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582-2020 专利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DB34/T 3582-2020 Patent Value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40
A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582—2020
专利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Patentvalueevalua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20-06-22发布2020-07-22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58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安徽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创新馆、合肥市数据资
源局。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合肥汇众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安徽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
徽省教育评估中心、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合肥市知识产权局、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安徽省证券
期货业协会、安徽省信用担保协会、安徽上市公司协会、安徽省律师协会、合肥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徽
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有
限责任公司、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市庐阳中科大企
业家联合会、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
电冰箱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舫挺、狄勇、王兵、陈林、王伟、胡昊、陶平、孙伟、张国峰、郑红莺、张
曙光、应勇、宋云涛、陈军民、王群、汪峰涛、郑承乾、吕康、万全、袁宏生、钟自木、张晓安、汪俊、
吴燎原、方芳、李俊、刘小成、张立野、彭小宝、黄胜、周虹屛、胡斗猛、窦剑、王华君、周逸辛、马
友华、徐传和、李梦、张平松、王孝义、何朝林、耿保友、翟红侠、张凌云、吴胜华、沈炎、肖新国、
刘海涵、潘洋、斯映红、韩东亚、舒小琴、朱恒毅、朱世贾、朱克俭、操晓娟、张世国、李永杰、姚丹、
苏建军。
I
DB34/T3582—2020
引言
在科研机构专利技术成果的转移、产业化,以及专利技术投融资过程中,需要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
但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专利价值评估标准,一般是采用行业专家评审或一般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
法,计算过程复杂,操作不透明,主观性较强。因此基于全球专利信息数据库,应用大数据和科技语义
分析技术,借鉴国内外专利价值算法,结合全国全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及其他权威性公开数据信息,建立
客观规范的专利价值评估技术标准,对于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创新性、成
长性、产业化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II
DB34/T3582—2020
专利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利价值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专利权转移转化和专利权投融资过程中的专利价值评估。其他
类别的专利价值评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1374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基本词汇
GB/T29188品牌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
ZC0005.1专利信息统计数据项标准(第一部分)
DB34/T2877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GB/T21374、GB/T29188、ZC0005.1和DB34/T287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专利技术patentedtechnology
在以科研人员为主体进行的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实用价值并获得专利权的
技术成果。
3.2
专利权转移转化patentedrighttransfer
专利形式的科技成果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转化,包括专利许可和专利转让。
3.3
专利权投融资patentrightInvestmentandfinancing
专利形式的科技成果价值从资产形式向资本形式转化,包括专利技术入股、专利质押、专利信托和
专利证券化。
3.4
1
DB34/T3582—2020
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patenttransactionvalueevaluation
由专利技术评估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标准,运用有效的方法拟对发生专利权转移转化的专利
技术进行价值分析、测算并发表评估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3.5
专利权投融资价值评估patentrightInvestmentandfinancingvalueevaluation
由专利技术评估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标准,以专利权投融资为目的,对专利权在评估基准日
的价值进行分析、测算并发表评估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3.6
收益法incomeapproach
通过将被评估专利权未来预期能产生的收益以体现其风险水平的折现率进行折现,以确定被评估专
利价值的评估方法。
3.7
市场法marketapproach
通过参照市场上相同或相似专利权的交易价格或形成的产值,以确定被评估专利价值的评估方法。
3.8
成本法costapproach
通过计算重置具有类似或相同服务功能的专利权所要付出的成本,以确定被评估专利价值的评估方
法。
4评估的基本原则
4.1公正性原则
应对专利技术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公正地分析和评估。
4.2科学性原则
评估方法应与专利质量间存在科学的关系,真实体现专利质量与评估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评估参
数的设置、获取、取舍能够突出评估目的。
4.3客观性原则
价值评估过程应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地反映待评专利技术的状况和价值。
4.4独立性原则
评估方不得求证转移转化或投融资的双方授意的评估价值。
4.5时效性原则
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应根据评估时间基准确定,准确反映专利技术的实际情况。
2
DB34/T3582—2020
4.6分类评估原则
应根据评估目的,基于专利技术所属的技术领域、行业状况和生命周期,对其进行分类评估。
5评估程序
5.1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程序
5.1.1明确评估基本事项
评估机构执行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时,应明确下列基本事项:
a)评估委托人、专利权权属人、评估报告使用人、评估基准日;
b)进行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c)评估价值类型;
d)评估报告使用限制、提交时间及方式;
e)评估服务费总额、支付时间和方式;
f)委托方与评估人员工作配合和协助等其他需要明确的重要事项;
g)专利基本著录项信息;
h)专利权有效状况和权属现状;
i)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利要求;
j)专利权稳定性状况和过去发生的专利诉讼及无效情况;
k)专利权过去发生的专利权转让、许可、投融资和相应评估情况。
5.1.2签订评估业务约定书
评估机构与委托方签订评估业务约定书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可在业务约定书中进一步补
充和明确以下事项:
a)保密条款;
b)特殊事项说明;
c)其他必要的约定。
5.1.3评价专利质量
5.1.3.1在组织实施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之前,应对待估专利进行在评估基准日有效的专利质量
评价,评价指标应至少包括:权项布局度、主权范围度、技术综合度、确权滞后度、详尽全面度。
5.1.3.2对于涉及重大事项的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评价指标还应包括:技术原创度、技术被引
度、专利族大小、专利维持度。
5.1.4调查收集资料
5.1.4.1在调查收集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所需的资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获取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出具的评估基准日前的专利权有效性证明文件,调查确认专利权保护
范围、法律状态、权属状况等信息。
b)调查收集专利技术所在技术领域或行业的总体专利质量水平。
c)调查收集专利技术与对应行业或领域的相应产品或方法的相关性情况。
d)调查收集专利技术所在技术领域或行业的市场容量、产值和利润率。
e)调查收集专利技术在研发投入形成的成本情况。
3
DB34/T3582—2020
5.1.4.2以转化实施为主要目的的专利权转移转化,在评估过程中还应调查收集相应的风险信息,包
括但不限于:技术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资金风险、环境风险。
5.1.5评估测算
5.1.5.1评估人员应审查评估材料、听取情况介绍、评价专利质量、收集评估资料信息,并作出价值
评估测算。
5.1.5.2应根据所采用的评估方法,选取相应的公式和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形成初步评估结
论并加以说明。
5.1.5.3应对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评估结论。评估机构对同一评估对象需要
同时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的,应对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评估结
论。
5.1.6编制并提交评估报告
5.1.6.1在执行评估测算程序后,评估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专利权转移转化价值评估
报告。
5.1.6.2评估机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估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进行必要的内部审核。
5.1.6.3提交正式评估报告前,可在不影响对最终评估结论进行独立判断的前提下,与委托方或者委
托方许可的相关当事方就评估报告有关内容进行必要沟通。
5.1.6.4完成上述评估程序后,评估机构应按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向委托方提交评估报告。专利权转移
转化价值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A。
5.2专利权投融资价值的评估程序
5.2.1明确评估基本事项
5.2.1.1评估机构执行专利权投融资价值评估业务,应明确下列基本事项:
a)评估委托人、专利权权属人、评估报告使用人、评估基准日;
b)进行专利价值评估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3009.4-1988 组合冲模 Π形弯曲刃口 1988-03-28
- HB 7028.26-1994 夹具通用元件压紧件 拉杆快速夹紧器 1994-10-31
- HB 3941-1987 一竖槽长方形支承 1987-04-08
- SJ 372-1973 反射速调管电子调谐斜率的测试方法 1973-02-26
- HB 2054-1974 杆式传动器 1974-11-11
- DZ/T 0064.30-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锂 1993-02-27
- HB 4370-1989 矩形导向板毛坯 1989-07-12
- HB 2768-1976 转接衬套 1978-05-24
- FZ/T 90079.2-1995 棉织机用丁腈投梭结试验方法 冲击强度 1995-01-24
- HB 4-116-1974 橡胶帽盖 197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