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011.4-2016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4部分:终端测试方法
YD/T 3011.4-2016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pplication based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electric bicycle positioning service, Part 4: Terminal testing method. (English transl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3.040.99
M40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011.4一2016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4部分:终端测试方法
IOTapplicationbasedonpubliccommunicationnetwork
Publiclocationservicesforelectricbicycle
Part4:Testmethodofterminal
2016-01-15发布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3011.4-2016
目次
mm......................................................................................ii
I賴......................................................................................l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雜雌A............................1
4_各®............................................................................2
5廳施..................................................................................2
6业务功能测试.............................................................................3
7数据通信功能测试........................................................................15
8幢顺................................................................................17
9mmm................................................................................................................................................................21
10稳定性要求...............................................24
II电磁兼容性测试.........................................................................25
12环境适应性测试........................................................................27
13安全性测试...............................................34
14外观及结构要求测试...............................................................……39
15接口协议测试..................................................……..................40
YD/T3011.4-2016
刖
YD/T3011—2016“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分为以下4个部分:
一第1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一第2部分应用平台测试方法;
一第3部分终端技术要求;
一第4部分终端测试方法。
本部分是YD/T3011—2016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宄院、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质量检测中心、中国移动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江苏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江苏泰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舟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加懂、刘琳、刘越,范晓晖、马书慧、刘臻、盛卫中、董经贵、张峰、
戚源、李伟东、赵剑、刘蓬勃。
YD/T3011.4-2016
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
第4部分:终端测试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的业务功能、通信功能、电源、性能、稳定性、
电磁兼容、环境适应性、外观、安全及接口协议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10408.8-2008振动入侵探测器
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电子电池总规范
YD/T3011.2-2016基于公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第2部分:应用平台测
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PublicLocationServiceTerminalfor曰ectricbicycle
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为其提供公共定位服务的设备。
3.2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应用平台PubliclocationServiceApplicationPlatformfor曰ectricBicycle
实现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中的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等,并提供定位、远程控制、信息查询及报警等
业务的平台,本部分中简称为应用平台。
YD/T3011.4-2016
3.3
设置警戒SetGuard
电动自行车定位服务终端(本部分中简称为终端)能对振动监测和越界监测给出报警信息的状态。
3.4
解除警戒UnsetGuard
终端对振动监测和越界监测不给出报警信息的状态。
3.5
休眠状态DormancyStatus
终端仅处理器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正常工作,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等其它功能模块均处于关闭的状态。
3.6
警戒区域SafetyArea
终端进入设置警戒状态后,以卫星定位(GPS或北斗)给出的第一个定位点为圆点,以设定半径划
定的圆形区域。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ell-IDCell-Identity小区识别码
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
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全球用户识别卡
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
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
5测试方法
5.1测试环境
测试架构如图1所示。
图1测试网络架构
YD/T3011.4-2016
5.2测试设备及仪表
测试设备要求如下:
*电动自行车终端2个;
«电动自行车1辆;
*用户手机1个;
*温变箱1台;
*直流稳压电源1台。
测试需要提供满足GB/T17626.2-2006,GB/T17626.3-2006等级3,GB16796-2009中5.4.3、5.4.4、5.4.6,
GB/T9813-2000中4.9及GB4208-2008中IP55所规定的试验设备。
5.3测试说明
本部分中的消息流程仅供参考,除非预期结果中有特别说明。
6业务功能测试
6.1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6.1.1振动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6.1.1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项目:监控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分项目:振动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在设置警戒下,终端能够监测异常振动并产生报警
预置条件:
1)应用平台及网关正常工作,且两者之间连接正常;
2)应用平台已录入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手机号码、SIM卡或USIM卡卡号及IMSI号。
3)终端工作正常,且己完成在应用平台的注册,业务功能正常;
4)终端设置警戒;
5)平台完成对终端振动灵敏度等级及参数阈值的设置,并开启终端发送报警状态______________
测试步骤:
1)通过本地或远程设置使终端处于设置警戒状态;
2)终端在GPS或北斗定位的情况下,振动车辆,使终端振动超过设置的振动灵敏度阈值;
3)终端在无法进行GPS或北斗定位但可以进行CellID定位情况下,大幅度振动车辆,使其振动超过设
置的振动灵敏度阈值;
4)通过应用平台关闭终端异常振动监测报警功能,重复测试步骤2)、3)、4)。
5)通过本地或远程设置使终端处于非设置警戒,开启终端异常振动监测报警功能,重复测试步骤2)、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1)在终端设置警戒条件下,终端发送异常振动报警信息;
2)异常振动监测报警关闭后,终端不发送异常振动报警信息;
3)终端处于非设置警戒下,终端不发送异常振动报警信息
YD/T3011.4-2016
6.1.2异常振动灵敏度设置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编号:6.1.2|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项目:监控报警功能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分项目:异常振动灵敏度设置功能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目的:终端的振动灵敏度可以进行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置条件:
1)应用平台及网关正常工作,且两者之间连接正常;
2)应用平台己录入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手机号码、SIM卡或USIM卡卡号及IMSI号。
3)终端工作正常,且已完成在应用平台的注册,业务功能正常;
4)终端设置警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步骤:
1)通过应用平台指令或本地方式对终端振动灵敏度等级及参数阈值进行设置;
2)在终端和平台上查询终端的振动灵敏度等级及参数阈值;
3)终端在可进行GPS或北斗定位的情况下,振动车辆,使终端振动先小于阈值,然后再使其超过阈
值;
4)通过应用平台指令或本地方式修改终端振动灵敏度等级及参数阈值的设置,使其与原先不同,重
复步骤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1)终端内振动灵敏度等级及参数阈值与平台设置数值一致;
2)当振动不超过闕值,终端不发送异常振动报警信息;
3)当振动超过阈值,终端发送有异常振动报警信息
YD/T3011.4-2016
6.1.3越界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6.1.3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项目:监控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分项目:越界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在设置警戒下,终端能够进行越界监测并产生报警
预置条件:
1)应用平台及网关正常工作,且两者之间连接正常;
2)应用平台己录入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手机号码、SIM卡或USIM卡卡号及IMSI号。
3)终端工作正常,且已完成在应用平台的注册,业务功能正常;
4)终端设置警戒;
5)开启终端发送报警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步骤:
1)通过应用平台或本地方式对警戒范围半径的最小范围和默认范围进行设置,建议为300m;
2)终端在全程都可进行GPS或北斗定位的情况下,将终端移动一段距离,使其移动到警戒范围之外;
3)终端从进行GPS或北斗定位的环境中移动到无法进行GPS或北斗定位但可以进行CellID定位环境
下,并将终端移动一段距离,使其越界;
4)通过应用平台关闭终端越界监测报警功能,重复步骤2)、3)、4);
5)将终端处于非设置警戒,开启终端越界监测报警功能,且开启终端发送报警状态,重复步骤2)、3)、
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1)在终端设置警戒条件下,终端发送越界报警信息;
2)越界振动监测关闭后,终端不发送越界报警信息;'
3)终端处于非设置警戒下,终端不发送越界报警信息
YD/T3011.4-2016
6.1.4越界范围设定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6.1.4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项目:监控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分项目:终端越界范围设定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平台可以通过指令对终端的越界范围进行设定
预置条件:
1)应用平台及网关正常工作,且两者之间连接正常;
2)应用平台已录入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手机号码、SIM卡或USIM卡卡号及IMSI号。
3)终端工作正常,且己完成在应用平台的注册,业务功能正常;
4)终端设置警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步骤:
1)通过应用平台指令或本地方式对警戒范围半径的最小范围和默认范围进行设置,建议为300m;
2)查看终端和应用平台中越界半径的最小范围及默认范围;
3)终端在全程都可进行GPS或北斗定位的情况下,将终端移动一段距离,使其移动到警戒范围之外;
4)终端从进行GPS或北斗定位的环境中移动到无法进行GPS或北斗定位但可以进行CellID定位环境
下,并将终端移动一段距离,使其移动到警戒范围之外;
5)通过应用平台指令或本地方式改变终端的越界半径最小范围和默认范围,建议为l〇〇m,重复步骤
2)、3)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1.)查看终端内部越界半径最小范围和默认范围与通过平台设置数值一致;
2)当终端越界后,终端发送越界报警
YD/T3011.4-2016
6.1.5电瓶对终端供电终止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6.1.5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项目:监控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分项目:电瓶供电终止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电瓶供电终止后,终端能够广生报警
预置条件:
1)应用平台及网关正常工作,且两者之间连接正常;
2)应用平台己录入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手机号码、SIM卡或USIM卡卡号及IMSI号。
3)终端工作正常,且己完成在应用平台的注册,业务功能正常;
4)开启终端发送报警状态;
5)终端设置警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步骤:
1)通过应用平台或本地的方式开启终端的电瓶供电终止报警功能;
2)断开终端的电瓶供电;
3)通过应用平台或本地方式关闭电瓶对终端供电终止报警功能,重复步骤2);
4)终端解除警戒;重复步骤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1)在终端的电瓶供电终止报警功能开启条件下,终端发送电瓶供电终止报警信息;
2)关闭电瓶对终端供电终止报警后,终端不发送电瓶供电终止报警信息;
3)终端解除警戒后,终端不发送电瓶供电终止报警信息
YD/T3011.4-2016
6.1.6备用电池电量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6.1.6测试类型:必选
测试项目:监控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分项目:备用电池电量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终端对备用电池电量能够进行监测,当备用电池电量低时终端能够产生报警
预置条件:
1)应用平台及网关正常工作,且两者之间连接正常;
2)应用平台己录入终端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手机号码、SIM卡或USIM卡卡号及IMSI号。
3)终端工作正常,且已完成在应用平台的注册,业务功能正常;
4)开启终端发送报警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步骤:
1)通过应用平台或本地方式开启终端的备用电池监测报警功能并设定备用电池电压门限值,
2)查看终端和平台备用电池电压门限值及进入到休眠态的设定时间值;
3)断开电瓶对终端的供电,使终端进入到休眠状态;
4)将终端放置足够长时间,使备用电池电压进入低于电压报警门限值范围内;
5)通过应用平台或本地方式修改备用电池电压门限值,重复步骤2)、3)、4)__________
预期结果:
1)终端和平台中备用电池电压门限值与设置数值一致;
2)当备用电池电压进入到门限值内,终端发送备用电池电量低报警信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T/T 1485.2-2023 自动化集装箱起重机远程操控安全作业规程 第2部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2023-11-24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2023-11-24
- JT/T 1485.1-2023 自动化集装箱起重机远程操控安全作业规程 第1部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2023-11-24
- JT/T 1172.2-2023 系列2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2023-11-24
- JT/T 1172.4-2023 系列2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 2023-11-24
- JT/T 557-2023 港口作业区域照明照度及测量方法 2023-11-24
- JT/T 1161.3-2023 沿海港口航道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第3部分:图示表达 2023-11-24
- JT/T 1172.3-2023 系列2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3部分: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 2023-11-24
- JT/T 900-2023 汽车售后维修服务客户满意度评价方法 2023-11-24
- JT/T 907-2023 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网站建设规范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