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782-2020 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DB32/T 3782-2020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Haiyang yellow parent chicken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3782-2020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4-08
实施日期
2020-05-15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生产过程中的鸡场选址与布局、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和记录档案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的饲养与管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大学
起草人:
顾云飞、王金玉、王宏胜、邱聪、戴国俊、谢恺舟、张跟喜、施会强、俞亚波、储冬生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782—2020

代替DB32/T439—2001

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feedingandmanagementfor

Haiyangyellowparentchicken

2020-04-08发布2020-05-15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78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云飞、王金玉、王宏胜、邱聪、戴国俊、谢恺舟、张跟喜、施会强、俞亚波、

储冬生。

I

DB32/T3782—2020

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生产过程中的鸡场选址与布局、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

弃物处理和记录档案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的饲养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T33—2004鸡饲养标准

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3鸡场选址与布局

3.1选址

鸡场的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a)符合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畜禽业发展规划、土地性质、环境保护、动物防疫卫生等要求。

b)鸡场应建在干燥、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2012的要求,场区环境质量

应符合NY/T388—1999要求。

3.2布局

鸡场的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

a)鸡场应根据分区规划原则,严格分开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和无害化处理区;生产区做到净

道、污道分开,雨污分流。

b)无害化处理区主要包括病死鸡处理设施、粪污堆积处理设施、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应位于场区

常年主风向的下风(侧)处或地势较低处。

4引种

种雏来自于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祖代种鸡场,并经产地检

疫合格。

1

DB32/T3782—2020

5饲养管理

5.1营养需要

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各阶段营养标准见附录A中表A.1。

5.2饲养方式及密度与公母配比

海扬黄鸡父母代种鸡可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各种饲养方式下各饲

养阶段的饲养密度与公母配比见表1。

表1饲养密度与公母配比

饲养阶段饲养密度及公母比例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

饲养密度,只/m2≤12≤15≤15

1周龄~6周龄

公母比例1:81:81:8

饲养密度,只/m2≤6≤8≤12

7周龄~19周龄

公母比例1:101:101:12~14

饲养密度,只/m2≤4.5≤5.5≤8.5

20周龄~66周龄

公母比例1:101:101:25~30

5.3光照管理

光照制度见表2。在育成期间光照时间不能延长,产蛋期间光照时间不能缩短。

表2光照制度

日龄,d光照时间,h光照强度,Lx备注

1~32460~80

4~1123~930~40每天减少2h,降至9h

12~126810

127~46212~1530~4019周光照增加至12h,以后每周增加30min直至15h

5.4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周龄~6周龄)

5.4.1育雏前准备工作

进雏鸡前3周,将育雏舍清洁干净并消毒,同时检查饲养、保温设备是否正常。进雏鸡前1周应对

鸡舍及饲养用具进行薰蒸消毒,到进雏鸡前2天,开窗通风。

5.4.2环境控制

1周龄温度控制在33℃~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20℃~21℃;1周龄相对湿度为60%~

70%,以后为55%~60%;通风以保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空气质量符合NY/T388-1999的要求。

5.4.3饮水和喂料

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要求。喂料坚持少喂勤加、定量采食的原则,饮水为自由饮水。一般1周

龄~2周龄每日喂料4次~6次,3周龄后逐渐改为每日喂料2次。料位和水位应满足80%的鸡同时采食和

饮水。

2

DB32/T3782—2020

5.4.4断喙

7d~10d进行断喙,在断喙前后两天内添加维生素K及抗应激剂。

5.4.5分群

雏鸡1d时,公母分群饲养,在4周龄~5周龄时,按照体重大小分群饲养。

5.4.6耗料与体重

育雏期标准耗料量及体重见附录B中表B.1。

5.4.7垫料管理

分阶段或全程采用地面平养方式,应在地面铺干燥松软,吸水性强,新鲜、无霉变并经消毒的垫

料(如木屑、刨花、秸杆),通过勤翻、勤换等日常管理,保持垫料厚度5cm~10cm。

5.5育成期的饲养管理(7周龄~19周龄)

5.5.1环境控制

育成期最佳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55%~60%,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1999要

求。

5.5.2选种

第一次选种:7周龄~8周龄,剔除性别鉴定错误的鸡和残次鸡;第二次选种:15周龄~16周龄,

淘汰性征不明显以及体重不符合标准的鸡。

5.5.3采食量与体重控制

育成鸡饲养过程应严格限制饲喂,控制体重。每周末早上喂料前,进行空腹称重,抽称比例为

3%~5%,且数量不少于100只,计算各群和全群平均体重、周增重和均匀度,绘制全群体重变化曲线,

若9周龄均匀度小于80%,应将群体重新进行大小分群,并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调整喂量,

育成期标准耗料量及体重见附录B中表B.2。

5.5.4饮水和饲喂

保证充足的水位和料位,水质应符合NY5027要求。

5.6产蛋期的饲养管理(19周龄以后)

5.6.1环境控制

产蛋期最佳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55%~60%,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1999要

求。

5.6.2选种

第三次选种:在20周龄时,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体格健壮的公母鸡,同时对公鸡的精液质量品

质进行检测,淘汰精液量少、精子活力低、精子密度低的公鸡。

3

DB32/T3782—2020

5.6.3配种

自然交配:在20周龄时,公鸡按照比例混入母鸡群中。人工授精:公鸡每2d采一次精液,种母鸡

每隔4d进行输精,第一次人工授精在产蛋率达到20%以上时开始,精液在采集后20min内应用完,每次

输精量为20μL~30μL。

5.6.4产蛋、体重及耗料量

产蛋期标准耗料量、体重及产蛋率见附录B中表B.3。

5.6.5种蛋收集和选择

25周龄或人工授精2轮后隔1d开始种蛋收集,每天收集种蛋不少于3次,剔除畸形蛋、薄壳蛋、沙

皮蛋、钢皮蛋等不符合种蛋要求的蛋。种蛋收集后立即消毒,送入种蛋库保存。

5.6.6淘汰种鸡

日常及时淘汰失去种用价值的种鸡,一般情况下,种鸡在66周龄时进行全群淘汰,如淘汰鸡进入

消费市场,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等相关规定。

6疫病防控

6.1.1防疫制度

种鸡场应建立和执行符合实际的免疫、用药、生物安全等相关防疫制度。

6.1.2消毒

避免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应沐浴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每3d对鸡舍内外

环境进行消毒一次,如发生疫情则需坚持每天消毒。

6.1.3免疫程序

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鸡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计划。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