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3/T 054-2022 海滨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DB3303/T 054-2022 Seaward Salt Marsh Soil Planting Green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3/T 054-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07
实施日期
2023-01-07
发布单位/组织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3303

温州市地方标准

DB3303/T054—2022

海滨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2022-12-07发布2023-01-07实施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3/T05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原野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市林业技术推广和野生

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温州青源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升、陈秋夏、王金旺、潘泰妙、李效文、刘星、卢翔、夏海涛、魏馨、林恩

义、王明睿、陈雷、周芬芬、汤真勇。

I

DB3303/T054—2022

滨海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的术语和定义、土壤质量调查、盐碱地分级、盐碱地改良、

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技术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温州市滨海盐碱地原土的防护林建设、四旁绿化造林和城市城镇造林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76-2016造林技术规程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TD/T1043.2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第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DB33/T2075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盐碱地原土

指没有人为干扰的盐碱地原状土。

4土壤质量调查

调查内容

包括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有机质和地下水位埋深等5项关键指标,以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

速效钾和地下水总矿化度等4项一般指标。

调查方法

22

选用梅花点法或蛇形法,每2000m~5000m采一个样,至少由5个取样点混合而成;采样总深度宜

为90cm,分层采集,每层深度为30cm,用干净的塑料袋或瓶子封存装样。其它采样、检测指标和方法

参照CJ/T340的规定执行。

5盐碱地分级

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滨海盐碱土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和盐

土,并以土壤含盐量为主要分级依据。具体分级标准见表1。

1

DB3303/T054—2022

表1盐碱地分级标准

盐碱地分类盐渍化程度总盐含量S(%)碱化程度pH耐盐等级

非盐碱地非盐化土壤S<0.1非碱化土壤6.5≤pH<7.5Ⅰ

轻度盐碱地轻度盐化土壤0.1≤S<0.2弱碱化土壤7.5≤pH<8.0Ⅱ

中度盐碱地中度盐化土壤0.2≤S<0.4中度碱化土壤8.0≤pH<8.5Ⅲ

重度盐碱地重度盐化土壤0.4≤S<0.6强碱化土壤8.5≤pH<9.0Ⅳ

盐土盐土S≥0.6碱土pH≥9.0Ⅴ

6盐碱地改良

改良方法选择

根据土壤盐碱化程度,采用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技术措施制定改良方案。具体参考表

2。

表2盐碱地改良方法选择

盐碱地分类盐渍化程度碱化程度改良方法

非盐碱地非盐化土壤非碱化土壤无需改良

轻度盐碱地轻度盐化土壤弱碱化土壤物理改良为主,辅以生物改良

物理改良为主,辅以生物改良

中度盐碱地中度盐化土壤中度碱化土壤

当8.0<pH<8.5时,宜增加化学改良

物理改良和生物改良为主,

重度盐碱地重度盐化土壤强碱化土壤

当pH<8.5时,应辅以化学改良

物理改良和生物改良为主,

盐土盐土碱土

当pH<8.5时,应辅以化学改良

改良时间

应在造林前1年以上进行。

改良方法

6.3.1物理改良

6.3.1.1抬土整地

采用做高垅、高墩等抬土整地方法。采用多次翻耕方式,翻耕时,需要用挖掘机挖土翻土松土,翻

耕深度50cm~100cm,然后作高墩或高垅,高度50cm以上;轻、中度盐碱土地块翻耕2次,重度盐碱土

和盐土,翻耕不少于3次。等翻耕土层干裂变白后,最后再翻耕一次,并辅以生物改土技术,翻耕深度

50cm以上。在每次翻耕后,提倡自然雨水冲淋,有水源条件的分次洗盐,或淡水漫灌淋洗,一般淋洗

2~3次,漫灌水深高于地表3cm~5cm,将土壤盐分降低到所栽植植物可耐受范围。

6.3.1.2地表排水系统

开沟筑渠,采用主沟与支沟相结合,主沟宽度2m~4m,深度大于1.5m,主要设置于地块的外围,

当土地面积较大时,地块中间每隔80m~100m添加一条主沟。支沟宽度0.5m~1.0m,深度0.5m~1.0

m,间隔为8m~10m,每条支沟均与主沟连通,排水系统与当地排水设施连通。

2

DB3303/T054—2022

6.3.1.3地下排盐系统

轻度和中度盐碱地可不设置暗管排盐系统,重度盐碱地和盐土应该设置暗管排盐系统。排盐管埋深

应低于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土层,并高于地下水位埋深。排盐管系统可用盲沟系统替代。在排盐管上铺设

15cm厚隔离层,隔离层用碎石、麦草、稻草、麦秆、木屑等材料,压实,再铺透水性土工布,隔离层

应做到分层、铺平、拍实。其它按照TD/T1043.2中的规定执行。

6.3.2化学改良

在物理改良基础上,实施局部化学改良。将适量的化学酸性肥料与盐碱地原土混合均匀后,回填到

种植穴内。

6.3.3生物改良

33

6.3.3.1在抬土整地的最后一次翻耕时,每公顷添加稻壳、碎秸秆或木屑等约20×10kg或150m,

与盐碱地原土混合后使用。

6.3.3.2使用前,宜种植苜蓿、油菜、黑麦草等耐盐碱植物,进行翻压绿肥牧草和秸秆还田。在种植

前和管理期间,可使用生物菌肥,施用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操作。

7造林技术

前期准备

对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在盐碱地绿化造林设计之前做好土壤、植被和地下水

的基本性状检测工作。其它按照GB/T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植物选择

坚持适地适树,选择种间关系协调的树种。乔木树种宜选择根深、耐盐碱、抗风、抗病虫的优良树

种;灌木树种宜选择耐盐碱、抗风、固土、适应性强的树种;草本植物宜优先选择根系发达,耐盐碱,

耐贫瘠的多年生草本。具体适宜种植植物见附录A。

苗木选择

选择盐碱地培育或受过抗盐性驯化的苗木,优先选择容器苗,采用根系完整、顶梢充分木质化、无

病虫危害、冠幅完整的良种壮苗,并在栽植前进行适当的枝叶修剪。乔木树种尽量保留树冠完整。其它

按照GB/T15776—2016中7.1的规定执行。

造林时间

宜春、冬两季造林,春季为主。常绿阔叶树种可延期至4月中下旬。

造林密度

造林初期适当密植,种植密度较非盐碱地种植提高10%~15%,其它按照DB33/T2075中的规定执

行。

配置模式

根据植物适生范围和耐盐碱能力,确定主栽植物和辅栽植物,宜乔、灌、草相结合,树种配置和种

植方式配置按照GB/T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3

DB3303/T054—2022

造林方法

乔木和灌木优先选择容器苗造林。发芽率高、适应性强的草本宜播种种植。其它按照GB/T15776—

2016的规定执行。

8抚育管理

抗旱防返盐

在夏季高温少雨时,要做好树木根际的覆盖,或套种苜蓿、草木犀、碱茅等绿肥植物,及时浇水。

苗木管护

苗木修剪宜在落叶或秋梢停止生长后进行,整形在春季苗木萌发前进行。在台风来临前,需做适当

修剪,并做好支撑加固。台风灾害发生后,树木歪斜的要加固支撑,剪除伤残枝,并对植株根部进行培

土。

水肥管理

做到排灌分开,合理灌溉,保持排水系统畅通,不应使用排水渠的水灌溉。在地下水位高的重度盐

碱地和盐土区,应加强淋溶,抑制土壤返盐。施肥管理按照GB/T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设置病虫害预测预报样地、测报点,及时隔离、处理病虫危害木,减少病源;发现检疫性病虫害,

应及时伐除并销毁受害木。病虫害发生后宜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或综合防治方法,避免采用单一的化学

防治方法。除去苗木周边1m以内的非目的性种植的藤蔓。其它按照GB/T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9档案管理

按照GB/T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10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滨海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B。

4

DB3303/T054—2022

A

A

附录A

(资料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