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960.1-1996 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物理与核化学
GB/T 4960.1-1996 Glossary of terms: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clear physics and nuclear chemistr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6年03月
-
2010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 起草人:
- 邱孝熹
- 出版信息:
- 页数:41页 | 字数:7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120
F04荡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960.1一1996
核科学技术术语核物理与核化学
Glossaryofterms:nuclearscienceandtechnology
Nuclearphysicsandnuclearchemistry
1996一03一31发布1996一10一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4960.1一1996
目次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基本术语······················································································”····”····……1
3核衰变及其基本规律······“··········································································……6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9
5核反应···········“···············“··································································……13
6核裂变···································································································”……17
7核化学······””·····””·”····“····”·”······“·”······································“···········……19
8加速器”····”······“····”···“····“·······························································……21
附录A汉语拼音索引(补充件)24
附录B英语索引(补充件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核科学技术术语核物理与核化学Gs/T4960.1一1996
Glossaryofterms:nuclearscienceandtechnology代替GB4960-85
Nuclearphysicsandnuclearchemistry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物理与核化学领域基础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核物理与核化学领域内编写标准和技术文件、翻译文献及国内、国际技术交流等。
2墓本术语
2.1原子atom
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元。通常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它的电子组成,其
电子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2.2原子质量atomicmass
一个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
2.3原子质量单位uatomicmassunit
一个1℃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的1/12,
注1u=1.6605655X10-kg.
2.4原子质量常数moatomicmassconstant
一个1℃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的1/12这一量的名称,其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2.5相对原子质量relativeatomicmass
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z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以前称为原子量。
2}6原子序数atomicnumber
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2.7质量数massnumber
原子核中的核子数目。
2.8原子核nucleus
原子中带正电的核心,通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集中于此。
2.9核半径nuclearradius
通常有下列几种意义:
a表征核电荷分布的半径;
b.表征核内核子分布的半径;
c.表征原子核内自洽场的半径。
它们均可近似地表示为R=roA'"o
式中A为质量数,ru的值在((1.1-1.5)X10-"m范围内。
2.10核自旋nuclearspin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一03一31批准1996一10一01实施
cB/T4960.1一1996
原子核的本征角动量,以h为单位,h是普朗克常数h除以2><,
2.11核矩nuclearmoment
原子核所固有的各种矩的统称,主要包括核自旋、核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
2.12核势nuclearpotential
核势通常有下列几种意义:
a.原子核内核子所受到的核内其他核子所产生的核势场;
b.入射粒子(质子,中子,。粒子,轻、重离子)在反应或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靶核核力势场;
c.两核子过程中的核力势,又称核子势。
2.13核跃迁nucleartransition
核系统从一种量子能态转变为另一种量子能态的过程。例如通过。或R衰变,由一种核素转变为
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或通过吸收(或放出)光子、轨道电子或电子对使系统的核能级发生变化的过
程
2.14核能级nuclearlevel
原子核所能处于的确定的量子状态。
2.15核力nuclearforce
核子之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16电子electron
一种稳定的基本粒子。其电荷量为士1.6021892X10-"C,静止质量为9.109534X10-"kg。不加
说明时,指带负电荷的电子,也叫负电子。它的反粒子,带正电荷的电子,称为正电子。
2.17R粒子betaparticle
原子核或中子在核转变过程中放出的正电子或负电子。
2.18负电子negatron
见‘电子”。
2.19正电子positron
见“电子气
2.20质子proton
氢的最轻同位素的原子核,原子核的基本成分之一。其自旋为1/2,正电荷量为1.6021892X
10-1'C,静止质量为1.6726485X10-"kg,
2.21中子neutron
一种不带电的、自旋为1/2的粒子,原子核的基本成分之一,其静止质量为1.6749543X10-27kg,
中子在自由状态下是不稳定的。
2.22核子nucleon
质子和中子的统称。
2.23中微子neutrino
伴随轻子参与弱作用的一种不带电荷、自旋为1/2、质量几乎为零(在理论中假定质量为零)的粒
子
注:电子e与“子,r子为三代轻子,都能参与弱作用,因此相应有v-v-v,三代中微子.
2.24。粒子alphaparticle
核转变时放出的"He核,a粒子也泛指任何H‘e核。
2.25荷质比specificcharge
带电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
2.26y辐射gammaradiation
核跃迁或粒子湮没过程中发射的电磁辐射。
Ga/T4960.1一1996
2.27X辐射Xradiation
在原子的核外部分产生的一种波长比可见光小得多的贯穿性电磁辐射,它不包括湮没辐射。
注:该术语经常用于电子的勒致辐射,这种辐射是由于电子被靶材料中原子的库仑场改变速度而产生的(连续
谱X辐射)。也常用干伴随原子轨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的分立能量辐射(特征X射线)。
2.28光子photon
电磁辐射的量子。
量子quantum
a.微观线性振子系统的能量改变单位;
b微观线性系统的光激发,如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介子是介子场的量子等。
核素nuclide
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到的一类原子。
2.31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2.32人工放射性核素artificialradionuclide;artificialradioactivenuclide
由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33受屏(蔽)核素shieldednuclide
一种原子序数为Z的核素,当其Z+1和Z-1的同量异位素皆为稳定核素时,该核素称为受屏
核素。
2.34缺中子核素neutron-deficientnuclide
某核素与其在质子数对中子数坐标系中p稳定带上的同位素相比,核素内的中子/质子比值低于
R稳定带上同位素的中子/质子比值。
丰中子核素neutron-richnuclide
某核素与其在质子数对中子数坐标系中p稳定带上的同位素相比,核素内的中子/质子比值高于
R稳定带上同位素的中子/质子比值.
同位素isotopes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2.37稳定同位素stableisotope
某种元素中不发生或极不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
2.38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
某种元素中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
注:该术语不能用于指放射性的核素.
同位素丰度isotopicabundance
一种元素的同位素混合物中,某特定同位素的原子数与该元素的总原子数之比。
40丰度比abundanceratio
在给定样品中,同一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与另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之比.
天然丰度naturalabundance
在一种元素中特定同位素天然存在的丰度。
同位素组分isotopiccomposition
用原子百分数表示的某元素中各同位素的含量。
2.43同素异重体allobars
由于同位素的组分不同而具有不同相对原子质量的元素形态。
同中子异位素isotones
具有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的一类核素.
cs/T4960.1一1996
2.45同量异位素nuclearisobars
具有相同质量数、不同原子序数的一类核素。
2.46同差素isodiapheres
具有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相同的一类核素。
2.47同质异能态isomericstate
核的某种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的亚稳激发态。
2.48同质异能素nuclearisomers
处于同质异能态的核素。
2.49同质异能跃迁isomerictransition
核由同质异能态(亚稳态)跃迁到更低的能态(通常为核的基态),同时发出Y射线的过程。
2.50同质异能(态)分离isomericseparation
在同质异能跃迁过程中,由于原子或分子受激发生的化学变化使某核素与它的同质异能前体核
分离
2.51放射性radioactivity
某些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Y射线,或在轨道电子俘获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
2.52天然放射性n.aturalradioactivity
天然存在的核素具有的放射性。
2.53人工放射性artificialradioactivity
人工放射性核素具有的放射性。
2.54感生放射性inducedradioactivity
由辐照产生的放射性。
2.55簇团放射性clusterradioactivity
某些重核通过自发发射“C,'s0,"Ne等退激的一种衰变方式。
2.56放射性元素radioactiveelement
其所有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2.57天然放射性元素naturalradioactiveelement
其所有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天然元素。
2.58铀后(超铀)元素transuraniumelements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92的元素的总称。
2.59钢系元素actinideelements;actinides;actinoid
元素周期表中,从89号元素铜到103号元素镑的总称。
2.60P稳定线俘stableline
P稳定带华stablevalley
在以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为直角坐标的图中,由不发生P衰变的所有核素构成的带状区。
2.61电子伏eVelectron-volt
一种能量单位。其值等于一个电子通过1伏电势差时能量的改变量。
leV=1.6021892X10-191e
2.62核物质nuclearmatter
由像在原子核中那样紧密聚集的核子所构成的物质。
2.63结合能bindingenergy
么把一个粒子从一个系统中取出所需的净能量,有时也称分离能,
h.把一个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粒子所需的净能量。
2.64分离能separationenergy
4
GB/T4960.1一1996
见“结合能、。
质量过剩massexcess
核素的原子质量减去它的质量数与原子质量常数的乘积所得之差。
质量亏损massdefect
构成原子核的各个核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质量减量massdecrement
核素的质量过剩除以统一的原子质量常数所得的商,也等于核素的相对原子量与其质量数之差。
能级密度leveldensity
原子核单位能量间隔内的能级数目。
能级宽度levelwidth
原子系统或原子核系统能级能量的展宽。它与该能态的平均寿命成反比。在单个共振的布赖特
一维格纳公式中,它近似地等于该共振峰的半高宽,通常用r来表示。
能级分宽度partiallevelwidth
对能以若干不同方式进行衰变的共振能级的每种衰变方式所赋予的物理量。每个能级分宽度与
其相应的衰变方式的几率成正比,各个能级分宽度之和等于该共振能级的总宽度。
平均能级间距meanlevelspacing
核能级密度的倒数。
辐射宽度,adiationwidth
相应于发射光子的能级分宽度。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
射频辐射被处于磁场中的物质吸收时所观察到的共振现象。原子核的磁矩在磁场中旋进(进动),
只有某些确定的磁矩方向是允许的,它们之间的能量差值与磁场有关。当射频量子的能量刚巧等
于这些能量差时,就会引起能级跃迁使磁矩取向改变,发生共振吸收。
原子能atomicenergy
术语核能过去的习惯表述。
核能nuclearenergy
核反应(尤指裂变和聚变)或核跃迁时释放的能量。
核聚变nuclearfusion
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核反应。
核纯度nuclearpurity
核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等的纯度标准。它是以中子俘获截面的大小为依据而规定的杂质含量的上
限。
辐射纯度radiationpurity
某种辐射中特定辐射的百分含量。
氖核deuteron
质量数为2的氢同位素(即气)的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
重水heavywater
液态氧化氛(D,0),
氖核triton
质量数为3的氢同位素(即旅)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电离辐射的)能谱energyspectrum(ofionizingradiation)
某一辐射量的值随着能量的分布。例如粒子发射率随能量的分布。
2.83超精细相互作用hyperfineinteraction
cs/T4960.1一1996
核外电磁场与核矩的相互作用。核磁偶极矩在磁场中或核电四极矩在不均匀电场中受到力偶的
作用而使原子核的总角动量旋进(进动)并导致能级劈裂。测量跃迁能量或旋进(进动)频率可以
获得有关原子核矩或核外电磁场等信息。
2.84宇称panty
微观客体存在于空间的一种特性,通常用波函数在空间反射(即坐标值变号)下的变换性质表示,
若波函数保持不变,则称为偶(或+)宇称,若波函数变号,则称为奇(或一)宇称。
2.85歧离;traggling
由通过物质时能量损失的随机特性引起的带电粒子某一物理量(如能量或射程)的涨落。
飞行时间方法time-of-flightmethod
测量粒子渡越一给定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再按照粒子速率来分析它的特性(能量、质量等)的一种
实验技术。
3核衰变及其基本规律
3.1放射性衰变radioactivedecay
核放出粒子或Y辐射,或俘获轨道电子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核裂变的一种自发核转变现
象。
3.2衰变常数Adecayconstant:disintegrationconstant
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一个核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自发衰变的几率。衰变常数入由下式给出:
;__1dN
Ndt
式中:A-衰变常数;
N—在时间t时存在的该核素核的数目。
不再使用:蜕变常数。
3.3部分衰变常数partialdecayconstant
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一个核,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进行某种方式的自发衰变的几率。
3.4衰变能Qdisintegrationenergy
给定的核衰变所释放的能量。
3.5衰变率disintegrationrate
一定量的某物质,在一个适当短的时间间隔中所发生的自发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所得的商。它
通常用贝可表示。参见放射性活度。
3-6衰变曲线decaycurve
样品或样品中某成分的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3.7指数衰变exponentialdecay
一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按下式规律变化
A=Aae-}
式中:A-t时刻的放射性活度;
A,—零时刻的放射性活度;
A—衰变常数。
3.8衰变热decayheat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所产生的热量。
3.9衰变产物decayproduct
由放射性衰变生成的稳定的或放射性的核素.
3.10衰变纲图decayscheme
cs/T4960.1一,996
详细标明能级、辐射类型和半衰期等核数据的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图式。
3.11半衰期half-life
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3.12总半衰期totalhalf-life
当核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衰变途径时,其原子数降至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3.13平均寿命。canlife
在某特定状态下,原子或原子核系统的平均存活时间。对于按指数规律衰变的体系,平均寿命是
在该特定状态下原子能或核数减少到原来的1/e的平均时间。
3.14分支衰变branchingdecay
一种核素能以两种或多种不同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的放射性衰变。
3.15分支份额branchingfraction
在分支衰变中,原子核以某种特定方式衰变的份额。
3.16分支比branchingratio
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定方式衰变的分支份额之比。
3.17衰变链decaychain
一个包含若干核素的系列,该系列中,每一种核素通过放射性衰变(不包含自发裂变)转变为下一
种核素,直至形成一种稳定核素。
3.18放射系radioactiveseries
指四个放射性核素系列的总称。每一系列由一个原始核素及其后的自发核衰变核素构成,最后的
产物为稳定核素。
3.19铀系uraniumseries
从T38U到2-76,质量数按4,十2(,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0牡系thoriumseries
从-Th到`Pb,质量按4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1钢铀系actiniumuraniumseries
从275U到-Pb,质量数按4n+3,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2镖系neptuniumseries
从237Np到'o013i,质量数按4n十1(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人工放射性衰变系。
3.23前驱核素precursor
位于衰变链中某一核素前面的任何放射性核素均称为该核素的前驱核素。这一术语常限于专指
紧接在其前面的核素。
3.24母体核素parentnuclide
在一个衰变链中,衰变时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特定核素(子体)的任何放射性核素。
3.25子体核素daughternuclide
衰变链中某一特定放射性核素后面的任何核素。
3.26氧子体radondaughter
"'Rn衰变产物中的短寿命子体,主要为z"Po(RaA),"'Pb(RaB),"'Bi(RaC)和,"Po(RaC')o
3.27氧子体a潜能radondaughterapotentialenergy
氧子体完全衰变为u'Pb(RaD)时所放出的。粒子能量的总和。
3.28放射性平衡radioactiveequilibrium
某一衰变链中,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均按该链前驱核素的半衰期随时间作指数衰减的状态。这种
放射性平衡只有在前驱核素的半衰期比该衰变链中其他任何一代子体核素的半衰期长时才是可
能的。如果前驱核素的半衰期很长,以致在我们考察期间,前驱核素总体平衡上的变化可以忽略,
cs/T4960.1一1996
那末所有的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将几乎相等,这种平衡称为长期平衡。否则,就称为暂时平衡。
3.29放射性平衡系数coefficientofradioactiveequilibrium
放射性系列中任何两种核素在矿(岩)石中的质量比值对它们在平衡状态下的质量比值之比叫做
这两种核素的放射性平衡系数
3.30长期平衡secularequilibrium
见放“射性平衡”(3.28条)
不再使用:水久平衡
3.31暂时平衡transientequilibrium
见“放射性平衡"(3.28条)
3.32。衰变alphadecay
原子核放射a粒子的放射性衰变。一次。衰变后该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0
3.33P衰变betadecay
原子核通过弱相互作用放射P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P衰变使该核的原子序数增
加工或减少1,但不改变其质量数。
3.34(轨道)电子俘获(orbital)electroncapture
原子核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放射性转变过程。
3.35K俘获K-capture
原子核俘获一个K层电子的过程。
3.36内转换ninerconversion
与Y辐射相竞争的一种核跃迁过程,它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将原子核的激发能直接转化成壳层电
子的激发能而退激。
3.37内转换电子innerconversionelectron
通过内转换从原子内层电子轨道上发射的电子。
3.38内转换系数internalconversioncoefficient
发射内转换电子的几率与直接发射Y射线的几率之比。
3.39俄歇效应Augereffect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由于外壳层电子填充内壳层空穴,以发射轨道电子而不是发射X射线的退
激发过程
3.40俄歇电子Augerelectron
通过俄歇效应发射出来的轨道电子。
3.41穆斯堡尔效应Mossbauereffect
Y辐射的无反冲发射和无反冲共振吸收。
3.42(放射性)活度activity
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亦称衰变率。放
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仁勒尔〕,符号为鞠。以前用居里表示。1Ci=3.7X10'0鞠
注:有时用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量.
贝可勒〔尔〕13qbecquerel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一次衰变每秒定义为113q.
比活度specificactivity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不再使用:放射性比度,比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Urunitofradioelementconcentration
地质体使辐射仪产生相当于含有质量分数为1X10”平衡铀源的响应(如计数率).称之为具有
Gs/T4960.1一1996
一个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
IUr=1x10-`eU(百万分之一的当量铀)。
3.46发射率emissionrate
一个给定的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给定类型和能量的粒子数。
3.47源密度sourcedensity
单位时间内从单位体积发射出给定类型、能量和方向的粒子数。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1电离ionization
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的过程。
4.2总电离totalionization
一个直接致电离粒子以不论何种方式所产生的离子对总数。
4.3线电离linearionization
一个直接致电离粒子在单位路程长度上产生的离子对总数,包括二次电离过程形成的离子对。
4.4离子ion
带有净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4.5离子源ionsource
使一定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电离并引出相应离子束的装置。
4.6直接辐射directradiation
辐射装置或放射源直接发射出的辐射。
4.7电荷转换chargeexchange
正、负离子或中性粒子通过靶物质时,俘获或被剥离一个或数个电子,使其初始电荷态发生改变的
现象。
4.8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
电磁场使带电粒子动量改变时发射的电磁辐射。
4.9内韧致辐射innerbremsstrahlung
原子核发射或吸收带电粒子时所伴随的韧致辐射。
4.10湮没annihilation
一个正粒子与一个负粒子相互作用,二者同时消失,他们的能量(包括静止能量)均转化为电磁辐
射。这种辐射称为湮没辐射。
4.11湮没辐射annihilationradiation
见“湮没”。
4.12电子对产生(positronandelectron)pairproduction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大于1.02MeV)的光子在原子核或其他粒子的场作用下产生一个正电子和
一个负电子的过程。
4.13S射线deltarays
被电离辐射从原子中击出并能进一步引起电离的电子。
4.14热中子thermalneutrons
与所在介质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中子。
4.15冷中子coldneutrons
动能为毫电子伏量级或更低量级的中子。
4.16超热中子epithermalneutrons
动能高于热扰动能的中子。此术语常常仅指能量刚超过热能(即可与化学键能相比)的能量范围
Gs/T4960.1一1996
的中子
超冷中子ultracoldneutrons
特指动能为微电子伏量级或更低量级的冷中子。
慢中子slowneutrons
动能低于某指定值的中子。该值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在反
应堆物理中,这值通常选为IeV.
4.19快中子fastneutrons
动能大于某指定值的中子。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在
反应堆物理中,这个值通常选为。.1Mev,
中能中子intermediateneutrons
动能在慢中子与快中子能量之间的中子。在反应堆物理中.能量范围常选为IeV到。.1Mev.
光电效应(吸收)photoelectriceffect
光子被原子吸收发射轨道电子的现象。某些介质表面吸收光子发射电子也称为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
X辐射和Y辐射光子被物质散射的一种效应。散射是由光子与可被看成是自由电子的电子相互
作用而发生的。入射光子的部分能量和动量转移给电子,其余部分被散射光子带走。
切伦科夫辐射Cerenkovradiation
当带电粒子在介质中以大于该介质中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所发射的电磁辐射。
4.24回旋(同步)辐射cyclotronradiation
synchrotronradiation
带电粒子注入与其运动平面垂直的磁场中时,由于磁作用引起轨道偏转而发出的电磁辐射。对非
相对论情况((v<<c)时,辐射是分裂谱称回旋辐射;当VC/)。时,分裂谱相互靠近变成连续谱称同
步辐射。有时两者统称回旋辐射。
沟道辐射channellingradiation
由相对论性的带电粒子在晶体沟道中的横向振荡而产生的辐射。它具有定向、极化、高强度等特
点。
沟道效应channellingeffect
高度准直的带电粒子束入射在单晶上时,只要其入射方向与晶轴(或晶面)的夹角足够小((d、于临
界角),库仑作用就会使人射粒子被限制在晶轴(或晶面)之间运动,因而呈现穿透率特别高(或近
距离碰撞几率特别小)的现象。
阻塞效应blockingeffect
从晶体点阵原子位置发出的带电粒子,当其发射方向与晶轴(或晶面)的夹角足够小(小于临界
角)时,将被晶轴(或晶面)上的原子阻挡而使其穿透率呈极小的现象。
库仑激发Coulombexcitation
原子核被掠过的带电粒子的电磁场所激发
吸收absorption
a.辐射将部分或全部能量转移给所穿过的物质的现象。
注:伴随有能量损失的散射(如康普顿散射)属于这种过程.
b.入射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再作为自由粒子存在的现象。
注:可包括随后放出一个或几个与入射粒子相同或不同的粒子,但不包括入射粒子的散射,
4.30吸收曲线absorptioncurve
某种与吸收有关的辐射量(例如能量通量密度)随它在吸收体中通过的距离而变化的曲线。
引吸收系数absorptioncoefficient
01
GB/T4960.1一1996
垂直通过足够薄介质层的准直辐射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辐射通量密度(能通量密度或粒子通量
密度))I的相对减弱pI/I除以介质层厚度△X,即
AI1
Km=了pX
式中:P-—一般是辐射能量的函数;
I辐射通量密度;
OX以长度、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面积的摩尔数或单位面积的原子数表示时,P.,相应地称为线
吸收系数、质量吸收系数、摩尔吸收系数或原子吸收系数。
4.32自吸收self-absorption
发射体本身对辐射的吸收。
4.33自吸收因子self-absorptionfactor
经自吸收后的放射源的实际辐射量与无自吸收时的辐射量的比值。
4.34自屏蔽self-shielding
物体的外层对辐射吸收而使内层得到屏蔽,或辐射源物体本身对辐射的屏蔽。
4.35自屏因子self-shieldingfactor
当一个辐射量由于自屏蔽而减少时,为求得减少后的辐射量所乘的因子。
4.36线能量ylinealenergy
。除以1而得的商
Y=E/L
式中::—在一次能量沉积事件中授与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能量。
1—该体积的平均弦长。
4.37传能线密度L,linearenergytransfer(LET)
定限线碰撞阻止本领restrictedlinearcollisionstoppin"power
业
L
乙--一
dl
式中:de—带电粒子在一种物质中穿行dl距离时与电子碰撞而损失的能量(仅计及碰撞损失
能量小于截止能量。的)。
注:计及所有碰撞能量损失的是线碰撞阻止本领,用L-表示.
38质量能量吸收系数Pen/pmassenergyabsorptioncoefficient
一种物质对于中性致电离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P,./川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4./P和((1-G)
乘积
(1-G)
式中:G是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在该物质中由于韧致辐射而损失的份额。
4.39质量能量转移系数P/pmassenergytransfercoefficient
一种物质对于中性致电离粒子的质量能量转移系数为
1dE
f`"iP一pENdl
式中:E—每个粒子的能量(不包括静止能量);
N粒子数;
dEr/EN—入射粒子在密度为P物质穿行dl距离时,其能量由于相互作用而转变为带电粒子
动能的份额。
4.40总线阻止本领totallinearstopoingpower
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穿过介质时,每一个粒子在适当小的径迹元上的平均能量损失(包括碰
11
GB/T4960.1一1996
撞损失和辐射损失)除以该径迹元的长度所得的商.
4.41总原子阻止本领totalatomicstoppingpower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单位体积原子数所得的商。
4.42总质童阻止本领totalmassstoppingpower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密度所得的商
4.43阻止截面stoppingcrosssection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阻止物质单位体积的原子数而得的商。
4.44能1普硬化spectralhardening
粒子束中能堡较低的部分易干通过吸收、泄漏或散射而损失导致粒子束平均能量增加。
4.45平均自由程meanfreepath
在一给定的介质中,某种粒子在发生一种(或几种)类型相互作用之前所经过的平均距离。因此这
平均自由程可以对全部的相互作用而言。
4-46平均射程meanrange
在一给定的材料中,某种特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其完全停止前所经过的平均距离。对电子而言
其终点的分布远较重荷电粒子为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意义。
4.47碰撞密度collisiondensity
在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内,粒子与粒子(包括原子核)之间的碰撞数目。
4.48经典扩散classicaldiffusion
碰撞扩散collisiondiffusion
可以完全由带电粒子间的库仑碰撞或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碰撞的经典理论计算得出的粒子扩散
方式。
4.49碰撞参数impactparameter
在弹性散射或其他核反应中,两个相互作用的粒子在假想不发生作用时彼此间的最小距离。
4.50弛豫(衰减)长度relaxationlength
对于一个随距离按指数律减少的物理量,使该量降为原来的1/e的距离。
4.51弛豫(衰减)时间relaxationtime
对于一个随时间按指数律减少的物理量,使该量降为原来的1/e的时间。
4.52中子衍射neutrondiffraction
当中子波长与晶体点阵间距可相比较时,入射到晶体上的中子所产生的衍射现象。
4.53中子宽度neutronwidth
相应于发射中子的能级分宽度。
454能注量energyfluence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能量之和(静止能除外)
除以该球体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它等于能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4-55能注量率energyfluencerate
能通量密度energyfluxdensity
在单位时间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的能量之和(静止能除外)除以
该球体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它等于粒子注量率与粒子平均能量的乘积。
4.56微分能注量率differentialenergyfluencerate
微分能通量密度differentialenergyfluxdensity
由具有指定方向、能量或两者兼具的粒子在单位立体角区间内、单位能量间隔内或两者兼具的
间隔内的能量通量密度。
4.57粒子注量particlefluence
Gs/T4960.1一1996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
的商。数值上等于粒子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4.58粒子注量率fluencerate(ofparticles);particlefluencerate
粒子通量密度particlefluxdensity
在单位时间内进入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的
商。数值上等于粒子密度与平均速度的乘积。
4.59微分粒子注量率differentialparticlefluencerate
微分粒子通量密度differentialparticlefluxdensity
由具有指定方向、能量或两者兼具的粒子在单位立体角区间内、单位能量间隔内或两者兼具的间
隔内的粒子通量密度。
谱粒子注量率spectralparticlefluencerate
谱粒子通量密度spectralparticlefluxdensity
对能量的微分粒子通量密度。
4.61角粒子通量密度anglarparticlefluxdensity
对立体角的微分粒子通量密度。
4.62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
由辐射源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而引起观察到辐射波长的改变。
4.63多普勒展宽Dopplerbroadening
由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的热运动引起的谱线的展宽。在核反应中是指靶粒子热运动产生的截面共
振峰宽度的展宽。
5核反应
5.1核反应nuclearreaction
由一种或多种原子核参与的,并导致原子核的质量、电荷或能量状态改变的现象。此术语也包括核
子的弹性散射。
5.2自发核反应spontaneousnuclearreaction
反应开始只涉及一个原子核或一个核子的核反应。参见放射性衰变。
5.3核衰变nucleardisintegration
核(也可能是复合核)的转化,包括了散裂成为多个核或放出粒子。
5.4链式核反应nuclearchainreaction
核反应产物之一能引起同类的反应,从而使该反应能链式地进行的核反应。
5.5核转变nucleartransformation
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5.6光核反应photonuclearreacti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引起的核反应。
5.7光(激)质子photoprot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来的质子。
5.8光(激)中子photoneutr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来的中子。
5.9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reaction
参与反应的轻原子核(如氢、氖、氮、锉等)在高温、高密状态下从热运动获得必要的动能而引起的
聚变反应。
5.10热核反应条件thermonuclearreactioncondition
13
Gs/T4960.1一1996
使适当约束的而且温度和密度足够高的等离子体通过热核反应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所必须满足的
条件。
散裂spallation
能量足够高的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反应,反应物碎裂成较多碎片的过程。
阐能thresholdenergy
引起某种特定核反应所需的入射粒子动能(实验室系)的最小值。
5.13阂反应thresholdreaction
只有在入射粒子能量至少等于AP能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反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COA 80-2023 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范 2023-12-29
- T/ZSM 0054-2024 “领跑者”评价技术要求 山茶油 2024-09-27
- T/SZBX 172-2024 压榨花生油 2024-07-29
- T/AHFS 003-2024 食用鹅油 2024-04-23
- T/CCOA 74-2023 花生油感官评价 2023-12-29
- T/GZBC 79-2024 中链配方食用植物油 2024-12-09
- T/HBLS 0008-2024 荆楚粮油 再生稻米 2024-09-25
- T/YDNM 009-2024 帕里牦牛酥油 2024-04-10
- T/CCOA 77-2023 核桃油生产技术规范 2023-12-29
- T/CQAGS 3206-2024 重庆好粮油 重庆火锅油碟专用植物调和油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