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61-2012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

DB11/T 861-2012 The operation evaluation of a garbage transfer station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861-2020 |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861-2012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5-07
实施日期
2012-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0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861—2012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

Assessmentforrefusetransferstationoperation

2012-05-07发布2012-09-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861—2012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方法............................................................................2

5评价的组织与管理....................................................................3

附录A(规范性附录)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环境监测达标情况.................................................10

I

DB11/T86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鹏、吴文伟、刘竞、苏昭辉、程伟、余长康、吴世新、张旭、刘连娣。

II

DB11/T861—2012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的组织与管理。评价内容包括生产运行评价、

环境保护评价和安全应急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评价。综合处理厂具有转运处理工艺的相应部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T271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

DB11/5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垃圾收集车refusecollector

用于收集、运输垃圾的车辆。

3.2

垃圾转运车refusetransfertruck

将垃圾从转运站运往处理处置场所的车辆。

3.3

收集贮存仓collectingandstoragecontainer

供料机构用于接收垃圾的容器。

3.4

压缩仓compressioncontainer

用于对垃圾进行压缩的容器。

3.5

站外邻接道路theroadnearbyrefusetransferstation

从站外到站门口500m范围内,垃圾转运车与垃圾收集车集中通行的路段。

1

DB11/T861—2012

4评价方法

4.1评价体系结构

评价体系结构分为项目层、分项层和要素层三层,项目层由生产运行、环境保护、安全应急三部分

构成,分项层由计量统计、转运工艺、环保措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安全与应急7个部分构成,要

素层由计量设备、计量记录、转运作业、转运设备、环保设备配备、环保设备运行、环境卫生、内部监

测、外部监测、环境监测达标情况、现场环境、环境事件、安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制定和有效实施

16个部分构成。层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及权重见表1,每一个要素各自包括多个从属的评价内容。

表1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项目(权重)分项(权重)要素(权重)

计量设备(0.69)

计量统计(0.42)

计量记录(0.31)

生产运行(0.40)

转运作业(0.55)

转运工艺(0.58)

转运设备(0.45)

环保设备配备(0.43)

环保措施(0.56)环保设备运行(0.44)

环境卫生(0.13)

内部监测(0.47)

总体评价环境保护(0.45)环境监测(0.17)

外部监测(0.53)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0.60)

环境影响(0.27)现场环境(0.30)

环境事件(0.10)

安全生产(0.53)

安全(0.62)

安全事故(0.47)

安全应急(0.15)

预案制订(0.59)

应急(0.38)

有效实施(0.41)

4.2评分方法

4.2.1要素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根据要素中每一项要素评价内容的状态对每个要素评价内容进行评分(见附录A)。

b)要素评分值按下式计算:

Y=å[(10­P)´fp]´10

式中:

2

DB11/T861—2012

Y——要素得分;

P——从属评价要素的评价内容扣分;

fp——评价内容权重,见附录A。

c)要素评分满分为100分。

d)环境监测达标情况评分参见附录B。

e)评价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时,应提供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相应时间段内环境监测数据

记录,出现监测数据缺失,相应指标得分为0。

f)资料检查时应提供上周记录,否则当次检查对应项得分为0。

4.2.2分项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分项评分值按下式计算:

F=å(Y´fY)

式中:

F——分项得分;

Y——要素得分;

fY——要素权重,见附录A。

b)分项评分满分为100分。

c)近一年内出现事故,安全分项得分为0。

d)近一年内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影响分项得分为0。

4.2.3项目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评分值按下式计算:

X=å(F´fF)

式中:

X——项目得分;

F——分项得分;

fF——分项权重,见附录A。

b)项目评分满分为100分。

4.2.4总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总评分值按下式计算:

Z=å(X´fX)

式中:

Z——总评分;

X——项目得分;

fX——项目权重,见附录A。

b)总评分满分为100分。

5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3

DB11/T861—2012

5.1一般要求

评价的组织与管理一般要求为:

a)对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评价可分为总体评价、项目评价、分项评价及要素评价。

b)转运站生产运行、环境保护、安全应急情况应根据当年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资料进

行评价。建成后运行不足6个月的,应提供自正式运行日起的相关资料。资料包括环评资料、

设备台帐、运行日志、环境监测资料等。

c)参与现场检查人员应由2人以上(含2人)组成;厂内臭味检查位置由检查方人员确定,结果

以检查人员判断为主。

5.2评价工作程序

5.2.1前期准备包括以下内容:

d)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范围。

e)编制具体实施方案。

f)确定检查人员。

5.2.2现场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a)采取现场听取介绍、查阅相关记录、提取相关运行资料和记录等方法对相关要素进行评分。

b)巡查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中的主要工艺流程的现场状况,问询相关岗位人员,对相关要素进行

评分。

c)现场记录检查结果,并通知被检查单位签字确认。

5.2.3结果汇总包括以下内容:

a)核查生活垃圾转运站最近的大气、外排水、噪声监测资料,对环境监测达标情况进行评分。

b)对环境监测达标情况评分和现场检查检查结果评分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评价报告。

4

DB11/T861—20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表A.1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项目分项要素要素评价内容扣分标准

1.按工艺要求配备地磅双向称重系统、运输监完整□0

控管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在线计量不完善□5

系统(0.3)缺1项□10

符合□0

2.计量系统按工艺要求运行(0.2)

不符合□10

计量

有□0

3.有合格的地磅定期检验证书(0.2)

设备无□10

(0.69)符合□0

4.计量系统应定期进行日常维护,有维护、维

1项不符合□5

修记录,记录应完整、清晰、及时、准确(0.1)

2项以上不符合□10

计量

5.地磅称重系统、运输监控管理系统、计算机无故障发生或不超

□0

统计数据处理系统故障每月累计天数不超过5天过5天

(0.42)(0.2)超过5天□10

生产符合□0

6.有计量记录,记录应完整、清晰、及时、准记录1项不符合□5

运行

确(0.4)记录2项以上不符

□10

(0.40)合

计量

符合□0

记录

7.有统计资料,上报资料应完整、清晰、一致、记录1项不符合□5

(0.31)

及时、准确(0.4)记录2项以上不符

□10

8.计量系统的计算机中应保留当年原始记录,有备份□0

所有原始称重数据应备份(0.2)无备份□10

齐全□0

9.有运行管理手册、运行日志和生产岗位日志

日志内容不规范□5

(0.05)

缺1项□10

转运转运

符合□0

工艺作业

10.按照全密闭相关作业标准进行作业(0.15)1处不符合□5

(0.58)(0.55)

2处及以上不符合□10

11.按照政府相关要求,逐步实现垃圾处理设是□0

施对外开放(0.1)否□10

5

DB11/T861—2012

表A.1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分项要素要素评价内容扣分标准

12.卸料口有异常垃圾进厂时应记录,接符合□0

纳的垃圾来源、种类、数量符合要求(0.05)不符合□10

符合□0

13.在规定地点,有序卸料,设置指挥人

1项不符合□5

员或自动指挥系统(0.1)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