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960.9-2013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9部分:磁约束核聚变
GB/T 4960.9-2013 Glossary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Part 9: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内编写标准和技术文件、翻译文献及国内外技术交流等。
发布历史
-
2013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起草人:
- 罗德隆、邢超、宓培庆、姜鑫、丁亚清、龚俊、康椰熙、李筱珍、李国青
- 出版信息:
- 页数:83页 | 字数:15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120.01
F40爸冃
中华人民兵和国国彖标准
GB/T4960.9—2013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9部分:磁约束核聚变
Glossaryofnuclearscienceandtechnologyterms—
Part9:Magneticconfinementfusion
2013-02-07发布2013-07-01实
GB/T4960.9—2013
目次
前言m
i范围1
2磁约束核聚变1
2.1基础1
2.2工程27
2.3诊断40
2.4聚变堆43
索弓I49
汉语拼音索引49
英文对应词索引63
T
GB/T4960.9—2013
■ir■■i
刖吕
GB/T4960《核科学技术术语》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第2部分:裂变反应堆;
——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第4部分:放射性核素;
——第5部分: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第6部分:核仪器仪表;
——第7部分:核材料管制与核保障;
——第8部分:放射性废物管理;
——第9部分:磁约束核聚变。
本部分为GB/T4960的第9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核工业西南物理研
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罗德隆、邢超、宓培庆、姜鑫、丁亚清、龚俊、康椰熙、李筱珍、李国青。
m
GB/T4960.9—2013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9部分:磁约束核聚变
1范围
GB/T4960的本部分规定了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常用的术语及其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内编写标准和技术文件、翻译文献及国内外技术交流等。
2磁约束核聚变
2.1基础
2.1.1
磁约束核聚变magneticconfinementfusion;MCF
利用强磁场将高温度和高密度等离子体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而产生的核聚变反应,可以通过托卡马克
(2.1.284)、仿星器(2.1.273)、反场箍缩(2.2.117)、Z箍缩(2.1.306)以及0箍缩(2.1.283)等途径实现。
2.1.2
声加热acousticheating
由磁泵抽运加热等离子体的方式。
注:磁泵抽运的频率远低于离子碰撞频率,同离子通过发生磁泵抽运的区域的渡越频率同一数量级。在这种情况
下,振荡场产生能被等离子体吸收的声波”
2.1.3
绝热压缩adiabaticcompression
通过磁场压缩等离子体,保持其磁矩不变的过程。
2.1.4
绝热压缩加热adiabaticcompressionheating
通过绝热压缩加热等离子体。
2.1.5
绝热不变量adiabaticinvariant
当磁场随空间或时间变化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某些保持不变的参量或由它们组合起来的
一些保持不变的量。这些参量包括磁矩、纵向不变量、通过粒子漂移轨道的磁通量等,它们是准静态过
程中的不变量。
2.1.6
先进堆创新和评价研究AdvancedResearcInnovationandEvaluationStudy;ARIES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项磁约束聚变反应堆设计研究计划。至今已设计研究过多种聚变
反应堆:ARIES-I基于当时托卡马克(2.1.284)物理数据的适当外推而设计的装置,ARIES-D和
ARIES-N为堆芯成分不同的两个运行第二稳定性区的装置,ARIES-0则是使用D」He聚变反应代替
DT反应的一种反应堆型。
2.1.7
先进托卡马克advancedTokamak
同时具备稳态运行、高等离子体约束性能、高比压(“)值、高自举电流,并能有效移除能量及废料的
1
GB/T4960.9—2013
托卡马克(2.1.284)装置。
2.1.8
阿尔芬间隙模Alfvengapmodes
托卡马克(2.1.284)等离子体的环向特性使阿尔芬波的原先的连续谱产生间隙,它们是以不连续的
无阻尼的间隙模式存在。
注:这些模可以与高能粒子(例如,来自聚变反应的a粒子)产生共振而激发不稳定性,造成髙能粒子的反常损失。
2.1.9
阿尔芬时间Alfventime
阿尔芬波沿环向方向传播一弧度所需的时间,它是磁流体不稳定性效应的一个时间标度。
2.1.10
阿尔芬速度Alfvenvelocity
在磁场方向阿尔芬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速度,它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与离子密度平方根成反比。
2.1.11
阿尔芬波Alfvenwave
基本表现等离子体磁流体动力学性质的波动现象,表现为等离子体中的一种磁场振荡。参见快阿
尔芬波(2.1.101)。
2.1.12
阿尔芬波不稳定性Alfvenwaveinstability
当等离子体粒子在沿磁场方向上运动的能量大于垂直于磁场平面中的能量时,所产生的电磁微观
不稳定性。
注:这是由作用在沿弯曲的磁力线流动的等离子体上的离心力引起的。这种不稳定性导致整个磁场形状来回
振荡。
2.1.13
a通道效应alphachanneleffect
通过等离子体波将聚变«粒子能量直接传递给离子。
2.1.14
双极扩散ambipolardiffusion
当等离子体中出现密度梯度时,电子的扩散比离子快得多,结果引起电荷分离,使等离子体内出现
电场的现象。
注:这种电场引起电子迁移减慢而使离子迁移加快,达到准稳态时,电子利离子的通量密度相等(假定离子电荷数
为1)。
2.1.15
反常扩散anomalousdiffusion
等离子体中由非经典输运引起的等离子体粒子横越磁场的快速扩散,它使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变坏。
参见反常输运(2.1.17)
2.1.16
反常电子热传导anomalouselectronthermalconduction
与等离子体中经典输运理论相比,在实验中测量到更大电子热传导损失的现象。参见反常输运
(2.1.17)。
2.1.17
反常输运anomaloustransport
与等离子体中经典输运理论相比,在实验中测量到更大输运损失的现象。
2
GB/T4960.9—2013
2.1.18
环径比aspectratio
环形等离子体的大半径与小半径之比。参见等离子体几何位形(2.1.220)。
2.1.19
辅助加热auxiliaryheating;additionalheating
除等离子体自身效应加热之外的附加加热,主要包括中性束注入和射频波加热等。
2.1.20
气球不稳定性ballooninginstability
环形等离子体中,由压强梯度在环外侧驱动的局部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
2.1.21
香蕉轨道bananaorbits
环形等离子体中,磁场中的俘获粒子导向中心的一种常见运行轨迹,因其形似香蕉而得名。
2.1.22
伯恩斯坦模Bernsteinmode
在高温等离子体中垂直于磁场传播的准静电性质的波动模式。
2.1.23
比压值betavalue
B值
等离子体压强与磁压强之比,是磁约束的品质因数之一。
2.1.24
比压极限betalimit
B极限
磁约束等离子体可达到的最大比压值。
2.1.25
玻姆扩散Bohmdiffusion
等离子体粒子横越磁场的反常扩散现象。扩散系数通常比经典扩散系数大几个数量级,而且扩散
系数与磁场强度成反比。
2.1.26
玻姆输运Bohmtransport
回旋玻姆输运gyro-Bohmtransport
与长波长等离子体扰动有关的反常扩散,这类输运的约束时间随磁场线性地增大。
2.1.27
自举电流bootstrapcurrent
在存在压强梯度情况下,由新经典效应引起的坏向电流,它与环形磁场系统中捕获粒子效应相关。
亦称靴带电流。
2.1.28
热核燃料燃耗burnfractionofthermonuclearfuel
热核反应过程中,反应燃烧掉的热核燃料质量与投料质量的比值,它取决于燃烧速率和约束的
好坏。
2.1.29
中心电子密度centralelectrondensity
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磁轴处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3
GB/T4960.9—2013
2.1.30
闭合(磁)位形closed(magnetic)configuration
空间磁力线闭合的一种磁场结构,以便使等离子体只有通过横越磁力线扩散才能从该系统逃逸。
2.1.31
冷等离子体coldplasma
温度效应可被忽略的等离子体模型,即比起外加约束磁场的磁压力、动(力)压力可以忽略的情形
(即P值远小于l)
2.1.32
集体不稳定性collectiveinstabilities
当高能粒子的压强比较高(可与等离子体热压强相比较)时,由高能粒子激发的不稳定性。
2.1.33
集体现象collectivephenomena
由于库仑作用的长程性质,等离子体内粒子群体行为所产生的现象。
2.1.34
碰撞等离子体collisionalplasma
粒子的运动受二体短程碰撞支配的等离子体。
2.1.35
无碰撞等离子体collisionlessplasma
可以忽略二体库仑碰撞效应的理想等离子体。
2.1.36
无碰撞激波collisionlessshockwave
等离子体中波阵面内的耗散机制不是库仑碰撞效应时的激波。该激波中波阵面的厚度小于平均自
由稈。
2.1.37
无碰撞撕裂不稳定性collisionlesstearinginstability
在无碰撞等离子体中,由密度和温度的不均匀性驱动的撕裂模不稳定性。通常,电子的惯性、霍尔
电流、压强梯度或者朗道阻尼是造成等离子体与磁力线分离的原因。
2.1.38
约束增强因子confinementenhancementfactor
等离子体高约束模式与低约束模式的约束时间之比。
2.1.39
约束时间confinementtime
表征能量(或粒子)从等离子体中损失的特征时间。
注:处于热平衡态的等离子体中,能量约束时间被定义为总储能与总加热功率之比。
2.1.40
受控热核聚变controlledthermonuclearfusion
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将很轻的原子核加热到极高温度,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聚变反应的过程。
2.1.41
芯部约束coreconfinement
靠近等离子体中心的高温、高密度区域的能量和粒子约束。
2.1.42
电流驱动(非感应)currentdrive(non-inductive)
由外部注入动量(例如,用射频波或中性束注入)驱动等离子体电流的过程。可帮助实现托卡马克
4
GB/T4960.9—2013
(2.1.284)稳态运行,并应用于优化等离子体位形以控制不稳定性和改善等离子体约束。
2.1.43
会切几何位形cuspedgeometry
磁力线处处凸向位形中心的磁场位形。这种位形有利于稳定磁流体不稳定性。
2.1.44
回旋频率cyclotronfrequency
在磁场中,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围绕磁力线做回旋运动的固有频率,其大小与带电粒子的质
量及磁场的强度有关。
2.1.45
回旋不稳定性cyclotroninstability
在均匀的各向异性等离子体中,由于粒子的回旋运动同与等离子体振荡相联系的静电波之间的耦
合激发的静电微观不稳定性。
2.1.46
回旋辐射cyclotronradiation
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因其回旋运动而发出的辐射。
2.1.47
回旋共振cyclotronresonance
电磁波的频率接近带电粒子的回旋频率(及其谐波)时出现的波与等离子体能量交换的现象。
2.1.48
回旋共振加热cyclotronresonanceheating
利用射频波,通过回旋共振机制加热等离子体的方法。包括离子回旋共振加热与电子回旋共振
加热。
2.1.49
圆柱形近似cylindricalapproximation
大环径比条件下对托卡马克环形几何位形的一种近似。
2.1.50
克阿尔法光D-alphalight
氮阿尔法辐射D-alpharadiation
笊原子的电子由”=3退激至“=2所发出的可见光辐射。
2.1.51
"D"形等离子体D-shapedplasma
具有形似英文大写字母“D”形横截面的等离子体。
2.1.52
德拜长度Debyelengt
德拜球半径Debyesphereradius
一个电子受到一个给定的正离子电场影响的距离,它是等离子体中的一个特征长度,是电子电荷密
度能够明显地区别于离子电荷密度的距离的量度。
2.1.53
简并位形degenerateconfiguration
由简并磁力线形成的闭合磁位形,即磁力线在绕位形有限次数之后本身正好闭合的位形。
2.1.54
密度极限densitylimit
稳定运行的磁约束装置中等离子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密度。
5
GB/T4960.9—2013
2.1.55
反应deuterium-deuteriumreactions
D-D反应
笊核间的聚变反应。
反应式为:D+D—n+^He
D+D—p+T
等概率地生成氮核/中子、氟/质子的同时释放能量。
2.1.56
D-3He反应deuterium-helium-3reaction;D-3Hereaction
笊与氮之间发生的受控聚变反应,反应式为:
D+3Hc-*p+4He+l&4MeV
注:因燃料没有放射性,且不直接产生中子,这种反应比氛-氟反应更具有安全和环保的优点。但聚变条件更高。
2.1.57
氮-冠等离子体deuterium-tritiumplasma
由笊和氟混合物形成的等离子体。
2.1.58
反应deuterium-tritiumreaction
目前最有希望实现聚变能应用的反应:
D+T—n+"He+17.6MeV
又称1>T反应(I>Treaction)或氛-氟燃烧(I>Tburn)
2.1.59
逆磁效应diamagneticeffect
逆磁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使通过等离子体的磁场强度减弱的效应。
2.1.60
逆磁等离子体diamagneticplasma
当磁通量穿过等离子体时,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形成一个反方向的磁通量,而使等离子体的磁通量
减少。
2.1.61
色散关系dispersionrelation
等离子体波动或不稳定性的频率和波矢量之间的关系。
2.1.62
等离子体位移displacementofplasma
等离子体偏离宏观平衡位置的移动。
2.1.63
破裂disruption
等离子体的温度陡然下降并使等离子体放电在短时间出现瞬间淬灭的现象,它导致放电中断并严
重损坏核聚变装置。也称为等离子体破裂(plasmadisruption)0
2.1.64
破裂不稳定性disruptiveinstability
托卡马克(2.1.284)装置等离子体中最常见的宏观不稳定性。主要特征是:磁通量突变,电流通道
迅速(几十微秒内)膨胀,等离子体坏显著地向环内侧移动,等离子体坏电压波形图上出现负尖脉冲,同
时等离子体电流波形图上出现正尖脉冲,能量和粒子输运增强(温度、密度、杂质浓度分布发生突变,软
X射线信号也发生相应变化)。破裂不稳定性依其特征可分为内破裂和外破裂。内破裂主要表现为由
6
GB/T4960.9—2013
等离子体中心区软X射线发射强度波形图上的锯齿振荡,可用m=l的撕裂模不稳定性来解释。外破
裂又依其电压波形图上负尖脉冲幅值大小分为大破裂和小破裂。破裂不稳定性的发生不仅限制其等离
子体参数的进一步提高,约束性能变坏,甚至引起等离子体电流突然中断。
2.1.65
离解复合dissociativerecombination
电子同正的分子离子相结合,随之是分子离解的过程。所形成的原子带走过剩能量。女CI:
H21H厂—H+H
2.1.66
偏滤器物理divertorphysics
与偏滤器有关的物理问题。
2.1.67
双零平衡doublenullequilibrium
有两个极向磁场零点存在的等离子体平衡位形。
2.1.68
漂移回旋共振不稳定性driftcyclotronresonanceinstability
在绝热不变性遭到破坏的某个频率范围内(包括粒子回旋频率)的静电漂移不稳定性。当横向漂移
波和离子回旋运动发生共振时,这种不稳定性具有最高的增长速率。
2.1.69
漂移耗散不稳定性driftdissipativeinstability
一组类似于无碰撞漂移不稳定性的静电不稳定性,但其增长率同碰撞有关,而不是同共振粒子有关。
2.1.70
漂移不稳定性driftinstability
由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空间密度梯度或温度梯度引起的等离子体逆磁漂移所形成的一类微观不稳定
性。又称为普适不稳定性。
2.1.71
漂移动理学理论driftkinetictheory
描述粒子导向中心分布函数的动理学理论。
2.1.72
漂移轨道driftorbits
在横向电场和非均匀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
2.1.73
漂移面driftsurface
根据绝热不变性定律,粒子导向中心被限制在某个面上运动。
2.1.74
漂移波driftwave
在不均匀等离子体中,由于温度、密度或者磁场强度等梯度的出现,在垂直于磁场和梯度方向形成
漂移流从而形成的波动。
2.1.75
驱动电流drivencurrent
用外加手段(例如:电磁感应、中性束以及射频波)产生的等离子体电流。
2.1.76
尘埃等离子体dustyplasma
由大量电子、离子及带电和不带电尘埃粒子组成的宏观电中性体。
7
GB/T4960.9—2013
2.1.77
边缘涨落edgefluctuations
在等离子体边界区域发生的密度或者电场的波动。
2.1.78
边缘局域模edgelocalizedmode;ELM
在高约束(H模)状态下由边缘很窄的区域形成的高压强梯度引起的张弛性不稳定性。它会瞬间
导致粒子和能量从边缘损失掉。
2.1.79
边缘物理edgephysics
等离子体边界区域的物理问题。
2.1.80
边缘等离子体edgeplasma
靠近最后一个封闭磁面内侧的等离子体。
2.1.81
短时距方程eikonalequation
电磁波或声波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方程,只有当介质性质的变化在波长距离范围内很小时,它才
有效。
2.1.82
E-层E-layer
在天体器装置上用来形成、加热及约束所包围的等离子体的相对论电子层。它是由相对论电子束
产生的。向磁镜装置注入一束通量充分高的电子流,则由电子流产生的磁场可超过初始磁场,从而形成
与初始磁场反向的相对论电子圆柱层。
2.1.83
电磁载荷electromagneticload
因载流等离子体运动在周围导体结构中感生的电流所产生的机械载荷。
2.1.84
电子回旋频率electroncyclotronfrequency
电子在磁场中作回旋运动的角频率。
2.1.85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lectroncyclotronresonantheating;ECRH
其频率与电子回旋频率相匹配的射频波辅助加热手段。
2.1.86
电子回旋波electroncyclotronwave;ECW
平行于外加磁场传播的圆偏振射频波,其频率低于电子回旋共振频率。
2.1.87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electronplasmafrequency
等离子体中电子的自由静电振荡频率。
2.1.88
电子温度electrontemperature
电子的动理学温度。
2.1.89
静电约束electrostaticconfinement
用电场约束等离子体。
8
GB/T4960.9—2013
2.1.90
静电波electrostaticwave
在等离子体中由电中性扰动引起的纵波。
2.1.91
边缘局域H模ELMyH-mode
伴随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H模)。
2.1.92
拉长比elongation
等离子体极向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
2.1.93
经验定标公式empiricalscalingformulas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而拟合出来的描述等离子体参数随实验参数变化的公式。
2.1.94
能量得失相当energybreak-even
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与用于加热等离子体能量相等的条件。也称为得失平衡(Break-even).
2.1.95
能量约束时间energyconfinementtime
表征能量从等离子体中损失的特征时间,其数值等于等离子体的总能量与能量总损失功率之比。
2.1.96
能量约束时间定标律energyconfinementtimescalinglaw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而拟合出来的等离子体能量约束时间随实验参数的变化规律。
2.1.97
能量损失时间energylosstime
等离子体(由于辐射或者其他机理)损失的能量相当于它的平均动能所需的时间。参见能量约束时
间(2.1.95)0
2.1.98
增强粒子模型enhancedparticlemodes;EPMs
能够加速特定种类粒子的磁流体活动。
2.1.99
嫡俘获entropytrapping
通过使粒子的有序运动随机化的过程,把一个有序的粒子束俘获在某一磁场位形中,其结果使系统
的炳增加。
2.1.100
平衡时间equilibrationtimes
电子和离子热交换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2.1.101
快阿尔芬波fastAlfvenwave
存在于等离子体中的波。其频率范围较宽,其速度可与阿尔芬速度相比。
2.1.102
有限热导率不稳定性finiteheatconductivityinstability
在沿磁场方向存在有限热导的情况下,由横向压力梯度驱动的静电不稳定性。
9
GB/T4960.9—2013
2.1.103
水龙带不稳定性fire-hoseinstability
当粒子在磁场方向的能量大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能量时,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的电磁流体力学不稳
定性。
注:这种不稳定性是由于当等离子体沿着弯曲的磁力线运动时,有离心力作用于等离子体上所致,引起磁场分布整
体地前后振荡,当存在涉及整体等离子体大的各向异性时出现阿尔芬波不稳定性,当存在小的各向异性时发生
慢阿尔芬波不稳定性。
2.1.104
鱼骨模fishbones
高能粒子驱动的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MHD),实验观测到像鱼骨形状的周期暴发信号。
2.1.105
倒转不稳定性flipinstability
出现在具有反向俘获场的角向箍缩装置中的电磁宏观不稳定性。这时,相应等离子体电流的磁矩
与约束线圈产生的磁矩方向相反。因此,如果等离子体通过装置的中心平面,则将释放磁能。
2.1.106
福克-普朗克方程Fokker-Planckequation
考虑多重小角散射的动理学方程。
2.1.107
磁场冻结frozenmagneticfield
在磁场中具有无限大电导率的流体的运动伴随有磁场的形变,就好像磁力线被冻结在流体中并带
它一起移动。
2.1.108
全波理论fullwavetheory
考虑波的各种行为(包括传播、吸收等)的一种理论。
2.1.109
聚变fusion
核聚变nuclearfusion
轻元素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较重元素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最易实现的核聚变是
在氢的两个同位素(氛和氟)之间的反应。氛-氟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大部分能量是由高速中子所带走
的。其余的能量则归于反应中产生的a粒子(氮核“He)。
2.1.110
聚变三乘积fusiontripleproduct
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能量约朿时间的乘积。也称为三乘积(riplcproduct)0
2.1.111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gasdischargeplasma
在气体中施加电场,导致自然存在或引入的空间带电粒子被加速,当电场足够强时会导致“雪崩”,
形成放电的等离子体状态。
2.1.112
格拉德-沙夫朗诺夫方程Grad-Shafranovequation
描述托卡马克(2.1.284)中等离子体宏观磁流体平衡的偏微分方程。因美国学者Grad和前苏联
学者Shafranov同时导出而得名。
10
GB/T4960.9—2013
2.1.113
重力不稳定性gravitationalinstability
G模不稳定性Gmodeinstability
等离子体在重力(或者某种等效惯性力)的作用下而出现横越磁力线滑移时,出现的电磁宏观不稳
定性。
2.1.114
格林沃尔德密度Greenwalddensity
由美国学者格林沃尔德总结的托卡马克(2.1.284)中等离子体能达到的最高密度。它是托卡马克
中密度极限的一种量度。
2.1.115
导向中心guidingcenter
导心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时拉莫尔回旋轨道的中心。
2.1.116
回旋动理学理论gyro-kinetictheory
通过离子围绕磁力线的快速回旋运动与导心慢运动解耦来描述等离子体中低频行为的动理学理论。
2.1.117
回旋弛豫效应gyrorelaxationeffect
利用磁泵增加等离子体中粒子能量的效应。其实现条件是:磁泵调制周期接近于碰撞周期而远大
于粒子回旋周期。
2.1.118
回旋弛豫加热gyrorelaxationheating
利用回旋弛豫效应加热等离子体的方法.
2.1.119
H因子Hfactor
等离子体在高约束模式(H模)下的约束时间与按低约束模式(L模)定标定律估计的约束时间
之比。
2.1.120
H-L转换H-Ltransition
高约束模向低约束模的转换。
2.1.121
H模H-mode
在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等离子体中,随着辅助加热功率的上升,保持或改善的良好约束模式。
2.1.122
混杂共振hybridresonance
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一种共振,包括以等离子体频率为特征的平行聚束和以回旋频率为特征的粒子
垂直运动的两个方面。
2.1.123
磁流体波hydromagneticwave
磁场中在导电流体(液体或等离子体)中传播的物质波。
2.1.124
理想内扭曲模idealinternalkinkmode
在托卡马克(2.1.284)中心区域的理想磁流体不稳定性。
11
GB/T4960.9—2013
2.1.125
杂质impurities
聚变燃料(及其反应产物)和电子之外的其他粒子。
2.1.126
杂质辐射impurityradiation
由杂质引起的能量辐射。
2.1.127
杂质屏蔽impurityscreening
避免杂质进入等离子体采取的措。例如:硅化、硼化以及锂化处理第一壁。
2.1.128
等离子体环内侧形状inboardplasmashape
等离子体大圆周内侧(靠近装置中心)的形状。它受最近的极向场线圈(通常也有中心螺线管)影响
很大。
2.1.129
豆形凹度indentation
托卡马克(2.1.284)等离子体位形中具有“豆形”横截面内凹的度量。
2.1.130
交换不稳定性interchangeinstability
槽型不稳定性fluteinstability
等离子体同磁场交换位置的磁流体动力学宏观不稳定性。
2.1.131
内感internalinductance
I:
托卡马克(2.1.284)等离子体环单位长度上的自感,通常用符号厶来表示。
2.1.132
内扭曲模internalkink
发生在等离子体中心区的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
2.1.133
内模internalmode
发生在托卡马克(2.1.284)等离子体中心,其扰动不影响等离子体边界的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
2.1.134
内部重联事件internalreconnectionevent;IRE
使磁力线撕裂并且重联成为不同拓扑形态的不稳定性事件。它使系统达到更低的能态,通常在球
形托卡马克(2.1.284)上可以观察到。
2.1.135
内部输运垒internaltransportbarrier;ITB
等离子体内部自发形成的阻碍粒子和能量输运的屏障。
2.1.136
离子声波ionacousticwave
在等离子体中,由离子惯性和电子压力结合而形成的纵向压缩波。
2.1.137
离子伯恩斯坦波ionBernsteinwave
在离子回旋频率谐波下垂直于磁场传播的等离子体波。
12
GB/T4960.9—2013
2.1.138
离子回旋电流驱动ioncyclotroncurrentdrive;ICCD
用离子回旋共振波产生的非感应电流驱动。
2.1.139
电子回旋电流驱动electroncyclotroncurrentdrive;ECCD
用电子回旋共振波产生的非感应电流驱动。
2.1.140
离子回旋发射ioncyclotronemission;ICE
因为离子回旋运动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2.1.141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oncyclotronresonantheating;ICRH
其频率与离子回旋频率相匹配的射频波辅助加热手段。
2.1.142
离子等离子体频率ionplasmafrequency
在等离子体中离子的静电振荡频率。
2.1.143
离子温度iontemperature
离子的动理学温度。单位为eV
2.1.144
离子波不稳定性ionwaveinstability
离子声不稳定性ionacousticinstability
离子等离子体振荡(离子和电子之间沿磁力线相对运动)引起的静电微观不稳定性。
2.1.145
各向同性等离子体isotropicplasma
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性质(例如:密度、温度等)的等离子体。
2.1.146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Kelvin-Helmholtzinstability
在具有不同速度流体间的界面上出现的静电宏观不稳定性。
2.1.147
动理学不稳定性kineticinstability
因为速度空间的不均匀性而引起的不稳定性。
2.1.148
动理学压强kineticpressure
由于组成等离子体的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动量密度。
2.1.149
动理学理论kinetictheory
运用统计物理学原理研究等离子体的一种理论方法。
2.1.150
扭曲不稳定性kinkinstability
导致等离子体整体扭拧的宏观不稳定性。
13
GB/T4960.9—2013
2.1.151
扭曲模kinkmode
导致等离子体柱变形为扭结状的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
2.1.152
克鲁斯卡尔极限Kruskallimit
克鲁斯卡尔-沙弗拉诺夫极限Kruskal-Shafranovlimit
产生扭曲不稳定性的环电流的极限值。
2.1.153
L-H转换L-Htransition
从低约束模向高约束模的转换。
2.1.154
L模L-mode
在磁约束装置等离子体中,随着辅助加热功率的提高而约束变差的模式。
2.1.155
朗道阻尼Landaudamping
波在热等离子体中传播时,与速度接近于波的相速度的等离子体粒子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阻尼
现象。
2.1.156
朗缪尔频率Langmuirfrequency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作集体运动而引起的等离子体振荡频率。
2.1.157
拉莫尔半径Larmorradius
回旋半径cyclotronradius
对于在磁场中作横向运动的带电粒子,将其轨迹投影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的曲率半径。
2.1.158
劳逊判据Lawsoncriterion
由劳逊导出的实现氛氟受控核聚变的判据。即等离子体温度大于1亿度(10keV),等离子体密度
和等离子体能量约束时间的乘积大于2X10"m-3s
2.1.159
力线束缚linetying
磁力线束缚tyingdownofthelineofforce
当等离子体中的磁力线指向导体壁时出现的一种效应。因为磁力线不能迅速穿过导体,干是•就能
对等离子体的交换不稳定性起稳定作用。
2.1.160
锁模lockedmodes
旋转的磁流体模的频率被锁定的状态。
2.1.161
损失锥losecone
磁镜位形中,平行速度和垂直速度比大于一定值时,带电粒子可以穿越磁镜损失,这个比值的阈值
在速度空间坐标中呈现一个锥形。
14
GB/T4960.9—2013
2.1.162
损失锥不稳定性loseconeinstablility
在开端系统中,由于损失锥内等离子体产生电荷不平衡,而岀现的静电微观不稳定性。
2.1.163
低比压等离子体low-betaplasma
比压值(/)一般为0〜0.01的等离子体。
2.1.164
低混杂波lowerhybridwave
LH波
其频率处于离子与电子回旋频率之间的射频波。它具有平行于磁场的电场分量,因此,它可以加速
沿磁力线移动的电子。
2.1.165
低能磁场区lowfieldside
环形磁约束装置中,外侧场强比内侧场强低的区域,亦称为低场区。
2.1.166
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plasma
电子温度范围在10“K〜K/K,比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温度低得多的等离子体。从热力学平衡看,
包括热平衡等离子体(电弧等离子体、化学燃烧等离子体等)和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辉光放
电等)。
2.1.167
宏观不稳定性macroinstability;macroscopicinstability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一种类型,只涉及在位形空间中的运动,把等离子体视为整体而采用单流体模
型的磁流体动力学描述,或采用多流体模型和标量压强能相当近似地描述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2.1.168
磁约束magneticconfinement
利用适当位形的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有限区域之内。
2.1.169
磁岛magneticislands
在非理想等粒子体中,当两个平行但方向相反的磁场靠得很近时,垂直磁力线方向的任何扰动都有
可能使磁力线相对等离子体滑动而产生重叠,甚至在两个反向平行场间形成闭合磁力线。由这些闭合
磁力线所包围的磁场空间。
2.1.170
磁马赫数magneticMacnumber
磁流体中速度与流体中阿尔芬波速度之比的无量纲数。
2.1.171
磁镜位形magneticmirrorconfiguration
由连接两个相同的磁场线圈形成的磁场位形,它具有能使磁力线会聚的较强场强的区域。一个向
磁力线会聚区运动的粒子,如果平行于磁场的能量(EQ与垂直于磁场的能量(E|)之比满足下列关系,
见式(1),将被反射回来。
/E±<Bm/B0-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B/T 3420-2015 16型和17型车钩量具 2015-08-07
- TB/T 3410-2015 电动车组控制系统 2015-08-07
- TB/T 3416.2-2015 动车组编码标识系统 第2部分:产品组 2015-08-07
- TB/T 3408-2015 动车组转向架横向稳定性监测装置 2015-08-07
- TB/T 3416.3-2015 动车组编码标识系统 第3部分:安装地点与位置的标识 2015-08-07
- TB/T 3362-2015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智能网技术条件 2015-04-24
- TB/T 3398-2015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 2015-07-15
- TB/T 3393.2-2015 机车车辆高压互感器 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2015-07-02
- TB/T 2765.2-2015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 第2部分:记录事项 2015-09-15
- TB/T 3400.2-2015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道岔板 第2部分:钻孔式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