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953-2011 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DB63/T 953-2011 Pressure vessel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
- 起草人:
- 刘海滨、蔡希旺、王继凯、张军、曹生宁、黄勇、王滢。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3.02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953—2011
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2011-03-21发布2011-05-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953—2011
前言
本规程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海滨、蔡希旺、王继凯、张军、曹生宁、黄勇、王滢。
本规程3.1条为强制性条款。
I
DB63/953—2011
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压力容器
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
(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
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氧舱等。
2.2
固定式压力容器
指安装在固定位置使用的压力容器。
2.3
移动式压力容器
指由单个(或者多个)压力容器罐体(或者瓶体)与走行装置(或者无动力半挂行走机构、定型汽
车底盘、框架等)等部件组成,并且采用永久性连接,适用于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或者这些方式联运
的运输装备。包括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等。
2.4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是指进出容器通道端盖或者封头和主体间带有相互嵌套的快速密封锁紧装置的容器。不包括用螺栓
(例如活节螺栓)连接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2.5
快开门联锁装置
是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能升压运行;当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完全释放,方能打开快开门
的装置。
1
DB63/953—2011
2.6
安全附件
是指压力容器上用于控制温度、压力、容量、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通常指安
全阀、紧急切断阀、爆破片装置、压力表、液(水)位计、温度计等及其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3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点
3.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和压力容器特点,对操作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
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作为编制操作规程的依据,并根据操作岗位的设立情况编制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3.2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一般要求
3.2.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了解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压力、
温度、介质等)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填写有关记录;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
3.2.2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容器开始加压时,应按规定的升压速度升压,要防止压力的突然上升。
高温容器或工作温度低于0℃的容器,加热或冷却应按升温或冷却曲线进行。尽量避免操作中压力频繁
和大幅度波动,避免运行中容器温度的突然变化。
3.2.3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随时检查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保证其灵敏可靠。
3.2.4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
3.3压力容器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3.3.1压力容器投运前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压力容器、安全装置、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阀
门、电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
3.3.2试动各阀门是否灵活,检查系统阀门开关情况。
3.3.3操作人员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能投入正常运行后,才能启动设备。
3.4压力容器运行中操作要点
3.4.1压力容器及其装置在进料前要关闭所有的放空阀门。在进料过程中,检查防止物料泄漏或走错
方向。在调整工况阶段,应注意检查阀门的开启度是否合适。
3.4.2运行中压力控制的主要要点是控制其不超过最高工作压力;运行中温度控制的主要要点是控制
其极端工作温度,高温下主要控制最高工作温度,低温下控制最低工作温度。
3.4.3严格控制介质的成分、流速、温度等工艺指标,以防止或减少腐蚀介质对容器的腐蚀。
3.4.4对于工作介质为液化气体的储存容器,要注意观察液位,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过量充装;对
于反应容器,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按顺序加料,严格控制加料量;对于分离容器,要定期排放积液,
定期清理过滤介质、过滤网;对于换热容器,操作时应先引进冷流后进热流,同时控制引进的冷热流速
度。
3.4.5工艺上要求间断操作的容器,要尽量做到压力、温度的平稳升降,尽量避免突然停车,同时尽
量避免不必要的频繁加压和泄压。对要求压力、温度稳定的工艺过程,则要防止压力的急剧升降,使操
作工艺指标稳定。
3.5压力容器正常停运操作要点
3.5.1停运时应控制降温速度。
3.5.2应清除干净剩余物料。
3.5.3停运操作期间容器周围应杜绝一切火源,对残留物料的排放与清理应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可
燃有毒气体应排至安全区域。
3.5.4开关阀门操作动作要缓慢、操作顺序要正确。
3.6压力容器紧急停运
2
DB63/953—2011
3.6.1固定式压力容器运行中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容器运
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管理人员:
a)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b)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衬里层失效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c)安全附件失灵、损坏等不能起到安全保护的情况;
d)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e)发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MZ/T 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2020-03-24
- HJ 656-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 2013-07-30
- HJ 645-2013 环境空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2013-02-17
- HJ 9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13-07-30
- HJ643-2013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3-01-21
- HJ 65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13-07-30
- HJ 193-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 2013-07-30
- HJ 644-2013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3-02-17
- HJ 654-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13-07-30
- HJ642-2013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