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5077.2-1995 振荡压路机性能试验方法

JG/T 5077.2-1995 Method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oscilation rollers

行业标准-建筑工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G/T 5077.2-199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建筑工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5-09-18
实施日期
1995-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归口单位
建设部机械设备与车辆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起草人:
蔡隆英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5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J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c/T5077.2一1995

振荡压路机性能试验方法

Methodofperformancetest

foroscilationrollers

1995一09一18发布1995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振荡压路机性能试验方法JG/T5077.2一1995

Methodofperformancetest

foroscilationrollers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荡压路机整机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自行式振荡压路机(以下简称压路机)。具有振荡功能的其他压路机也可参照使用。

引用标准

GB4478振动压路机性能试验方法

GB3846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

JG/T5035建筑机械与设备用油液固体污染清洁度分级

GBJ123土工试验方法

JJ37液压油箱液样抽取法

JJ38油液中固体顺粒污物的显微镜计数法

JG/T5076.2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检验规范

术语

3.1工作质量

压路机按规定注足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水;燃油及洒水加注到箱体容积的三分之二处;配齐随机工

具,并包括一名司机(按“kg计)时的质量.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1技术资料的准备

4.1.1编写试验大纲。

4.1.2按附录A(补充件)表A1填写试验样机主要技术性能表。

4.1.3备齐试验中所需的各项标准。

4.1.4按表A2-表A24的格式制作整机性能测试数据记录表。

4.2试验样机的准备

进行试验的压路机(以下简称样机),试验前应进行调试运转,使其处于正常状态。

4.3试验仪器的准备

试验用仪器、量具,须经计量主管部门校准和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4.4试验场地的准备

4.4.1静态试验场

应为清洁、平坦、干燥、密实的水平地面。

4.4.2行驶试验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设部1995一09-18批准1995-12一01实施

I

JG/T50772一1995

应为干燥、平坦的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其横向坡度不大于10o;纵向坡度不大于

0.5%,

4.4.3回转试验场

应为平坦、清洁、密实的地面,地面面积应能包容样机回转时的轮迹。

4.4.4试验坡道

应为经充分压实的干燥、清洁、均匀的坡道,坡道的坡度为20%,坡道上测试区长度不小于10m,

前、后辅助区长度为样机轴距的1.5倍以上。

4.4.5噪声试验场

应为平坦而空旷的场地,以样机为中心,25m为半径的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反射物(如房屋、围墙

等)。

试验场本底噪声比样机噪声应低于10dB(A),并保证测量时不被其他声源所干扰。

4.4.6压实试验场

应为底部和侧面用混授土构筑的地槽。允许用经充分压实的地槽代替。

地槽尺寸:测试区长度不小于12m,前、后各有适当的辅助距离;宽度应比样机压实宽度宽0.6m

以上,深度大于0.5m,

5静态参教测定

51基本尺寸测定

5.1.1测定条件

a.样机处于工作质量状态;

b.试验场地符合4.4.1条的要求。

5.1.2主要仪器、器具

钢卷尺、钢直尺、角尺、线坠和木直尺。

5.1.3测定方法

样机停放在静态试验场,转向轮转角为零,发动机熄火。按图1和表A2的各项进行测定,水平尺寸

可用线坠将尺寸投影到地面上进行测量。

(a)整体机架式

图1

JG/"r5077.2一1995

(卜)铰接机架式

续图1

5.2整机工作质量及前后轴质量分配的测定

5.2.1测定条件

a.样机清洗干净,除去泥土、污物;

b.样机处于工作质量状态。

5.2.2主要量具

地中衡或其他量具(量程不大于样机质量的三倍),示值精度不大于tokg.

5.2.3测试方法

将样机停放在地中衡台面上.发动机熄火,制动器松开,不允许对样机施加水平约束.称量该状态下

的整机工作质量(M).

开动样机,使样机的前轮停在地中衡平台外,后轮留在地中衡平台上,并保持机身水平.称量该状态

下样机后轴的分配质量(MZ)。

开动样机,使样机的后轮停在地中衡平台外,前轮留在地中衡平台上.并保持机身水平.称量该状态

下样机前轴的分配重量(M)。

将以上测量结果记入表A3e

5.3静线载荷测定

根据5.2条所测量的前、后轴分配质量及5.1条所测量的前、后轮宽度,按公式(1),(2)计算前、后

轮的静线载荷,计算结果记入表A4,

M·9

(1)

Mz·9

二,。·..。(2)

式中:P,—前轮静线载荷,N/cm;

P2—后轮静线载荷,N/cm;

M,—前轴分配质量,kg;

M:—后轴分配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取g=9.8m/s';

B—前轮宽度,cm;

JG/T50772一1995

a,—后轮宽度,cm;

后轮或前轮为轮胎驱动者,不计算其静线载荷。

5.4重心位置的测定

5.4.1测定条件

样机处于工作质量状态。

5.4.2主要器具、量具

地中衡(要求同5.2.2条)、千斤顶、木块、垫铁、角尺等。

5.4.3测试方法

5.4-3.1水平纵坐标x

根据5.1条测得的轴距L:和5.2条测得的整机工作质量及前轴分配质量,按公式(3)计算重心的

水平纵坐标x(见图2),

M,·L,

人=一一石;一二。。.…。……。·····。·。··…(3)

m

式中:x—水平纵坐标,重心至后轴的距离,mm;

L,—轴距,MM;

M—整机工作质量,kg。

图2

5-4-3.2水平横坐标Y

将样机左边(或右边)置于地中衡台面上,另一边在地中衡台面外,然后用角钢(角钢直角棱边朝上)

将轮子垫起,使左边(或右边)重力作用于地中衡台面上,另一边的重力作用于地中衡台面外(见图3),

并使角钢支承点到轮子两端的距离相等(约50mm左右)。称量出左边和右边的分配质量M,和M4,量

出两支承点间的距离肠,按公式(4)计算水平横坐标Y.

L,(M一‘M,)二。……。。.。·4。二。二(4)

2(M,+M,)

式中:M4—分配在车。J几右边的质量,kg

M,—分配在轮子左边的质量,kg

L—两支承点间距离,mm.

1G/T5077.2一1995

图3

对于轮胎骆动式的压路机,应使两支承点间距离L,与轮距相等。

5.4-3.3垂直坐标z

将样机后轮置于地中衡台面上.前轮在台面外。首先测出样机在水平状态下后轮的分配质量M'.然

后将前轮逐渐垫高,使样机机身纵向倾斜(a)120^-150(见图4).测出样机机身在该状态下后轮的分配质

量Mz",按公式((5)计算重心位置的垂直坐标Z,

L,(M,,一M,)十Mi'(r,一r,)tga

+r··········….…(5)

Mtga

式中:M,'—样机在纵向倾斜a角时后轮的分配质量,kg;

口—样机的纵向倾斜角,(’);

r,—后轮半径,MM;

r,—前轮半径,mm,

将上述测试的X,Y,Z坐标记入表A5,

5.5操纵机构操作力的测定

5.5.1测定条件

dG/T50772一1995

a.压路机处于工作质量状态;

b试验场符合4.4.3条的要求。

5.5.2主要仪器、器具

弹簧拉力计(或方向盘扭矩仪)、踏板测力计等。

5.5.3测定方法

5.5-3.1方向盘操作力的测定

样机以最低档速度行驶平稳后,用弹簧拉力计钩住方向盘的辐条(距方向盘中心最大半径处),沿切

线方向平稳地拉动方向盘,向左和右转至最大转向角,测出力的读数,并量出方向盘从中间位置转至左

右极限位置的角度。

使用方向盘扭矩仪时,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左转、右转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5,5.3.2各操纵手柄操作力的测定

用弹簧拉力计钩住被测手柄,使拉测方向与手柄垂直,将手柄从起始位置均匀地拉向终点位置,读

取力的最大值,并量出手柄端部全行程移动距离。

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5.5.3.3踏板力的测定

将踏板力计固定在脚踏板上,样机在符合4.4.2条规定的路面上行驶,测定样机以最高档速度行驶

时,制动距离不超过规定值时所需踏板力。

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5.5-3-4以上各测试数据及计算平均值记入表A6>

5.6视野测定

5.6.1试验条件同5.1.1条。

5.6.2主要仪器和器具

钢卷尺、皮尺、坐标纸等.

563测试方法

样机停放在试验场地中央,选定一中等身材试验人员坐于司机座椅上,眼睛离座椅椅面高750。,

手扶方向盘,脚踩脚踏板。另一试验人员手持醒目标志在地面上前后、左右移动,直至从司机座椅上看不

见此标志为止(标志被车体外轮廓线挡住)。在地上记下各点位盆,连接各点成一封闭图形(地面投影

图)即为该压路机视野盲区图.

将地面图按1:10的比例作于表A7的坐标图上。

6行驶性能试验

6.1行驶速度的测定

6.1.1试验条件

a.样机处于工作质量状态;

b.试验场地符合4.4.2条的要求;

c天气无雨,风速不大于3m/s,

6.1.2主要仪器、器具

第五轮仪(或秒表、皮尺、标杆等)。

6.1.3测试方法

6}1}3}1试验路段设置在符合要求的试验道路上,划定50M测试区,两端各设辅助路段。其长度应能

保证样机进入测试区前达到速度稳定。

6.1.3.2将油门调定在发动机规定输出转速,起动样机在辅助路段上行驶,待速度稳定后进入测试区,

JG/'r5077.2一1995

用第五轮仪测定样机前进、后退各档的行驶速度。往、返各测二次,取平均值。

测试结果记入表A8,

如果样机行驶速度小于8km/h,允许用秒表测定样机通过测试区((50m)所用时间,并按公式((6)计

算行驶速度。

3.6等(6)

式中:二—行驶速度,km/h;

S,—样机实际驶过距离,m;

t—样机实际驶过距离所用时间,Su

样机前进、后退各档速度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试验结果记入表A8.

6.2制动性能试验

6-2-1平地行车制动性能试验

6.2.1.1试验条件同6.1.1条。

6.2-1.2主要仪器、器具同6.1.2条。

6.21.3试验方法

样机不起振以最高行驶速度驶入测试区,测出制动前的实际初速度。然后根据试验信号进行紧急制

动,用第五轮仪及记录器测量自发出信号至样机完全停止所行驶过的距离为制动距离。

样机在最高行驶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往返各测量二次,取平均值。试验结果记入表A9,

如果实际初速度与规定速度不等,制动距离可按公式(7)进行修正。

S,=S,'易,’(7)

式中:S,—修正后的制动距离,m;

S,'实测制动距离,m;

v—规定初速度,km/h;

二。,—实测制动初速度,km/h.

6.2.1.4测出制动距离后按公式((8),(9)计算负加速度及制动效率。

;=一丝一(8)

25.9S,

bb

=x~9.8(9)

式中:b—制动时负加速度,m/s';

e—制动效率;

9—重力加速度,m/s',

试验结果记入表A10,

6.2.2坡道停车制动(手制动)性能试验

6.2.2.1试验条件

a.样机处于工作质量状态;

b.试验场地符合4.4.4条的要求。

6.2-2.2试验方法

样机在试验坡道上分别进行上坡、下坡停车制动,停车后发动机熄火,驾驶员不离开座位,且不接触

制动器操纵手柄。从制动开始连续观察10min,测定样机驱动轮转动角度。

测试和观察结果记入表A1l。

JG/T5077.2一1995

6.3爬坡性能试验

6.3.1试验条件同6.2.2.1条。

6-3.2主要仪器、器具

第五轮仪或秒表、皮尺等。

6.3,3试验方法

样机停在坡底,待发动机运转速度稳定后以最低档速度起步爬坡,测定样机通过测试路段的时间和

距离。

前进、后退各爬两次,取平均值,记入表A12o

若中途爬不上.应将原因记入表A12的备注栏内;若以低档速度爬坡顺利,则再用较高一档速度进

行爬坡。

6.3.4爬坡功率按公式(10〕计算。

LF·sing。.…。.。·。.··..··.……(10)

1000to

式中:N—爬坡功率.kW;

Lb—实际爬坡距离,m;

ty—通过距离Le所需时间,5;

R—坡度角,(。).

测试及计算结果记人表A12o

6.4最小转弯直径测定

6.4.1试验条件

试验场地符合4.4.3条的要求。

6.4.2试验方法

样机以最低档速度在试验场上转弯行驶,转向轮转至左右极限位置(最大转向角)保持不变,当样机

的轮迹在试验场上形成一团形封闭轨迹后停车,在大致互成1200的位置测量三处轨迹的最大直径,取

平均值即为最小转弯直径D

前进、后退的左转、右转各测一次,测试数据和计算结果记人表A13,

外轮廓最小回转直径的测定:找出机身外侧的最远点,将该点投影到地面,量出投影点到最小转弯

直径轮迹的法向水平距离的2倍,该值加上最小转弯直径即为机身外轮廓最小回转直径Dp,如图5,

lG/T5077.2一1995

测试数据和计算结果记入表A13

振荡参教的测定

了.1试验目的

测定样机的振荡轮在弹性悬挂(无负载)状况下的名义振荡参数和作业工况下的实际振荡参数。

7.2测点布置

在振荡轮左、右轮缘的内侧各布置一个测点,测试方向为轮子的切线方向;如果同时还具有振动功

能,测试方向为切线方向和径线方向。如图6所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