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
DB34/T 2923-2017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video image st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 室
- 起草人:
- 马浩、刘超、胡卫权、凌红霞、刘怀利、马顺、方婧、陈璞、李辉、杨玉喜、王妍、 王铭铭、朱后坤、沈超、徐浩、郭鑫、贾飞、刘方、商笑妍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01.120
A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constructionofvideoandimagestationofhydraulic
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923—2017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4.1布设原则......................................................................2
4.2基本构成......................................................................2
4.3传输..........................................................................2
4.4功能..........................................................................3
4.5地址分配与编码................................................................4
5建设要点..........................................................................5
5.1一般规定......................................................................5
5.2摄像设备选型..................................................................5
5.3主要设备配置..................................................................6
5.4供电..........................................................................7
5.5防雷与接地....................................................................8
5.6立杆..........................................................................8
5.7安装..........................................................................8
5.8调试..........................................................................8
6验收要点..........................................................................8
6.1一般要求......................................................................8
6.2其他要求......................................................................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布设要求表...................................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级联式组网规则.................................................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像评价.......................................................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项目方法参照表.................................................13
附录E(规范性附录)安装调试记录表.................................................17
附录F(规范性附录)调试自检表.....................................................18
附录G(规范性附录)施工质量报验单.................................................19
附录H(规范性附录)施工质量评定表.................................................20
I
DB34/T292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
室。
本标准起草人:马浩、刘超、胡卫权、凌红霞、刘怀利、马顺、方婧、陈璞、李辉、杨玉喜、王妍、
王铭铭、朱后坤、沈超、徐浩、郭鑫、贾飞、刘方、商笑妍。
II
DB34/T2923—2017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建设和验收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的设计、建设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5966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33474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SL515水利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
SL651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YD/T1737互联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频图像站videoandimagestation
为完成水利工程现场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而专门设立的监视站。按其功能分为视频站和图像站,分别
采集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3.2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videoandimagesurveillancesystem
依托水利专网或其他公用网络,能独立完成对江河湖泊等水域及堤防、闸坝等各种水利工程视频图
像采集、存储、传输、显示等功能的系统。
3.3
监控中心surveillancecentre
1
DB34/T2923—2017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内特定的信息汇集、处理和共享的节点。它可对管辖的多个监视站信息实施集中
监视、有效控制和管理,并提供信息服务。
4总体要求
4.1布设原则
4.1.1一般原则
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的布设对象主要为水库、闸坝、泵站、江河堤防、湖泊、渠道等重要的
水利工程和涉河项目。
视频图像站应针对监视对象的功能需求,兼顾防汛及工程管理需要,合理选择站点布设的类
型和位置。不同水利工程布设视频图像站的布设要求见附录A。
4.1.2具体布设原则
满足以下情形,应布设视频站。
a)光纤最近接入点在5km以内,传输和市政供电保障条件较好的;
b)其他特殊需要。
满足以下情形,应布设图像站。
a)光纤最近接入点在5km以上,工程地点较为偏僻的;
b)现场无线传输条件良好,信号传输稳定的;
c)虽满足视频站建设条件,但不需要连续观测的。
其它情况依据站点信息采集重要性,结合现场条件进行确定,以满足业务需求为准则。
4.2基本构成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a)硬件部分,应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显示及记录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云台、遥测终端等;
——传输设备主要包括电缆或光缆、信号调制解调设备等;
——控制设备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各类通信接口等;
——显示设备主要包括电视机、显示器、拼接屏等;
——记录设备主要包括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b)软件部分,应包括完成采集、存储、查询及其它功能的各类管理软件。
4.3传输
4.3.1通信方式
视频图像站通信方式分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两种传输方式。
a)视频站的信息传输,应优先选用光纤、同轴电缆等有线网络传输方式;
b)有线网络无法到达,可选用无线公网(移动/联通/电信网络)、wifi以及微波等主要无线网
络进行传输。
其中采用无线公网作为通信方式时,所选通信模块应通过入网合格检测,在信号弱的地区
宜加装外置天线或放大器,以满足传输带宽要求。
4.3.2传输带宽
2
DB34/T2923—2017
采用有线网络传输时,光纤专线应不低于2M/s,互联网接入端口应不低于10M/s。
采用其他无线网络时,传输带宽应满足相应的图像质量和信号稳定要求。
其中采用无线公网传输时,图像站现场测试传输速率应不低于300KB/s,视频站现场测
试传输速率应不低于700KB/s。
4.3.3组网
视频站宜采用级联式组网,参见附录B。
在级联式组网模式下,上级监控中心通过下级监控中心获取视频信息,前端设备只向上一级
提供视频信息。
4.4功能
4.4.1视频图像采集
利用前端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或硬盘录像机)等采集设备,应能实现监视区域视频图像的连续采
集。
图像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路图像的像素数量应不低于1280×720(720P);
b)单路图像的帧频应不低于25fps;
c)图像质量等级主观评价应按五级评定,其图像质量等级应不低于四级,见附录C。
4.4.2视频图像处理
模拟信号视频采集设备,应具有压缩编码和解码功能,码流参数可灵活设置,可采用不同帧率(1~
25帧/秒)进行传送。
在视频图像画面上可叠加中文字符,视频解码应支持软件解码或硬件解码,能对多种编码进行统一
解码。
4.4.3视频图像存储
视频监视图像存储宜采取现场存储方式,对实时视频信息进行自动连续存储,当存储空间不足时,
自动从储存时间最早的文件开始删除,循环存储。
视频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5天,存储图像信息分辨率≥352×288(CIF),重点视频信息存储时
间不少于30天,信息存储容量应不低于1TB。
4.4.4云台、镜头控制
用户应能远程对云台、镜头、雨刷等进行控制,包括云台转动及速度设置,预置位设置,镜头的变
焦、调焦、调节光圈及雨刷开关的控制。
根据等级优先的原则,控制权高优先级的用户可无条件获得低优先级用户的控制权,同级别用户根
据时间优先的原则获得控制权。
4.4.5时间同步
底层或前端采集设备,应支持时钟校验功能,保证系统设备时钟同步。
4.4.6二次开发接口
3
DB34/T2923—2017
前端采集设备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或者支持GB/T28181要求的协议,保证后续建设可采用软件方
式获取前端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
4.4.7管理平台功能
视频图像显示
如下:
a)监控中心应通过显示设备直接观看多路视频图像,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接收前端实时视频图
像,可将该视频监视图像显示于电视墙、电视机等各类显示系统中;
b)视频图像可单画面或多画面模式显示,多画面显示为N*N和1+M视图显示方式,多画面可轮
循,视频图像上应叠加时间信息及站点名称、所属水系以及位置信息。
视频回放
用户应能根据时间条件进行视频检索,并可将检索视频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回放历史图像。
回放历史图像时,可实现播放、倒放、快放、慢放、拖曳和暂停等主要功能,并支持不少于4路
同时播放,多用户可同时调用和检索历史图像。
视频转发
各级监控中心应能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转发下属视频图像站的图像数据,供多用户使用。多用户同
时调看同一路视频图像时,应通过节点转发方式实现共享查看。
用户管理
应具有用户权限分配、登录用户合法性认证、访问权限管理等功能,可对所有用户进行唯一性的标
识设置。
系统管理
应实现配置故障、性能、安全和日志等管理功能,支持SNMP网管协议,能实现对视频编(解)码
器、视频光端机等设备的集中管理。
4.5地址分配与编码
4.5.1监控中心地址分配
省与市级监控中心及市与县级监控中心互联,应采用公共互联网或水利专网方式传输。
监控中心的IP地址应采用公网IP地址或水利信息网IP地址,水利信息网IP地址分配应
符合水利信息网IP地址统一分配规定。
4.5.2摄像机编码
视频图像站应进行统一编码。编码由18位数字组成,编码规则为:8位中心编码+4位设备类
别码+6位前端摄像机设备流水号。
视频图像站编码示意图如图1所示。
4
DB34/T2923—2017
34xxxxxx0609xxxxxx
摄像机设备流水号
设备类别码
基层接入单位编码
县级监控中心编码
市级监控中心编码
省级监控中心编码
图1视频图像站编码示意图
注:中心编码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的监控中心的编码,按照监控中心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确定,省级监控中心编
码为“34”,当不是基层单位时空余位为0,中心编码应符合GB/T2260的要求。设备类别码为“0609”,设
备流水号按照设备入网顺序进行编码。原依据《安徽水利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附录3所编制
的市、县级监控中心编码应进行编码转换接入上级平台。
5建设要点
5.1一般规定
5.1.1视频图像站建设选用的设备,应符合GB16796和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5.1.2视频图像站主要设备应选择市场主流品牌设备。
5.1.3所选设备应具有安全性、开放性、可靠性、兼容性,设备供应商应提供二次开发的SDK软件包,
使相关联的系统实现共享。
5.1.4新建视频图像站或监控系统,主要设备应通过安徽省水利厅视频图像监控中心接入测试,方可
采购实施。
5.1.5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应符合SL651的要求。
5.1.6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视频图像站应具备相应的防护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防寒、防高温、防腐蚀;
b)防电磁干扰;
c)防雷。
5.2摄像设备选型
5.2.1摄像机应能全天候工作,昼夜光线条件下都可拍摄清晰视频图像,其中夜间可视距离应不低于
200m。
5.2.2摄像机选型应符合下列一般原则:
a)户外监视点应选择日/夜转换型红外摄像机;
b)室内照度较低或补偿性光源较弱的区域应选择低照度日/夜转换型摄像机;
c)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安装辅助照明设备的监视区域应选择红外摄像机;
d)对需频繁快速转换监视的目标场景,应选用一体化高速球型摄像机;
e)对水文观测设施目标场景进行监视,应采用由云台和变焦摄像机组成的一体化摄像设备;
f)对需要进行固定监视的目标场景,应采用固定式定焦摄像机。
5.2.3摄像机还应符合以下其他原则:
5
DB34/T2923—2017
a)对室外夜间需要监视的重要设施和室内照度较低的需要监视的区域,应安装节能型辅助照明灯
具;
b)摄像机变焦镜头的最大变焦倍率所对应的焦距,应大于监视区域内最远被监视对象所对应的焦
距(应根据监视区域内最远被监视对象所对应的焦距进行选择),且光学变焦≥18倍,电子变
焦≥6倍;
c)视频图像站建设要求使用智能高清摄像机、智能云台等物联网设备时,智能设备接口系统应符
合GB/T33474的功能要求。
5.3主要设备配置
5.3.1摄像机配置
摄像机除应具有浪涌保护和防雷击保护功能,所配云台解码器应具有开放的或兼容的控制协议以及
标准控制接口,还应符合的以下技术参数要求:
a)固定摄像机
——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
——图像像素:≥1280×720(720P);
——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1Lux,黑白模式≤0.01Lux;
——信噪比≥50dB。
b)一体化球形摄像机
——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
——内置高速云台:可水平360°垂直90°连续旋转,至少50个预置位;
——分辨率:分辨率不低于1080P(1920*1080),即不低于200万有效像素;
——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1Lux,黑白模式≤0.01Lux。
c)云台
——云台解码器应具有开放的或兼容的控制协议及标准控制接口,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PELCO-D
协议、PELCO-P协议等在内的多种协议;
——水平旋转角度:0°~355°;
——垂直旋转角度:+20°~-90°;
——防护等级:室内不低于IP54标准,室外露天场所不低于IP66标准支持编程预置位功能。
d)红外灯
——照射距离不小于10m;
——照射角度不小于30°;
——支持人工控制灯的开启或关闭;
——支持光控功能,根据光照度高低自动开启、关闭。
e)补光灯
——应支持LED亮度可调,功率调节范围3W-16W;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1587-2006 塑料文具盒 2006-08-19
- JC/T 1002-2006 水泥工业用三道锁风装置 2006-08-19
- QB/T 2341-1997 纸餐盒 1998-01-16
- YD/T 1350.4-2007 波分复用(WDM)系统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第4部分:基于CORBA/IDL的接口 2007-07-20
- EJ/T 1052-1997 放射性矿产资源钻探规程 1997-12-23
- SJ/T 11131-1997 蒸发镀膜设备基本参数系列 1997-09-02
- JB/T 7414.2-2006 立式立体仿形铣床 第2部分:技术条件 2006-08-16
- YD/T 1660-2007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增强型智能第一类网络终端设备(NT1+)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07-07-20
- JB/T 8626-1997 校准用混合气体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1997-08-29
- QB/T 2770-2006 羽毛球拍 200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