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SES 13.2-2024 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 第2部分:电子元件制造业审核技术指南

T/GDSES 13.2-2024 VOCs Special Clean Production Audit Part 2: Technical Guidance for Audi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GDSES 13.2-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6-07
实施日期
2024-06-07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要求审核准备审核分析效果评估持续清洁生产VOCs专项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写附录A(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相关生产环节附录B(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主要典型工艺附录C(规范性)电子元件制造业涉VOCs原辅材料VOCs含量限值附录D(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常见VOCs相关清洁生产实施途径附录E(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核算方法参考文献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广州市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协会、广州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东莞理工学院、广东韶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沙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起草人:
佘伟铎、唐悦恒、王巾帼、梁海云、李丽、陈桂红、叶建平、邓锦娴、幸小婷、严辉、黄志坚、廖聪、李榕、郑迪、谭海剑、詹伟鹏、刘念、邹娟、纪传伟、兰善红、侯少东、杨国军、赖永翔、李静、林肯、张科慰、朱伟芹
出版信息: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99

CCSZ01

团体标准

T/GDSES13.2—2024

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

第2部分:电子元件制造业审核技术指南

Specificcleanerproductionaudit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Part2:audittechnicalguidelinesforelectroniccomponentmanufacture

industry

2024-06-07发布2024-06-07实施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发布

T/GDSES13.2—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与定义..........................................................................4

4一般要求............................................................................5

5审核准备............................................................................6

6审核分析............................................................................7

7效果评估...........................................................................12

8持续清洁生产.......................................................................13

9VOCs专项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写.......................................................13

附录A(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相关生产环节......................................14

附录B(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主要典型工艺...........................................16

附录C(规范性)电子元件制造业涉VOCs原辅材料VOCs含量限值...........................24

附录D(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常见VOCs相关清洁生产实施途径..........................26

附录E(资料性)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核算方法..........................................29

参考文献..............................................................................34

I

T/GDSES13.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T/GDSES13—2024《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系列团体标准已经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表面涂装行业审核技术指南;

——第2部分:电子元件制造业审核技术指南;

——第3部分:专项审核报告编制指南。

本文件是T/GDSES13—2024《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系列团体标准的第2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广州市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协会、广州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东莞理工学院、广东韶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沙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佘伟铎、唐悦恒、王巾帼、梁海云、李丽、陈桂红、叶建平、邓锦娴、幸小婷、

严辉、黄志坚、廖聪、李榕、郑迪、谭海剑、詹伟鹏、刘念、邹娟、纪传伟、兰善红、侯少东、杨国军、

赖永翔、李静、林肯、张科慰、朱伟芹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GDSES13.2—2024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

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促进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

审核,在现有技术成果及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系列团体标准。

III

T/GDSES13.2—2024

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

第2部分:电子元件制造业审核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元件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程序、审核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GB/T4754中电子真空器件制造(C3971)、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C3972)、集成电

路制造(C3973)、显示器件制造(C3974)、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C3975)、光电子器件制造(C3976)、

其他电子器件制造(C3979)、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C3981)、电子电路制造(C3982)、敏感元件

及传感器制造(C3983)、电声器件及零件制造(C3984)、电子专用材料制造(C3985)、其他电子元

件制造(C3989)、其他电子设备制造(C3990)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清洁生产审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43胶粘剂术语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30981工业防护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33372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

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38507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

GB38508清洗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

GB/T38597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

GB/T43329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HJ944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

HJ103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

HJ1093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DB44/2367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6

年令第38号)

《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17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23年第7

号)

3术语与定义

4

T/GDSES13.2—2024

GB/T2943、GB30981、GB33372、GB38507、T/GDSES13.1—2024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VOCs物料VOCs—containingmaterials

电子元件制造工艺涉及的、VO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物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

[来源:DB44/2367—2022,3.8,有改动]

3.2

有机涂覆organiccoating

将有机材料涂覆于电子元件基底表面形成具有防护、装饰或特定功能涂层的过程。

4一般要求

4.1审核原则

4.1.1目标导向原则。以VOCs综合防控与系统性减排的专项审核目的,以取得VOCs减排绩效为目标

导向。

4.1.2针对性原则。根据目标导向原则,对电子元件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与VOCs密切相关的各生产要

素(产品、工艺技术与生产设施、原辅材料、环境状况和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审核分析;该过程中,VOCs

控制与减排目标相关性不强的审核分析过程与工作内容可以适当简化或省略。公辅设施、水资源和能源

三项生产要素可根据其在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专项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审核分

析,本文件中不做详细分析。

4.1.3真实性原则。审核过程应确保所得资料和信息真实可靠,审核工作真实有效。

4.2工作流程

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针对电子元件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与VOCs密切相

关的各生产要素逐一进行调查与考察,汇总改善潜力,开展VOCs核算,确定拟解决的问题,设置清洁生

产目标,系统性地提出、确定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最后评价审核效果,总结VOCs控制与减排绩效。

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专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专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流程示意图

5

T/GDSES13.2—2024

图1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专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5审核准备

5.1企业概况调查

收集和调查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企业所属行业、生产规模、投产时间、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周边情况、厂区平面布置、组

织架构等;

b)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前企业资源消耗、综合利用、VOCs控制与减排等基本情况;

c)历轮清洁生产审核情况,包括审核期(即审核准备到完成报告编写的时间段)、主要方案及

绩效、清洁生产水平评价、验收结果、上轮审核VOCs相关未完成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情况等。

5.2明确审核范围与审核依据

明确审核范围与边界,收集和了解VOCs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确定适用

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5.3成立审核小组

5.3.1根据企业概况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建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制定职责表,明确职责和分工。

5.3.2审核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审核小组组长原则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

担任。审核小组成员宜具备以下能力:

a)具备清洁生产审核知识或工作经验;

b)掌握企业各生产要素相关的情况;

c)了解与企业生产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新工艺、新技术及其他相关资讯;

d)具备组织、管理和宣传的能力。

6

T/GDSES13.2—2024

5.3.3规模大且组织架构复杂的企业可分别成立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

5.3.4不具备内部清洁生产审核能力的企业,可聘请外部专家或技术人员加入审核小组。

5.4开展宣传培训

采用适当且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广泛的清洁生产知识与VOCs防控宣传和培训,争取各部门与广大员

工的积极参与。

5.5制定管理制度

5.5.1制定清洁生产与VOCs控制与减排相关管理制度,宜与企业现有的环境保护领域的管理制度相结

合。

5.5.2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清洁生产激励制度,宜将清洁生产相关内容纳入企业已有的相关激励制度

中。

6审核分析

6.1预审核

6.1.1调查与考察

产品

.1收集和调查产品产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收集产品类型等信息;含有机涂覆工艺的,还包括有机涂覆涂层数量与涂覆厚度等信息;

b)收集产品用途与性能,以及针对提高产品性能开展的技术研发工作等信息;

c)收集和调查审核开始前三年产品产量(含有机涂覆工艺的,还包括有机涂覆面积);不同车

间、不同工艺的产量数据宜分开统计;产品结构变化情况。

.2调查并分析涉VOCs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调查审核开始前三年涉VOCs产品的质量数据;针对质量数据波动较大的情况,调查其原因;

b)调查涉VOCs产品不合格因素与对策措施;考察主要不合格因素的改进措施及其有效性;针对

未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的情形,提出改善建议。

.3参考相关行业(准入)指标、绿色设计产品标准、企业内部定额指标和(或)历史纵向水

平等信息,对产品的VOCs相关指标进行指标评价;针对存在差距的指标,提出改善建议。

工艺技术与生产设施

.1调查和考察生产工艺技术,包括:

a)调查工艺流程,判定涉VOCs工艺技术的政策合规性;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提出淘汰升级的整

改建议;

b)识别涉及VOCs的工艺过程与生产环节,包括涉VOCs原辅材料、资源能源的输入与废弃物的

输出情况;电子元件制造业VOCs相关生产环节参考附录A;

c)考察并核实各工艺环节消耗VOCs物料、产出产品、中间产物和废弃物的机制;

d)收集并绘制以VOCs输入输出为重点的工艺流程图,电子元件制造业典型工艺流程图参考附录

B;

e)探讨低VOCS物料消耗、短程化等方向工艺技术改进的可行性,提出改善建议。

.2调查主要生产设施的相关信息,包括:

a)主要生产设施的型号、数量、功率、投产时间等技术参数;

b)按照GB37822和DB44/2367的相关要求,考察涉VOCs工艺过程与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注塑/挤出成型、包封、灌封、上胶、涂布、线路印刷、防焊印刷、文字印刷、丝印、移印、

7

T/GDSES13.2—2024

UV固化、烤版、洗网、晾干、调油、清洗等)是否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或是

否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针对VOCs物料使用过程

环境未密闭或VOCs废气未有效收集的情形,提出改善建议;

c)考察主要生产设施布局与物流走向;针对流程过长、工序冗余等可能造成对VOCs控制不利的

情形,提出改善建议;

d)考察生产设施的维护方式和维护制度落实情况;针对未制定或未落实的情况,提出改善建议。

.3调查工艺过程控制情况,包括:

a)考察工艺过程控制水平是否满足工艺技术要求;按照工艺与过程控制的设计参数,调查并核

实工艺参数实际控制情况,比较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参数,分析不一致原因,并提出改善建

议;

b)调查工艺参数的控制形式;调查工艺过程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提出改善建

议。

.4按照《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适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指

标体系或评价方法中工艺技术与生产设施的VOCs相关指标进行指标评价;若无适用的评价方法,宜参

考行业技术规范、行业推荐工艺技术目录、行业先进水平、企业历史纵向水平等信息,进行指标评价;

针对存在差距的指标,提出改善建议。

原辅材料

.1调查原辅材料消耗信息,包括:

a)收集和调查审核开始前三年涉VOCs原辅材料的种类、消耗量、使用环节等信息;宜按生产环

节和产品类别分别统计原辅材料消耗量;

b)对涉VOCs原辅材料的单位产品消耗、原料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计算与统计;针对大幅波动或不

符合规模效应等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2调查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包括:

a)收集涉VOCs原辅材料的VOCs含量检测报告与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明确其有毒

有害性质、VOCs成分和VOCs含量等信息;

b)按照GB30981、GB33372、GB38507和GB38508的要求,判定VOCs含量与其他相关有害物

质含量的合规性;按照GB/T38597、GB33372、GB38507和GB38508的要求,识别并判定低

VOCs工业防护涂料、胶粘剂、油墨和清洗剂;具体要求见附录C;

c)针对超过VOCs含量限值的涉VOCs原辅材料,提出整改建议;针对非低VOCs原辅材料,调查

当前技术条件,研究替代可行性,提出改善建议;

d)了解绿色采购制度与原辅材料检验制度;未制定或落实的,提出改善建议。

.3按照GB37822和DB44/2367的相关要求,考察原辅材料储运的VOCs过程管控情况,包括:

a)考察VOCs物料在厂内的储存方式、调查核实VOCs物料储存容器或罐体的密闭性、储存过程

中的VOCs收集情况;

b)考察VOCs物料在厂内的转移输送方式、输送容器或管道的密闭性、转移输送过程中的VOCs

收集情况;

c)对VOCs物料厂内储存、转移、输送过程中的破损、泄漏、低效、维护不佳等造成VOCs过程

管控不力的情况,提出改善建议;

d)调查并核实VOCs物料储存、转移、输送过程中VOCs过程管控的管理制度与台账记录落实情

况,提出改善建议。

.4按照《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适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指

标体系或评价方法中的涉VOCs原辅材料相关指标进行指标评价;若无适用的评价方法,宜参考绿色产

品相关评价体系中涉VOCs原辅材料的指标要求、企业内部定额指标和历史纵向水平,进行指标评价。

针对存在差距的指标,提出改善建议。

环境状况

8

T/GDSES13.2—2024

.1调查环境管理状况,包括:

a)考察VOCs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情况,针对未建立或未落实的情形,提出改善建议;

b)调查VOCs台账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针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形,提出整改建议。

.2调查VOCs废气的产生和收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a)收集相关台账,核实涉VOCs产排污环节、VOCs产生机制、VOCs排放方式(有组织或无组织)

与去向;

b)调查并核实VOCs废气的收集情况,按照GB37822和DB44/2367的相关要求,调查排风罩设

置、集气效率、废气输送管道密闭情况;针对VOCs废气未收集或收集设施不满足要求的,提

出整改建议;

c)按照GB37822和DB44/2367的相关要求,考察并核实含VOCs废水的集输与处理设施的VOCs

控制情况;针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形,提出整改建议;

d)按照GB37822和DB44/2367的相关要求,调查并核实非正常工况、放空、旁路设置等情况的

VOCs控制状况;针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形,提出整改建议。

.3调查VOCs废气的治理和排放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a)收集相关台账,调查并核实VOCs废气的治理工艺、处理能力、废气处理量、处理效率、运行

参数监控等情况;结合各VOCs废气的产生与排放特征,考察并核实治理技术工艺的适用性与

有效性;按照HJ1093、HJ2026和HJ2027等相关要求,判断分析治理设施运行的规范性;

针对采用低效治理设施或运行参数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形,提出整改建议;

b)按照国家排污许可证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调查并核实VOCs废气排放口设置、VOCs相关自

行监测方案制定与实施情况(包括自动在线监测),收集整理审核开始前三年VOCs相关各类

废气无组织控制和有组织排放的监测数据,核实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完整性;针对不

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形,提出整改建议;

c)按照执行的排放标准,判定VOCs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的达标情况;参照附录E.2和E.3,核

算并判定污染物排放总量达标情况(包括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对不达标情形进行深入调查

分析,提出综合整治建议。

.4考察含VOCs危险废物的贮存情况,包括:

a)结合VOCs物料使用、涉VOCs工艺技术、VOCs治理工艺选取及设施运行情况,识别含VOCs危

险废物,统计审核开始前三年含VOCs危险废物的种类、主要成分、产生量、处理去向(包括

贮存、利用、处置等);探讨源头防控及综合利用的可行性,提出改善建议;

b)按照GB18597、GB37822和DB44/2367等相关要求,考察并核实含VOCs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的VOCs无组织控制情况,针对贮存设施未按要求收集治理、盛装含VOCs危险废物的包装物

和容器未密闭等情形,提出整改建议。

.5必要时,调查并核实审核开始前三年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下达的VOCs减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针对未达标情形,提出改善建议。

.6收集审核开始前三年VOCs相关环境投诉、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信息,

考察后续整改和保障情况,针对未有效整改和控制的情形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提出改善建议。

.7按照《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适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指

标体系或评价方法中的VOCs控制与排放相关指标进行指标评价;若无适用的评价方法,宜参考行业污

染物排放指标与先进水平、企业内部控制指标和历史纵向水平等信息,进行水平评价。针对存在差距的

指标,提出整改或改善建议。

员工

6.1.1.5.1了解企业在VOCs控制与减排方面的员工培训机制与实施情况;未建立或未实施的,提出改

善建议。

.2考察VOCs控制与减排相关的人员考核管理机制、清洁生产激励机制、现场人员管理等情况;

未建立或未实施的,提出改善建议。

6.1.2改善潜力汇总

9

T/GDSES13.2—2024

汇总各生产要素发现的涉VOCs相关问题、整改和改善建议,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改善潜力。

6.1.3基准期VOCs专项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汇总各生产要素VOCs相关清洁生产指标评价的结果,以各指标中的最低评价基准确定企业基

准期的VOCs专项清洁生产指标评价水平。

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未发布适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或评价方法的行业,宜参考下列两种

方法进行VOCs专项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1按照GB/T43329的要求,参照行业准入条件、行业规范、产业政策、行业信息、企业自身

历史水平等文件和信息编制自评价方案,进行基准期的VOCs专项清洁生产指标评价。自评价方案中设

置的指标宜包括:

a)VOCs相关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b)VOCs相关的原辅材料性质与消耗指标;

c)VOCs相关的综合利用指标;

d)VOCs产生和排放指标;

e)VOCs相关的产品特征指标;

f)VOCs相关的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2参照《广东省VOCs重点监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情况评审技术指南》附件4“现场核查评分

表”进行评价。

分析基准期各指标评价结果与更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出整改或改善建议。

原则上VOCs专项清洁生产指标评价结果不等同于审核企业的综合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评级

结果。

6.2审核

6.2.1审核重点的确定

在改善潜力分析汇总(见6.1.2)与基准期VOCs专项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见6.1.3)的基础上,确定

审核重点。

6.2.2审核重点的分析

对审核重点的VOCs产排污状况进行核算与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a)收集、调查和分析VOCs相关审核重点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

b)参考附录E.2、附录E.3或《广东省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核算方法(2023年修订版)》

的方法,对审核重点核算期内的VOCs输入输出进行核算;

c)根据VOCs核算结果,深入分析VOCs废气产生、收集、治理和排放存在的问题与清洁生产机

会,提出VOCs源头控制、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等方面的减排建议。

6.2.3清洁生产机会分析

源头控制方面常见清洁生产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a)通过VOCs平衡核算,理清VOCs物料消耗控制环节,确定影响VOCs物料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分析VOCs物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原因与改善潜力,提出改善建议;

b)根据产品性能与行业技术条件,分析原辅材料中VOCs含量不符合要求的原因,研究低VOCs

物料替代的可行性,提出改善建议。

过程管控:梳理VOCs物料储存、输送、投放、使用过程的密闭与收集情况,分析VOCs无组

织排放控制存在的问题,考察相关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的规范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提出改善建议。

末端治理方面常见清洁生产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10

T/GDSES13.2—2024

a)分析VOCs废气治理工艺不适用、设计不合理、运行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等问题的原因与改善

潜力,提出改善建议;

b)收集整理VOCs治理设施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台帐,核实其落实与执行情况,排查VOCs治理设

施管理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6.2.4拟解决问题的确定

汇总6.1.2、6.1.3和6.2.2发现的清洁生产改善潜力与机会。

综合考虑法律法规与强制性标准的符合性、VOCs减排绩效、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因素,采用简

单比较或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清洁生产改善潜力与机会进行优先等级排序,确定本轮审核拟解决的VOCs

相关重点问题。

对本轮暂不解决的问题,需明确原因。

6.2.5审核目标设置

预测清洁生产改善程度,设置改善后预期达到的目标指标。设置的清洁生产目标指标宜符合

以下要求:

a)与拟解决的问题对应;

b)有定量指标;

c)具有可达性;

d)可设置更远期目标值。

目标指标宜参照量化统计指标、VOCs相关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或清洁生产标准评价指标、

VOCs相关减排指标、行业先进水平、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改善潜力预期效果。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无法达成目标,宜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并明确原因。

6.3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确定

6.3.1清洁生产方案的提出

根据6.2.4确定的拟解决问题,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方案产生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

a)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提案;

b)参考相似案例和同行业先进技术;

c)咨询技术专家与相关人士;

d)参考各级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目录。

电子元件制造业中常见VOCs相关清洁生产实施途径见附录D。

6.3.2清洁生产方案的系统性筛选

对所有VOCs相关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分类汇总。

明确清洁生产方案的相关信息,包括:

a)方案名称:应概括性地体现实施对象、技术与改善建议等信息;

b)方案背景:明确方案产生的原因、必要性与实施目的;

c)实施内容:方案的技术路线、改善内容及设备设施等信息;

d)资金投入;

e)预期绩效:包括环境效益(主要是VOCs减排绩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3.2.3对方案进行初步评估:重点考虑技术可行性、环境效果、经济效果、实施难易程度、对生产

和产品的影响等因素;系统性考虑各方案所在生产环节的VOCs控制与减排作用;若提出了解决相同问

题或产生类似绩效的若干方案,优先选择源头控制类方案;剔除技术不可行或产生环境负面影响的方案。

划分VOCs专项清洁生产重点方案与一般方案;重点方案对审核目标应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11

T/GDSES13.2—2024

6.3.3重点清洁生产方案的确定

从技术、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对重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包括:

.1技术可行性评估:

a)工艺路线和技术路径合理性;

b)技术设备操作上安全可靠性;

c)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具有可操作性。

.2环境可行性评估:

a)对VOCs各过程防控(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或末端治理)有利;

b)不直接增加污染负荷与环境影响;

c)对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3经济可行性评估:

a)一次性投入处于合理区间;

b)运营成本处于合理区间。

通过综合评估,确定重点方案。

6.4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

6.4.1制定清洁生产方案实施计划,可包括:

a)方案名称;

b)实施内容;

c)职责分工;

d)开始及完成时间;

e)所需资金。

6.4.2按计划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6.4.3根据方案实施情况计算并汇总已实施方案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6.4.4未按计划实施完成的,明确其原因。

7效果评估

7.1方案实施后生产要素调查

7.1.1对方案实施后效果评估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

a)按照GB37822和DB44/2367的相关要求,调查并核实VOCs物料储存输送、工艺过程与含VOCs

危险废物贮存的无组织控制情况,评价其符合性;

b)收集和整理VOCs无组织与有组织排放(包括VOCs治理设施进出口浓度或速率)的环境监测数

据,按照执行的排放标准,评价达标情况;

c)参考E.2和E.3进行VOCs输入输出核算,计算并评价VOCs排放总量(包括无组织和有组织排

放)的达标情况;参考E.4,计算方案实施后的VOCs减排绩效。

7.1.2对效果评估期的VOCs相关其它生产要素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

a)涉VOCs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

b)涉VOCs生产工艺技术与生产设施的变化情况;

c)涉VOCs原辅材料消耗的变化情况;

d)其它VOCs相关的生产数据与指标变化情况。

7.2清洁生产目标达成情况

确定清洁生产目标达成情况。效果评估期与基准期生产负荷差距较大的,需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

效果评估期未达到目标值的,应分析原因,修订持续改善的远期目标,提出持续改善建议。

12

T/GDSES13.2—2024

7.3效果评估期VOCs专项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7.3.1评价效果评估期的VOCs相关指标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法原则上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