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322-2019 蒙古栎栎实象甲防治技术规程

DB23/T 2322-2019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2322-2019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3-19
实施日期
2019-04-18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65.060

B90

DBDB23/T232322—2019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322—2019

蒙古栎栎实象甲防治技术规程

2019-03-19发布2019-04-18实施

I

DB23/T2322—2019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I

DB23/T2322—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滑莎、遇文婧、马晓乾、宋小双、邓勋、周琦、齐建国、刘欣、刘恒旭、继丹、

张平、刁健、赵祥君、黄俊杰、李念森、毛洪波、于晓杰、于腊梅。

III

DB23/T2322—2019

蒙古栎栎实象甲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古栎栎实象甲(CurculioarakawaiMats.etKono)防治的虫情调查、

防治技术和、效果评价和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蒙古栎栎实象甲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技术规程

LY/T2011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2106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3虫情调查

3.1虫情调查原则

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虫情调查。在线路踏查后,对达到发生统

计起点的受害林分进行标准地调查,按照LY/T2106的规定确定害虫发生的统计起点。

3.2虫情踏查

3.2.1踏查线路

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沿设计路线对拟调查林分沿林间小道、

小班线、林班线或其他自选路线进行踏查,踏查路线应避免重叠。

3.2.2踏查对象

将基本调查单元内的蒙古栎林地,划分为若干个踏查块,将调查数据填入表A.1中。

3.2.3踏查时间

每年1次,幼虫危害期的8月上旬至9月上旬。

3.2.4踏查方法

表A.1中确定有虫的样地,依据LY/T2011的规定踏查,记录林分概况,随机选择100

株蒙古栎,查看并记载危害情况,将踏查结果填入表A.2中,统计有虫株率,确定是否达到

发生统计起点。

3.3虫情标准地调查

3.3.1标准地的设立

在林地内设立面积为0.1hm2(40m×25m)标准地若干块,并设对照样地2块,标准地总

面积不得少于调查林地总面积的5%。在连续多年发生虫害的林地内设立长期性标准地,逐

年进行调查。在林内依据LY/T2011的规定进行样地设置。

4

DB23/T2322—2019

3.3.2标准地的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调查中,调查总株数不少于60株,若少于60株则进行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应

采用对角线形随机取样法进行单株取样,样株间隔3株~5株。每株调查100个以上的种实,

解剖统计被害种实数量和健康种实数量,并填入表A.3中。

3.3.3标准地调查内容

3.3.3.1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

虫害发生危害程度用种实被害率划分,分为三级;

a)轻度发生:种实被害率5%~9%,用“+”表示;

b)中度发生:种实被害率10%~19%,用“++”表示;

c)重度发生:种实被害率达到20%及以上,用“+++”表示。

3.3.3.2虫情发生危害程度调查

可依据表A.3中的调查结果,计算每个样地的种实被害率。应按照3.3.3.1确定危害程

度,将标准地调查结果填入表B.1中。

4防治技术

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营林、生物、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必

须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4.2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依据虫害危害程度,可分为三种。

a)轻度发生:采用营林措施或生物措施。

b)中度发生:在发生虫害林分进行生物防治及人工物理机械防治,局部林地可结合化

学防治。

c)重度发生:进行全面人工物理或化学防治。

4.3防治方法

4.3.1营林技术

依据GB/T15776、GB/T15781和GB/T18337.3执行。

4.3.2人工物理

在9月上旬至中旬,捡除被害果。

4.3.3生物防治

4.3.3.1招引益鸟

在蒙古栎林内设置巢箱招引益鸟,挂巢箱5个/hm2,均匀布设。

4.3.3.2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

通过增加蜜源植物、林业技术等措施保护天敌昆虫;同时可通过将被害果集中在能使寄

生蜂钻出而蒙古栎栎实象甲幼虫钻不出的笼内的方法,以增加林分内寄生蜂的种群密度。

4.3.3.3生物药剂

5

DB23/T2322—2019

在成虫活动期,可采用球孢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用车载或飞机喷雾。

4.3.4化学防治

在成虫活动期,可采用烟参碱、β-百树菊酯、氯氰菊酯等化学药剂,用车载或飞机喷

雾。

5效果评价

5.1评价时间

防治后当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

5.2评价标准

林分内蒙古栎种实被害率≤5%,为合格。

5.3评价方法

参照3.3的调查方法进行评价。

5.4评价结果

种实被害降低率按式1计算。

R=(S1-S2)/

S1…………(1)

式中:

R——种实被害降低率,%;

S1——防治区种实被害率,%;

S2——对照区种实被害率,%。

评价结果填入表C.1中。

6技术档案

应建立蒙古栎防治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虫情调查、防治技术和效果评价。

6

DB23/T2322—2019

AA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