市
林木种苗站、鄂尔多斯市林业种苗站、锡林郭勒盟林木种苗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宁明世、邵文亮、宁瑞些、于丽丽、闫杰、张继刚、张磊、翟秀丽、时晓燕、
梁小荣、李森、薛利忠、支杰、康春凤、于凤强、周荣文。
I
DB15/T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对象、普查内容、普查方法、外业普查、内业整理、普查成果等方
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自治区境内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620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6620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oldtree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3.2
名木notabletree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3.3
古树群oldtrees
在一定区域内,成片生长3株以上古树的群落。
3.4
候选树candidatetree
用作评选优树的待选树木,具有符合要求的表型特征。
1
DB15/T1816—2020
3.5
龄级ageclass
树木或林分按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按一定年数作为间距将林分划
分成若干个级别。
3.6
每木调查tally
对林分内每一立木按预定要求进行测量记载。
4普查对象
4.1天然林木种质资源
天然起源,处于野生状态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树种(含亚种、变种、变型)
的林分和单株。
4.2人工栽培林木种质资源
人工栽培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树种(含品种、亚种、变种、变型)的林分
和单株。
4.3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
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试验林、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保存林(圃)、种子库等特定场所
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
4.4古树名木林木种质资源
达到古树名木标准的林木种质资源。
5普查内容
5.1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等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面积或株数)、分布、生长状况、群落类
型及立地条件等。
5.2树种、品种、品系、优良单株、变异类型等林木种质资源的来源、特性、适应性、利用和保存状
况等。
6普查方法
6.1资料查阅
广泛查阅普查区域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资料:
——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林相图、遥感影像、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
计调查、森林资源档案以及林业区划等相关资料;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植物园、树木
2
DB15/T1816—2020
园、品种园、各类苗圃基地的档案资料;
——植物志、树木志、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地方志、植物名录、种质资源名录、古树名木、标
本库(馆)等资料;
——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6.2知情人访谈
通过会议或个人访谈等形式,了解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6.3线路调查
6.3.1线路选择
通过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结合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林相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根据普查区
域内自然条件复杂程度、植被的分布情况等,在充分考虑林分的代表性、隐域性和调查可行性的基础上
进行线路设计,尽可能涵盖当地所有树种。
6.3.2线路设计
山地,调查线路走向与主山脊的分水岭走向垂直;河谷,调查线路沿河谷走向设置;丘陵和平原,
调查线路沿固定方向平行、均匀设置;沙区,调查线路贯穿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低
地及沙区湿地。
依据普查区域的地形和植被情况,平行设置若干条调查线路。调查线路应贯穿预设的调查区域,包
括有水源的地方和至高点。植被复杂地带可补设线路。
6.3.3调查内容和方法
沿线路调查所有树种,调查内容包括树种名称、起源、树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
同时进行标本采集和影像资料拍摄。
调查时沿调查线路辐射宽度为:山地和河谷20m,丘陵和平原30m,沙区40m。
6.4标准地调查
6.4.1标准地设立
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群落类型、不同树种结构等,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
内设立标准地。针对珍稀树种专设标准地。
标准地面积依据树种多样性和地形地貌等确定,乔木林分内一般设为20m×20m或20m×30m;
灌木林分内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般设为5m×5m或10m×10m;干旱地区一般设为20m×20m。标
准地一般为正方形,特殊地形条件下可设为长方形。在山丘地区,于坡面垂直等高线设置长方形样地,
若山地坡度大于35°,标准地面积可减半。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
6.4.2调查内容
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乔木,树种名称、树种起源、树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郁闭度、树干通直度、结实
情况等,同时记录标准地的位置、地形、坡度等;
——灌木,树种名称、树种起源、树龄、丛高、分枝数、冠幅、盖度、结实情况等,同时记录标准
地的位置、地形、坡度等。
3
DB15/T1816—2020
6.5优良林分调查
6.5.1目的树种的选择
依据建立母树林或优树选择的需要确定目的树种。
6.5.2调查内容和方法
按照本标准6.4.2执行。采用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
6.5.3优良林分的确定
满足以下条件的林分确定为优良林分:
——天然林或者种源清楚的人工林;
——目的树种集中分布的中龄林或近熟林;
——同龄林或相差2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
——密度适宜,乔木郁闭度不低于0.6,灌木盖度不低于0.5;
——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及其他经济性状明显优良;
——没有经过人为破坏或未进行上层疏伐的林分;
——分布相对集中,天然林面积7hm2以上,人工林面积4hm2以上;
——林分中优良母树株数占20%以上。
6.6优良单株调查
6.6.1候选优树的确定
通过标准地调查,将林分内目的性状最优的单株确定为候选优树。
6.6.2优势木的确定
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m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
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5株作为优势木。
6.6.3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重要特征描述等。其他调查内容依据选育目的确定。
采用每木调查法。
6.6.4优良单株的确定
依据选育目的设定优良单株的入选标准,依据附录A规定的方法确定优良单株。
7外业普查
7.1天然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7.1.1林木种类调查
在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开展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依次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表B.5,
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4
DB15/T1816—2020
7.1.2优良林分调查
按照6.5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填写附录B中的表B.6,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1.3优良单株调查
按照6.6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填写附录B中的表B.7,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2人工栽培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7.2.1种类调查
在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对人工栽培并在生产中利用的树种(或品种)进行实地调查,
填写附录B中的表B.1和表B.2,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填写附录B中的表B.8、表B.9或表B.10,标本采
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2.2优良林分调查
按照本标准7.1.2执行。
7.2.3优良单株调查
按照本标准7.1.3执行。
7.3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通过查阅资料、知情人访谈,掌握收集保存信息,并进行实地核查,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表B.2
和表B.11,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4古树名木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通过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进行实地核实。依次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表B.2和表B.12,标本采
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8内业整理
8.1外业调查表整理
核对外业调查表格是否齐全,项目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文字材料有无错漏,文字资
料、图表是否一致。补充遗漏调查内容。对外业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并整理成册。
8.2影像资料整理
对普查中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分类整理,并备份。核对照片和视频的编号、名称与外业调查表是
否一致。
8.3标本整理
见本标准附录C。
8.4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将调查数据录入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5
DB15/T1816—2020
8.5图件绘编
按照调查结果绘制种质资源分布图和优良林分、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试验林、种质资源保存
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位置图。
9普查成果
9.1普查报告
根据普查结果,编写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报告格式见附录E。
9.2技术资料汇集
汇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管理与文书资料: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方案、培训照片、管理规章制度等;
——外业调查资料:调查表、记录表等;
——汇总表:天然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汇总表、人工栽培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汇总表、收集保存林木种
质资源调查汇总表、古树名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汇总表;
——图件资料: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优良林分、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试验林、种质资源保
存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位置图,相关照片和影像等;
——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
6
DB15/T1816—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优良单株选择方法
A.1优势木对比法
又称三株优势木对比法或五株优势木对比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m
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候选优树和优势
木的树高、胸径,并计算材积,求出优势木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候选优树进行比较,若候选优树生长
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即可入选。否则,予以淘汰。该法一般在人工林或年龄结构较一致的天然林中使用,
多用于林分内选优树。见表A.1。
表A.1候选优树与对比树生长量对比记录表
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对比结果
项目
cmmm3优树>对比树
优树胸径%
1树高%
对2材积%
比3优树年平均生长量
树4胸径cm
5树高m
平均材积m3
A.2小样地法
以候选树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如500m2),规划包括40~60株林木的林地作为小样地,把候选树
与小样地内的林木按优树标准项目逐项观测评定,当候选树达到样地林木平均值规定标准时定为优树。
A.3丰产树比较法
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树龄、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措施等一致条件下,在10~15m半径范围内,选
择3株仅次于候选优树的结果量多、品质好、无病虫害的对比树,测量其单株产量,若候选优树单株产
量高于对比树单株平均产量30%以上的,可选为优树。此法主要应用于经济林树种选择优良单株,优良
类型和优良品系。见表A.2。
7
DB15/T1816—2020
表A.2候选优树及丰产树对比记录表
树高胸/地径冠幅目的产物产量出籽率含油率平均单果鲜病虫害情
项目……
(m)(cm)(m)(kg)(%)(%)重(g)况
优树
1
丰
2
产
3
树
平均
注1:结果比较:优树单株产量>丰产树平均产量%
注2:其他
A.4行道树的选优
在防护林带和行道树中选优采用此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其两侧各测5~10株树木的树高、胸
径,计算平均值并与候选优树进行比较,达到标准的定为优树。
A.5散生木的选优
散生木因不易找对比树,选择时多以形质指标为主,同时考虑并比较其年生长量(测量树高、胸径,
并计算材积),确定是否入选。散生木候选优树应是实生起源、树龄10~30年生;还应注意其周围(半
径10m以内)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措施,不应有粪坑、猪圈、河流等特殊优越的土壤水肥环境,其土壤条
件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A.6特异植株的选择
对于某些具有特异形状,其表现超出正常范围且稳定的树木,可以不受林分起源、分布状况等限制,
只要有超常规的特殊表现均可选择。其选择目标有以下6个方面:
——抗病虫害。对成灾病虫、专食性害虫、专主寄生病具有明显抗性的单株;
——抗逆性强。在同种树种中特别抗盐碱、抗干旱、抗低温、耐瘠薄、耐水湿的单株;抗污染(工
业废水、废气、粉尘等)能力特强的植株;
——生长性状特异植物。高或径生长特快的植株;大冠树种中树冠狭窄,平顶树中的主干明显者;
雌雄异株或同株树种中的相反花型株;无性繁殖困难树种中的易生根株;多籽树种中的无花或
无籽株;芽、叶、枝条、花序、花型、花色、果型异常而稳定的植株;矮生、花蜜腺丰富、香
味浓郁的植株;
——物候异常的植株。比同种树种中发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物候期提前或推后明显,花期特长
者;
——具有性状变异的植株或芽变;
——叶、花、果、木材、树皮、根皮、分泌物、内含物等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树木。
8
DB15/T1816—2020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表
表B.1查阅资料记录表
调查单位:编号:
序号查阅内容简述来源、出处章节、页码等查阅方式查阅人查阅地点查阅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
注1:调查单位是填写调查组的名称,如**盟市**旗县第**调查组。
注2:来源、出处:填写书名、书号、版别、网址等。
注3:查阅方式:填写正式出版物、网站等。
表B.2知情人访谈记录表
调查单位:编号:
序号访谈时间被访谈人访谈内容简述记录人
1
2
3
4
5
6
7
8
9
……
注:调查单位是填写调查组的名称,如**盟市**旗县第**调查组。
9
DB15/T1816—2020
表B.3线路调查表
编号:
调查地点盟市旗县乡镇村小地名
调查者填表人调查日期
经度纬度线路方向
起点海拔(m)终点海拔(m)
地形土壤类型
线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
路起源○天然林○人工林林种
炭林○经济林
生
境天然更新
描自然灾害
述人为活动
其他
序建群种伴生种
群落类型散生树种
号树种比例树种比例
…………………
注1:编号是外业调查阶段由各调查单位自行编号,汇总后由技术组负责统一编号。
注2:盟市、旗县、乡镇、村是分别填写各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注3:小地名是填写调查的具体地点,如*****林场****林班等。
注4:调查者是填写调查组的名称或调查人员。
注5:填表人是填写调查填表人员的姓名。
注6:调查日期是采用年月日格式,如20190405。
注7:经度是外业阶段填写GPS的读数,内业整理成DDDFF格式,其中DDD为度,FF为分,东经以正数表示,西经
以负数表示。
注8:纬度是外业阶段填写GPS的读数,内业整理成DDFF格式,其中DD为度,FF为分,北纬以正数表示,南纬以
负数表示。
注9:地形是描述地貌、坡向、坡位、坡度等,参考环境因子分类(见附录F)。
注10:土壤类型是填写土类类型,参考环境因子分类(见附录F)。
10
DB15/T1816—2020
表B.4天然林木种质资源树种调查表
编号:
调查地点盟市旗县乡镇村小地名
调查者填表人调查日期
树种调查因子
树种名称
树种编号生活型分布方式经度纬度海拔(m)标本号原始照片编号
中文名
推荐标准
- TD/T 1043.1-2013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2013-10-12
- GA/T 1088-2013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治疗终结时间 2013-10-11
- GA 1091-2013 基于13.56 MHz的电子证件芯片环境适应性评测规范 2013-10-14
- TD/T 1013-2013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2013-10-12
- GB/T 8897.3-2013 原电池 第3部分:手表电池 2013-10-10
- GB/T 8946-2013 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2013-10-10
- GB/T 9938-2013 牙科学 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 2013-10-10
- TD/T 1043.2-2013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2013-10-12
- GB/Z 30006-2013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2013-10-10
- TD/T 1042-2013 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