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81-2017 地铁和轻轨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DB37/T 2981-2017 Metro and light rail lightning protection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981-2017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8-18
实施日期
2017-09-1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981—2017

地铁和轻轨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sinmetroand

lightrail

2017-08-18发布2017-09-1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981—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定义和术语........................................................................1

4总则..............................................................................2

5一般规定..........................................................................3

6检测程序和作业安全要求............................................................3

7检测内容及要求....................................................................4

8检测仪器与使用方法...............................................................10

9检测报告编制.....................................................................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和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防雷检测基本流程...............................................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雷检测所需的主要仪器.........................................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防雷检测报告表格式样...........................................19

参考文献............................................................................28

I

DB37/T298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气象防雷中心、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华基、徐晓亮、王欣眉、耿义光、罗情平、郑然、于晓杰、宋琳、孙琪、张

源源。

II

DB37/T2981—2017

地铁和轻轨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铁和轻轨的防雷装置检测的检测程序和作业安全要求、检测内容及要求、检测

仪器和使用方法及检测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地铁和轻轨的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竣工检测以及运营中的检测,不适用

于地铁和轻轨的高电压部分的防雷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定义和术语

GB/T21431—2015和GB5005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铁metro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

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GB50157—2013,定义2.0.1]

3.2

轻轨lightrail

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低等级轻轨线路基本敷设在地面上,设有无隔离的专用车行道,有的地段车

行道允许人车混行;高等级轻轨为全封闭线路,除有的有少量地面线外,有的局部或全部线路设在高架

桥或地下隧道内。轻轨有钢轮钢轨制式和胶轮及专用混凝土轨道制式。

3.3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

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1

DB37/T2981—2017

[GB50057—2010,定义2.0.5]

3.4

防雷检测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

按照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

程以及对防雷安全制度的检查,主要包括过程检测、竣工检测和定期检测。

改写GB/T21431—2015,定义3.23。

3.5

过程检测processinspection

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检测,主要确定隐蔽工程是否满足标准和

设计要求。

3.6

竣工检测finalinspectionofproject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竣工后在投入使用前进行的防雷装置验收检测。

3.7

定期检测periodicalinspection

对已投入运营的地铁和轻轨线路的防雷装置和防雷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

3.8

架空地线overheadgroundline

架设在架空输电线路和接触网的上方,保护线路免遭雷电袭击的装置,通常采用钢或铜绞线,又称

架空避雷线。

3.9

高架结构elevatedstructure

地铁和轻轨工程中的区间桥梁、高架车站中的轨道梁及其支承结构。

4总则

4.1防雷检测的对象和项目包括地铁和轻轨的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电气电子设备的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及其它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

4.2检测内容包括地铁和轻轨的车辆、建筑、高架结构、地下结构、通风、空调和供暖系统、给水和

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环

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门禁系统、运营控制中心、站内客运设备、站台门、车辆基地和防

灾系统等的防雷装置以及防雷安全制度及执行情况。

4.3防雷检测分为过程检测、竣工检测和定期检测。过程检测是在防雷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进行的,重

点检测防雷装置的隐蔽工程质量;竣工检测是在全部防雷装置安装完毕后进行的,根据设计文件,全面

检测和评估防雷装置的工程质量;定期检测是对已投入运营线路按规定的周期对防雷装置的性能、维护

情况和防雷安全制度等方面进行的检测。

2

DB37/T2981—2017

5一般规定

5.1新建线路的防雷装置竣工时应进行竣工检测。对已投入运营线路的定期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宜

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进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

5.2建(构)筑物防雷类别和防雷区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2010的规定。

5.3防雷装置竣工检测应查阅设计文件、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资料,了解防雷装置的结构、材料、尺

寸以及连接等情况。

5.4在没有明确规定接地电阻值的情况下,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第一类和第

二类防雷建(构)筑物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30Ω,综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其它类型的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

置时,其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形式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6.3.4条中第5、第6、第7款的规定,

其接地电阻值应按其中的最小值确定。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见附录A。本标准规定的接地电阻值均为

冲击接地电阻值,冲击接地电阻值与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换算方法见GB50057—2010的附录C。

5.5测试大型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使用大型地网测试仪器,测试方法见附录A。

5.6检测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连接,测试其过渡电阻值。没有规范明确规定过渡电阻值项目的过

渡电阻值宜不大于0.2Ω。当过渡电阻值大于规定值时,应有跨接措施。检测跨接质量,跨接导体的

材料和尺寸见附录B。

5.7检测接地电阻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6检测程序和作业安全要求

6.1检测程序

6.1.1防雷检测宜按防雷检测基本流程进行,防雷检测基本流程参见附录C。

6.1.2检测前应了解受检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受检单位及附近的历史雷电灾情,并查阅以前的检测记

录。

6.1.3检测前对使用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各项功能正常,并在计量检验

有效期内。

6.1.4现场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检测。每一项检测需要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

数据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数据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

等人员的签名。原始记录表格式参见GB/T21431—2015的附录I。

6.1.5现场检测结束后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编制检测报告。

6.1.6防雷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签发检测报告。

6.1.7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6.1.8对整改后的防雷装置进行复检,并出具复检报告。

6.2作业安全要求

6.2.1检测前应了解受检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规章制度,除应遵守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受检

单位的规章制度外,还应遵守有关专业组织所制定的安全程序和安全方法。

6.2.2现场检测时,应有受检单位负责安全生产人员的陪同,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

措施。

6.2.3登高作业和高空作业应遵守相关作业安全规定。检测仪表和工具等应妥善放置,防止坠落伤人。

设备的引线应避开电力线路。

3

DB37/T2981—2017

6.2.4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和电器等带电设备时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

以防电击。

6.2.5在检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时,严禁携带火种、手机,严禁吸烟,严禁穿底部带金

属的鞋子,严禁随意敲打金属物,不应穿化纤服装,应使用防爆型仪器设备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7检测内容及要求

7.1基本要求

7.1.1防雷检测应综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评估其对人、建(构)筑物和设备的防护

性能。

7.1.2对防护人身安全的检测应包括防触电、闪络、跨步电压等措施和装置。

7.1.3对地铁和轻轨的建(构)筑物的检测主要是防直击雷装置。

7.1.4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检测应包括屏蔽、等电位连接、接地及其它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和装置。

7.1.5检查运营单位的防雷安全制度和雷击灾害应急预案,以及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等相关记录,

应符合GB50157—2013中第28章的要求。

7.2地上建(构)筑物

7.2.1依据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对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分别依据GB/T21431—2015

中5.2、5.3、5.4进行检测。

7.2.2建(构)筑物和室外设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用滚球法计算,计算方

法见GB50057—2010的附录D。

7.2.3测试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5.4的规定。

7.2.4在过程检测和竣工检测时,应查看暗敷接闪带(网)、均压环、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隐蔽工程

记录。

7.2.5测量引下线与人员通道、出入口的间距,应大于3m。若不足3m,应检查防跨步电压和防闪络

措施,防护措施应符合GB50057—2010中4.5.6的规定。

7.2.6检测室外和建(构)筑物顶部的大型金属构件的接地及与防雷接地的等电位连接情况,等电位

连接的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Ω。对于第一类和处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的

弯头、阀门和法兰盘等金属连接物,应测量其连接处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03Ω。

7.3车辆与轨道

7.3.1测试车体与钢轨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05Ω。

7.3.2检查车辆避雷器的测试报告。避雷器的性能、连接材料、规格等应符合GB50057—2010的要求。

7.3.3检查车辆上能被触及的不带电金属部件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测试其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不

大于0.2Ω。

7.3.4检测每节车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线,等电位连接线应符合GB50057—2010表5.1.2的要求。

7.3.5测量轨道接地电阻,其冲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当利用走行轨做牵引网回流时,轨道应

进行绝缘处理,不需测量接地电阻。

7.4车站

7.4.1车站建(构)筑物的防直击雷检测应按7.2进行。

4

DB37/T2981—2017

7.4.2测试出入口的栏杆、自动扶梯、电梯、冷却塔、雨棚等不带电金属构件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情

况,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Ω,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7.5高架结构

7.5.1检测区间桥梁、高架车站中的轨道梁及其支承结构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7.5.2检查引下线或接地极在布设过程中的防止沉降、膨胀、伸缩、减振等措施。

7.6地下结构

7.6.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结构,如钢筋网满足GB50057—2010中第4.3.5条和第4.4.5条的

规定可作为自然接地体。在施工过程中测量作为自然接地体的钢筋连接处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不

大于0.2Ω。

7.6.2检查接地装置经过变形缝(伸缩缝和沉降缝)时的处理措施。

7.6.3检查地线或引下线穿越防水层处的防渗水措施。

7.7供电

7.7.1变电所

7.7.1.1检测变电所的自然接地装置和人工接地网。自然接地装置和人工接地网之间应采用不少于两

根导体在不同地点相连接。分别测量自然接地装置和人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其接地电阻值应各不大

于4Ω。

7.7.1.2检测变电所低压柜、开关柜、整流柜、电源柜等柜体的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电阻,其接地

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7.7.1.3检查变电所内接地母排的设置情况,测试其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7.7.1.4检测金属门、框架与接地端子间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其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Ω。

7.7.2牵引网

7.7.2.1测量架空接触网在隧道两端、为地面接触网供电的隔离开关处、空旷的地面区段与高架桥段

避雷器的间隔,间隔应不大于300m;测试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7.7.2.2接触网设置的架空地线应每隔200m设置火花间隙,测量火花间隙的距离,并测试接地电阻,

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7.7.2.3检查接触网避雷器的运行状态。

7.7.2.4检测裸露导体的接地情况,所有与大地不绝缘的裸露导体均应接至接地极。固定支持架空接

触网的非带电金属体,应与接触网的架空地线相连接。接触网的架空地线应接至牵引变电所的接地装置,

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Ω。

7.7.2.5检测金属电缆支架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7.7.2.6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应为不接地系统,不需测试接地电阻。

7.7.2.7当利用走行轨做牵引网回流时,轨道应进行绝缘处理,不需测试接地电阻。

7.7.3动力与照明

7.7.3.1检查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系统,宜与其它系统共用接地装置,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

符合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

7.7.3.2检查变电室、配电室内的接地母线以及机电设备的接地端子等金属物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其

材料和规格应符合附录B表B.1的要求。

5

DB37/T2981—2017

7.7.3.3检测交、直流配电屏、电源柜等的外壳、金属框架的接地情况,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7.7.3.4当电气装置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检测每个单体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连接情况。

7.7.4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

7.7.4.1检测供电系统中电气装置和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除有特殊规定外的接地电阻,其接地电阻

值应不大于4Ω。

7.7.4.2检查变电所接地装置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GB/T50065—2011中4.1、4.2、

4.3和4.4和GB50057—2010中4.5.6的有关规定。

7.7.4.3必要时,检查接地装置至变电所接地线的材料和规格,接地线的截面不应小于系统中保护地

线截面的最大值。

7.7.4.4必要时,检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接地材料,并测试接地电阻值,其接地电阻值应不

大于4Ω。

7.8电涌保护器

7.8.1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应按照GB/T21431—2015中5.8进行。

7.8.2检查SPD的状态指示器,如显示为失效,应建议受检单位尽快更换。

7.8.3对SPD外观进行检查,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无烧灼痕、无变形。SPD的标

示应完整清晰。

7.8.4检查并记录各级SPD的安装位置、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Uc、In、Imax、Iimp、Up等)。

7.8.5检查安装工艺,检查连接导线的材质、颜色和牢固程度。

7.8.6测量连接导线的截面,最小截面应符合附录B的表B.1的规定。测量SPD两端引线长度,两端

引线长度之和应不大于0.5m。

7.8.7测量SPD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Ω。

7.8.8SPD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应最短。

7.8.9测量多级SPD之间的距离,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

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如果小于限制长度,应加装退耦元件。当SPD具有能量自动配合

功能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可不受限制。

7.8.10检查安装在电路上SPD前端的脱离器。如SPD无内置脱离器,应在SPD前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

7.8.11检查安装在配电系统SPD的Uc值,应符合GB/T21431—2015表4的规定。

7.8.12检查安装在通信、信号系统SPD的Uc值,应符合GB/T21431—2015表6的规定。

7.8.13测试电源SPD的压敏电压U1mA值,交流SPD的U1mA值与Uc的比值应不小于1.5,直流SPD的U1mA

值与Uc的比值应不小于1.15。

7.8.14SPD漏电流的测试应按GB/T21431—2015的5.8.5.2的要求进行。

7.8.15在过程检测和验收检测时,宜对SPD进行高压冲击试验,抽检数量不宜小于总数量的1/10。

7.9通信系统

7.9.1通信系统的防雷检测包括无线通信、公务电话、专用电话、视频监视、广播系统、时钟系统、

民用通信系统和公安通信系统等系统以及机房的防雷装置。

7.9.2检查通信系统设备的接地装置及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安装位置,测量其接地电阻,应符合GB

50057—2010和GB50343—2012的要求。车站、控制中心与车辆基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车辆基地

也可采用分设接地方式。综合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7.9.3检查通信室机房的接地情况,符合下列要求:

a)室内接地线的规格和截面应符合附录B表B.1的要求;

6

DB37/T2981—2017

b)室内接地线应可靠连接;

c)通信设备接地宜与建筑防雷接地共用。

7.9.4检查进出车站、变电所及各建筑物线缆的屏蔽方式和等电位连接情况,应符合下列要求:

a)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b)非屏蔽电缆敷设在金属管道或线槽内,金属管道和线槽的两端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

接并接地;

c)光缆的金属接头、金属护层、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地;

d)线缆的配线架、线缆屏蔽体、金属线槽等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或进出室内处做等电位连接。

7.9.5测量电缆、通信线缆、光缆等与防雷引下线和地线的距离,电缆、通信线缆、光缆等与防雷引

下线和地线的最小净距应大于表1的规定。

表1电缆、通信线缆、光缆与防雷引下线和地线的最小净距

最小净距

线缆类型m

平行交叉

防雷引下线1.000.30

保护地线0.050.02

7.9.6检测天馈线的防雷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室外天线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

b)馈线的防雷地线、接地体与连接线等焊接处做防腐处理,测试连接处的过渡电阻。

7.9.7检测接地引下线、室内接地线、工作地线及保护地线等与设备的连接情况,其材料和规格应符

合附录B表B.2和表B.3的规定。

7.9.8检查设备室内的机柜外露可导电部位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应就近接至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

子板上,局部等电位连接形式应满足GB50057—2010中6.3.3和6.3.4的规定。测量设备与等电位连

接端子之间各接触点的过渡电阻。

7.10信号系统

7.10.1信号系统的防雷检测包括控制室、信号设备室、车辆调度室等信号机房及内部设备的防雷装置。

7.10.2检测信号系统设备室的接地端子,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7.10.3检查车站、车辆段及停车场内信号室防雷分线柜的设置。

7.10.4检测信号系统的防雷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高架和地面线的室外信号设备及与隧道以外连接的室内信号设备具有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b)室外信号设备的金属箱、盒壳体良好接地;

c)信号设备室电力线引入处单独设置电源防雷箱;

d)配电屏和电源开关柜内SPD的状态完好;

e)SPD能够将雷电过电压抑制在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压水平之下,并不影响被保护设备的正常工

作;

f)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连线最短,防护电路的配线与其它配线分开,其它设备不借用SPD的

接线端子;

g)当采用综合接地时,各设备的接地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弱电母排;

7

DB37/T2981—2017

h)出入信号系统设备室的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在室内对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并在引入口设金属

护套;

i)车载信号设备的地线经车辆接地装置接地。

7.10.5检查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接

地装置相连。

7.10.6检测信号设备室的防静电地板支架、等电位连接网格、电缆屏蔽层、线缆走线架等不带电金属

的等电位连接情况。

7.10.7测试防雷分线柜接地端、各信号SPD与其设备金属外壳或室内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之间过渡电

阻。

7.11自动售检票系统

7.11.1检测自动售检票室内机柜、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应进

行可靠的电气连接,测试其过渡电阻。

7.11.2检测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各类自助终端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金属管(槽、桥架)等

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应就近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7.11.3检测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工作地线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情况。

7.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1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雷检测包括消防设备和控制室机房的防雷装置。

7.12.2测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综合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

b)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7.12.3检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SPD

接地端等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7.12.4检测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接线箱的保护地线等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应就近与接地端子连接。

7.13综合监控系统

7.13.1检测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室内的综合接地箱,综合监控系统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弱电母排,接地

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7.13.2检测计算机设备的接地情况,计算机设备宜根据相应产品或系统的要求一点接地或浮空。现场

机柜应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5.4的要求。

7.13.3检测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室内等电位连接情况,检测机柜、地板支架与等电位端子板的连接情况。

检测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测试其过渡电阻。

7.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