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34-2019 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DB11/T 1634-2019 Asphalt pavement factory-mixed cold recycled concrete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634-2019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6-18
实施日期
2020-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5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634—2019

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ldcentralplantrecyclingofasphalt

pavement

2019-06-13发布2020-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634—2019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材料................................................................................2

4.1乳化沥青........................................................................2

4.2泡沫沥青........................................................................3

4.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4

4.4新集料..........................................................................4

4.5水泥............................................................................4

4.6矿粉............................................................................5

4.7水..............................................................................5

5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5

5.1一般规定........................................................................5

5.2设计参数........................................................................5

5.3路面结构设计方法................................................................5

6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要求..................................................5

6.1一般规定........................................................................5

6.2矿料级配设计....................................................................6

6.3配合比设计......................................................................6

6.4性能要求........................................................................7

7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生产和施工......................................................7

7.1乳化沥青冷再生设备要求..........................................................7

7.2施工前的准备....................................................................8

7.3拌制............................................................................8

7.4运输............................................................................8

7.5摊铺............................................................................9

7.6碾压............................................................................9

7.7接缝...........................................................................10

7.8养生及开放交通.................................................................10

8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要求.................................................10

8.1一般规定.......................................................................10

8.2发泡沥青性能检测...............................................................11

8.3矿料级配设计...................................................................11

8.4配合比设计.....................................................................11

I

DB11/T1634—2019

8.5性能要求........................................................................12

9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生产和施工......................................................12

9.1泡沫沥青冷再生设备要求..........................................................12

9.2施工前的准备....................................................................13

9.3拌制............................................................................13

9.4运输............................................................................13

9.5摊铺............................................................................13

9.6碾压............................................................................13

9.7接缝............................................................................14

9.8养生及开放交通..................................................................14

10质量管理和验收.....................................................................14

10.1一般规定.......................................................................14

10.2施工前的原材料与设备检查.......................................................14

10.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15

10.4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回收、预处理和堆放....................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厂拌冷再生路面推荐结构.......................................23

附录D(规范性附录)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24

附录E(规范性附录)早期强度试验方法.............................................27

附录F(规范性附录)可工作时间试验方法...........................................28

附录G(规范性附录)整体性试验方法...............................................29

附录H(规范性附录)二次燃烧法...................................................30

II

DB11/T1634—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国道

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绪利、薛忠军、李兴海、张涛、王佳妮、杨宁、李万举、金珊珊、于海臣、

王真、王春明、徐世法、范俊英、杨帆、刘宝林、丛铖东、王瑞涛、张荣荣、郭秋明、范立嘉、宋波、

于静。

III

DB11/T1634—2019

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沥青面层的旧沥青混凝土。

3.2

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coldcentralplantrecyclingofasphaltpavement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再

生结合料(乳化沥青或者泡沫沥青)、活性填料(水泥或矿粉等)、水进行常温拌和,铺筑形成路面结构

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3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级配gradationofRAP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烘干至恒重(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冷却至室温,进行筛分试验

测得的级配。

3.4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gradationofaggregateinRAP

用抽提或燃烧法除去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沥青而得到的矿料级配。

1

DB11/T1634—2019

3.5

再生混合料级配gradationofrecycledmixture

生产再生混合料时,由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集料共同组成的级配。

3.6

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gradationofaggregateinrecycledmixture

用抽提或燃烧法除去再生混合料中的沥青而得到的矿料级配。

3.7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emulsifiedasphaltcoldrecyclingmixture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新集料、乳化沥青、活性填料(水泥等)、水等,按照一定比例,常

温拌制的混合料。

3.8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foamedasphaltcoldrecyclingmixture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新集料、泡沫沥青、活性填料(水泥等)、水等,按照一定比例,常

温拌制的混合料。

3.9

回收路面材料掺量percentageofRAPinrecycledmixture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质量与再生混合料中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3.10

可工作时间workabilitytime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和易性的时间。

3.11

早期强度earlystrength

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碾压成型初期的强度,用黏聚力表征,间接反映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强度。

3.12

整体性integrity

整体性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经过一定时间养生后逐渐形成强度,具有较好的黏聚性而不出现

松散掉粒,且能取出较为完整芯样的性能,用高度比或者质量比表征。

4材料

4.1乳化沥青

4.1.1生产乳化沥青的沥青应满足JTGF40等有关技术要求。

4.1.2冷再生用乳化沥青应满足表1中的要求。

表1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a-慢裂JTGE20-T0658

粒子电荷-阳离子(+)JTGE20-T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JTGE20-T0652

b

黏度恩格拉黏度E25-10~30JTGE20-T0622

2

DB11/T1634—2019

表1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续)

试验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25℃赛波特黏度Vss7~100JTGE20-T0623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62JTGE20-T0651

蒸发残溶解度不小于%97.5JTGE20-T0607

留物

针入度(25℃)0.1mm50~130JTGE20-T0604

延度(15℃)不小于cm40JTGE20-T0605

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JTGE20-T0654

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均匀JTGE20-T0659

常温贮存1d不大于1

%JTGE20-T0655

稳定性5d不大于5

a:破乳速度与集料黏附性、拌和试验、集料(包括RAP)品种有关,施工过程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集料(包括

RAP)试验。

b:恩格拉黏度和赛波特黏度指标任选其一检测。

4.1.3乳化沥青应在常温下使用,使用时乳化沥青温度不宜高于40℃。

4.1.4乳化沥青存放宜保持适当搅拌,储存期内应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

4.2泡沫沥青

4.2.1用于发泡的基质沥青的膨胀率应大于10倍,半衰期应大于8秒,泡沫沥青发泡试验应按照JTG

F41有关要求进行发泡试验。

4.2.2用于发泡的基质沥青技术性能应满足表2中的要求,采用特殊沥青进行发泡沥青时,应符合JTG

F40有关技术要求。

表2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60~10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45JTGE20-T0606

延度(15℃、5cm/min)cm≥100JTGE20-T0605

含蜡量(蒸馏法)%<2.2JTGE20-T0615

闪点℃≥245JTGE20-T0611

溶解度%≥99.5JTGE20-T0607

密度(15℃)g/cm3实测JTGE20-T0603

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0.8JTGE20-T0610

残留针入度比(25℃)%≥57JTGE20-T0604

残留延度(10℃)cm≥6JTGE20-T0605

3

DB11/T1634—2019

4.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4.3.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经过预处理后方可使用,RAP的回收、预处理和堆放,见附录A。

4.3.2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实测指标及技术要求

材料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含水率实测值

RAP级配实测值

≤设计级配允许的

RAP最大颗粒粒径按照附录B

最大粒径

砂当量(%)≥60

亚甲蓝(g/kg)≤25

针片状颗粒含量(%)≤20抽提后,按照JTGE42-T0312

RAP中的粗集料

压碎值实测值抽提后,按照JTGE42-T0316

RAP中的细集料棱角性实测值抽提后,按照JTGE42-T0344

4.4新集料

4.4.1掺入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新集料应满足JTGF40要求。

4.4.2新集料宜选用石灰岩,不应使用破碎砾石、废石。

4.4.3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新集料不应混杂堆放。

4.5水泥

4.5.1厂拌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所用水泥宜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4.5.2水泥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4.5.3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

4.5.4水泥技术要求,见表4。

表4水泥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细度(80um)%≤10JTGE30-T0502

密度kg/m3-JTGE30-T0503

比表面积m2/kg300~450JTGE30-T0504

安定性-合格

初凝时间min.≥180JTGE30-T0505

终凝时间min.≥360

4

DB11/T1634—2019

4.6矿粉

矿粉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的有关规定。

4.7水

制作和生产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和冷再生混合料的用水,应不影响材料和工程质量。

5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的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JTGD50等有关规定。

5.1.2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可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的中面层、下面层和基层。

5.1.3冷再生结构层的下承层结构应满足路面基层或者底基层设计要求。用于旧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时,

应按JTGH20中结构性养护指标,对旧沥青路面进行评定。

5.1.4进行沥青路面冷再生结构设计时,应对原路面调查分析,对交通等级、路面技术状况、路面病

害、结构强度、材料组成及性能、排水状况、路基稳定性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作为冷再生沥青路面结

构设计的技术依据。

5.2设计参数

5.2.1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的材料参数宜根据工程实测参数确定。

5.2.2路面结构设计时,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参数可参照表5确定。

表5冷再生混合料动态模量及泊松比

材料类型动态压缩模量20℃,10Hz(MPa)泊松比

冷再生混合料3500~55000.35

5.3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5.3.1进行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结构设计时,可参照附录C中表C.1和C.2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形

式,最终路面结构组合,应根据JTGD50确定。

5.3.2乳化沥青冷再生结构层上应设置粘层,不宜设置封层,冷再生结构层底应设置封层和透层。

5.3.3交通等级为重交通及以上时,再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进行专家论证,冷再生层上的沥青面层

厚度应大于或等于10cm。

6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要求

6.1一般规定

5

DB11/T1634—2019

6.1.1应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充分试验分析,应根据工程要求、道路等级、使用层位、气候

条件、交通状况,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1.2厂拌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从处理后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AP)料堆取代表性的材料。

6.1.3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采用马歇尔方法,可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方法进行性能校

验。

6.2矿料级配设计

6.2.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各筛孔的通过率(%)

筛孔(mm)

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A细粒式B

31.5100---

26.580~100100--

19-90~100100-

13.260~80-90~100100

9.5-60~8060~8090~100

4.7525~6035~6545~7560~80

2.3615~4520~5025~5535~65

0.33~203~216~256~25

0.0751~72~82~92~10

6.2.2应根据结构层厚度、层位合理选择混合料类型。乳化沥青冷再生层用作柔性基层时,宜采用粗

粒式级配;用作中、下面层时,宜采用粗粒式或者中粒式级配;用于轻交通量道路时,可采用细粒式级

配或中粒式级配。

6.2.3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集料的合成级配作为级配设计依据。根

据级配类型和RAP级配,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宜添加一定比例10mm~25mm或者10mm~20mm

的新集料。

6.3配合比设计

6.3.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应按照附录D进行设计。

6.3.2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之前,应先针对工程中所用的RAP和新加集料等,进行乳化

沥青配方调整。

6.3.3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时,可根据土工击实试验结果确定;具备一定的工程应

用基础时,可采用马歇尔方法,确定最佳含水量。

6.3.4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乳化沥青折合成纯沥青后占混合料其余部分干质量的百分比一般为

1.8%~2.8%。

6.3.5水泥剂量不宜超过1.5%,不应超过1.8%。

6

DB11/T1634—2019

6.4性能要求

6.4.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规定。

表7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尺寸(mm)Ф101.6×63.5

JTGE20-T0702

马歇尔试件双面击实次数(次)50+25

JTGE20-T0707(T0705)

空隙率(%)8~12

/T0711

重交通中、轻交通

劈裂15℃劈裂强度(MPa)

强度≥0.6≥0.55JTGE20-T0716

试验

干湿劈裂强度比(%)≥80≥75

冻融劈裂强度比TSR(%)≥75≥70JTGE20-T0729

60℃动稳定度(次/mm)≥2800(面层)≥2000(面层)JTGE20-T0719

注:60℃动稳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