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636-2007 农业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质量
DB63/T 636-2007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ed rotary tillage technology oper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7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西宁市农牧机械管理站
- 起草人:
- 赵建青、魏学庆、田文庆、张学林、杨庆明、张禄蓉、赵睿、吴志强、叶青、梅坚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0577
备案号:20577-2007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636—2007
农业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质量
2007-03-22发布2003-04-22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636—2007
前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西宁市农牧机械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建青、魏学庆、田文庆、张学林、杨庆明、张禄蓉、赵睿、吴志强、叶青、
梅坚强。
本标准自2007年4月22日实施。
I
DB63/T636—2007
农业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质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的术语、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和检查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质量检验。
2术语
2.1
旋耕层深度
旋耕机作业后土壤耕作层上表面与耕作层沟底部的垂直距离。
2.2
碎土率
单位面积内全耕层最长边小于4cm的土块质量与耕层土块总质量的百分比。
2.3
耕后地表平整度
旋耕机作业后,耕作层地表面留下的痕迹特征。
2.4
耕后沟底平整度
旋耕机作业后,去掉旋耕层松土,耕作层沟底部留下的痕迹特征。
2.5
耕后地表植被残留物
旋耕机作业后,残留在耕作层地表面上的植被质量总和(不含根茬)。
2.6
漏耕
地表状况允许旋耕机组通过作业,而未能够作业的地面,叫漏耕。
3技术要求
3.1旋耕刀的安装
旋耕刀有内装法、外装法、交错装法三种安装方法。
3.2机组连接
根据旋耕机工作幅宽,调整配套拖拉机的轮距和旋耕机连接位置。
3.3试耕
旋耕机与配套拖拉机连接好后,先进行试耕,检查机组技术状态,调整旋耕机,各项质量指标达到
要求后进行正式作业。
3.4作业方法
根据待耕地块面积和形状,大的耕作地块采用单区套耕作业法,小的耕作地块采用回耕作业法。
4质量指标
旋耕技术作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耕深、耕深合格率、碎土率、耕后地表平整度、耕后沟底平整度、
植被覆盖率、漏耕率组成。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HHC 1002-2019a 喷墨打印机墨盒通用技术规范 2019-04-01
- T/QGCML 3297-2024 配电站数据采集系统 2024-03-08
- T/CIET 764-2024 分布式低空探测防御系统技术规范 2024-11-06
- T/QGCML 1804-2023 客流分析预警决策系统软件 2023-10-26
- T/SHDSGY 144-2022 TMOON-DBDM 实时分布式存储系统技术规范 2022-11-30
- T/GXAS 772-2024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规范 2024-07-12
- T/FBSCC 0001-2023 基于区块链与分布式存储的产品追溯系统 技术要求 2023-02-20
- T/QGCML 1470-2023 材料检测实验室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2023-09-21
- T/SHDSGY 018-2024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网络维管系统技术规范 2024-10-29
- T/NAHIEM 125-2024 智慧药房建设与运维管理标准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