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T 22-2019 昭阳区大棚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DB5306/T 22-2019 Guidelines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reenhouse Cucumbers in Zhaoyang District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6/T 22-2019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15
实施日期
2019-11-15
发布单位/组织
昭通市
归口单位
昭通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昭阳区海拔1860-2300米范围内大棚黄瓜的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起草人:
刘家顺、李平松、蔡万平、潘丽嘉、张健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1

DB5306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22—2019

代替DG5306/T21—2015

昭阳区大棚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9-11-15发布2019-11-15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6/T22—2019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

本规程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家顺、李平松、蔡万平、潘丽嘉、张健。

本规程代替了DG5306/T21—2015。

I

DB5306/T22—2019

昭阳区大棚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定了昭阳区大棚黄瓜生产技术,包括产地环境、大棚建设、栽培时间、品种选择、育苗、定

植、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昭阳区海拔1860-2300米范围内大棚黄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G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75-2002无公害食品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本规程

3.1春提早

指春提早是指相对于昭阳区露地黄瓜生产的提早栽培措施。1月25日至30日育苗,3月5日至10日定

植,4月中、下旬上市。

3.2秋延后

指秋延后是相对于昭阳区露地黄瓜生产的延后栽培措施。7月10日至8月10日育苗,9月初上市至11

月中旬采收结束。

3.3育苗基质

本规范指育苗基质是用于支撑黄瓜生长的育苗材料,是一种或几种材料的混合物,具有疏松、透气

和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作用。自配或由专业基质生产公司提供。

4产地环境

4.1场地选择

1

DB5306/T22—2019

应选择符合NY5010、GB/T18407.1要求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附表A,环境空

气质量指标见附表B)。

4.2大棚建设

4.2.1简易式装配式塑料大棚。

4.2.2大棚宽7米,长30米~50米。

4.2.3南北向建设。

4.2.4棚顶高3.1米,肩高1.8米。

4.2.5拱杆间距0.9米,三纵四卡。

4.2.6拱杆、立柱入土部件入土深0.5米~0.6米。

4.2.7管材用普通热镀锌Ф25管,壁厚1.2毫米。

4.2.8棚膜用CSM和EVA长寿大棚膜,膜厚10丝。

5栽培时间

5.1春提早

1月25—30日育苗,苗龄35天~40天,3月5日~10日定植,4月中、下旬上市,采收时间70天~

80天。

5.2秋延后

7月15日~8月10日育苗,苗龄12天~15天,8月初至8月25日定植,9月初至9月下旬上市,采收时间

50~70天。

6品种

6.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春提早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优质、高

产品种:如津优35号、德瑞特232、水果黄瓜碧玉2号、欧宝。秋延后栽培选择抗热、抗霜霉病、白粉病

品种:如博美4号、德瑞特232、津优11、津优12。

6.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等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种子纯度达95%以上、净度达98%以上、

发芽率达9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8%。

7育苗

7.1育苗方式

7.1.1旱育

DB5306/T22—2019

春提早栽培应选择旱育。春提早栽培在大棚中央建设小拱棚苗床,拱棚高50厘米以上,夜间加盖保

温被。苗床宽1.2米,选用55厘米×28厘米规格50孔或72孔塑料穴盘。

7.1.2漂浮育苗

秋延后栽培可选择漂浮育苗。漂浮池宽1.35米,池底水平、平整,池周围用土垒或空心砖围垱,保

证10厘米池深,铺10丝厚棚膜。选用67厘米×33厘米规格128孔泡沫穴盘。

7.2育苗基质

7.2.1育苗基质选择

育苗基质选用:70%的草炭加30%的珍珠岩混合或品氏0毫米~10毫米育苗基质。

7.2.2育苗基质消毒

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基质,每平方米基质用福尔马林30毫升~50毫升,加水3升喷洒,用塑料

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尽后播种或用3000倍恶霉灵喷洒直接使用。

7.3种子处理

7.3.1药剂浸种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小时,捞出洗净催芽。

7.3.2温汤浸种

将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顺时针方向搅拌,用清水冲净粘液后晾干催芽。

7.4催芽

消毒处理后的种子,置于28℃环境催芽24小时,种子“露白尖”即可播种。

7.5播种

将准备好的基质装于穴盘中,装平、振荡紧,用打孔器打孔,孔深0.5厘米,每穴一颗种子,种子

平放,然后覆盖0.5厘米厚基质。

7.6种子用量

每亩需种子70克~80克

7.7苗床消毒

旱育苗床用500倍48%毒死蜱和500倍敌克松药水淋洒杀虫消毒。漂浮育苗池水选择井水,可不消毒。

7.8苗期管理

7.8.1温度

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求温度较高,白天气温控制在27℃~30℃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22℃~25℃

之间。2天—3天苗出齐后,应适当降低温度,晴天白天以20℃~25℃、夜间以12℃~13℃为宜,阴

天温度适当降低2℃左右,应特别注意防止高夜温,避免下胚轴徒长,造成“高脚苗”。为培养发达根

3

DB5306/T22—2019

系,应保持较高的根际温度,较低的气温。第一片真叶展开到三叶一心期,晴天白天温度保持在22℃—

25℃、夜间保持在1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