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48-2019 人工养麝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2648-2019 The mai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diseases i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musk deer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2648-2019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17
实施日期
2020-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人工养麝(Moschus sp.,俗称香獐、獐子、香子,CIETS附录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养殖场防疫消毒技术、主要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临床用药、生产档案管理应建立的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人工养麝场的主要疫病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
起草人:
程建国、罗燕、杨光友、赵位、周磊、王印、杨泽晓、杨营、郑程莉、蔡永华、王建明、付文龙、姜俊庆、王承旭、张海玫、姚学萍、潘青青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648—2019

人工养麝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2019-12-17发布2020-01-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648—2019

目次

前言............................................................................III

人工养麝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1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人工养麝场防疫消毒技术要求................................................2

5人工养麝主要疫病诊断与防治................................................3

6档案管理..................................................................4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人工养麝主要细菌性疾病诊断与防治................................6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人工养麝主要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9

参考文献...................................................................13

I

DB51/T2648—2019

前言

本标准接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建国、罗燕、杨光友、赵位、周磊、王印、杨泽晓、杨营、郑程莉、蔡永华、

王建明、付文龙、姜俊庆、王承旭、张海玫、姚学萍、潘青青

II

DB51/T2648—2019

人工养麝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人工养麝(Moschussp.,俗称香獐、獐子、香子,CIETS附录Ⅱ、国家一级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的养殖场防疫消毒技术、主要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临床用药、生产档案管理应建立的

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人工养麝场的主要疫病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46-2018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

DB13/T1004.5-2008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综合标准

DB14/T588-2010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环境质量要求

DB51/T476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SN/T4494-2016检验检疫实验室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要疫病Maindisease

指人工养殖麝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潜在重大传染病

与人畜共患病,麝源肠外大肠杆菌病、麝源沙门氏菌病、麝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麝源绿脓杆菌病、麝

源化脓性隐秘杆菌病等常见细菌性疾病,艾美尔球虫、乳突类圆线虫、肺线虫、绦虫、肝片吸虫等寄生

虫病。

3.2

1

DB51/T2648—2019

麝的发育阶段Thedevelopmentalstagesofmuskdeer

依据对麝生理特点的行为学观察,将出生0月龄-6月龄划分为幼年体、7月龄-30月龄划分为亚成体、

31月龄-9岁龄划分为成年体、10岁龄以上划分为老年体。

3.3

化脓性疾病Suppurativedisease

俗称化脓病,是以化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统称。化脓症状在麝的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发生。

不同区域、不同个体、不同部位等发生的化脓症状,其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不同,也常见混合感染。

4人工养麝场防疫消毒技术要求

4.1环境卫生条件

应符合DB14/T588-2010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环境质量要求。保持饲养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惊诧。

4.2消毒

应建立科学的消毒程序和制度,定期使用消毒药物对饲养环境、圈舍和器具消毒。消毒药物应备用

3~5种类型,轮换使用。消毒按DB13/T1004.5-2008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综合标准进行。

4.3免疫接种

人工养麝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实施计划免疫。使用疫苗

等生物制品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宜对2月龄幼麝应用羊梭菌病多联干

粉灭活疫苗;同时,应根据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安排及疫情发生种类紧急接种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接

种时应作好详细记录(包括:麝耳标号、年龄、性别、体重、疫苗类型、疫苗批号、生产厂家、免疫时

间、接种剂量、操作人员姓名等相关信息)。

4.4检疫

引进麝种时,应从非疫区引种,按DB31/T537-2011乳用及种用动物调运操作规范和跨省调运乳

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的规定进行检疫。

4.5死亡麝的处理

麝因病或其他原因死亡,尸体应由兽医或疾病研究人员在专用解剖室进行解剖,并详细记录和采集

2

DB51/T2648—2019

分析样本,作出解剖诊断结论和开展实验室病理诊断、微生物分析诊断。

4.6废弃物与副产品处理

废弃尸体依据农业部印发《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的要求进行处置,并建立台账和记录。

5人工养麝主要疫病诊断与防治

5.1兽药使用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兽药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兽药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

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所用兽药应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

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

应制定药物使用计划,每年检测药物的敏感性,调整药物使用计划。

幼麝、亚成体麝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

5.2潜在重大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诊断与防治

5.2.1口蹄疫

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按照GB/T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和DB51/T781-2008口蹄疫防治技术规

范执行。

5.2.2布鲁氏菌病

预防用牛羊布鲁氏菌病S2疫苗。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符合GB/T18646-2018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

技术的规定。

5.3主要细菌性疾病诊断与防治

5.3.1麝源肠外大肠杆菌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A。

5.3.2麝源沙门氏菌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A。

3

DB51/T2648—2019

5.3.3麝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A。

5.3.4麝源绿脓杆菌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A。

5.3.5麝源化脓性隐秘杆菌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A。

5.3.6麝源魏氏梭菌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A。

5.4主要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

5.4.1绦虫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B。

5.4.2麝乳突类圆线虫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B。

5.4.3艾美尔球虫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B。

5.4.4吸虫病

麝吸虫病主要有双腔吸虫病、肝片吸虫病、阔盘吸虫病,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B。

5.4.5捻转血矛线虫病

诊断与防治参见规范性附录B。

6档案管理

6.1建档范围

4

DB51/T2648—2019

应建立药物入库记录表、消毒记录表、病历登记表、免疫记录表、实验室检验检测报告、解剖记录

表、医疗废弃物及尸体处置记录表等相关档案。

6.2档案保存

应按照年度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相关记录表送到档案室进行分类存档。

5

DB51/T2648—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人工养麝主要细菌性疾病诊断与防治

麝细菌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推荐治疗方案备注

名称

各年龄阶段均可参见罗燕,王印主编初期上呼吸道感染选1、临床用药时

发生。浆液或黏液《麝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用清热解毒药,加强护理;必须注意药物

性卡它、喷嚏、咳防治》[M].成都:四川科中后期选用抗革兰氏阴性种类的选择,不

嗽、干性或湿性咯学出版社,2018.菌药物。常用卡拉霉素或丁宜泛滥用药,注

麝源肠外大肠杆菌

音,重者呼吸困难、胺卡拉霉素肌注,用法用量意药物剂量、给

腹式呼吸、可视粘依据使用说明书,每日2次,药时间和次数

膜发绀。连用3~7天至症状消失。辅的控制。应根据

助类药品可选用清热解毒、药敏试验结果

止咳平喘类药物。指导临床用药。

各年龄阶段均参见罗燕,王印主编选用抗革兰氏阴性菌2、药物使用剂

可发生。以呼吸困《麝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药物。常用氧氟沙星、硫酸量参考羊或犬

难、口鼻腔和体表防治》[M].成都:四川科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进行的使用剂量,并

组织化脓等临床症学出版社,2018.治疗,用法用量依据使用说根据感染的严

状为主;死亡后可明书,连用3~7天至症状消重程度确定剂

见全身败血症、各失。辅助类药品以对症治疗量选择的下限

麝源沙门氏菌病

器官组织化脓,同为宜。或上限以及是

时伴随着浆液或黏否采取联合用

液性卡它、喷嚏、药。

咳嗽、干性或湿性3、目前无麝的

咯音;重者腹式呼魏氏梭菌疫苗,

吸、可视粘膜发绀。临床一般预防

患病动物一般参见罗燕,王印主编选用抗革兰氏阴性菌方法可用三联

表现为食欲逐渐减《麝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药物,头孢他啶较敏感。可苗(羊快疫、猝

少,进行性消瘦,防治》[M].成都:四川科选用头孢他啶、硫酸丁胺卡狙、肠毒血症)

被毛粗乱,行动迟学出版社,2018.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或五联苗(羊快

缓,呼吸困难。幼松钠等药物进行治疗,用法疫、猝狙、肠毒

麝源肺炎克雷伯氏年动物体温升高,用量依据使用说明书,连用血症、羔羊痢

菌病精神沉郁,行动迟2~3天。疾、黑疫)。

缓,不食,病程一4、幼麝、亚成

般为1〜3天,长的可体麝不宜使用

达4〜5天,均以死亡喹诺酮类药物

告终。剖解常见肺进行疾病的治

化脓,肝脏肿大。疗。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