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81-2018 高寒草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规范
DB63/T 1681-2018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s for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of alpine meadow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681—2018
高寒草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规范
2018-07-16发布2018-09-2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1681—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遥感数据要求......................................................................1
5遥感监测方法......................................................................2
6夏旱监测示例......................................................................5
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寒草地地理分区................................................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壤线斜率M值的计算方法及各地理分区的土壤线斜率M值............8
附录C(资料性附录)祁连山东部地区和青南的东南部地区的干湿边系数...................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2016年曲麻莱夏旱监测示例......................................13
参考文献............................................................................14
I
DB63/168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国茜、祝存兄、校瑞香、严应存、史飞飞、李璠、刘宝康、石明明。
II
DB63/1681—2018
高寒草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表层解冻后至封冻前,高寒草地土壤墒情的遥感监测方法、基于土壤重量含水率
的土壤墒情分析方法及技术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环保、水利、国土和农牧业等部门开展高寒草地土壤墒情的遥感监测、业务服
务和科研等相关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88-2013卫星遥感植被监测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寒草地
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草地的总称。
3.2
地理分区
以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作为一级分区依据、多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二级分区
依据、土壤含沙量作为三级分区依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中的重复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ISODATA)
进行分区得到的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和土壤条件较为一致的区域。见附录A。
3.3
遥感干旱指数
利用遥感手段获得的关于植被生理生态、蒸散和地表热状况等的各种指数,用于直接或间接反映地
表水分(或植被冠层水分)的盈缺情况,常用的指数有垂直干旱指数、植被状况指数、温度植被干旱指
数等。
4遥感数据要求
4.1数据来源
1
DB63/1681—2018
卫星数据应源自携带有可见光波段和热红外波段探测仪器的卫星,如FY3A/B/C-VIRR、EOS/MODIS、
NOAA/AVHRR等,应为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处理的2级数据或数据产品。
4.2数据处理步骤
在计算遥感干旱指数前,应对卫星数据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进行大气校正;
——优先使用星下点附近数据进行地图投影变换处理;
——提取晴空无云、非雪盖、高质量的像元;
——根据需要进行多天最大值合成。
5遥感监测方法
5.1遥感干旱指数计算
5.1.1垂直干旱指数PDI
垂直干旱指数PDI的计算公式为:
1
PB1MB2...............................(1)
M21
式中:
P为某时期的垂直干旱指数PDI;
M为土壤线斜率,其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
B1为0.62um~0.67um波段的反射率;
B2为0.84um~0.875um波段的反射率。
5.1.2植被状况指数VCI
植被状况指数VCI的计算公式为:
NN2
V100...................................(2)
N1N2
式中:
V为某时期的植被状况指数VCI;
N为某时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
N1为同期多年的NDVI最大值;
N2为同期多年的NDVI最小值。
5.1.3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计算公式为:
LL2
T100
L1L2
L1a1b1C....................................(3)
L2a2b2C
式中:
2
DB63/1681—2018
T为某时期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L为某时期给定像元的地表温度,单位为K;
L1为给定NDVI对应的地表温度同期最大值或同期多年平均的最大值,单位为K;
L2为给定NDVI对应的地表温度同期最小值或同期多年平均的最小值,单位为K;
C为同期或同期多年平均的NDVI;
a1为干边的截距;
b1为干边的斜率;
a2为湿边的截距;
b2为湿边的斜率。
5.2土壤重量含水率计算
用上述遥感干旱指数与各地理分区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的线性关系模型计算各分区的土壤重
量含水率,按公式(4)执行:
yaxb......................................(4)
式中:
y为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单位为百分率(%);
x为各地理分区的遥感干旱指数,见表1,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值参见附录B和附录C;
a、b为模型常数,其取值见表1。
表1各地理分区土壤重量含水率反演的遥感干旱指数及常数a、b取值
分区号区域名称遥感干旱指数a值b值备注
1柴达木盆地区////
2共和盆地区PDI-44.08932.958/
3可可西里地区PDI-36.07123.430/
PDI-63.63934.759适用于NDVI<0.3
4环青海湖地区
VCI0.091214.292适用于NDVI≥0.3
5祁连山西部地区PDI-36.07123.430/
6青南的中部地区VCI0.079714.595/
7东部农区////
8祁连山东部地区TVDI-18.17240.660适用于NDVI≥0.2
9青南的东南部地区TVDI-10.76227.431/
5.3监测结果分析
采用百分位法评价各地理分区的土壤墒情状况,分别以2%、5%、15%、30%和65%作为特旱、重旱、
中旱、轻旱、无旱和偏湿6个土壤墒情等级出现的概率阈值,见表2。据此,可推算出各分区各土壤墒情
等级的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阈值,见表3。
表2土壤墒情等级的概率阈值
百分位(P,%)等级
P≤2特旱
2<P≤5重旱
3
DB63/1681—2018
5<P≤15中旱
15<P≤30轻旱
30<P≤65无旱
P>65偏湿
表3各地理分区的土壤墒情等级划分阈值
分区号特旱重旱中旱轻旱无旱偏湿
1//////
2W≤1212<W≤1313<W≤1414<W≤1717<W≤21W>21
3W≤55<W≤66<W≤88<W≤1010<W≤13W>13
4(NDVI<0.3)W≤99<W≤1010<W≤1111<W≤1313<W≤18W>18
4(NDVI≧0.3)W≤1010<W≤1111<W≤1414<W≤1717<W≤22W>22
5W≤55<W≤66<W≤88<W≤1010<W≤13W>13
6W≤88<W≤1313<W≤1515<W≤1818<W≤22W>22
7//////
8W≤1818<W≤1919<W≤2020<W≤2323<W≤27W>27
9W≤1414<W≤1616<W≤1919<W≤2020<W≤24W>24
注:W为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单位为百分率(%)。
5.4监测分析流程
监测分析流程如下:
——读取按照本文件4.2处理后的卫星数据;
——按照5.1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点的遥感干旱指数PDI、VCI、TVDI;
——判断各点所属的地理分区;
——根据反演模型,按照表1给出的各地理分区土壤重量含水率反演模型参数,计算各点的土壤重
量含水率;
——按照5.3进行土壤墒情分析。见图1。
4
DB63/1681—2018
图1高寒草地土壤墒情监测流程图
注:多天合成方法遵守QX/T188-2013第8章。
6夏旱监测示例
夏旱监测示例参见附录D。
5
DB63/1681—2018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高寒草地地理分区
A.1地理分区结果
表A.1地理分区结果表
分区号代表区域代表站点空间范围
赛什腾山-宗务隆山以南、昆仑山脉以北、青海南山-鄂拉山
1柴达木盆地区/
以西的地区
2共和盆地区兴海青海南山以南、鄂拉山及其东延余脉以北之间的盆地区
3可可西里地区沱沱河昆仑山脉以南、唐古拉山以北、青藏公路以西的地区
4环青海湖地区海晏、刚察和天峻大通山以南、青海南山以北之间的环湖地区
5祁连山西部地区/托来南山和赛什腾山-宗务隆山之间的地区
布尔汗布达山-鄂拉山以南、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以北、青
6青南的中部地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EJ/T 751-2014 放射性矿产地质分析测试实验室质量保证规范 2014-05-06
- SY/T 0096-2013 强制电流深阳极地床技术规范 2013-11-28
- JB/T 11911-2014 手扶拖拉机配套水田驱动耙 2014-05-12
- JB/T 6101-2011 电磁分离滚筒 技术条件 2011-05-18
- DL/T 520-2007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 2007-07-20
- JB/T 8413.2-2010 内燃机 机油泵 第2部分:总成 试验方法 2010-02-21
- JB/T 11174-2011 高速智能化管式捻股机 2011-05-18
- JB/T 11936-2014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成套设备技术规范 2014-05-12
- JB/T 20014-2011 药用流化床制粒机 2011-08-15
- YD/T 1255-201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2013-10-17