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135-2021 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规范

DB5101/T 135-2021 Urban Park Classification and Level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1/T 135-2021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12-30
实施日期
2021-12-30
发布单位/组织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20

CCSP53

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135—2021

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规范

2021-12-30发布2021-12-30实施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1/T135—202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城市公园分类.......................................................................3

5城市公园分级.......................................................................3

6城市公园分级评定要求和等级确定.....................................................4

7城市公园一般要求...................................................................4

8城市公园养护管理要求...............................................................7

9信息化及智慧化....................................................................14

附录A(规范性)综合公园等级划分评分表..............................................17

附录B(规范性)社区公园等级划分评分表..............................................21

附录C(规范性)历史名园等级划分评分表..............................................25

附录D(规范性)动物园等级划分评分表................................................28

附录E(规范性)植物园等级划分评分表................................................32

附录F(规范性)其他专类公园等级划分评分表..........................................36

附录G(资料性)成都市公园登记申报表................................................39

附录H(资料性)公园基本情况明细表..................................................43

附录I(资料性)游客满意度调查......................................................46

I

DB5101/T13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成都市公园城市

建设服务中心、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玉常、陈明坤、张清彦、朱梅安、吕德星、文萌川、许潇文、邓雯、薛常兵、

李何蕾蕊、黄诗语、陈怡佳、陈娇、贾晓旭、徐银宏。

III

DB5101/T135—2021

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城市公园分类、分级、分级评定和等级确定、一般要求、养护管理、信息化及

智慧化等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游园及非国有资金核拨养护经费的各

类公园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4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17217公共厕所卫生规范

GB2173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B/T24439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51168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267动物园设计规范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LB/T014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公园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配备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兼具改善生态、

美化环境、健身娱乐、科普教育、应急避险等功能的绿色共享空间。

综合公园

1

DB5101/T135—2021

内容设置丰富,适合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具有完善的游憩和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的公园绿地。面积宜

大于5公顷(含)以上。

社区公园

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

公园绿地。面积宜大于1公顷(含)以上。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相应的游憩和服务设施的公园绿地。

游园

除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各种公园外,用地独立,规模较小,形状多样,与城市街景衔

接,可供居民进入,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

古树名木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树木或者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具

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后续资源

树龄在五十年以上不满一百年的树木,具有一定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意义的树木。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

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

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季相

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花境

2

DB5101/T135—2021

模拟自然界中林缘地带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经过艺术提炼而设计成宽窄不一的曲线式

或直线式的植物群落自然组团。

生长势

植物的生长强弱。包括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分枝的繁茂程度

等。

分枝点

植物生长到某个阶段时,主干开始自然分枝的部位。

保存率

植物在一个标准段形式下,体现植物搭配形式连续性的指标。一个标准段植物保存株数与该标准段

总株数的百分比。

公园游人容量

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1/Am1)+C1

式中: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1——公园陆地面积(㎡);

Am1——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人)1);

C1——公园开展水上活动的水域游人容量(人)2)。

4城市公园分类

城市公园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三类,其中专类公园包括历史名园、动物园、植物园

和其他专类公园等。

5城市公园分级

1)Am1——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人)应符合GB51192规定的数值,即综合公园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为

30㎡/人~60㎡/人,社区公园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为20㎡/人~30㎡/人,专类公园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为20㎡

/人~30㎡/人,需注明,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指标的上下限取值应根据公园区位、周边地区人口密度等实

际情况确定。

2)C1——公园开展水上活动的水域游人容量(人)应符合GB51192规定的数值,即公园有开展游憩活动的水域时,

水域游人容量宜150m2/人~250m2/人进行计算。

3

DB5101/T135—2021

将城市公园划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公园、二级公园和三级公园。

城市公园等级划分评分表包括基本状况、运营管理、创新服务等三个分项的评价,每类公园评定

确定了“一票否决”内容,满分为100分。

城市公园等级应按评价项目总分确定,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等各等级所需最低分值应

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公园总分不低于90分,公园品质优秀,管理水平高;

——二级公园总分不低于80分,公园品质良好,管理水平较高;

——三级公园总分不低于70分,公园品质达标,管理水平一般。

城市公园等级评定具体指标要求见附录A~附录F。

6城市公园分级评定要求和等级确定

城市公园应按要求申请登记,申请表式样参见附录G和附录H。由成都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按程

序给予确定公布。

城市公园等级的确定,由城市公园管理机构申报,由属地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附录A至附录F

等级划分评分表进行初评,形成初审意见后报成都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成都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收件

后于30个工作日内,组织人员对申报公园按照表1至表7的内容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公示10个工

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给予登记确定。

除适用《成都市公园条例》条款外,经核准登记确定的公园,不得擅自改变公园功能及用地性质。

等级评定实行评审周期内(2年)一票否决制,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未经审批,擅自调整公园规划;

——存在违规占绿、私搭乱建等违规违法行为(包括违规设置游艺机);

——毁坏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并造成重大影响。

成都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公园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对新建开放公园进行等级确定,每两年

对提出升级申请的公园进行等级确定,并对已定级的公园进行抽检,被抽检公园的品质及管理水平达不

到表1至表7等级要求的,由成都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将提出整改要求,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降级并公

布。

申报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的,由成都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或撤消登记。

7城市公园一般要求

环境感官

7.1.1视觉景观

视觉景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形地势美观,空间组织有序,视线导向合理;

——植物配置科学,植株疏密得当,层次丰富;

——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适中、通风透光;

——植物组群类型丰富,季相变化多样,景观小品立意突出;

——水体观赏性强,可观赏鸟类、鱼类、昆虫等动物,应充分满足人的视觉景观需求。

7.1.2听觉景观

4

DB5101/T135—2021

有悦耳的自然声(鸟声、水声)和背景音乐声,有安静的空间,周边交通噪声影响较小,应充分满

足人的听觉景观需求,噪声控制应符合GB3096的规定。

7.1.3嗅觉景观

散发植物的芳香,有泥土的气息,水体无异味,应充分满足人的嗅觉景观需求。

7.1.4触觉景观

铺装平整美观,园路材质舒适,脚底触感好;水体具有亲水性,可触碰;座椅舒适性高;开放式草

坪可供平躺,有可触可及的智慧化服务设施,应充分满足人的触觉景观需求。

服务设施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城市公园服务设施配置等级要求

指标项目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

根据游人需求合理分布,按照游根据游人需求合理分布,按照游根据游人需求合理分布,按照不

人容量的25%~30%设置,宜结人容量的20%~25%设置,宜结少于游人容量的20%设置,宜结

合可进入的公园草坪或林下非合可进入的公园草坪或林下非合可进入的公园草坪或林下非

硬质空间设置。硬质空间设置。硬质空间设置。

休息座椅可进入空间不足的,按照园内主可进入空间不足的,按照园内主可进入空间不足的,按照园内道

道路80m~100m间距设置,园内道路100m~120m间距设置,园路120m~150m间距设置,且座椅

次道路100m~120m间距设置,且内次道路120m~150m间距设置,旁设置轮椅停留位置,数量不小

座椅旁设置轮椅停留位置,数量且座椅旁设置轮椅停留位置,数于休息座椅的10%。

不小于休息座椅的10%。量不小于休息座椅的10%。

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厕结合游人分布情况,面积大于或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厕所厕

位,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1.5。等于10hm2时,应按游人容量的位。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1.5。

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即间距2%设置厕所厕位;小于10hm2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即间距

500m。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500m。

公共厕所

儿童游憩区或其附近应设儿童专用厕位比例宜为1:1.5。服务半径儿童游憩区或其附近应设儿童专用

厕所或厕位。不宜超过250m,即间距500m。厕所或厕位。

儿童游憩区或其附近应设儿童专用

厕所或厕位。

应与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设置应与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设置应与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设置

间隔距离宜在50m~80m之间,广间隔距离宜在60m~90m之间,广间隔距离宜在70m~100m之间,

垃圾箱

场上可按休息座椅的1/3进行配场上可按休息座椅的1/3进行配广场上可按休息座椅的1/3进行

套。应有明确分类标识。套。应有明确分类标识。配套。应有明确分类标识。

公园主要出入口应设置绿线标志、公园主要出入口应设置绿线标志、公园主要出入口应设置绿线标志、

位置标志、无障碍标志、应急标志、位置标志、无障碍标志、应急标志、位置标志、无障碍标志、应急标志、

安全监控和信息发布等设施。安全监控和信息发布等设施。安全监控和信息发布等设施。

标识系统主园路、道路交叉口应设置导向标主园路、道路交叉口应设置导向标主园路、道路交叉口应设置导向标

识;沿路设置的标志,在视野开阔识;沿路设置的标志,在视野开阔的识;沿路设置的标志,最大间距

的地段,最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地段,最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其它不宜大于150m。

其它地段,最大间距不大于120m。地段,最大间距不大于120m。

5

DB5101/T135—2021

表1(续)

指标项目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

应提供轮椅租赁、手机充电、雨应提供轮椅租赁、手机充电、雨伞宜提供轮椅租赁、手机充电、雨伞

伞租赁等服务。租赁等服务。租赁等服务。

结合公共服务设施,母婴室设置不结合公共服务设施,母婴室设置不结合公共服务设施,母婴室设置不

便民服务设施低于3个,并结合人员密集点设置低于2个,并结合人员密集点设置低于1个,并结合人员密集点设置

饮用水,其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饮用水,其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饮用水,其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

常,母婴室面积不低于12m2。同时,常,母婴室面积不低于10m2。同时,常,母婴室面积不低于10m2。同时,

应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宜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宜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公园树木、绿地、花坛、水景等照明应符合JGJ/T163的规定。公园步道的坡道、台阶、高差处应

照明设施

设置照明设施。公园的入口、公共设施、指示标牌应设置功能照明和标识照明。

档案管理

城市公园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加强管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容应详细记录养护管理动态情况,宜包括有害生物现状,植物生长状况评价,设施种类、

数量及状况等;

——内容应包括公园养护管理技术措施,日常养护日志及养护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处理结

果;

——内容应包括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应用的技术资料;

——特种设备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应每年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归档,妥善保存。

安全管理

7.4.1游览秩序

游览秩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定游客安全方案、应急预案和疏散处理办法;

——通过标识牌、宣传册、导游图、语音、人工等形式,引导游客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绿化,保

护公园设施,保持良好的游览秩序;

——引导和督促游客遵守游园守则,对影响和妨碍他人游览、休息,影响游览秩序的行为进行制

止,对于不听劝阻的行为上报公园管理机构或公安机关处置;

——配备保安队伍,制定巡逻制度,重点地段和部分时段以及有特殊情况时,应加强巡逻,疏导

游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7.4.2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储备物资的保管制度、发放制度、更新制度、监督检查制度;

——对储备物资建立档案、台账等进行管理,所有物资应妥善保存,防止丢失、损坏、变质、失

效、鼠害、虫害等;

——储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必备物资和应对极端天气相应的物资;

——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应符合GB/T24439的有关规定;

——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应符合GB21734的有关规定。

6

DB5101/T135—2021

7.4.3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邀请地质、消防、应急、城管、物业、安全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定

期识别公园的安全隐患,并做好记录、存档;

——对发现的隐患处,应设置围挡或划定警戒线,设立警示牌,并加强监控和巡查次数;

——隐患巡查、排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消除,记录应及时、详细、清晰。

7.4.4灾害防御

灾害防御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建立健全灾害防御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

——对于暴雨、洪水、雷电等极端气象灾害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做好防风、防汛、防火、防雷和安全用电等工作,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设施,保证消

防通道畅通。

7.4.5疫情防护

应编制疫情防控预案,储备必要的医疗防护用品等物资,各场所清洁和消毒应符合相应疫情防控要

求。

应急管理

应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妥善的安全措施,控制人流量,维持秩序,引导游人;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

事件时,应按紧急预案,疏散游客,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汇报。

8城市公园养护管理要求

人员配置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城市公园人员配置等级要求

指标项目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

10hm2以下,至少2人;依此类推,15hm2以下,至少2人;依此类推,20hm2以下,至少1人;依此类推,

管理人员

每增加5hm2,至少增加1人。每增加5hm2,至少增加1人。每增加10hm2,至少增加1人。

园林相关10hm2以下,至少1人;依此类推,15hm2以下,至少1人;依此类推,20hm2以下,至少1人;依此类推,

专业技术人员每增加5hm2,至少增加1人。每增加5hm2,至少增加1人。每增加10hm2,至少增加1人。

水电技工至少2人。至少1人。/

市政工程师至少2人。至少1人。/

以观赏式草坪或花灌木为主的以观赏式草坪或花灌木为主的以观赏式草坪或花灌木为主的

区域,每0.5hm2至少配备1人;以区域,每0.8hm2至少配备1人;以区域,每1hm2至少配备1人;以花

花境、草花为主的区域,每0.3花境、草花为主的区域,每0.5hm2境、草花为主的区域,每0.5hm2

绿化养护人员

hm2至少配备1人;以开放式草坪至少配备1人;以开放式草坪或至少配备1人;以开放式草坪或

或乔木为主的生态林区,每0.8乔木为主的生态林区,每1.2hm2乔木为主的生态林区,每1.5hm2

hm2至少配备1人(高空枯枝清除至少配备1人(高空枯枝清除除至少配备1人(高空枯枝清除除

7

DB5101/T135—2021

表2(续)

指标项目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

除外)。外)。外)。

白班:主景区、主广场及其它游白班:主景区、主广场及其它游白班:主景区、主广场及其它游

人密集区域,每0.5hm2至少配备1人密集区域,每0.8hm2至少配备1人密集区域,每1.2hm2至少配备

人(室内馆场除外);其它地段,人(室内馆场除外);其它地段,1人(室内馆场除外);其它地段,

安保人员每0.8hm2至少配备1人。每1hm2至少配备1人。每1.5hm2至少配备1人。

晚班:除夜间值守点人数外,其晚班:除夜间值守点人数外,其晚班:除夜间值守点人数外,其

它地方巡逻人员,每1.5hm2至少它地方巡逻人员,每2hm2至少配它地方巡逻人员,每3hm2至少配

配备1名。备1名。备1名。

主景区、主广场、游人密集区域主景区、主广场、游人密集区域主景区、主广场、游人密集区域

的开放式草坪等主要游览地段每的开放式草坪等主要游览地段每的开放式草坪等主要游览地段

0.3hm2至少配备1人。0.5hm2至少配备1人。每0.6hm2至少配备1人。

园内主道路,每300m至少配备1园内主道路,每500m至少配备1园内主道路,每800m至少配备1

卫生保洁人员人,园内次道路,每500m至少配人,园内次道路,每800m至少配人,园内次道路,每1000m至少配

备1人。备1人。备1人。

其他地段每0.5hm2至少配备1名。其他地段每0.6hm2至少配备1名。其他地段每0.8hm2至少配备1名。

每个公共厕所,至少配备2人专职每个公共厕所,至少配备2人专职每个公共厕所,至少配备1人专

保洁员。保洁员。职保洁员。

水面管护人员每0.8hm2至少配备1名。每1hm2至少配备1名。每1.5hm2至少配备1名。

注:历史文物保护区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配置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进行养护。

绿化养护

8.2.1绿化养护要求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城市公园绿化养护等级要求

指标项目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

植株生长健壮,茂盛,无枯枝、植株生长健康,缺株率应小于植株生长健康,缺株率应小于

生长势死枝、枝条粗壮,植物叶色正常。2%,枝叶正常生长,不露土。株5%,有整体效果。

株行丰满,花后科学管护合理。行正常,花后科学管护合理。

植物保存率不低于98%,无死树、植物保存率不低于95%,植株非植物保存率不低于90%,植株非

缺株少苗,植株非正常不黄叶,不正常基本不黄叶,不焦叶、不卷正常基本不黄叶,不焦叶、不卷

保存率

焦叶、不卷叶、不落叶;被啃咬的叶、不落叶;被啃咬的叶片最严叶、不落叶;被啃咬的叶片最严

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3%以下。重的每株在5%以下。重的每株在8%以下。

观赏式草坪:草坪覆盖率常年达观赏式草坪:草坪覆盖率常年不观赏式草坪:草坪覆盖率常年不

到100%,生长整齐健壮,叶色正低于95%,生长正常,若补植面低于90%,无明显裸土,生长正

草坪常均匀,无明显补丁,必要时一积超过30%时,及时给予全面更常;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以内,

年两换;草坪内杂草控制在5%换;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以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草

以内,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内,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高不应超过12cm,病虫害危害率

8

DB5101/T135—2021

表3(续)

指标项目一级公园二级公园三级公园

草,草高不应超过8cm,病虫害危草高不应超过10cm,病虫害危害控制在5%以下。

害率控制在2%以下。率控制在5%以下。

开放式草坪:做到无黄土裸露;开放式草坪:做到无黄土裸露;开放式草坪:做到无黄土裸露;

适时修剪,草高不应超过10cm;适时修剪,草高不应超过10cm;适时修剪,草高不应超过10cm;

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2%以下。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10%以下。

覆盖率常年达到100%,生长健覆盖率常年不低于90%,生长正覆盖率常年不低于85%,生长正

壮,叶色正常均匀;有害杂草控常,叶色较均匀;有害杂草控制常,叶色较均匀;有害杂草控制

地被植物制在5%以内,无大型、恶性、缠在10%以内,无大型、恶性、缠在15%以内,无大型、恶性、缠

绕性杂草;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绕性杂草;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绕性杂草;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

2%以下。5%以下。10%以下。

花中无杂草;花苗生长旺盛;观花中杂草控制在5%以下;花苗花中杂草控制在10%以下;花苗

花期中,及时采摘已凋零的花生长正常;观花期中,及时采摘生长正常;谢花率在达到80%前

地栽时令草花朵;谢花率在达到40%前给予全腐而不落的大型花朵;谢花率在给予全面更换。病虫害危害率控

面更换。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达到60%前给予全面更换。病虫制在10%以下。

2%以下。害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

花卉自然散布生长,每个季节植花卉自然散布生长,植物的株花卉自然散布生长,植物的株

物的姿态、株型、花色都有变化,型、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有型、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有

花境植物的季相美突出,景观稳一定差异和变化,具有柔和、平一定差异和变化,具有一定美

花境植物

定、和谐,具有柔和、平静、舒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病虫害感。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10%以

适和愉悦的美感。病虫害危害率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下。

控制在2%以下。

主出入口、道路旁及主景区,要主出入口、道路旁及主景区,要主出入口、道路旁及主景区,要

求所有花灌木生长态势良好,枝求所有花灌木生长态势良好,枝求所有花灌木生长态势良好,枝

叶茂盛,叶色、花量、花的大小叶茂盛。叶茂盛。

都保持正常。灌木内无杂生植物、爬藤;及时灌木内无杂生植物、爬藤;及时

灌木内无杂生植物、爬藤;及时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