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860-2021 日本松干蚧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DB21/T 860-2021 Japanese Pine Scal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T 860-2021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1-30
实施日期
2021-03-02
发布单位/组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860—2021

代替DB21/T860-1995

日本松干蚧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MonitoringandForcastingTechnicalRegulationofMatsucoccusmatsumurae

(Kuwana)

2021-01-30发布2021-03-02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860—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虫情监测及方法....................................................................2

5监测预报方法......................................................................3

6发布预报..........................................................................5

附录A(资料性)日本松干蚧生物学特性................................................6

附录B(资料性)踏查记录表..........................................................7

附录C(规范性)日本松干蚧发生程度划分表............................................8

附录D(资料性)日本松干蚧一般虫情监测调查表及汇总表................................9

附录E(资料性)日本松干蚧发生期调查表及汇总表.....................................10

附录F(资料性)日本松干蚧固定标准地概况及调查记录表...............................11

附录G(资料性)日本松干蚧越冬虫情调查表...........................................12

附录H(资料性)日本松干蚧发生量调查表及汇总表.....................................13

附录I(规范性)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理论期距值表.......................................14

附录J(规范性)日本松干蚧发生期回归式表...........................................15

附录K(规范性)日本松干蚧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表...........................16

I

DB21/T860—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DB21/T860《日本松干蚧预测预报技术》。

本标准与DB21/T86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期理论期距值表和不同虫期理论期距值表;

——增加了日本松干蚧固定若虫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与当地气象因子(四月中旬平均气温)之

间关联关系的回归预测式。

——增加了日本松干蚧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表。

——修改了标准地调查的标准树株数。

——修改了日本松干蚧一般虫情监测调查表及汇总表。

——修改了日本松干蚧发生期调查表及汇总表。

——修改了固定标准地概况及调查记录表。

——修改了日本松干蚧发生量调查及汇总表。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辽宁

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蔚、姜生伟、舒红、肖艳、吴昊、张佩洁、孙龙生、葛芳、崔雪、冯世强、

屈年华、杨庆寅、刘侠、焦大志、张艳春、李菊、柴晓东、孟照煜、王焱冰、秦一航、陈明海、刘佳、

杜岳纯、郭斌、张霞、郑英明、郑雅楠、刘佩旋、王国辉、杨利民、高岩。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综合楼B座),联系电话:024-23447935。

II

DB21/T860—2021

日本松干蚧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本松干蚧监测预报的虫情监测及方法,监测预报办法,发布预报。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日本松干蚧的监测和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DB21/T1165日本松干蚧防治技术

DB21/T2597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日本松干蚧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matsumurae(Kuwana)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珠蚧科,其形

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3.2

发生期预测

预测某种害虫某一虫态的出现期或危害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

3.3

发生量预测

对害虫可能发生的数量或虫口密度进行预测,以确定是否会造成危害,是否需要防治。

3.4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通过对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长期系统的观察,根据气候、林分、天敌、人为活动等因子

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准确推测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将

预测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或向公众发布。

1

DB21/T860—2021

3.5

有效积温预测法

根据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当地近期的平均气温预测值,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的方

法。

4虫情监测及方法

4.1一般虫情调查

4.1.1踏查

每年5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若虫显露期对应施踏查的林分按预先设计踏查线路进行踏查,观察是否

有日本松干蚧若虫危害症状,有危害症状的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踏查记录表(见

附录B)。

4.1.2临时标准地设置

对踏查中发现的虫口密度大于0.5头/10cm2(发生程度达到轻度以上)的林地设立临时标准地,

每块临时标准地面积在0.2hm2左右,临时标准地内寄主植物不少于100株,发生程度标准见日本松干

蚧发生程度划分表(见附录C)。

4.1.3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或“Z”字形法随机选取标准树10株,逐株检查是否有虫,计算出有虫株率,

在每株标准树树冠中层选两根3年~5年生枝条,量取10cm~20cm的环状样方,计算出面积,带回室内

镜检,统计出样方内虫口数,换算成每10cm2的平均虫口密度,区分死虫活虫,将结果填入日本松干蚧

一般虫情监测调查表(见附表D.1),统计汇总后填入汇总表(见附表D.2)。

4.2系统虫情调查

4.2.1发生期调查

4.2.1.1固定标准地及标准树设置

在日本松干蚧危害较重的林地内,分阳坡、阴坡各选1块固定标准地,用于发生期调查,每块标准

地面积在0.2hm2左右,寄主植物不少于100株,在每块固定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Z”字形取样方法,选

2株~4株标准树进行调查。

4.2.1.2固定标准地调查

越冬代调查从4月上旬开始,到8月末结束。初孵若虫发生期调查采取在标准株剥掉老树皮,用粘虫

胶涂1cm宽胶环,每天观察统计粘取若虫数量的方法。固定若虫期、蛹期、成虫期、卵期均在标准树树

冠的东西南北方向,分别按上中下层各选一调查枝,每天观察各虫态发育数量,每发现一头,除掉一头,

直到观察该虫全部发育结束为止。将发生期调查数据填入日本松干蚧发生期调查表(见附表E.1),统

计汇总后填入发生期汇总表(见附表E.2)。

越夏代调查从7月上旬开始,方法与越冬代相同。

4.2.2发生量调查

4.2.2.1固定标准地及标准树设置

2

DB21/T860—2021

在常发区设置4块固定标准地用于发生量调查,每块固定标准地面积不低于0.2hm2,标准地内寄主

植物不少于100株,在危害较重的林地可根据需要设立一定数量的临时标准地用做补充调查。在固定标

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Z”字形取样方法,每块标准地选择调查10株标准树,将固定标准地概况及调查情

况填入日本松干蚧固定标准地概况及调查记录表(见附录F)。

4.2.2.2越冬死亡率调查

4月上旬,在固定标准地的标准树上按上中下层,分东西南北方向各选择1调查标准枝,带回室内镜

检,区分活虫数和死虫数,统计每10cm2平均死亡率。将调查结果填入日本松干蚧越冬虫情调查表(见

附录G)。

4.2.2.3固定若虫调查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固定若虫显露高峰期,从标准地内选取标准枝,带回室内镜检,统计死虫数

和活虫数,通过个体形态分出雌虫和雄虫数量,计算雌性比。将调查结果填入日本松干蚧发生量调查表

(见附表H.1)。

4.2.2.4蛹量调查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化蛹的高峰期,采茧100枚以上,带回室内观察,待全部羽化后,统计死亡

数量和羽化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日本松干蚧发生量调查表(见附表H.1)。

4.2.2.5成虫产卵量调查

5月下旬到6月中旬,在雌成虫产卵的高峰期,从标准地的标准树上采集卵囊10个以上,带回室内,

查出卵粒数,将调查结果填入日本松干蚧发生量调查表(见附表H.1),待做好标记的产卵枝条孵化结

束后,统计未孵化卵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日本发生量汇总表(见附表H.2)。

5监测预报方法

5.1发生期监测预报方法

5.1.1期距法

根据调查日本松干蚧各个虫态的发生期,再按当地历年各虫态的发生期期距值,预测某一虫态或下

一世代发生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同一虫期理论期距值及不同虫期理论期距值见附录I。

F=Hi+(Xi±SX)……………………….(1)

式中:

F——预测虫态出现时间;

Hi——起始虫态调查日期;

Xi——理论期距值;

SX——理论期距值标准差。

示例:

某县2019年观测日本松干蚧越冬代固定若虫始见期是4月25日,预测固定若虫始盛期的时间。查同

一虫期理论期距值表,可知越冬代固定若虫始见期至始盛期的期距值是5.4天,标准差为0.5天。

F=4月25日+5.4±0.5=4月30日至5月1日,实际观察为5月1日。

5.1.2回归预测法

3

DB21/T860—2021

根据日本松干蚧历年的发生期与当地气象因子之间变化的相关性建立回归预测式,预测固定若虫始

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回归式见附录J。

Y=a+bX…………………(2)

式中:

a——方程系数;

b——方程系数;

X——4月中旬平均温度;

Y——发育天数(以4月25日为0)。

示例:

2019年4月中旬的平均温度为12℃,预测日本松干蚧固定若虫高峰期。

查回归式表附录J。

Y=50.41-3.89*12=3.73。

发育时期以4月25日为0,标准差为1.68。

因此预测越冬代固定若虫高峰期为4月25日+3.73天±1.68天=4月27日至5月1日。

5.1.3有效积温法

根据当地近期平均气温预测值,参照日本松干蚧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预测下一虫态发生期。各

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见附录K。

N=K/(T-C)……………………..……….(3)

式中:

N——发育天数;

K——有效积温;

T——日平均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5.2发生量预测

5.2.1有效基数预测法

根据调查的虫口基数,参照当地调查的各虫态死亡率、雌虫产卵量等数据,预测当代某一虫态或下

一虫态的发生量。

P=P0*[e*f*(1-d1)(1-d2)……(1-di)]………………………(4)

式中:

P——预报发生数量;

P0——调查平均虫口;

e——平均产卵量;

f——雌性比;

d1,d2……di——从调查虫态到预测虫态所经历的各虫态死亡率。

6发布预报

6.1全年趋势预报

4

DB21/T860—2021

每年年初,日本松干蚧发生区应根据上一年的虫情调查数据,经过数据分析,专家会商,结合当地

气候、地形地貌、天敌、前期防治等影响因素,做出预测,并发布全年趋势预报。趋势预报内容应包括

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信息。

6.2发生期预报

日本松干蚧发生区应发布越冬代固定若虫显露期和越夏代固定若虫显露期发生期预报。

A

5

DB21/T860—2021

附录A

(资料性)

日本松干蚧生物学特性

A.1形态特征

成虫:雌性体长2.5mm~3.3mm,卵圆形,橙褐色,体扁,体壁柔软,体节不明显,前端略狭,后

部较宽。触角9节,念珠状,口器退化,单眼1对,胸足3对,胸气门2对,腹气门7对,腹部末端钝圆,

有一纵裂A形生殖孔。雄性体长1.3mm~1.5mm,翅展3.5mm~3.9mm,胸部特别发达,黑色。复眼大,

口器退化。触角10节,胸足3对,细长。前翅发达,半透明,有明显的羽状纹。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

部第7、9节背面各有1隆起,其上有管状线10多根,分泌白色蜡丝。腹末有1个钩状的交尾器。

卵:长约0.24mm,宽约0.14mm。椭圆形,初产时黄色,后变为暗黄色,孵化之前,卵的一端可见

2个黑色眼点。

若虫:初孵若虫体长0.26mm~0.34mm,长椭圆形,橙黄色。触角6节,单眼1对,口器发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