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9229.3-1999 剪叉式升降台 试验方法
JB/T 9229.3-1999 Test methods for scissor-type lifting platform - Part 3: JB/T 9229.3-1999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53.080
J83
JB/T9229.3---1999
剪叉式升降台试验方法
Scissorselevatingplatforms—Testingmethod
1999-06-28发布2000-01-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
JB/T9229.3----1999
前言
本标准是对ZBJ83003.2—87《剪叉式升降台试验方法》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
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83003.2—87。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娜、马连芬、张静祥。
I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229.3----1999
剪叉式升降台试验方法
代替ZBJ83003.2—87
Scissorselevatingplatforms—Testingmethod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JB/T9229.1中所规定的剪叉式升降台(以下简称升降台)。关于底盘试验,对于用
标准车辆底盘改装的升降车,改装后应不改变原底盘的行驶性能,本标准不规定其行驶性能试验,只规
定了非标准底盘的试验方法。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GB/T5008—199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GB/T7403—1987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JB/T9229.1—1999剪叉式升降台型式和基本参数
JB/T9229.2—1999剪叉式升降台技术条件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1试验升降台的验收
3.1.1登记产品合格证、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
3.1.2需拆检零部件的原始尺寸填入表A1。
3.1.3试验样机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由制造厂提供):
a)设计任务书;
b)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c)升降台总体、各总成、电器和液压系统等装配图样。
3.1.4检查、调整升降台,使其符合图纸技术条件的规定。
3.2磨合
3.2.1目的:为使各运动件摩擦副配合良好,以保证升降台发挥正常的性能和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在
升降台试验之前进行磨合。对磨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作详细记录。
3.2.2升降部分:按表1要求进行磨合,升降次数不得少于50次(升降一个循环为一次),升降高度
为全行程。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2000-01-01实施
1
JB/T9229.3----1999
表1
升降次数载荷问题措施
10无载
20最大载荷的50%
20最大载荷
3.2.3行驶部分:按表2要求进行磨合,在坡度较小的平坦硬路面或等效路面上行驶。
3.2.4对于汽油机驱动的升降台,磨合后应将发动机限速片拆除,并应更换发动机减速箱和驱动桥的
润滑油以及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润滑各部分润滑点,清洗和更换各滤清器的滤芯。
4试验条件
4.1试验样机使用的燃料油、润滑油、液压油以及温升应符合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按规定加足燃料
油、润滑油、液压油和冷却水。
表2
行驶时间行驶速度
问题措施
h内燃机驱动直流电机驱动
0~15不超过发动机标定转速的50%不超过相应行走电机的额定电流
>15~30不超过发动机标定转速的75%不超过相应行走电机的额定电流
4.2起动、牵引用蓄电池的电压、电解液的密度和电解液液面高度,应符合GB/T5008和GB/T7403
中的规定,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充电。
4.3环境温度为–10~+35℃,风力不超过3级。
4.4对直流电机驱动式升降台(牵引用蓄电池的)试验时,周围空气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温度
为20℃)。
4.5升降台在性能试验前应充分预热:
4.5.1发动机出水温度不低于70℃;
4.5.2发动机机油温度不低于50℃;
4.5.3液压系统的油箱油温不低于40℃。
4.6升降台轮胎应符合如下规定:
4.6.1充气轮胎的充气误差为20kPa;
4.6.2实心轮胎应符合试验升降台技术的规定,同一个桥上两个轮胎之间的硬度相差不超过邵氏硬度
5度。
4.7试验场地表面应是平整、清洁的混凝土或等效的硬路面,坡度不大于1%,面积应能使升降台作
圆周回转。
4.8在整个试验期间,升降台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技术保养和维修,保养维修情况应作详细记录。
2
JB/T9229.3----1999
5整机结构参数及主要技术特性的测定
5.1升降台外部尺寸的测定见图1。
升降台呈无载停车状态,按表A2中所规定的项目操作和测量,测量数据填入表A2。
图1
5.2升降台重量的测定
5.2.1测量设备用地中衡,秤面和地面在同一平面。
5.2.2测量时工作台收缩至最低,呈无载停车状态。
5.2.3对于自行式升降台,先从一个方向驶上地中衡,停稳后发动机熄火,变速箱置于空档,放松制
动器,并不许用三角木顶车。称重后调转升降台180°再进行称重,取两次称重平均值;对移动式和固
定式升降台也应前后调转180°,称重后取平均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A3。
5.3升降台桥负荷的测定
工作台收缩至最低、呈无载停车状态,先从一个方向驶上地中衡,依次称出前后桥负荷。测量时只
允许被测桥车轮停在秤台上并尽量停在秤台的中间。升降台停稳后发动机熄火,变速箱置于空档,放松
制动器,并不许用三角木顶车,称重后调转升降台180°再进行称重,取两次称重平均值,测量数据填
入表A3。
5.4升降台重心位置的测定
工作台收缩至最低位置呈无载停车状态。
a)水平位置:重心距前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L0由式(1)计算:
L(G−G)
L=10f,mm……(1)
0G
0
式中:L1——轴距,mm;
Gf——无载停车状态前轴重,N;
G0——升降台自重,N。
b)重心高度:重心距停车地面的垂直距离H,见图2所示。
c)测定方法:先将升降台前轴车轮置于称台上,抬起后轴,使升降台的纵向倾角θ为20°,测量抬
起后轴时前轴的轴重Gf′及前后车轮静力半径Rf′和Rr′,重心高度H0按式(2)计算:
′′′′
L(G−G)+(R−R)Gtgθ′
H=1fffrf+R,mm………(2)
0Gθr
0tg
3
JB/T9229.3----1999
式中:Gf′——升降台倾斜后前轴重,N;
Gf——升降台无载停车状态时前轴重,N;
Rf′——升降台倾斜后前轮静力半径,mm;
Rr′——升降台倾斜后后轮静力半径,mm。
其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条件也可采用起吊法、悬挂法等,测量数据填入表A3。
图2
6最大测向力的测定
6.1升降台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和无载升至最高位置。
6.2测量用具:保护绳索,砝码等。
6.3测量方法(见图3):在升降台侧边的中点固定一绳索,另一端绕过一定滑轮系砝码盘,按表A4
加砝码,测量数据填入表A4。
6.4试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升降台倾翻和试验载荷的移动。为防倾翻可用绳索等;绳索不应收紧,
以便在倾翻之前对升降台无任何约束。
7偏摆量的测定
7.1自然偏摆量的测定
7.1.1升降台状态:在室内或室外2级风以下情况下,支腿伸出并调平,升降台自最低位置升至最高
位置的全过程。
7.1.2测量用具:彩笔、长板、钢板尺等。
7.1.3测量方法如图4所示:试验时借助高建筑物或与升降台并列放置其他设备,在建筑物或设备的
一面立长板,并在与此相对应被测升降台横向的中间系一弹性彩笔,使彩笔在升降台整个升降过程中始
终能接触到立板,由彩笔尖端作一垂直于底盘上表面的直线,并向上延伸至最大起升高度,测量彩笔在
起升过程中偏离立板上直线的最大距离,上述测量方法在升降台无载和承受最大载重量时各做两次,测
量数据填入表A4。
4
JB/T9229.3----1999
图3
7.2最大偏摆量的测定
7.2.1升降台状态:在室内或室外2级以下风力情况下,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升至最高
位置。
7.2.2测量用具:重锤、钢板尺、保护绳索等。
7.2.3测量方法如图5所示:按6.3条施加最大侧向力,测量时在台面纵向的中点固定一绳索,绳索
另一端系一重锤,记录施加最大侧向力的前后重锤在地面上投影间的垂直距离。上述测量方法在升降台
无载和承受最大载重量时各做两次,测量数据填入表A5。
8起升下降速度的测定
8.1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和空载状态。
图4图5
5
JB/T9229.3----1999
8.2测量方法
8.2.1起升速度的测定:工作台从最低位置升至最高位置,记录台面从最低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重
复上述试验两次,将试验数据填入表A6。
8.2.2下降速度的测定:工作台从最高位置降到最低位置,记录台面从最高到最低位置所需时间,重
复上述试验两次,将试验数据填入表A6。
9下沉量的测定
9.1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
9.2测量方法:工作台升至任意高度时静止20min,用钢卷尺测量工作台刚静止时和静止20min时
的工作台面到支承升降台面的高度h1和h2。重复上述试验一次,测量数据填入表A7。
10支腿回缩量的测定
10.1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要求车轮距支承地面10mm承受最大载重量。
10.2测量方法:工作台升至任意高度,测量升降台支腿油缸伸出长度δ1,经过15min后,再测一次
伸出长度δ2,重复上述试验一次,将试验数据填入表A7。
11承载能力的测定
11.1试验目的:检查升降台在超载和偏载作业时各受力构件是否发生永久变形和裂纹及其他异常现
象。
11.2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
11.3工作台均匀承受125%的最大载重量,全行程升降100次,观察受力构件是否永久变形和裂纹,
将试验数据填入表A8。
11.4将最大载重量的集中载荷放置在距工作台内周边300mm处的任一地方,全行程升降100次,
观察受力构件是否有永久变形和裂纹,试验结果填入表A8。
12可靠性、耐久性试验
12.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考察零件的强度、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技术保养的方便性以及各种性能
的稳定程度。
12.2试验方法:工作台均匀承受最大载重量,对使用在生产线上的升降台10天内连续升降2500次(升
降一个循环为一次);对登高作业用升降台6天内连续升降1500次,升至最大高度和任意高度各50%
次,检查受力构件有无永久变形,以及主要易损件等有无明显磨损和其他异常现象发生。
12.3在试验过程中若发生零部件损坏,应详细记录损坏情况,将损坏零部件更换后继续进行试验,试
验记录应按表A9和表A10要求填写。
13结构安全系数的测定
采用应变电测方法测定。在各主要受力点贴应变片,试验前升降台无载连续全行程升降10次,然
后承受最大载重量再连续全行程升降10次,最少测10个点,按试验大纲记录各点应变值。
14作业稳定性的试验
14.1试验目的:为检查升降台在允许路面坡度上作业时工作台受最大侧向力或受6级风时的稳定性。
6
JB/T9229.3----1999
14.2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SHZSAQS 00205-2023 新疆南疆盐碱化土壤苜蓿地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27
- T/GXAS 531-2023 桑蓟马防治技术规程 2023-07-24
- T/MNCH 2-2022 美姑黄牛养殖技术规范 2022-12-02
- T/RCSY 001-2022 江西绿色生态 瑞昌山药 2022-10-11
- T/HBNX 002-2020 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规程 2020-09-01
- T/BJSMYXYJH 0002-2021 树木医生技能考核评价规范 2021-09-29
- T/PRYZ 002-2020 肉鸡养殖鸡粪处理技术规程 2020-05-23
- T/CASME 866-2023 口感番茄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03
- T/GDSMM 0051-2023 香蕉园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23-12-15
- T/CACM 1374.64-2021 延胡索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