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035-2008 船用电动双螺杆泵

GB/T 11035-2008 Marine electric two spindle screw pump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1035-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3-03
实施日期
2008-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甲板机械与机舱辅机分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电动双螺杆泵(以下简称泵)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上用作滑油泵、燃油泵、锅炉燃料喷油泵、货油泵、供水泵、消防泵、排水泵、压载泵、卫生泵以及输送化学品泵等各种双螺杆螺旋型线构成的泵设计、生产、试验和验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起草人:
聂书彬、吕伟领、李福天、薛红军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47.020.30

U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035—2008

代替GB/T11035—1989

船用电动双螺杆泵

Marineelectrictwospindlescrewpump

2008-03-03发布2008-09-01实施

发布

GB/T11035—2008

-1.Z-—1—

刖弓

本标准代替GB/T11035—1989《船用电动双螺杆泵》。

本标准GB/T11035—19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如下变动:

补充了基本参数;

——增加了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动平衡试验内容;

——修改了产品型号“2CG…”为“2GC…”;

——增加了主要零件的选用材料,并更新了材料牌号和标准号;

修改了填料密封的漏泄量;

——修改了有关环境条件;

——修改了有关噪声、振动、冲击和净吸上高度的试验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甲板机械与机舱辅机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四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书彬、吕伟领、李福天、薛红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1035—1989O

T

GB/T11035—2008

船用电动双螺杆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电动双螺杆泵(以下简称泵)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上用作滑油泵、燃油泵、锅炉燃料喷油泵、货油泵、供水泵、消防泵、排水泵、压载

泵、卫生泵以及输送化学品泵等各种双螺杆螺旋型线构成的泵设计、生产、试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cqvISO780:1997)

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6—1988石油产品恩氏粘度测定法

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

GB/T1176-1987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neqISO1338:1977)

GB/T1220-2007不锈钢棒

GB/T1298-1986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T1348—1988球墨铸铁件

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

GB/T9239.1-2006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

检验(ISO1940-1:2003,IDT)

GB/T9439—1988灰铸铁件

GB/T10886—2002三螺杆泵

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neqISO3755:1975)

GB/T13306—1991标牌

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6301—2008船舶机舱辅机振动烈度的测量和评价

CB/T43船用铸铁法兰

CB/T44船用铸钢法兰

CB/T45船用铸铜法兰

JB/T8091—1998螺杆泵试验方法

JB/T8098—1999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额定工况ratedcondition

泵设计所规定的工作状况。

1

GB/T11035—2008

通常包括:流量、排出压力、转速、净吸上高度、介质黏度、介质温度和输入功率。

3.2

内轴承式internalbearingdesign

轴承位于泵体内,由泵所输送的介质进行润滑的结构。

3.3

外轴承式externalbearingdesign

轴承位于泵体外,采用油脂或独立的润滑系统进行润滑的结构。

3.4

带加热或冷却夹套式designwithlining

泵体或泵体和轴承座带有夹套结构,由独立的系统向夹套内输送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

4产品分类

4.1基本型式

4.1.1内轴承式:适用于输送润滑性的清洁介质。

4.1.2外轴承式:允许输送各种非润滑性、并带有少量颗粒性杂质的介质。

4.1.3带加热或冷却夹套式:适用于输送吋需要加热或冷却的介质。

4.2基本参数

4.2.1流量:1.6n?/h、2.5m"/h、4.0m'/h』.3m"/h、10m"/h、16n?/h、25n?/h、40m"/h、63m'/h、

100m'/h、160rr?/h、250m'/h和400m"/h。

4.2.2排出压力:0.4MPa.O.8MPaJ.6MPa.2.5MPa.4.0MPa和4.2MPao

4.2.3净吸上高度:4m~6m水柱;输送气液混合介质的泵不受此限制。

4.2.4介质黏度:1.OXlO-em'/s〜0.1m2/so

4.2.5不同螺杆螺旋型线构成的各种泵所适用的基本参数:流量、排出压力、净吸上高度、转速、输入功

率、介质黏度和介质温度。制造厂应作出规定。

4.2.6泵输送油类介质吋,其基本参数:流量、净吸上高度和输入功率的值是指介质黏度为7.5X

IO'5n?/s时的数值。在输送其他介质吋,泵的上述基本参数值应符合制造厂规定黏度情况下

的值。

4.3产品型号

4.3.1船用电动双螺杆泵的型号规定如下:

回回£!□-□□□

f-L-.fr式

一総?r目式

[-N—内轴*式

W_外轴虫成

•-J—QF夹疔式

力,MPu

補込能景,n«7h

笳用

V朴根數

4.3.2标记示例

额定流量100n?/h、额定排出压力0.8MPa的卧式外轴承式泵标记为:

泵GB/T11035—20082GC100-0.8W

2

GB/T11035—2008

4.4设计和结构

4.4.1泵主要零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螺杆螺旋型面为:R«<3.2

b)螺杆螺旋外圆表面为:6/am;

c)螺杆螺旋底径表面为:Ra£3.2

d)螺杆衬套内孔表面、无螺杆衬套的泵体的内孔表面、泵体和螺杆衬套配合的内孔表面为:

Ra^.3.2ym;

e)止推块、止推轴承座的摩擦端面为

f)同步齿轮齿形表面为Ra^l.6/am。

4.4.2螺杆螺旋部分应符合如下规定:

a)螺杆螺旋的螺距允差不大于0.03mm;

b)螺杆螺旋相同直径上的螺旋厚度允差不大于0.03mm;

c)螺杆螺旋槽加工后应经过轴截面样板检查;

d)单头螺旋的双吸式双螺杆泵,同一根螺杆的两部分螺旋起始部分装配吋应成180°。

4.4.3螺杆装配后啮合的螺旋侧面间隙应均匀。泵装配完后用手盘动主动螺杆,转动应均匀、无

卡阻。

4.4.4泵进出口法兰应符合:CB/T43、CB/T44、CB/T45。必要时可按订货合同规定。

4.4.5轴封处应设有泄漏回收装置。

4.4.6外露联轴器应配防护罩。

5要求

5.1重量

泵的首制样机应测出重量.泵的实际重量与首制泵重量允许偏差±5%,

5.2外观

5.2.1铸件表面应无裂纹、缩孔、疏松及其他影响质量的缺陷。

5.2.2焊接件接缝应为光洁金属面,焊接前不得有锈迹、油污等,焊缝不应有孔、夹渣等缺陷,焊缝边缘

和顶端应焊透。

5.2.3泵的所有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零件表面不得有碰伤、锈蚀、变形等现象。

5.2.4泵经试验合格后应除净内外表面的锈蚀、油渍等,内部加工表面涂以防锈油脂,外露加工表面涂

以硬化防锈油,非加工表面喷涂耐腐油漆,必要吋应打腻子,对铜制品可不作上述处理。

5.3材料

泵主要零件的材料根据泵的类型及用途应按表1规定选用,允许采用证明不降低材料性能并满足

使用要求的其他材料。

表1材料

材料

零件名称

名称牌号标准号

不锈钢!Crl8Ni9TiGB/T12202007

不锈钢0Crl7Ni4Cu4NbGB/T12202007

主动螺杆

合金结构钢16MnCrS5GB/T10886-2002

从动螺杆

合金结构钢40CrGB/T3077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45GB/T699—1999

3

GB/T11035—2008

表1(续)

材料

零件名称

名称牌号标准号

不锈钢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