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90-2020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指南

DB13/T 5190-2020 Guidelines for identifying dangerous sources and risk control of road subgrade and pavement construction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190-2020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6-28
实施日期
2020-07-28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99

R09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190—2020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

辨识与风险控制指南

2020-06-28发布2020-07-28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90—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2

5危险源辨识依据及过程...............................................................4

6危险源辨识.........................................................................5

7风险控制措施......................................................................31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事故类型.......................................................36

参考文献.............................................................................38

I

DB13/T519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衡水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衡水市交通运输局、石家庄铁道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万峰、国文涛、卜宝峰、陈队永、贾世东、秘霄龙、王文勇、张敬梅、许

洪亮、崔艺贤、周德隆、艾密藏、赵青、孙向鹏、李涛、孙光、赵广禄、张丽红、张爱国、王丽、王

卫华、牛长松、霍淑芳、马光、张莉、吴昊、吕玉强、丁凤章、周胜杰、温春娜、赵敬然。

II

DB13/T5190—2020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通用作业、

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以及风险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国省干线公路新建、改建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13861生产过程风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JTG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TJ07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因素或状态。

3.2

重大危险源

风险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或事故严重程度较高,必须从结构、环境、施工工

艺、安全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控制和防范的危险源。

3.3

危险源辨识

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系统分解,调查各施工工序潜在的事故类型,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

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4

1

DB13/T5190—2020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料、机、环境、管理等潜在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等。

3.5

单位工程

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3.6

单位作业

具有一定专业特征,在施工中由相应工种完成并与其他作业活动间有较清晰界面的施工作业活动。

3.7

专项施工方案

在公路路基路面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

业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文件。

3.8

通用作业

在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的作业活动。

3.9

风险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

3.10

风险控制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

损失。

4一般规定

4.1辨识原则

4.1.1全面性原则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应完整、多角度、无漏项。

4.1.2系统性原则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应考虑到各单位作业之间或单

位作业内施工工序的连续性。

4.1.3动态性原则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考虑到现场环境改变、时间推移等空间和时间变化

对施工危险源的影响。

2

DB13/T5190—2020

4.2辨识程序

4.2.14确定施工组织方案

通过审核设计文件、资料分析和现场实地勘察,结合实际施工能力,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

4.2.2单位作业分解

依据批准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单位工程为单元进行单位作业分解。

4.2.3危险源辨识

分析单位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对单位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

4.3辨识时间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从工程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交工结束,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4.4辨识内容

单位工程危险源应以单位作业为单元进行辨识,单位作业危险源应以人、料、机、环境、管理为

单元基础进行辨识。

4.5危险源管理

将危险源划分为一般和重大两类进行管理。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对一般危险源进行风险预控。

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工程按表1列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表1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工程清单

单位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工程

填方高度≥20m的路基工程

挖方边坡高度≥20m的路基工程

路基

填方高度≥20m的路基防护工程

工程

挖方边坡高度≥20m的路基防护工程

使用炸药等火工材料的路基土石方工程

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按表2列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表2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清单

单位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

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分部的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路基高度≥20m的土方开挖

工程高度≥30m的岩质边坡石方爆破

高度≥20m的土石方填筑

C级以上的石方爆破

3

DB13/T5190—2020

表2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清单(续)

单位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

大型或特殊环境下的石方爆破

滑坡量大于10000m3的中型以上滑坡处理

C级以上爆破开挖的石质基坑

深度≥5m的大型挡土墙基坑工程

路面工程特殊环境下的吊装作业

注:以上通用作业中特种设备施工、施工临时用电(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总容量在50kW以上的工地)均属于危

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

施工中应结合工程实际对危险源及危险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

5危险源辨识依据及过程

5.1规范性依据

5.1.1按GB6441的要求,将事故分成以下20大类,事故类型清单见附录A。

5.1.2按GB/T13861,将生产过程风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4大类:

a)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行为性因素;

b)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性风险、有害因素;

c)环境因素;

d)管理因素。

5.2技术性依据

技术性依据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5.3经验类依据

采用类比的方式,统计分析类似工程的危险源类型、存在部位等情况,并借鉴到工程危险源辨识

过程中。

5.4危险源辨识过程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

安全事故辨识。

由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危

险源辨识相关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类似工程事故资料;

b)本工程相关设计及施工文件资料;

c)工程区域内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

d)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文件等资料;

e)工程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含管线、民防设施、铁路、公路等)资料;

4

DB13/T5190—2020

f)上阶段危险源辨识的成果;

g)其他与危险源辨识对象相关的资料。

6危险源辨识

6.1通用作业

6.1.1基础管理

本项列出6条危险源以及所对应的危险因素、事故类型,详见表3。

表3基础管理危险源辨识清单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符合规定数量的专职安全员。车辆伤害

进场的所有的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设备。机械伤害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行文上报备案。等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或特种作业人员无特种作业操作

证或虽有证但未按要求进行审核。

1组织管理未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未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项会议。

未与重点作业单位、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内容针对性不强,未进行动态考核。

未按要求开展各类专项安全活动。

未对各类进出场人员进行检查。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

安全生产费用被挤占、挪用。

2安全生产费用车辆伤害

未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和管理规定。

机械伤害等

未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或台账不清。

未按规定对高边坡、深基坑、爆破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估报告内容

不全面、评估不具体。

未分类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

未编制重大危险源标准化管理监控措施或监控措施针对性不强。

3危险源管理施工现场未公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清单编制无针对性、缺项,危险源位置表述不清。

未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或进行应急演练。

危险源清单未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危险源辨识频率太低。

5

DB13/T5190—2020

表3基础管理危险源辨识清单(续)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施工组织设计中无安全技术措施。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未按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批准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及进行施工。

4

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制定临时用电方案。

专项施工方案与工程实际不符、针对性不强。

专项施工方案未经相关单位审批。

车辆伤害

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作业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机械伤害等

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工序开工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或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无针

对性。

安全生产管理资料收集不全或未分类整理。

6安全资料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缺项或制度无针对性。

安全检查无记录,隐患整改无回复。

6.1.2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

本项列出3条危险源以及所对应的危险因素、事故类型,详见表4。

表4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危险源辨识清单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触电、坍塌、

设置在高压线、洪水位下、强风口、取(弃)土场等危险区域内。

爆炸、淹溺等

未设置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布置不符合相关要求。

宿舍及办公用房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变配电房等组合建造。

采用复合彩钢板搭建时,芯材燃烧性能等级未达到B级及以上。

火灾

临时用房间距小于消防规定的净距且小于7m。

双层临时用房未设置疏散楼梯。

1项目部驻地

容纳50人以上的会议室未设置两个门且门向里开启。

生活用水不符合国家相关饮用标准。中毒

屋顶未采用人字形或未加设缆风绳等其他稳固措施。坍塌

宿舍及办公用房与在建工程的间距小于10m。物体打击

未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或布置不合理。淹溺

食堂的燃气罐未单独设置存放间。容器爆炸

食堂操作人员未持身体健康证。其他伤害

6

DB13/T5190—2020

表4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危险源辨识清单(续)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试验区未与生活区分开设置或间距小于15m。

22

办公用房未按200m以下配置两具灭火器且每增加100m增配1具,且在

有效期内。

3火灾

沥青室、可燃溶剂存放区、配电房未单独配置两具灭火器及0.5m的消防

砂和消防工具。

易燃物品附近无禁止明火警示牌

标准养护室等湿度大的环境未采用电缆线及密闭照明灯具。

触电

试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高出地面1m。

触电

试验室未配置独立的专用电力线路。

火灾

对化学危险品未指定专人进行保管、检查。

中毒

工地未制订专项的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2

试验室

中毒、

沥青室沥青混合料等存在有害气体的场所未安装大功率通风橱或排气扇。

窒息

试验人员接触电炉、烘箱等高温设备或进行沥青、化学试验操灼烫、

作时,未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中毒

操作人员试验过程中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压力机、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未设置金属防护罩或防护网。

试验设备就位后未加固妥当。

机械伤害

仪器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时,未立即切断电源,并排除故障。

未派专人定期检查维修仪器设备。

易腐蚀的污水未按相关规定进行排放。

现场临时值班室与氧气库、乙炔库的间距小于20m,与木材加工场、钢筋

加工场、木材库的间距小于15m,与临时油库的间距小于50m。

现场临时用房未配置灭火器或配置数量小于2具。火灾

施工现场用作堆放材料、工具、小型机具的临时用房内住人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3

临时用房

现场临时值班室使用电磁炉、电炉、煤气灶等炉具。火灾、触电

室内配线随意悬空拉设。触电

临时用房未搭建在安全区域或妨碍工程施工。坍塌、物体打击

6.1.3临时用电

本项列出6条危险源以及所对应的危险因素、事故类型,详见表5。

7

DB13/T5190—2020

表5临时用电危险源辨识清单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设计的线路和装置的位置走向,负荷计算,平面图,立面图接线图,电器安全

触电、火灾

措施和审批手续不齐。

电工作业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和技术考核。

电工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未遵守JGJ46的规定。

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设施时,未由电工完成且指派专人监

1一般规定

护。

触电

雨天操作配电箱或用电线路。

直接接地的220V/380V三相五线制低压电力系统,未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或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临时用电设施未在醒目位置设置禁止、警告标志牌。

变压器未设置安全防护屏障或网栅围栏。

变压器屏障未采用砖墙砌筑或高度小于2.5m。

触电

室内变压器的外廊与变压器墙壁、门的净距分别小于0.6m和0.8m。

室内变压器未留足够的检修通道。

发电机房堆放杂物、储油桶。

发电机电源未设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及低压保护装置。

火灾

发电机房未采用砖混砌筑或阻燃板材搭建。

配电室耐火等级低于3级。

2配电设施发电机房大门向里开启或排烟管道未伸出室外。中毒、窒息

配电室未设置配电柜布线地沟。

配电柜周围未设置不小于0.3m×0.3m的排水沟。

配电室与变压器的水平距离小于3m。

配电柜操作和维修通道宽度小于规定要求。

触电

配电室内的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小于2.5m时,未采用遮拦隔离。

配电室的顶棚与地面的距离低于3m。

配电装置的上端距棚顶小于0.5m。

配电柜和控制柜未做好接地保护。

在架空线路正下方搭设临时用房、堆放材料和机具等。

外电线路起重机越过无防护措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

上下脚手架的斜道设在高压线路的一侧。

3及电气触电

在建工程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

设备防护

与架空线路交叉时、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之间、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

最小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8

DB13/T5190—2020

表5临时用电危险源辨识清单(续)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外电线路现场开挖沟槽的边缘与埋地外电缆沟槽之间的距离小于0.5m。

触电

3及电气施工中与外电架空线路达不到规定安全距离时,未采取绝缘隔

离防护措施。

设备防护

架空线未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线

架空线未架设在专用电杆上,电杆长度小于8m。

电杆埋设倾斜,且埋设深度小于杆长的1/10+0.6m。

架空线路未固定在针式绝缘子或蝶式绝缘子上,电线与横担的

距离小于50m。

电杆未设置拉线或撑杆,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未在30°到45°之间,且拉线埋设深度小

于1m。

在一个挡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超过了该层导线数的50%或一根导线多

个接头。

架空线路的挡距大于35m,线间距小于0.3m。

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

三相四线制配电电缆线路未采用五芯线缆或各种颜色芯线混用。

电缆线路未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在地面明设。触电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深度小于0.75m或电缆穿过建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

配电线路

4介质腐蚀场所等时未加设防护套管。

进户线的室外端未采用绝缘子固定,过墙未穿管保护。

室内配线敷设时未采用绝缘铜导线、塑料夹,接头未放在接线

或分线盒内。

室内线路敷设距地面的高度小于2.5m。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的水平距

离超过3m。

室外灯具距地面小于3m或室内灯具小于2.4m。

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未分别设置。

总配电箱和开关箱未设置漏电保护器。

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采用插头或插座做活动连接。

未经开关控制,直接将相线引入用电设备、灯具。

配电系统未实行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三级配电。火灾

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未根据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确定。

9

DB13/T5190—2020

表5临时用电危险源辨识清单(续)

序号危险源类型危险因素事故类型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线未单独敷设或PE线上装设开关或熔断器。火灾

采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

5接地、防雷施工现场内的防雷设施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大于30Ω。

触电

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

在建工程等金属结构,未设置防雷装置。

潮湿场所未选用密闭型防水照明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未选用防爆型照触电、火灾、

明器。爆炸

施工照明供电电压不符合规定要求:一般场所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