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062-2009 环境管理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GB/T 24062-2009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062-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7-10
实施日期
2009-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7)
适用范围
本标准阐述了有关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概念和现行实践,这里的“产品”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本标准适用于制定行业规范性文件,而不适用于作为认证和注册的规范。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铜业协会
起草人:
黄进、林翎、周仲凡、陈妙农、刘克、李燕、陈全、陈亮、陆韬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20.10

Z00

a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环境管理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Integratingenvironmentalaspectsintoproductdesignanddevelopment

2009-07-10发布

(ISo/TR14062:2002,IDT)

2009-12-01实施

中华厶民共香Ⅱ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考右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厘111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目的和潜在利益??-

5战略方面的考量??·

6管理方面的考量??·

7产品方面的考量??·

8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参考文献?·?????··

目次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ⅡV

l

1

l

2

3

5

7

0

6

刖昌

GB/T24062--2009/150/TR14062:2002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TR14062:2002《环境管理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删除了ISO/TR14062:2002的前言,增加了中文前言。

对于ISO/TR14062:2002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已被等同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本标准采用我

国国家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等同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在本标准中均直接

引用。

本标准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认监委

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铜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进、林翎、周仲凡、陈妙农、刘克、李燕、陈全、陈亮、陆韬。

GB/T24062--2009/LsO/TR14062:2002

引言

任何产品,包括商品或服务,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的某一或所有生命周期阶

段:包括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经销、使用和报废产品的处置。影响程度可轻可重;影响周期可能是短

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影响可能在当地、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发生(或几种情况的结合)。

顾客、使用者和开发者对产品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关注正日益增强。这一关注体现在商业、消费

者、政府和自愿性组织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环境设计、产品工作、国际协议、贸易措施、国家法律

等方面的讨论中;也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各种产品设计的新方法中。这些新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资源利

用效率和过程效率,促使潜在产品差异的改善,减少法律负担和潜在责任,并节约成本。此外,市场的全

球化,源头、制造和分销的变化都会影响供应链,进而对环境产生影响。

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实质效益。这些效益可包括:降低成

本、促进革新、新商业机会,以及改进产品质量。

预测或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因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在产品的使用系统中考虑其功能。

产品的环境因素也必须与其他因素进行权衡,如产品的预期功能、性能、安全、健康、成本、可销售性、质

量以及法律法规要求。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必须具有连续性和灵活性,提升环境方面的创造力,使创新

最大化并促进环境改善的机会。作为引入工作的基础,可通过相关组织的政策和战略解决环境问题。

早期识别和策划使组织做出控制环境因素的有效决策,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决策会如何影响他人控

制的环境因素,如原材料获取阶段和产品生命末期阶段。

本标准旨在供所有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人员使用,无论其组织的类型、规模、地域或复杂程度;也

可为所有类型的产品使用,无论是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标准所提供的内容和信息将针对那些直接参

与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人员,负责制定政策和决策过程的人员,以及未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

的外部利益相关方。

1范围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环境管理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本标准阐述了有关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概念和现行实践,这里的“产品”既包

括商品,也包括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制定行业规范性文件,而不适用于作为认证和注册的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050环境管理术语(GB/T240502004,ISO14050:2002,IDT)

3术语和定义

GB/T2405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3.2

过程process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注l:一个过程的输人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EGB/T19000--2008,定义3.4.11

产品product

任何商品或服务。

[GB/T240212001,定义3.1.11]

注1:产品可分为以下类别: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注2:服务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3.3

设计和开发designanddevelopment

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GB/T190002008,定义3.4.4]

注1:术语“设计”和“开发”有时是同义的,有时用于规定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

注2:产品的开发是实施产品设想从策划、市场开发到评审的过程,该过程运用商业战略、营销考虑、研究方法以及

设计因素等使产品达到实际使用点,包括对现有产品或过程的改进或修正。

注3: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也可被定义为环境设计、生态设计、产品的环境监护部分等。

3.4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讲,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GB/T24001--2004,定义3.5]

3.5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GB/T240012004,定义3.6]

3.6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EGB/T24001--2004,定义3.7]

3.7

生命周期life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GB/T240402008,定义3.1]

3.8

产品系统productsystem

拥有基本流和产品流,同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并能模拟产品生命周期的单元过程的集合。

[GB/T240402008,定义3.28]

3.9

供应链supplychain

通过上游和下游的联接,以产品的形式传递价值给使用者的过程和活动。

注1:实际应用中,用“连结链”表述产品从供应端到生命终止的所有过程。

注2:实际应用中,也常使用“产品链”、“价值链”的表述。

4目的和潜在利益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在努力达

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组织及其竞争力、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利益。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潜在利益可包括:

——通过优化材料和能源的使用而降低成本,使过程更高效,减少废物处置;

——促进创新和创造力;

——发现新产品,例如,从丢弃的材料中;

——满足或超越顾客的期望;

——提升组织和(或)品牌的形象;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吸引资金和投资,特别是来自具有环境意识的投资者;

——增强员工的动力;

——提高对产品的认知;

——通过减小环境影响来减少责任;

——降低风险;

——改善与监管者之间的关系;

——改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5战略方面的考量

5.1总则

本条款阐述了组织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时的一般性的战略考量。在组织的现行方

针、战略和组织结构中考虑第4章所阐述的目的是很有用的。这些现行的方针或战略可为将环境因素

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方向。

5.2组织方面的问题

考虑以下所述的战略性问题尤为重要,这些问题可能关系到组织的经济和环境问题。组织的总体

目标会影响到下列相关的战略问题:

——竞争者的活动;

——顾客的需求;

——供方的活动;

——与投资方、出资方、保险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组织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立法者和监管者的活动;

——产业和商业协会的活动。

5.3产品相关的问题

组织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常须考虑下列与产品相关的问题:

——早期引入,即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初期确定环境因素;

——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生命终止的分析(见图1);

——功能性,即产品旨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其可用性、使用寿命、外观以及其他方面;

——多准则概念,即考虑所有相关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因素;

——权衡取舍,即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在7.3中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图1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环境影响的输入、输出及示例

5.4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战略是将环境因素融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有效的战略有助于

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内部信息交流可包括为员工提供下列信息:

——组织的方针;

一一与产品相关的环境影响;

——有关环境问题、方案和工具的培训课程;

——成功的项目或产品;

GB/T24062--2009/ISO/TR14062:2002

——特定现场的环境影响。

这方面的信息交流也包括建立从员工获得有关产品设计和开发问题信息反馈的机制。

外部信息交流有助于提升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价值和利益。外部信息交流可与利益

相关方,如顾客和供应方进行,包括下列有关信息:

——产品特性(绩效、环境因素等);

——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生命终止后的处理。

有关各种国际和国家标准都涉及外部信息交流。例如,GB/T24020系列标准为环境标志提供了

原则、示例和要求。

6管理方面的考量

6.1总则

本章阐述了在实施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案时,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及其承诺的重要

性。方案的框架和目标、对工作的支持力度,以及方案所达到的优化程度都将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

6.2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者(自上而下)、产品设计者和开发者(自下而上)都可以启动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

发的过程。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情况可同时存在。无论是哪一种经营职能启动该过程,最高管理层的支

持都是必需的,以便对组织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程序和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最高管理者的行动,包括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充

分的财力、人力资源和时间的分配。一个有效的引入方案可使参与者从事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如产

品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来自市场、生产、环境、采购方面的专家、服务人员和顾客及其代表。

通常,管理者可通过在下列过程中建立特定的目标正式对方案做出承诺:

产品的持续环境改进;

——供应链管理;

一一使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员工积极参与本方案;

——培育新思路和创造力。

管理者建立并保持组织运行的基本框架。当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时,该框架的要素

可包括:

——确定环境愿景和方针。

——确定目标和指标,以便

·确保符合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