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182-2012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 18182-2012 Acoustic emiss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etallic pressure vessel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182-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31
实施日期
2013-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压力容器受载荷作用时的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压力容器的声发射检测。锅炉、压力管道及其他金属构件的声发射检测也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大庆石油学院、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北京声华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海恒生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航天材料工艺性能检测和失效分析中心、武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
起草人:
李光海、沈功田、李邦宪、戴光、梁华、关卫和、刘时风、段庆儒、蒋仕良、刘哲军、霍臻、蒋俊、王笑梅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3.020.30K、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18182—2012

代替GB/T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

结果评价方

Acousticemissionexaminationandevaluationofmetallicpressurevessels

2012-12-31发布2013-07-01实施

GB/T18182—2012

■ir■■i

刖吕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182—2000«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与GB/T18182-

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声发射源、声发射定位源和活性缺陷的定义(见3.1.3.2和3.5);

——修改了第6章的名称(见第6章“设备与器材”,2000年版的检测系统);

——增加了安全要求(见7.3);

——修改了加压程序的具体要求(见7.5.5,2000年版的7.4.3);

——增加了检测数据分析(见7.6);

——修改了检测结果分级及评价(见第8章、第9章,2000年版的第8章);

——删除了附录B(见2000版的附录B)。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大庆石油学院、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合肥

通用机械研究院、北京声华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海恒生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航天

材料丁艺性能检测和失效分析中心、武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光海、沈功田、李邦宪、戴光、梁华、关卫和、刘时风、段庆儒、蒋仕良、刘哲军、霍臻、

蒋俊、王笑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182—2000o

T

GB/T18182—2012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

结果评价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压力容器受载荷作用时的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压力容器的声发射检测。锅炉、压力管道及其他金属构件的声发射检测也可参

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4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GB/T19800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换能器的一级校准

GB/T19801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传感器的二级校准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JB/T4730.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JB/T4730.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JB/T473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JB/T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4和GB/T207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声发射源acousticemissionsource

材料中能量快速释放而产生瞬态弹性波的物理源点或部位。

3.2

声发射定位源acousticemissionlocationsource

通过分析声发射数据确定的被检件上声发射源的位置。

注:常用的几种源定位方法包括区域定位、计算定位和连续信号定位。

3.3

活性activity

声发射源的事件数随加载过程或时间变化的程度。

3.4

强度intensity

声发射源的事件所释放的平均弹性能。

1

GB/T18182—2012

3.5

活性缺陷activedefect

因载荷作用而产生瞬态弹性波释放的缺陷。

4方法提要

4.1声发射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由金属压力容器壳体母材、焊缝、连接的零部件等表面和内部因不

连续产生的声发射源,并确定声发射源的部位及划分综合等级。

4.2金属压力容器的声发射检测通常采用加压的方式在加载过程中进行检测。加压过程一般包括升

压、保压过程。在被检件表面布置声发射传感器,接收来自活性缺陷的声波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检测

系统鉴别、处理、显示、记录和分析声源的位置及声发射特性参数。

4.3检测出的声发射定位源应根据源的综合等级划分结果决定是否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验。

5人员资格

5.1采用本标准进行检测的人员应按照GB/T9445的要求或压力容器安全主管部门的规定,取得由

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机构颁发或认可的声发射检测等级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资格等级规定

的检测工作。

5.2从事声发射检测的检验人员要求掌握一定的声发射检测知识,具有现场检验经验,并掌握一定的

压力容器知识。

6设备与器材

6.1声发射检测系统

声发射检测系统应包括传感器、前置放大器、系统主机、显示和存储等单元。检测系统的性能应符

合附录A的要求。

声发射传感器、前置放大器和系统主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声发射传感器的校准按

GB/T19800和GB/T19801的要求进行,其他部件的校准按仪器制造商规定的方法进行,其结果不得

低于附录A的要求。校准结果应有相应记录和报告。

6.2压力指示装置

检测时被检件上应有压力指示装置,并在有效校准期内,其最大量程应当为最高试验压力的

1.5倍〜3倍。

7检测程序

7.1资料审查

资料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竣工图等;

b)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有关运行参数、介质成分、载荷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资料;

c)检验资料、历次检验报告;

2

GB/T18182—2012

d)有关修理和改造的文件。

7.2技术准备

检测开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丁作:

a)现场勘察,找出所有可能岀现的噪声源,如电磁干扰、振动、摩擦和流体流动等。对这些噪声源

应设法予以排除;

b)确定加压程序;

c)建立声发射检测人员和加载人员的联络方式;

d)确定传感器阵列,如无特殊要求,相邻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应尽量接近;

e)传感器应直接耦合在容器或管道的表面或与容器或管道构成整体的波导杆上,并保证声耦合

良好;

f)设定检测条件,制定检测方案。

7.3安全要求

本标准没有完全列出进行检测时所有的安全要求,使用本标准的用户有义务在检测前建立适当的

安全和健康准则。检测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如下:

a)检测时被检件的壁温应当比其材料的无延性转变温度高30°C或按照其设计标准的规定

执行;

b)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地点的要求穿戴防护T作服和佩戴有关防护设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