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570-2002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诊断技术

NY/T 570-2002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equine abortus salmonellosis

行业标准-农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Y/T 570-200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农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08-27
实施日期
200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归口单位
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起草人:
王世若、王兴龙、沈广、梁焕春、江文正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220

B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70一2002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equineabortussalmonellosis

2002一08一27发布2002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570-2002

前言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equineabortussalmonellosis)是由沙门氏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种

以孕马流产为主要特征的马属动物传染病,又名马副伤寒或马沙门氏菌性流产。幼驹感染后表现腹泻、

关节肿大、支气管炎或败血症,公马、公驴表现辜丸炎、移甲肿,在成年马中偶尔发生急性败血性胃肠炎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OrganizationforAnimalHealth(英),OfficeIn-

ternationaldesEpizooties(法),OIE]编著的哺《乳动物、禽和蜜蜂A类和I3类疾病诊断试验和疫苗标

准手册》中虽未单列本病,但在沙门氏菌病一章中规定了诊断试验方法。本标准与卜述手册中沙门氏菌

病的主要诊断技术病原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基本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世若、王兴龙、沈广、梁焕春、江文正。

lvv/T570-2002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病原学检杳及血清学检查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马属动物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检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FA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9111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汀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此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千木标准。

GB4789.28--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刊

3细菌学检查

3门器材

恒温箱、高压灭菌器、显微镜、灭菌试管,5ml灭菌注射器、煮沸消毒器、外科剪、棉棒、镊、载玻片、

铂金耳、酒精灯等

I2培养基及试荆

3.2-1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见GB4789.28--1994中4.14,1.15

3.2.2沙门志贺(SS)琼脂,见GB4789.281994中4.220

3.2.3尿素琼脂,见GB4789.28一1994中3.15

3.2.4糖发酵管,见GB4789.28一1994中3.2

3.2.5蛋自豚水及靛基质试剂,见GB4789.281994中3.13

3.2.6缓冲葡萄糖蛋白陈水、甲基红(Mlz)试剂及维培(VP)试剂,见GB4789.28--1994中3.4

3.2.7份糖铁琼脂(TSI).见GB4789.28--1994中4.26,4.27

3.2.8节兰氏染色液,见GB4789.28-1994中2.20

3.2.9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26种,分型用)

3.2.10IL明系小鼠,清洁级,体重17g-20go

13检验程序

马流产沙门氏菌检验流程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13门病料标本采集

13门.,孕马流产胎儿,用外科剪无菌打开腹腔,用注射器吸取腹水或胃内容物注入灭菌试管中;或用

外科剪取肝、脾、肾、心等置培养皿中

I11.2流产母马胎衣,用灭菌棉棒蘸取勃液或刮取胎衣病变组织置十试管中。

I11.3公畜精液应于采精后,立即用注射器等吸取,注人试管中。

I11.4幼驹关节病变局部用碘酒及酒精消毒后,以注射器吸取关15液或肿胀部渗出液,注人试管中

待检

3-3.2显微镜检查

3.3-2.1操作方法

将病料标本涂于载玻片卜。革竺氏染色,镜检。

NY/T570一2002

I12.2结果观察

沙门氏菌为两端钝圆的中等大杆菌,有时近似球杆形,单独散在.着色良好,偶见菌体两端着色较

深,革兰氏阴性

I13分离培养

I13门操作方法

用铂余耳钓取病料标本。接种于TTB增菌液中做增菌培养,同时接种于普通琼脂、SS琼脂做分离

培养,于37(恒温箱中孵育18h一24ha

I13-2培养特性观察

见到下述培养特性时,符合沙门氏菌特性。

I13.2门TT13增菌液

生长良好,均匀混浊,管底有猫稠沉淀物

II12.2普通琼脂

正圆形、表面光滑、微隆起、闪光、半透明、边缘整齐的中等大菌落(直径2mm-4mm)

II12.3ss琼脂

i1.圆形、淡桔红色、}“之透明中等大菌落,产生硫化氢(H,S、的菌株,有时使菌落中心带黑色

13.4生化特性鉴定

33.4.1操作方法

33.4门.1初筛培养

用铂金1}选取I_述or疑菌落,先接种于一FSl培养纂的斜面1.,再穿刺接种于底层内,于37C孵育

181-241做初筛培养,如果F层培养基变黄色、混浊.1「产生气体,I层斜而颜色不变仍为红色有些

菌株产'I硫化城时则使培养墓呈黑色。以卜符合沙门氏菌的特征

33.4.1.2鉴别培养

从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卜述斜面培养物于钓菌,分别接种于生化试验月」培养琴,3T(恒温箱孵育

24h~〕6〔】、〔

33.4.2生化特性

生化特性见衣1。

表1细菌生化特性

一,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