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
202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福建师范大学。
- 起草人:
- 张毅、李翔、林娟、林明水、甘萌雨、曾春水、伍世代、王弼。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30
CCSA00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16—2022
代替DB35/T1716—2017
智慧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
Classification&accreditationforsmarttourismdestinations
2022-12-27发布2023-03-27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171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等级划分与标志......................................................................2
6等级划分条件........................................................................2
7等级评定与管理......................................................................3
附录A(规范性)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5
附录B(规范性)智慧景区评定申请表...................................................17
参考文献..............................................................................19
I
DB35/T171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5/T1716—2017《智慧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本文件与DB35/T1716—2017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7年版的第2章);
b)增加了旅游景区、游客聚集区等术语和定义(见3.1、3.3);
c)更改了智慧景区的定义(见3.2,2017年版的3.1);
d)增加了缩略语(见第4章);
e)更改了等级划分的“必备条件”(见6.1.1,2017年版的5.1.1和附录A);
f)更改了评分标准的“评定指标”和对应“分值”(见6.2.1,2017年版的5.2.1);
g)更改了“评定组织”(见7.1,2017年版的6.1);
h)更改了申请景区范围(见7.2.1.1,2017年版的6.2.1.1);
i)更改了评定审查方式(见7.2.3.1、7.2.3.2,2017年版的6.2.3.1、6.2.3.2);
j)更改了复查时间(见7.2.4.1,2017年版的6.2.4.1);
k)更改了复查未达标景区处理(见7.2.4.2,2017年版的6.2.4.2);
l)增加了智慧景区评分细则中的评分方法和评分依据(见附录A表A.1,2017年版的附录B表
B.1);
m)删除了“基本要求”(2017年版的附录B表B.1);
n)更改“基础设施与平台”为“基础设施”,增加了物联网设施要求(见附录A表A.1,2017
年版的附录B表B.1);
o)更改“管理系统”为“管理与运营”,增加了应急指挥、公共卫生防控、信息安全等要求
(见附录A表A.1,2017年版的附录B表B.1);
p)更改“营销平台”为“数字化营销”,增加了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应用、文旅融合应用等要
求(见附录A表A.1,2017年版的附录B表B.1);
q)更改“服务功能”为“游客服务”,增加了售检票服务、智慧体验服务等要求(见附录A表
A.1,2017年版的附录B表B.1);
r)更改“创新应用”为“创新与应用示范”,增加了智慧创新相关指标(见附录A表
A.1,2017年版的附录B表B.1);
s)增加了“智慧景区评定申请表”(见附录B表B.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福建师范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毅、李翔、林娟、林明水、甘萌雨、曾春水、伍世代、王弼。
本文件于201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5/T1716—2022
智慧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景区的等级划分与标志、等级划分条件及等级评定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全省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旅游景区touristattraction
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包括参观浏览、审美体验、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并具备
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
围。
[来源:GB/T26355—2010,3.1,有修改]
智慧景区smarttourismdestinations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与通讯技术,主动感知旅游环境、资
源、游客、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信息,并及时作出响应,具备服务个性化、消费网络化、体验数字化、管
理智能化等特征的旅游景区。
游客聚集区touristgatheringarea
景区出入口、停车场、游客中心、主要休憩场所和主要游览点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
OTA:在线旅行社(OnlineTravelAgency)
1
DB35/T1716—2022
V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
4D:四维(4-Dimensional)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5D:五维(5-Dimensional)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5等级划分与标志
等级划分
用钻石的数量表示智慧景区的等级。钻石的数量越多,表示旅游景区的智慧等级越高。智慧景区等
级分为五个级别,即一钻级、二钻级、三钻级、四钻级、五钻级。
等级标志
等级标志由“清新福建”标识与钻石图案及辅助图案构成,用一颗钻石表示一钻级,两颗钻石表示
二钻级,三颗钻石表示三钻级,四颗钻石表示四钻级,五颗钻石表示五钻级。
6等级划分条件
必备条件
6.1.1评价对象为全省旅游景区,且应满足表1所有的必备条件。
表1智慧景区必备条件
序号必备条件
1运营规范,服务良好,具有智慧景区建设的资金和人员条件。
2配备能覆盖游客聚集区的4G/5G通信信号或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满足信号稳定的通讯服务。
3支持网络购票,支持多种支付方式,配备入园验证服务设施。
4建有在线服务平台,能向游客提供真实可靠、动态更新的景区信息。
5配备电子信息屏,能向游客提供内容丰富、传送及时、接受便捷的景区信息服务。
6景区智慧管理平台(系统)能够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平台有效对接。
7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景区管理能力,提供多种智慧服务应用场景。
8建有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6.1.2评定检查时,对必备项目逐项确认达标后,方可进入评分程序。
评分标准
6.2.1评分标准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营、数字化营销、游客服务、创新与应用示范等五个方面,
智慧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指标总分设值见表2,具体评分表见附录A。
2
DB35/T1716—2022
表2智慧景区评定指标总分设值
评定指标分值(分)
基础设施150
管理与运营310
数字化营销240
游客服务240
创新与应用示范60
总分1000
6.2.2智慧景区等级划分实行评定必备条件和评价要素量化打分制相结合的原则。在评定等级时,除
应满足必备条件外,还应满足相应等级的分值要求,分值的计算方法按附录A执行,等级与分值的对应
关系见表3。
表3智慧景区等级与分值对应关系
智慧景区等级分值(分)
一钻级400-499
二钻级500-599
三钻级600-749
四钻级750-849
五钻级850及以上
7等级评定与管理
评定组织
在省旅游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相关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评定协会)组织开展智慧景区评定、
复查工作,评定及复查结果向省旅游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评定程序
7.2.1申请
7.2.1.1省内旅游景区均可自愿申请等级评定,非A级旅游景区也可参评智慧景区。
7.2.1.2申报单位向评定协会提出申请(按附录B),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7.2.2受理
评定协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7.2.3评定
7.2.3.1对申报材料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评定协会采用资料审查、现场查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查
看的方式,组织专家进行评定。
7.2.3.2评定协会依据申报单位的评分评定相应等级的智慧景区。
3
DB35/T1716—2022
7.2.4复查与处理
7.2.4.1复查工作每三年一次,由评定协会组织。
7.2.4.2复查中对未达到标准的景区,给予限期整改、降低等级或取消定级的处理。
标志管理
7.3.1标志牌和证书由评定协会统一制作和颁发。
7.3.2标志牌应置于景区的明显位置。
4
DB35/T1716—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
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见表A.1。
表A.1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
序号评定项目评分标准评分方法总分计分
1基础设施150
1.1互联网设施25
500Mbps(含)以上得10分;
300Mbps(含)~500Mbps
1.1.1景区接入互联网宽带得8分;100Mbps(含)~30010
Mbps得5分;低于100Mbps得
3分
提供网络拓扑结构
覆盖游览区域得5分图;电信运营商接入
景区游览区域覆盖免费无线通
1.1.2覆盖游客聚集区得4分合同;现场测试5
信网络,线路顺畅、信号稳定
覆盖部分游客聚集区得3分
游客聚集区覆盖5G得10分
景区全域覆盖通讯信号,线路顺
1.1.3全部区域覆盖4G得8分10
畅、信号稳定
游客聚集区覆盖4G得5分
1.2视频监控系统20
覆盖游客聚集区、交通枢纽
建立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对游客地带、事故易发地得20分提供视频监控分布
1.2.1聚集区、交通枢纽地带、事故易图及监控画面;现场20
覆盖游客聚集区得15分
发地进行重点监控查看
覆盖部分游客聚集区得10分
1.3广播系统15
覆盖游览区域得10分
具备公共广播系统,实现分段控
1.3.1覆盖游客聚集区得8分提供广播分布图;现10
制,声音清晰
覆盖部分游客聚集区得5分场查看
1.3.2游客聚集区具备应急广播系统满足得5分5
5
DB35/T1716—2022
表A.1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续)
序号评定项目评分标准评分方法总分计分
1.4物联网设施40
具备物联网传输网络及物联网
1.4.1满足得10分10
管理系统
景区工作人员、观光车船、可移实现两项及以上得5分
动重要旅游资源、重要设施设备
1.4.25
等通过北斗卫星、GPS等技术手实现一项得3分
段等实现位置动态监测
实现两项得10分
1.4.3具备人脸识别、人流监测等功能10
实现一项得5分提供设施清单、系统
截图;现场查看
具备三项得10分
标识系统、声光设施、出入门禁、
温湿控制设施设备根据环境变具备两项得8分
1.4.410
化实现智能开启、关闭和调整,
并支持人工远程智能管控具备一项得5分
水电桩、垃圾箱、路灯、厕所等具备两项及以上得5分
重要服务设施与物联网或信息
1.4.55
系统结合,实现智能化服务与控具备一项得3分
制
1.5指挥调度中心50
1.5.1配备景区指挥调度中心满足得10分10
1.5.2配备专职人员满足得10分10
配备调度大屏、控制台、电脑、
1.5.3会议系统、语音/视频对讲系统每项得2分,最高10分10
等设施
提供人员、设施清单
覆盖全部区域得10分和系统截图;现场查
配备GIS电子地图,景区全部工看
1.5.4覆盖游客聚集区得8分10
作可根据地理位置开展指挥
覆盖部分游客聚集区得5分
指挥调度中心接入客流、车船、
环境/气象、防火、防盗、危险
1.5.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4213-2008 气动调节阀 2008-07-28
- GB/T 4889-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与检验 2008-07-28
- GB/T 9951-2008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的配合性尺寸和接触件编号分配 2008-07-28
- GB/T 9950-2008 信息技术 数据通信 37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编号分配 2008-07-28
- GB/T 6378.1-2008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对单一质量特性和单个AQL的逐批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 2008-07-28
- GB/T 9952-2008 信息技术 数据通信 1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编号分配 2008-07-28
- GB/T 9248-2008 不可压缩流体流量计性能评定方法 2008-07-28
- GB/T 8051-2008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方案 2008-07-28
- GB/T 4891-2008 为估计批(或过程)平均质量选择样本量的方法 2008-07-28
- GB/T 9249-2008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自动平衡式记录仪和指示仪 200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