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778-2017 高原鼠兔测报技术规范

DB62/T 2778-2017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2778-2017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4-24
实施日期
2017-05-30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778—2017

高原鼠兔测报技术规范

2017-04-24发布2017-05-30实施

发布

DB62/T277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甘肃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碌曲县草原站、肃南县草原站、天祝县草原站。

本标准起草人:苏军虎、杨彦东、庞晓攀、刘荣堂、张卫国、王海芳、纪维红、祁晓梅、李春涛、

蔡卓山。

I

DB62/T2778—2017

高原鼠兔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危害发生类型、发生程度及

成灾标准等鼠情和害情监测技术、监测内容与方法,预测预报技术及调查数据记载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原鼠兔监测及预报,可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编制高原鼠兔及其危害的防治方案及

科学研究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5978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NY/T1481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

NY/T1905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鼠密度rodentdensity

单位面积或空间鼠类数量的相对值或绝对值。以捕获率或实有个体数来表示。

3.2

夹日法daytrappingmethod

用鼠夹进行一昼夜捕获的方法。夹日为计算数目的单位,一个鼠夹捕鼠一昼夜称1夹日。

3.3

捕获率capturerate

百夹日捕获鼠的比例称夹日捕获率。

3.4

性比sexratio

雌雄个体数的比值,称雌雄比;雌性个体数占雌雄总数的比值称雌性比;雄性个体数占雌雄总数的

比值称雄性比。

3.5

怀孕率pregnancyrate

怀孕的雌鼠占整个捕获雌鼠总数的百分率。

3.6

胎仔数littersize

1

DB62/T2778—2017

怀孕个体平均每胎产仔数。

3.7

繁殖指数reproductiveindex

繁殖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只雌鼠可能增殖的数量。

3.8

睾丸下降率testiculardescentrate

睾丸降至阴囊,贮精囊膨大的雄鼠数占总捕获雄鼠总数的百分率。

3.9

年龄结构agestructure

种群内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总捕鼠数的百分比。

3.10

体重bodyweight

活体或剥制前的身体重量。

3.11

胴体重carcassweight

去除全部内脏后的重量。

3.12

体长bodylength

吻端至肛门的直线距离。

3.13

肥满度relativefatness

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

3.14

死亡率mortality

死亡的个体数占种群数量的百分率。(分一般死亡率和特殊死亡率。前者指在常态条件下,老死、

饿死、病死、被捕食等原因引起的死亡;后者指受外界干扰而造成的突发性大批死亡,如突发暴雨洪水

灾害、突发鼠传疾病、暴风雪和倒春寒等。)

3.15

迁移率mobility

鼠类迁入数量与迁出数量占总的种群数量的百分比,前者为迁入率,后者为迁出率。(因环境不良

变化或食物丰欠变化,鼠类发生在栖息地间的移动。包括嗜食性迁移、繁殖迁移、越冬迁移和外界干扰

迁移。)

3.16

鼠情rodentpopulationandcommunitystatus

鼠种类、密度、种群、群落及其变化等基本情况。

3.17

害情damagesituation

鼠兔破坏生草面积造成不长草的秃斑、次生裸地,包括洞口、土丘、挖掘洞道形成的塌陷、蚀沟和

风蚀突破口;牧草损失量和鼠害发生面积等基本情况。

3.18

有效洞口数effectiveholenumber

单位面积内鼠兔鼠洞堵洞后,24h内被鼠兔打开的洞口数。

3.19

2

DB62/T2778—2017

有效洞口系数effectiveholecoefficient

样方捕尽法实捕鼠数所占有效洞口数的比值。

3.20

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injurylevel

当灭鼠费用等于它所产生收益净增值的鼠密度。

3.21

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

为防止害鼠数量达到经济损害水平,需采取防治措施的鼠密度。

3.22

样区filedsites

调查前所确定的研究区域。以行政区域(如××乡、××村)或地形地貌单元(××河漫滩、××

阶地、××滩地、××山、××山阳坡、××山阴坡等)划分并命名调查样区,样区名用汉语拼音名称

缩写代换(如:尕海滩—Ght)。

3.23

一级样方rodentdensityquadrat

样区内用于调查高原鼠兔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区域。以样区为单位用罗马数字(Ⅰ、Ⅱ、Ⅲ……)

编号。

3.24

二级样方damagesituationquadrat

一级样方内抽取,用于调查植被、农作物破坏面积和危害情况的区域。在各调查样地内,随机选择

调查样方,用罗马数字和阿拉阿拉伯数字组合(Ⅰ1、、Ⅰ2、、Ⅰ3、……)编号。

3.25

常规监测normalmonitoring

对害鼠分布、鼠密度,以及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等进行的监测,鼠兔一般分3个主要危害时期。

3.26

系统监测systematicmonitoring

对危害重点区域,就繁殖特征与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监测。

4监测工作

4.1监测区要求

选择高原鼠兔栖息地中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样地连片面积不小于60hm2。一级样方在样地中选取,

以高原鼠兔分布的代表性为选取原则,面积0.5hm2~1.0hm2。二级样方在一级样方内抽取,面积

0.02hm2~0.05hm2。

4.2监测方法

4.2.1有效洞口法

将每一样方中所有鼠洞封埋、计数,24h以后检查并计数被高原鼠兔盗开的洞口数作为单位面积有

效洞口数,以“洞口数/hm2”表示。按样地或样区计算平均洞口数并作为高原鼠兔的相对密度值。

4.2.2样方捕尽法

调查完一级样方内有效洞口数后,在该一级样方内用鼠夹或其它方法连捕3d将高原鼠兔捕尽。

3

DB62/T2778—2017

4.2.3有效洞口系数法

在样方捕尽前,先利用4.2.1计数有效洞口数,样方捕尽后用获得的鼠兔数量和有效洞口数的比值获

得有效洞口系数。待查样地的有效洞口数,再乘以有效洞口系数,即为该样地鼠兔相对数量。

4.2.4标志-重捕法

在样方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4.3监测手段

4.3.1常规监测

分别于高原鼠兔在一年中的危害高峰时期,包括繁殖前(第一主害期,3、4月份)、繁殖结束时(第

二主害期,幼鼠分居打洞,年均数量最多,6、7月份)和越冬前(第三主害期,储存草料,9、10月份)

3个主害期各调查1次。

4.3.2系统监测

在3月~10月间,每月进行繁殖特征,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调查。

4.4测量解剖用具

4.4.1计量用具:测尺、天平、GPS定位仪以及数码相机等。

4.4.2解剖用具:解剖盘、镊子、解剖剪和解剖刀,医用手套、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4.5收夹后的处理及防疫

鼠兔捕捉过程的处理及人员防疫应遵照GB15978和NY/T1905要求。

5监测内容

5.1环境概况

包括草地类型、植物种类组成、植被覆盖度(%)、草层高度(cm)、地上植物量(产草量,kg/hm2)、

植物物候期(包括牧草或代表性植物的返青、营养、拔节(分支)、孕穗、开花、种子成熟和枯草期)、

海拔、地貌、地形、人类生产活动(草原灭鼠、草原轮牧、草原放牧强度、退牧还草、基本草场建设、

人工草地建设、草原灌溉、围栏封育、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居民点、引水渠等)及其它培育与改良措

施),以及天敌动物等情况。

5.2鼠情监测

5.2.1形态特征

对各类生境捕到的鼠兔进行编号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