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34-2022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标准

DB34/T 4134-2022 Urban Comprehensive Pipe Tunnel Project People's Air Defense Design Standard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134-202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9
实施日期
2022-04-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安徽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CCSB1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134—2022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标准

Standardfordesignoncivilairdefenceofurbanutilitytunnel

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134—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及规定.....................................................................2

基本规定.......................................................................2

地下监控中心...................................................................3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3

5孔口防护...........................................................................3

一般规定.......................................................................3

孔口防护设置...................................................................4

6结构设计...........................................................................4

一般规定.......................................................................4

等效静荷载.....................................................................5

荷载组合、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7

构造规定.......................................................................8

7管线防护..........................................................................10

附录A(资料性)城市综合管廊孔口防护设备选用图集....................................11

参考文献.............................................................................34

I

DB34/T413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安徽省

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华明、张瑞龙、袁代光、薄冰、刘铮、刘奇军、王佳、李小乙、伏海艳、江

晓明、王为忠、李华强、冯光斌、吴磊、汪浩中、甘伟、任定树、汪亦显。

II

DB34/T4134—2022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为满足人民防空要求的设计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新(改、扩)建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工程,不包括缆线管廊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干线综合管廊trunkutility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branchutility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缆线管廊cabletrench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

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管廊。

管线分支口junctionforpipeorcable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和外部直埋管线相衔接的部位。

舱室compartment

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的作用于敷设管线的封闭空间。

人员出入口personnelentrance

供工作人员进出管廊的出入口。

1

DB34/T4134—2022

逃生口escapehatch

紧急情况下供廊内人员逃生的口部。

吊装口hoistingentrance

用于将各种管线和设备吊入综合管廊内而在综合管廊上开设的洞口。

通风口ventilatorscoop

供综合管廊内外部空气交换而开设的洞口。

防护单元protectiveunit

综合管廊结合不同舱室及交叉口,通过防护密闭隔墙和防护设备分隔而形成的独立的防护空间,用

于减少冲击波蔓延带来相邻舱室结构及内部管线破坏的可能性。

主要出入口mainentrance

战时空袭前、空袭后人员进出较有保障,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出入口。

次要出入口secondaryentrance

战时主要供空袭前使用,当空袭使地面建筑遭破坏后可不使用的出入口。

4基本原则及规定

基本规定

4.1.1城市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工程应进行人民防空设计。

4.1.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贯彻“统筹兼顾、集约经济、平战融合”的原则。

4.1.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战时功能应为保护管廊内部通信、电力、给水、热力、燃气

等重要管线的安全,不宜作为战时人员和物资等的掩蔽场所,紧急状态下其检修通道可作为人员应急疏

散通道。燃气管道舱室、采用蒸汽介质的热力管道舱室,不得作为人员应急疏散通道。

4.1.4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抗力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甲类人防工程建设的城市,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

——按乙类人防工程建设的城市,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

——当人民防空Ⅰ类城市的干线综合管廊位于重要地区、城市重点地段,宜按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5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5级设防。

4.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防化级别:

——舱室部分无防化要求;

——地下监控中心防化级别宜为丁级。

4.1.6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宜按下列规定划分防护单元:

——干线管廊的廊道部分可按舱室分别划分防护单元;支线管廊可整体划分一个防护单元;

——相互交叉连接的多个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宜分线划分防护单元;

——当城市综合管廊与其他人防工程、地下空间连通时,应各自独立划分防护单元;

——地下监控中心应单独划分为一个防护单元。

4.1.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可不验算防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层厚度。

2

DB34/T4134—2022

4.1.8当城市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兼作紧急状态下人员应急疏散通道时,应设置人员疏散逃生指示标识。

地下监控中心

4.2.1地下监控中心应设置战时清洁式通风和隔绝式防护。清洁式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4h-1,隔绝

式防护时间应不小于3h。地下监控中心通风系统应平战结合。

4.2.2有人员值守的地下监控中心应按值守人员数量配备个人防化装备。

4.2.3地下监控中心平时通风管道不应穿越人防防护结构。

4.2.4地下监控中心战时人员饮用水标准应为4L/(人·d),储水时间应为3d。可不考虑人员生活与

洗消用水。饮用水宜采用瓶装水,应储藏在地下监控中心内。

4.2.5地下监控中心宜设置战时干厕所,男女各配置1个干马桶。

4.2.6地下监控中心的给水管、排水管,在穿越防护结构处应设置带翼环的防水套管,并应在防护结

构内侧设置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的防护阀门,阀门距结构近端面不宜大于200mm。

4.2.7地下监控中心战时供配电,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利用平时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作为战时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应由工程内部蓄电池组供电,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隔绝防护时间,应急照明的照度

不低于5Lx;

——电源总配电箱宜设置在负荷中心处,且不宜单独设置战时配电箱,应利用平时配电箱;

——内部电源的蓄电池组不得采用非封闭的蓄电池组。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4.3.1城市综合管廊战时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的转换措施应能满足战时防护要求,并应能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

——当转换措施中采用预制构件时,在工程施工中相关预留预埋应一次到位、预制构件完成加

工,并做好标志,就近存放;

——平战转换设计应与工程设计同步完成;

——平战转换设计宜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定型化的防护设备和构件。

4.3.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下列项目不得实施平战转换,应一次施工到位:

——出入口、逃生口、通风口等孔口防护设施;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或构件;

——穿越工程防护密闭墙(板)的各种管线的防护密闭措施。

4.3.3平战转换措施应按不使用机械、不需要熟练工人能在规定转换期限内完成,临战时实施平战转

换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

4.3.4城市综合管廊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应分为临战转换和紧急转换两个阶段。临战转换时限应为3天,

转换内容包括:完成除口部门式封堵以外的其他封堵措施、监控中心内放置桶(瓶)装饮用水、完成疏

散指示标志灯的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